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泉州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探讨_第1页
促进泉州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探讨_第2页
促进泉州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探讨_第3页
促进泉州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探讨_第4页
促进泉州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促进泉州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探讨 09-10-09 16:07:00 作者:郑云斌编辑:studa20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办法,促使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时代 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泉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出台“给民工市民待遇”的相关政策和泉州本地市民观念进一步转变的情况 下,“新泉州人”观念应运而生。然而,当前泉州农民工市民化仍存在缺乏稳定职业、收入不高、居所不定等等障碍,需要 进一步从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制度创新以及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农民工;转化;新泉州人 所谓农民工,就是指保留农民身份在非农产业就业的职工。他们是在体制改革

2、、结构转型时期和特定制度条件下出现的过渡性的特殊群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对待农民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1因此,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促使农民工真正成为二、三产业的工人和职员,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并融入城市社会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促进来泉务工农民向“新泉州人”转化问题进行粗略探讨。 一、“新泉州人”观念的形成 泉州是个非公企业数量占90%以上的城市,近年来进入发展加速期,农民工为泉州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以2005年为例,泉

3、州市生产总值为1626.3亿元,财政收入为153.36亿元,而当年在泉州762万总人口中就有159万外来工,他们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泉州,并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建立起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关系。 来泉务工的农民以青壮年为主,其中处于16-35岁年龄段的占78%,35-45岁年龄段的占18%,这正是人一生劳动工作的黄金时期。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对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工贸港口城市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大部分人是在改革开放后接受基础教育的,因而思想活跃、有拼劲。他们来到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赚一点打工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他们中的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从踏入社会以来,就以城市产业工人状态生存,农

4、村生活离他们越来越远,对他们来说,能够成为新的城市人自然是最好的结果。据调查,在对未来的设想中,有48%的农民工希望留在泉州发展。2对此,中共泉州市委负责人曾深情地指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是主体。在泉州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是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3在泉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出台“给民工市民待遇”的相关政策和泉州本地市民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的情况下,“新泉州人”观念应运而生。 二、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主要障碍 1.缺乏相对稳定的职业。职业既是人的谋生手段,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只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可靠的生活来源,才能解决衣、食、行、用等最基本生存需要,才能使农民工进城后安下心来。目前,泉

5、州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一般没有失业之忧。但现在来泉的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仍普遍不高: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4%,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4.7%,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6.9%;另外,还有65%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培训,不具备专业职业技能4,这已成为他们务工经商的最大障碍之一,使他们大部分人就业门路狭窄,只能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随着泉州经济发展的转型,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企业对技能型农民工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对体力型农民工的需求将逐步萎缩,这就意味着相当大部分来泉务工农民只能流动务工。 2.缺乏较高的经济收入。经济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城市生活成

6、本高于农村,农民工只有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才能维持城市平均生活水平。这个条件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尚不具备。因为来泉务工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只能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得到较低的工资收入。他们虽然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由于物质生活与城市居民差别太大,必然导致精神生活与城市格格不入,难以融合,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形如“孤岛”。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调查发现,泉州多数农民工将自己的消费压缩到了最低限度,除了生活必需品费用,每月用于其他消费的极少。一般情况下,农民工每月个人的各类生活支出平均为525元,占月收入的42.3%,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据农民工反映,他们省吃俭

7、用节余部分主要用于接济家庭。以2005年为例,年人均寄(带)回家6889元,占年收入的50.6%,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710元、2404元。按此推算,农民工每年寄(带)出泉州的工资近90亿元。同时,尽管泉州城市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比较齐全,市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但农民工由于工作时间长、业余时间少,收入又比较低,无法参与享用,看电视成为他们平时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但即使这一简单的要求,也不是全部农民工都能够享受到的,调查中发现,仍有29.3%的农民工住处没有电视,平均每月没有任何文化娱乐开支的农民工竟达26.2%。4 3.缺乏固定的居住场所。住所既是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也是组成家庭的载体。农民工

8、只有拥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实现居者有其屋,进城后有个温暖的家,才能安心工作。这个必要条件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尚不具备。承租简陋房或由雇主提供的集体宿舍成了大部分泉州农民工的主要居住方式。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调查显示:农民工居住在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占4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1个百分点。另外,有24.4%在城区、城郊租房,12%居住在工作地点,3.6%居住在工棚。大部分农民工居住场所条件比较简陋,仅有17.3%的人居住在厨卫较齐全的房屋里。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家电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4 4.缺乏必要的城市户籍。户籍既是证明居民居住地的凭证,也是一种身份凭证。我国目前还保留着

9、把居民划分成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管理制度。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国民待遇差别有所缩小,但由于原户籍制度的惯性影响和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国民待遇差别仍然存在。农民工只有加入城市户籍,转化为真正的市民,才能与原市民一样享受平等国民待遇。然而,尽管来泉农民工在对未来的设想中,近半希望留在泉州发展,但他们中仅有14%的人取得泉州户口。2 5.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农民工只有获得社会保障,进城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救、穷有所济、幼有所教,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由于制度等原因,泉州农民工目前尚难以完全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在这里我们仅以医疗为例,据调查,泉州农民工在务工经商期间生病时只有43.6%的

