一级建造师通信广电精讲解析(一)_第1页
一级建造师通信广电精讲解析(一)_第2页
一级建造师通信广电精讲解析(一)_第3页
一级建造师通信广电精讲解析(一)_第4页
一级建造师通信广电精讲解析(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级建造师通信广电精讲解析(一)1L411032熟悉微波信号的衰落及克服法一、电波衰落微波信号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衰落,这种收信电平随时间起伏变化的现象,叫做电波传播的衰落现象。二、衰落的分类及对微波传输的影响1视距传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上述大气与地面效应引起的,从衰落发生的物理原因看,可分为以下几类:闪烁衰落:K 型衰落波导型衰落:由于气象的影响,大气层中会形成不均匀的结构,当电磁波通过这些不均匀层时将产生超折射现象(K 0),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波导。称为大气波导传播。若微波射线通过大气波导,而收,发两点在波导层外,如下图2所示。则接收点的电场强度除了有直线波和地面反

2、射波以外,还有“波导层”以外的反射波,形成严重的干扰型衰落,甚至造成通信的中断。2衰落对微波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得接收点收信电平出现随机性的波动,这种波动有如下两种情况:平衰落、频率选择型衰落(1)在信号的有用频带内,信号电平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深度相同,这种衰落被称为平衰落,发生平衰落时,当收信电平低于收信机门限时,造成电路质量严重恶化甚至中断。(2)另一种情况是信号电平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深度不同,这种衰落称为频率选择型衰落,严重时造成电路中断。三、克服衰落的一般方法1利用地形地物削弱反射波的影响。2将反射点设在反射系数较小的地面。3利用天线的方向性。4用无源反射板克服绕射衰落。5分集接收。移动

3、通信网1L411033了解卫星通信及VSAT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工作特点需掌握的内容:移动通信网络的构成需熟悉的内容:CDMA、GSM网络特点需了解的内容:移动通信新技术及应用1L411041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构成一、移动通信特点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三、移动通信系统频段分配四、移动通信网络构成一、移动通信特点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2移动通信是有线和无线相结

4、合的通信方式;无线电波传播存在严重的多径衰落;具有在互调、邻频、同频干扰条件下工作的能力;具有多普勒效应;终端用户的移动性。多普勒效应则是指观测者与波源之间存在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测得的波频率与波源所发出的波频率不同的现象,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是模拟系统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采用的技术:由贝尔实验室提出的蜂窝组网技术,在多址技术上采用频分多址技术(PDMA)。特点:频谱利用率低,设备成本高,业务种类少,保密性差,容量小,不能满足用户量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AMPS(高级

5、移动电话业务)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2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8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重要的通信体制,一种是TDMA,另一种是CDMA.TDMA体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的GSM系统,CDMA体制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IS-95系统。由于GSM相对模拟移动通信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所以简称2G,1995年香港和美国的CDMA公用网开始投入商用。我国于1998年开始CDMA商用化。GSM系统和CDMA系统主要区别是多址方式的不同,GSM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而CDMA是采用码分多址。3IMT-2000支持的网络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6、3G),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功能:1)它能够处理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2)它可以支持高达2Mbit/s的传输速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其中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分别是在GSM和IS-95CDM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唐电信代表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采用了TDD模式,支持不对称业务。1999年10月国际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最终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确立了IMT-2000所包含的无线接口技术标

7、准。三、移动通信系统频段分配(略)四、移动通信网络构成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四大部分组成。(一)移动台MSMS是移动用户设备,它由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组成。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SIM卡就是“人”,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二)基站子系统BSSBSS子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基站收发

8、信台(BTS)负责无线传输;基站控制器(BSC)负责控制与管理。一个基站子系统BSS系统由一个BSC(基站控制器)与一个或多个BTS(基站收发信台)组成,一个BSC可以根据话务量需要控制多个BTS.1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中起交换作用。BSC一端可与多个BTS相连,另一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相连。BSC面向无线网络,主要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无线基站的监视管理,控制移动台和BTS之间无线连接的建立、接续和拆除等管理,控制完成移动台的定位、切换和寻呼,提供语音编码、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等功能,并能完成对基站子系统的操作维护

9、功能。2无线基站(BTS)即:基站收发信台。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BTS在系统中的位置处于移动台MS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基站(BTS)是由基站控制器BSC控制,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完成基站控制器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基站(BTS)与移动台(MS)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以及相关的控制功能。(三)移动交换子系统NSS移动交换子系统NSS主要完成话务的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N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移动交换子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中心(MSC)与操作维护台(OMC)以及移动用

10、户数据库所组成。1移动交换中心(MSC)是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的核心。MSC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接续的功能,也是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和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它完成通话接续,计费,BSS(基站子系统)和MSC(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功能。MSC从移动用户数据库中取得处理用户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反之,MSC则根据移动台位置信息的新数据更新移动用户数据库。2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移动交换中心(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的相关数据以及用于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和移动台设备参数信息。(四)操作维护子系统OSS操作维护子系

11、统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主要包括网路管理中心(NMC),安全性管理中心(SEMC),集中计费管理的数据后处理系统(DPPS)、用户识别卡个人化管理中心(PCS)等网络特点1L411042熟悉GSM、CDMA网络特点一、GSM移动通信系统(一)工作频段及频道间隔我国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GSM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间隔区域使用相同频率进行覆盖。GSM无线网络规划基本上采用4x3频率复用方式。(二)GSM采用的多址技术(三)GSM信道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是频宽200kHz,时长为0.577ms的物理实体。逻辑信道又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1业务信道(TG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客户数据。在上行和下行信道上,点对点(BTS对一个MS,或反之)方式传播。2控制信道: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根据所需完成的功能又把控制信道定义成广播、公共及专用三种控制信道。(四)GSM通信系统的构成GSM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GSM规范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