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同步测试(简单答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同步测试(简单答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同步测试(简单答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同步测试(简单答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同步测试(简单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3、小明坐在正在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4、下列情形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A. 零刻度已磨损的尺 B. 量程比物体长度小的尺C. 刻度不均匀的尺 D. 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尺5、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6、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 m决赛中,以39.584 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 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C. 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 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7、小红坐在以恒定速度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 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A. 40 km/h B. 10 km/h C. 70 km/h D. 100 km/h8、小东在百米赛跑中

3、第1 s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 s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 s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在这3 s内()A.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 后2 s的平均速度为6 m/sC. 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 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9、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A地驶向B地,若A地至B地约为3.2105 m,则()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s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hC.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sD. 该汽车只要4 h就可到达B地10、一小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1 s开始刹车,又经

4、过3 s滑行30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的平均速度是()A. 20 m/s B. 12.5 m/s C. 10 m/s D. 7.5 m/s11、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5、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12、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 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 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 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物体A的长度是_cm.1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运动/静止)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_(运动/静止)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_而言的15、在下列数值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 小明的身高为17.4 _. (2) 教室的高度约为3.5 _ (3) 乒乓球的直

6、径为4.0 _. (4) 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_16、完成下列速度单位的换算: (1) 18 km/h_m/s. (2) 10 m/s_km/h. (3) 50 cm/s_km/h. (4) 20 dm/s_km/h.17、一辆长10 m的大货车,以36 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则隧道长为_m,大货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_s.18、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3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19、如图,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7、”,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_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cm/s.20、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km/h,合_m/s。2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22、淮扬镇高铁过江通道“五峰山公铁大桥”建成后,扬州将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五峰山公铁大桥大桥主跨长为 1120m,一列 280m 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70s,则高铁的速度为

8、 m/s,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 的。三、解答题:2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1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1圈的总宽度为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mm.2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1) 如图甲所示是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 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_(乙/丙)所示的位置 (2) 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_所运动的距离(3) 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

9、间,应选择图乙中的纸锥_(A/B)25、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1) 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_.(2) 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的运动情况进行多次测量,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快/慢),小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_26 、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 如图甲A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甲B所示的D、E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如图甲的_(B/C)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2)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实验原理是_;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

10、择图甲B中的纸锥_(D/E)进行实验较好(3)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先变大后不变/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_m/s.27、“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该客运专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之一,形成一条与京广铁路并行、纵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广的快速客运通道,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程2 298 km,如图是和谐号高铁列车,若行驶速度为300 km/h,求: (1) 从北京到

11、广州所用的时间 (2) 列车10 min通过的路程28、小亮同学家住南昌,五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亮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厦门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1) 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2) G1692次列车从南昌西到厦门北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3) 若在列车行驶途中,列车以144 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1 km的隧道用时30 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A 4、C5、C 6、B 7、A 8、B9、D 10、B 11、D 12、C二、填空题:13、1mm 2.80cm14、运动 静止 地面15、dm m cm um16、5 36 1.8 7.217、190 1818、30 519、4.50 0.9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