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1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2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3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4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 三 年级 政治 学科 执教人 吴静 2009年 10月13日课 题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51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时分配本课(章节)需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

2、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本 节 课 为 第1课时为 本 学期总第 13课时重 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难 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学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教具多媒体课型授新一、导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1、在张艺谋导演的申奥宣传片中,你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呢?2、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你还能列举身边其它的中华文化吗?【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的因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魅力二、讲授新课(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讲到中

3、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板书)【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故官: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

4、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等。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棕子: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板书)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称谓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思想家孔子整编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经)、儒家学派创始人军事家孙武、孙膑

5、毛泽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论持久战等。文学家曹雪芹、鲁迅、茅盾红楼梦狂人日记子夜   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中华文化的构成 (板书)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科技工艺:名扬世界文学艺术:异彩纷呈道德伦理:完备而深刻【列举谚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如:A、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 长一智: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

6、远虑,必有近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对于人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板书)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板书)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板书)【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苏武牧羊爱国主义:公元前100 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

7、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部被囚禁。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苏武以拔剑自刎 相抗,誓死不屈。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迫苏武就范未成,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身陷绝境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他孤身一人与羊群相伴19 年,始终不辱汉使气节。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徙木为信诚实守信: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人们都表示怀疑,这时,一个

8、年轻人将所立之木搬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十金。负荆请罪宽以待人: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板书)表现内容奉献精神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爱国情操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崇高志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昂扬锐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广阔胸襟厚德载物、道济天下英雄气概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练一练:名言警句于传统

9、美德连线】名言警句对我们民族的影响“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就不去追求富贵”,这就告诉我们,利国利民是大事,个人富贵是小事,如果能兼顾当然好。但是,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为国家利益着想,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它对应左边的“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出自论语,大意是“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格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所以,它对应左边“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这一条。“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

10、语,大意是“礼的作用,以和为最高境界”。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彼此之间协调好了,才会有健康的体魄。不同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要讲“和”,整个人类社会才会和平幸福。人与自然之间也只有讲“和”, 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所以,它对应左边“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这一条。“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出自尚书,大意是“对别人要宽容,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惟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这句话提倡的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它对应左边“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这一条。“志存高远”,出自诸葛亮诫外生书,大意

11、是“立志应当崇高远大”。古人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志存高远,就会自我激励,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它对应“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这一条。“自胜者强”,老子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超越白己,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无往而不胜。它与“君子强学而力行”,对应左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一条。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E)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D )B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注重道德内省 ( A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胜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C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

12、国,不求富贵)捍卫道德尊严(B)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F)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之用,和为贵)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板书)例: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志存高远”,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二是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 四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五是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六是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三、小结新课应该明确的是,这些传统美德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不是靜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

13、的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地位:是世界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实验班补充资料: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今天,我们的同学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玩的是日本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耐克,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有唐老鸭,蜡笔小新、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怎么!?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店中,开心进餐的儿童的照片;随着大长今等韩剧的热播,“哈韩”风劲刮;中法文化年、俄罗斯年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门,民族文化将何去何从?是否会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文化的交融会不会消灭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呢思考问题学生交流学生举例说明中国文化灿烂。学生例举以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