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_第1页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_第2页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建立起 “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 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J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 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

2、生对前面所学知 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 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 并通过 实验 31来答复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根底。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 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是本节教学重点。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 的原因。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大纲没有要求。关于

3、教材第二局部内容 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 A 层次,但在具体 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 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稳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法建议关于盐类水解本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 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 题。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2同呈中性的和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

4、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2盐类水解的本质以的水解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说明盐类 水解的本质。1提出问题:在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 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为什么溶液显酸性?2分析讨论:通过上述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 展开讨论, 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 使溶液中增大, 从而使溶液呈酸性。写出反响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接下来的几种盐的水解。 与水电离的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醋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 逐渐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 ,因而溶液显碱性。写出反响的方程式。

5、分析时可利用图 3 10 帮助学生理解,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 解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通过分析,总结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 离子。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3关于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l找出盐类组成中发生水解的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 也不发生分解,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威“T。为使学生明确这一点,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溶于水时的现象。 3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响,离子方程式中一般

6、用 “号。 4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 时以第一步为主。5安排适当的课内外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关于盐类水解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是讨论盐为水解知识 的应用。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 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分类实例的讨论分析,稳固和加深学生 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一课题:盐类的水解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篇二】目标:1影响盐类水解

7、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2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1师生共同复习稳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以下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ABCD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实验 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 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拟。现象;原因分析;实验 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参加一滴盐酸,与 另一支试管对照比拟。现象;原因分析。教学过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

8、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响,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参加碱,就 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假设加酸那么抑制水解。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作为常规判断依 据。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2比拟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9、。 “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的酸性比酸性强。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拟电解质水溶液 K 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 量的大小关系。1大小比拟: 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 中,; 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中,;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拟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拟,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应用“电荷守恒 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

10、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应用“物料守恒 方法分析。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 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中,在溶液中:例题分析:在溶液中存在的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BCD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a.电荷守恒,即(1)b .物料守恒,即晶体中:在溶液中 S 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及- (2)将( 2)( 1)得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 A . C. D。答案:B:随堂练习1 .在溶液中存在的以下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A.B.C.D.2. 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参加一种试剂过滤后

11、,再参加适 量盐酸,这种试剂是()A. B. C. D.3以下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 的是A .中的和B .的纯水中和C.中电子和中子D .明矶溶液中与4.以下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A. B. C. D.总结、扩展1.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2.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3. 扩展泡沫灭火剂包括溶液约 1mol/L,溶液约1mol/L 及起泡剂。使用时发 生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体积比约是。假设用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 代替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假设用固体代替溶液,在使用时也喷 不出泡沫,这是因为。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 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板书设计:1 .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 “水解 ,谁强显谁 “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 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