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1.gif)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2.gif)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3.gif)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4.gif)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c8b64101-435c-4123-8fdd-ac8be47c6d9c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宁波余姚市柿林村“丹山赤水”风景区为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挑战杯”项目组* 第九届全国挑战杯项目组成员为: 陈秋凤(女)、叶莉芳(女)、林芳(女)、王逍焕(女)、倪孝月(男),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国贸本科0210班学生;通讯地址:浙江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C30信箱陈秋凤收,邮编:315100;电话E-mail: wanlibusiness. 指导教师 叶素文* 叶素文(1969-),男,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民营经济、产业经济与企业组织理论
2、;通讯地址:浙江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高教园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邮编:315100;电话88222308E-mail: yesuwen.摘 要:本文选取具有典型古镇特质的宁波余姚市柿林村为样本,分析了该村的“丹山赤水”风景区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基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实现古镇旅游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协调人文价值和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加强文化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关键词:古镇 科学发展观
3、 旅游经济 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以古镇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背景的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旅游者。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和古镇旅游开发、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古镇保护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宁波作为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古镇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正在迅速崛起的产业。2003年度全市接待海外游客22.1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4.06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全年GDP 1736亿元的0.95%,根据宁波旅游产业规划,5年内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2004年宁波GDP
4、总值达2158亿元,增速为15.5%,依照这种同向发展速度,宁波的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将更加诱人。但在发展势头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开发行为,尤其是众多古镇(村)正在遭受现代化、商业化的冲击,正在面临着失去人文特色的危险。旅游区村民为了眼前利益,正在不自觉地破坏这些古镇(村)的风貌,这些行为将严重削弱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研究古镇旅游经济开发与人文、环境、自然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为古镇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开发路径。二、柿林古镇“丹山赤水”风景区特色构成分析1古镇“丹山赤水”风景区概况“丹山赤水”风景名胜
5、区位于宁波余姚市四明山大岚镇东南方的柿林村,海拔550米,距余姚市45公里,景区面积6.05平方公里,2002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柿林村又名峙岭村,因村周围山高地陡、两面山岭对峙而得名,现因该村盛产柿子而易名。该村形成于明朝初年,据资料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封于沈,是为沈氏始祖,第45世祖于元末明初迁居于此,为柿林沈氏始祖,相传为沈括的传人,村西南角的沈氏宗祠里就挂着“文肃世家”的匾额。柿林村人口逾千,且均为沈姓。柿林村村前屋后,生长着许多吊红树(柿树的一种),每到金秋十月,群山尽染,吊红高挂,像一只只小灯笼,映红了整个山村,满山遍野,犹如丹霞一片;丹崖倒映在溪水中,溪水也呈红色,蔚为壮观。
6、出村北走下400多级石阶,迎面为巍然耸立的呈褐色的悬崖峭壁,石壁的缝隙间生长着茂密的杂树,一条石潭瀑布由山涧而出,形成接连不断的潺潺清流。如此美妙胜景吸引历代无数名人雅士到此揽胜抒怀,宋微宗也曾御书“丹山赤水洞天”,“丹山赤水”风景区也因此得名。2古镇“丹山赤水”风景区特色构成分析柿林古镇是浙东地区最具典型的山地村镇之一,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六大古镇(周庄、同里、角直、乌镇、西塘、南浔),它不仅融奇特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为一体,而且山水相依,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涵盖了自然山水、建筑风貌、风土人情三大类。其特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历史悠久:形成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7、2)人杰地灵:柿林古镇虽然位于宁波余姚市偏僻的四明山区,但有别于其他山里人的是,村民历来崇尚读书,成年人中没有一个文盲,历史上出过不少科举官吏和文人学士,所以柿林在过去也称“仕林”。恢复高考后,村里就有近百人考上大学;(3)风情独特:传统老街区、传统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情画卷;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山寨、古题刻,反映出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南有沈氏宗祠、莲峰庵等充满浙东风情的古建筑;村内还有一口600多年常年不涸、水质清澈、冬暖夏凉的古井,村民们说,柿林村是“一个村、一个姓、一口井、一条心”;(4)环境雄美:“丹山赤水”风景区分为鹰嘴岩景
8、区、柿林古村落景区、赤水溪景区和小燕岭景区4个景区,共23处景观资源,其中自然景观16处,人文景观7处。景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丰富的道教文化、浓郁的浙东山乡古村风情为主要特色。游客还可以到农家作客,吃农家饭,尝农家菜,感受农家乐;(5)布局适宜:古镇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特点,布局顺其自然、建筑高低错落、道路蜿蜒曲折、空间收放开合,过街楼建筑充分考虑了居民交往、休闲的要求。整个村落布局完整,质朴恬然,行走在弄里巷间,高山民居淳朴之风扑面而来。整个布局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一村”、“一树” 、“一山”、“一水”。“一村”即柿林村,“一树”即柿树,“一山”(丹山)与“一水”(赤水)相依,形成了“