10、人“去正规医院看病”,35.5%选择“自己到药店买药”,13.6%的农民工“去个体诊所看病”,7.3%“舍不得花钱看病”或干脆“不看病不吃药”。农民工不去正规医院看病的理由是“费用太高,承受不起”。2农民工社会保障比例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泉州非公企业对社会保险缺乏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参保是加重企业负担,不愿意为农民工办理各种保险;二是农民工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参保的积极性不高,认为缴纳了保险费将会减少他们的现金收入,同时也担心将来社会保障没有“保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代社会保障对他们的缺位。 09-10-09 16:07:00 作者:郑云斌编辑:studa206.缺乏包容的市民心

11、理。城市本是一个移民社会,泉州自古就有“井市十洲人”之称,城市的社会心理理应海纳百川。但由于受旧的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一些泉州市民习惯把进城农民工看作“外来群体”,其中对农民工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不乏其人。这容易使农民工在内心产生对城市社会的不信任感和排斥感。 三、促进农民工向“新泉州人”转化的政策思考 1.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能力。当前,随着泉州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企业对技能型农民工的需求将大幅提升,而大量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只能“望职兴叹”。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来泉务工的农民大部分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这对泉州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农

12、民工城市生存能力的提高,无疑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据调查,泉州农民工对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52%农民工反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是“有帮助”或“有很大帮助”,还有17.8%的农民工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最好是能够免费或收费低一些。5对此,政府有必要把农民工的培训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内。在这方面,泉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都是积极主动的。例如,“十五”期间,市财政下拨市级培训补助资金299.89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7.41万人,转移就业14.02万人。全市55.7%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2006年就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转移就业5万人,建立100个转移培训基地,树立10

13、个示范基地,并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将达25万人以上。6当然,在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农民工的心理素养、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另外,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也应成为政府对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因为促使农民工子女在文化知识和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是事关农民工市民化的长远大计。目前,泉州市政府已明确规定,具有“三证”(暂住证、婚育证、务工证或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的农民工子女可就近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就读,个别学校无法容纳的,可在学区内统筹安排就读。在部分县(市、区),教育部门还会根据当地学

14、校的布局和容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并公布专门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 2.促进制度创新,为农民工提供市民化的平台。一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尽管目前泉州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农民工已经被纳入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和失业保险范围,但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实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战略:对于农民工中劳动关系比较稳定的技术工人、技术骨干,其社会保险可以跟随城镇当地职工并轨考虑,享受同等待遇;对于短期务工者或者流动性比较大的,可以优先考虑其工伤和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可采取“低进低出”的办法扩大覆盖面。不断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权利、享受平等的待遇。 二是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二元

15、的户籍制度犹如一道坚硬的围墙,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群隔离在不同的命运跑道上。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使任何一个公民都享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是大势所趋。依据泉州的实际情况,外来农民工市民化必须采取“分类战略”:(1)对于经营户、技术劳动力以及久居城市的外来农民工,应加快市民化进程,有条件的应尽快转化为城市户籍人口;(2)对于低技能劳动力以及新入城市的农民工,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3)对一些年老的农民工,提高他们的待遇是近期重点工作,并不一定急于让他们市民化。对此,泉州市政府正在不断地探索,例如,市公安部门

16、前不久出台了方便购房租房市民落户的意见,为来泉务工人员落户泉州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被业内人士视为户籍制度第四次突围的前奏。 三是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让农民工平稳和谐地融入城市,要着力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目前,泉州房屋买卖和租赁价位是远远超过了农民工的支付能力的,因此,政府应出台必要的政策,采取一定措施为外来农民工解决安居问题。例如,可由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力量,在地价较为低廉的地段,建设大量的专供农民工租住的低租金小面积房屋。又如,在各类工业园区,由政府牵头,企业、周边农民共同入股兴建外来工公寓,实行市场化运作,使企业、周边农民、流动人口三方共同受益,真正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

17、和生存质量。再如,也可以像辽宁省那样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或像重庆市那样建立民工住房公积金,让农民工与市民一样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住房制度,使农民工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3.加强科学管理,构建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一是改革社区管理制度。泉州作为一座享誉全国的现代海滨城市,广大市民理当拥有一种大海般的胸襟善待农民工。在大力改善农民工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还应给农民工足够的尊重,让他们对泉州拥有一种故乡般的归属感。当然,这种尊重不仅来自于每一个市民的认同和理解,也来自政府在政策管理层面的改善。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应由“劳动力管理模式”向“居民

18、管理模式”转换,例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社区公共文化管理范围,建立农民工文化专项经费,设立“农民工文化发展基金”。组织一些针对农民工的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以及学会自我维权,促进外来农民工与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二是构建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具有社会性的组织,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既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具备着化解矛盾的特殊功能。因此,倡导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必须成为泉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J.新华文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