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学概论重点文档良心出品_第1页
完整版教育学概论重点文档良心出品_第2页
完整版教育学概论重点文档良心出品_第3页
完整版教育学概论重点文档良心出品_第4页
完整版教育学概论重点文档良心出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为首要 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 和教育方法.二、教育起源的根本观点重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 教育.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卜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开展.1、非制度化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 始性;教育的平等性2、制度化教育的根本特征: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别离:采用个别教学 的形式.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

2、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 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 化.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 化.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开展.1、根底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根底教育课程改革.2、职业教育重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 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口趋完善:提 高质后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开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群众化;合 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 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

3、,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 育文献.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 性以及择师的原那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 的渊源.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治理的系统的教育 制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 谐开展的教育观.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 教学法的著作.2、教育学的创立培根于1623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开展;首次提出把

4、 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 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 作为一门标准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 学著作.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央,教 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王国维译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3、教育学的开展人上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 纲要,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 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著作:杜威,我的教育 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三中央

5、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 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4、教育学的深化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 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 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 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 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 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第二章教育与人一、教育与人的开展1、个体身心开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口生命 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 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

6、程.2、影响人的身心开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 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内发论与外铢论: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 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4、影响个体开展诸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开展的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开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开展的过程及其 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开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开展中不起决定作用.环境的作用:环境为个体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 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环境对人的开

7、展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开展中的作用重点: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三、教育与人的个性化重点: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开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开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重点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开展和社 会开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国 家政治关系开展的需要.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效劳于政治.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 经济开

8、展.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开展.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四、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 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第四章 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 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 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开展制约教育开展的物质根底.经济开展决定着教育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开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 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制约教育体制的变革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拧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 制约着教育

9、内容的选择.文化制约教育治理体制的建立 二、教育对人的制约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 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开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 容和方法.教育要适应个体开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做到适时而教.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 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开展的 不平衡性.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含义重点:狭义: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 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广义: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到达 的预期效果,它存在

10、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2、教育目的的特点:理想性:社会性与时代性.3、教育目的的功能重点:定向、鼓励、评价.4、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重点:社会依据:教育目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开展水平. 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身心开展规律.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价值取向.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开展人的本性,增进人的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开展 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开展所

11、起的作用来衡量;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法国孔德、涂尔干、谯国凯兴斯泰纳: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人的开展植根于 社会,个人的开展必须服从于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那么的公 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生活的稳定与延续: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开展附属于 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社会开展所起的作用来衡 量;3、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美国约翰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无目的的教育理论.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plO2)三、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1、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plO4)2、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重

12、点:坚持社会主义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3、我国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构成:德、智、体、美.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pill)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概述1、教育制度的含义重点: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 的体系及其治理规那么.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根本方 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 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那么,如各种各样的教育 法律、规那么、条例等.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3、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学生的身心 开展

13、规律.pll9同上.4、教育制度的历史开展.pl20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含义重点: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各级 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 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双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18世纪的西欧,英 国.单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美国.分支型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重点:苏联3、现行学制的改革;纵向方面一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 单轨学制方向开展.横向方面一现代学制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重大开展变化. 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1、我国近代学制开展历程: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奏

14、定学堂章程,公布标志着封建传统 学制的结束,实行新学制的开端.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缩短小学学业年限, 延长中学学业年限:选科制与分科教育.标志着中国资产阶 级新教育制度确实立.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要求:理解P1383、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法规.要求:识记与理解核心内容 4、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 年?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gov 可下载,重点理 解并识记:第二章中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第四章义务教 育,第十一章中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教师一、教师职业1、教师的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责任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

15、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职业开展历程.3、教师职业的特点重点: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狂杂 性.4、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地位重点:角色:教师是授业解惑苫教师是学习示范者教师是治理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研究者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地位:政治、经济、专业权利与义务、社会声望.P147 二、教师的法律问题概述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权利:教有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获取待 遇报酬权、参与教育治理权、进修培训权、申诉权.义务: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保护尊重 学生、保护学生、提升自身思想业务水平.2、教师资格制度重点: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

16、律;热 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 经国家教师资格测试合格:有教育教学水平;3、教师聘任制度.要求:领会pl564、中小学教师违法施教行为,以及如何预防.要求:识记、 理解、应用pl58三、教师专业开展重点1、教师专业开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 窕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 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 自我加压、自我开展、自我提升的过程.2、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容和特点:内容:专业精神的开展忠诚、热爱、奉献:对专业理 想永无止境的追求专业知识的开展学科专业知识:学什么:教育专业知 识:怎么教专业水平的开展人