9、丹山赤水”这一极富诗意的景区,正是因为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三、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随着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其他古镇的旅游开发也日益加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有些古镇一哄而上、盲目重复建设,更有甚者在古镇自然景区内大兴土木,建造微缩景观、仿古建筑、民俗村、游艺宫等人造景点,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另外,不注重旅游地的环境保护,使得旅游资源日益枯竭,旅游风景区环境严重污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名胜古迹受损等等。这种粗放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不仅造成旅游资源的日益衰竭、古镇原真性被破坏,同时对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10、就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而言,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开发观念落后,环保意识较差长期以来,对待旅游产业形成了一些错误观念:旅游业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无烟”工业,不会像其它产业那样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旅游业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落后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但不会破坏环境;旅游资源是非耗竭性资源,可以不断开发利用等等。这些错误的旅游经济发展观不仅表现在古镇村民的行为中,而且对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经济发展观也有负面的影响,造成环保意识落后,忽略了环境资源损耗所致的隐性旅游成本,导致对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降低。2古镇的原真性受到破坏,景区特色受到威胁随着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受强势城市
11、文化的影响,古镇人文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一是古镇原住居民大量外迁,致使古镇旅游人文环境的原真性面临丧失的危险;二是古镇的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得到深刻挖掘和发扬光大,面临失传的危险;三是古镇的保护,特别是古镇作为历史村镇环境原真性(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问题日益凸现;四是古镇正面临过度商业化的危险。例如,柿林古镇的“丹山赤水”景区自2002年下半年开业以来,村民开办了20余家农家餐馆、6家农家旅馆、10余个相对固定的商店和摊点。虽然景区的开发在带动就业、推动三产和提升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附加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度开发的饭店、旅馆、小卖部等,破坏了柿林古镇原有建筑风貌,打破了乡村宁静,改变了古
12、镇建筑、生态、人文等方面的自然格局,严重影响到古镇人文景观的原真性,古镇面临失去特色的危险。3旅游环境承载量与环保没有得到重视承载量又称为容量或容纳量,是指一个独特环境永续生存发展的最大密度观念,可用叙述一个旅游地区资源所限定的平衡状态的族群密度。由于柿林古镇随着“丹山赤水”景区的不断开发,游客数量剧增。游客的频繁出入破坏、干扰或冲击着古镇的生态、人文环境,一旦超过其承载量,就会使游客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与他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对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保意识越强。柿林古镇地处经济发达的杭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比较低,经济、社会的二元
13、结构十分明显,尤其村民大部分刚过温饱线,还有一部分尚处于贫困状态,因此相当多的村民对旅游环境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旅游环境仅是指旅游景点或景区周围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而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是旅游环境,因而忽视了对社会人文旅游环境的保护与培育。因此,村民在对待环境问题上,缺少保护意识,甚至以主动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的发展。4古镇旅游策划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旅游需求古镇文化旅游策划方式单一,没有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策划。柿林古镇缺乏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策划的文化旅游产品,致使当地社会和文化价值面临缺失,严重削弱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古镇文化旅游内容较少,不能满足游客观光、休闲、生态
14、、求知等多层次需求,严重影响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调查表明,旅游者不再选择故地重游或选择其他古镇旅游的原因中60%是因为古镇千篇一律。5民间文化未被充分挖掘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的信息未能有效地传达给旅游者。柿林村有座古戏台,历史上古戏台的戏曲表演丰富多彩,但多数旅游者并不知道,更没有机会看到演出。6古镇公共设施不足,文化旅游策划缺乏必要的配套保障和制度措施古镇目前道路交通和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公共建设不配套。古镇缺乏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镇内旅游吃、住、行条件都较差,致使旅游规模上不去,知名度和效益均受影响。尤其是旅游旺季时,各档次餐饮、住宿接待设施的匮乏成为游客抱怨最多的因素,影响了旅游者的体
15、验。另一方面,古镇缺乏必要的配套保障措施和制度,尤其是管理、服务保障、建设规划、公民环保意识等环节还很薄弱,由此导致古镇保护和发展投入不足,一些古寺庙、古民居、碑刻等破损严重,亟需维修。例如柿林古镇小溪上连接南北的石拱桥叫赤水桥,已有百余年历史,需要维护。四、古镇风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古镇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依据。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基于
16、科学发展观,柿林古镇开发的战略思想为:保护为主,永续利用,合理开发,综合发展,以生态优化、景观优化、产业优化为目标,建立古镇完整的保护和管理体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针对柿林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充分挖掘原生价值古镇旅游资源原始程度越高,原真性越突出,就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其开发价值也越大。所以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资源保护始终要放在首位,风景区旅游开发应该遵循“越是自然才越是人类的、越是原生的才越是有价值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的原则,充分利用风景区景点原始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等明显优势,展现奇、特、野、
17、原始的风貌;充分利用其人文旅游资源稀有性、历史久远性的优势,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有:(1)保持古镇风貌完好无损。保护和优化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旅游设施的建设中,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防止旅游污染和建设性破坏。一方面要严格保护古镇风貌,治理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修缮损毁古建筑、古民居、古文化遗存,开展访古、寄情、民俗节庆、摄影、劳作体验、消闲、散步、水上漂流、垂钓等活动。另一方面严格保护现有森林植被,认真落实防火措施,人文景观要设置保护标志;(2)利用科学的旅游规划来促进景区人文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精心调控,合理分区,综合开发,使景区内古建筑、
18、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址和森林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不允许修建除景观亭以外的任何建筑物,尽快退耕还林,恢复绿化、植被,使旅游、生产、居民能各得其所,环境、社会、经济能持续协调发展;(3)加强分区控制,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一方面从技术上对古镇区域内实行分区控制手段,依据景源评价,将古镇旅游、风景旅游、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等不同主体职能,在用地上明确分区,制定各种不同的保护、利用、开发、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保证古镇有序运转,使旅游资源得到永续利用。2加强对风景区规划管理者、游客及当地居民的管理风景区开发管理的科学化与生态化,是保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要求管理者既要维护风景区的生态环
19、境、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又要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的体验。具体做法为:(1)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开发经营人员、村民的生态教育,使他们在开发与经营中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加快景区承载量研究,确定合理的游客容量,加强游客管理。例如,柿林古镇可利用步道和游径调控客流量,对游客实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划区引导;可在旅游景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商品中环保产品的比例;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使他们在旅游中自觉遵守旅游条例规范,提高其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20、完全杜绝在风景区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可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手段,制定出风景区的最佳环境容量,对游客的数量、行为、交通、住宿、餐饮、废弃物、娱乐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并且从村民自我做起。还可以根据不同风景区的功能要求,减少或限制机动交通工具,提高畜力、人力、自然能(风力)交通工具或徒步旅行;住宿以方便简洁、入乡随俗为主,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产品),用方便卫生的秸秆餐具,还要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计,科学把握环境承载量;(3)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风景区旅游的保护事业。通过当地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地方特长和传统,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维护风景区的
21、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把握参与的适当程度。3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加强古镇的天际轮廓线保护严加控制和整治与传统街区风貌相悖的建筑,一方面对影响天际线轮廓的,在现有高度上进行减层,并按照传统民居风格进行整饰,保持新建建筑要与景区风貌整体相协调;另一方面控制建筑层数、尺度、体量和建筑色彩,控制古镇山体绿化用地栽种竹子和高大乔木,以免形成绿色屏障,影响天际轮廓线,保持古镇风貌协调融洽,过渡自然,使得天际线层次分明,变化丰富。4加强景区山系、水系保护自然山水是古镇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保护其完整和稳定。一方面分层次保护山地,对大于25度以上的山地,应逐步退耕还林,沿溪涧两岸要加大松林厚度,南、北山脊上的人工林和原始森林要严格实施封山育林;加强山地管理,按用地性质分为游憩用地、生态风景林用地、饮用水源保护用地和森林用地,以达到保护山系的目的。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浙江杭州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不锈钢丝清洁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镀镍快速填平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聚丙烯塑编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着色均匀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球形水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模拟型霍尔传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无刷同步发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安全知识考试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固定式排球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预防保健科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 皮下抗凝剂的注射规范
- 食管癌护理小讲课课件
- 护理组长竞聘讲稿-护理组长竞聘主题教学课件
- 2023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答题卡A4版word版可以编辑
- 水泥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 江苏地理专题复习
- 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2篇
- GB/T 25995-2010精细陶瓷密度和显气孔率试验方法
- GB/T 22085.1-2008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1部分: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