17、际交往水平、语言表达水平、教育 教学狙织与治理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教学研 究水平特点:自主性、方向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情 境性,3、教师教育的开展趋势:本科化、多元化、一体化、专业 化、信息化.4、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教师培训、教师成为研窕者、自 我实践反思、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5、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表现、原因及对策.要求:识记、 理解、应用pl67第八章学生一、学生的身份1、学生身份即学生角色.2、学生的本质特征重点: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 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开展需要的人3、个人身份、学校身份、社会身份.要求:识记、理解、 pl78二、学生的地位1、学生的社

18、会地位的含义: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 的主体地位.2、学生的社会地位涉及的层面:观念层面、制度层面.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体、客体.三、学生的开展pl891、学生开展的含义:2、学生开展的目标、规律:目标:在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经 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成熟,在个 性心理素质、思想道第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 面得到均衡开展.规律:学生开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开展的顺序性 学生开展的阶段性 学生开展的差异性 3、学生开展的相关理论.要求:理解pl91 第九章课程 一、课程理论1、课程的含义重点:课程即教学科目、有方案地教学活动、学习经脸、社会

19、 文化再生产、社会改造.2、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布鲁纳教育 过程.3、儿童中央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卢梭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布拉梅 尔德、弗莱雷5、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奈勒6、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美国多尔 二、课程编制1、课程编制的概念: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方案的整过过程,它包括确 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等阶段. 2、课程编制的阶段内容重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 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3、课程目标的概念:是根据教行目的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 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4、课程目标的功能:

20、导向、鼓励、测度.5、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6、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需要、社会需要、学科的 开展.7、课程内容的概念: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 那么和问题.8、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 习活动.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经验9、课程内容的选择准那么:注意课程内容的根底性注意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注意贴近社会生活1.、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校本课程概念重点.p20911、课程实施的根本取向及影响因素: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因素: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实施外部环境

21、实施主体实施的治理12、课程评价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 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方法、途径对课程的方案、活动 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13、课程评价的取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取向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取向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取向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 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三、课程改革1、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重点:社会经济需求、科学知识进 步、学生身心开展.2、课程改革的开展趋势p221第十章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一、常用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是教师运用I I头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事物, 传授知识,

22、开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的 教育观注重讲授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适当地配合和运用教学板书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卜,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 一个主题或者中央问题发表自一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 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和稳固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教学方 法.要求: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做准备工作;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要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水平,引导学生乐于思考, 勤于钻研.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简要地概括讨论的不同观点 及讨论的最后结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谈话法:2、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演示法的含义及要求 3

23、、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的含义及 要求重点二、工程教学法重点1、工程教学法的含义:工程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 一个完整的工程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特点:由以教师为中央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央; 由以课本为中央转变为以“工程为中央;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 的合作者;2、工程教学法实施的根本过程:工程主题的形成工程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执行工程结束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三、任务驱动法重点1、任务驱动法的概念: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陷含在一个或几 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央,学 生通过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哪些 知识,需要解决哪

24、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卜.,通过对学习资 源的获取、加工和利用,在白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 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 构建.特点: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2、任务驱动法实施的根本过程:任务的设计教学环境的创设探索研究总结评价四、教学的艺术种类1、教学艺术的概念特点重点: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根据 没得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特点:教学艺术的科学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 2、教学语言艺术的概念: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 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本卷须知:准确得体,强调标准性:情真意切,富有情感性; 创设情境,注重启发性: 张

25、弛有度,富有节奏感:3、教学非语言艺术的概念: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 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表达:表情、眼神、体态、手势.4、教学板书艺术的类型: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 式板书、图形式板书、综合式板书.要求:内容精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构思精巧,富有深刻的启发性;美观大方,表达精湛的艺术性:灵活机动,具有周密的方案性:第十一章班级治理艺术一、班集体与班级治理1、班集体的含义、特点和功能重点:含义:班集体就是根据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 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条件为特 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特征:班集体的目标高于一般班级群体的目标;班集体会采取更加统一的行动: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高 度深化和内化;功能:社会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个性化功能.2、班级治理的含义: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培养良好的班集 体,有效推进有方案、有目的的教育行为的过程.3、班级治理的内容:班级组织治理、班级制度治理、班级 教学治理、班级活动治理.二、班主任工作要点1、班主任工作要点重点:了解和研究学生;协调好班级内 外的各种关系;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泼的班级文化环境2、应用: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重点: 把活动与班级常规工作结合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