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_第1页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_第2页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俞路张善余(华东师范大学 人口研究所,上海200062摘要本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来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 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 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 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关键词人口分布;集中趋势;离散趋势;人口郊区化;空间统计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054(20

2、060120007206收稿日期2005206210作者简介俞路(1976-,男,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博士研究生;张善 余(1942-,男,江苏镇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教授。人口向城市区域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由于人口向城市集中或迁移的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 方面的内容,加上便于统计,(城市与非城市人究的1 (P3639(M为,,一般存在着集中聚集扩散聚集的五个过程。2 (P245258在国外,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人口的 扩散”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大规模开始了 ,这种现象 被西方学者称为郊区化”。3 (P604605对人口郊区化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

3、见的是分区域研究法。它能够从整体上分析城市人口分布的 一般规律,但它很难 确定出人口分布的具体集中区域,也较难与其他 因素结合分析 现状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而近年来新兴的空间人口统计方法,将图形与数 据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功能,其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口分 布的集中趋势和 离散趋势来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4 (P3642本文利用所收集到的北京市近10年来的人口统计资料,从人口分布集中趋势 与离散趋势的变化特征来研 究该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动规律,并对引起变动 的原 因做出一些规律性探索。对城市人口分布的生,。人口分布的研究标准本文通过人口重心的方法分析人口分布的集中 趋势,通过

4、标准距离圆分析人口 分布的离散趋势。11 人口重心(Mean Center of P opulation人口重心,或者说是一个区域内人口分布的 平均点,是度量人口分布的一个重 要指标。换句话说,“个点是支撑整个区域的平衡点,假设这个区域是一个刚性 的平面,区域内的所有人口都分布在这个平面上,并且每个人的重要性都一样,那 么每个人都会对这个平面平衡点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力根据每个人到这个点 的距离 远近而不同。这个平衡点就是人口分布的重心,即每个人的作用力达 到力矩平衡的一点。”5 (P724一般来说,计算区域的人口重心不可能精确 到每一个人,因此常将整个区域分 成若干个子单 元(例如区县,

5、用每个子单元的人口数乘以其 质心的横坐标并加总, 再除以总人口数得到区域 人口重心的横坐标,同理可得区域人口重心的纵坐标。当区域的子单元很多时,通常依靠计算机来得到人口重心的坐标值。各空间单元人口数量 的变化,必然引起人口重心的移动,因此研究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有助于了解人口再分布的方向和强度。6(P3135人口重心常用来测定 该地区人口分布变迁状况,并通过人口重心移动 轨迹及 移动速度,揭示人口分布空间变化的特征 和原因,为制定人口发展政策、区域社 会经济发 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采用比较先进的技 术手段和方法,对人口 重心移动轨迹进行动态研究,制作相应专题地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

6、值和意义。7著名的美国人口普查局在每次人口普查后都官方公布美国的人口重心。通过绘制历次人口普 查的人口重心变迁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的人 口分布重点从东 北部的 霜冻地带”转移到西部 的阳光地带”反映出美国人口分布近年来的 变化 趋势。21 标准距离圆(Standard Distanee Circle趋势的度量方法,法是巴赫(Bachi推广。,标度,并采用距离单位表达。8(P145192其计算方法同计算标准差类似,所不同的仅是需要对横纵坐标进行分别处 理。社会学大师邓肯(Duncan在1961年指出,标准距离的计算结果受区域不同划 分方案的影响 很小,而其他的一些度量人口分布的指标受此影响很大

7、,如洛伦兹曲线。9(P185187但是,通常来说 区域的子单元越小,计算得到的标准距离越准确。标准距离可绘制在地图上,其形状为一个 圆,即标准距离圆。它是以人口重 心为圆心,标准距离为半径的一个圆。标准距离相当于一个标准差(1(T即其范围内大体包含所研究区域 2n3以上(68% 的人口 , 10(P100101精确的比例则根 据特定的分布而不同。相对于人口重心而言,国内对人口分 布的离散趋势少有研究,标准距离的 概念仅见于国外的一些有关人口分布的文献 中。31 标准离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 llipse标准距离圆是非常有效地描述人口分布离散趋势的工具。然而在一些特

8、定的现象中,人口分布经常会有方向上的偏离。8例如,标准距离圆 不能用来描述一条公路周围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受这段公路形状的影响,居民点的分布必然表现 为一种线性的模式。同理,在岛屿上居住的 人口其分布规律必然受到岛屿形状的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标准距离圆不能 捕获到方向上的偏离,需要使用标准离差椭圆来代替它。4组成标准离差椭圆需要四个部分:人口重心,旋转角,长轴长和短轴长。人口 重心是椭圆的中心,旋转角为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向,长轴长代表人口分布 在主要方 向上偏离人口重心的程度,短轴长代表 人口分布在次要方向上偏离人口重心的程 度。北京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及其原因分析为了分析北京市近期内的人口分

9、布概况,笔者收集得到了 1996年到2003(+ , 并依据时20002003,图1为相应的人口分布增,图2为各区县人口占全市人口 比 例变动分布图。根据表1来看,19961999年段是近年来北 京市人口空间变动的缓慢波动期, 期内的人口增 长率为7194%,变动幅度不大;20002003年段 是北京市人口空间变 动快速上升期,期内的人口增长率在15192%,变动幅度较大。从三大区来 看,中 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很小,1996年到2000年的人口增长率甚至为负增长, 2000年到2003年的人口增长率只有1154%,其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1996年占2216%, 2000年 占2018%,

10、 2003年则继续下滑到1813%。主要 的人口增长发生在近郊区,1996年到2000年的 人口增长率为17149%, 2000年到2003年的人口 增长率加大到21176%,其占全市人口的比例快 速上 升,1996年 占3816%, 2000年 占42%, 2003年为4412%,尤其是海淀和朝阳两 个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很快。远郊区县人口增长率也 很大,前一阶段增长不大 19961999年的人口增长率只有3122%, 20002003年则显著地升高 到17137%,其 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保持相对不 变,1996年为3818%, 2000年为3711%, 2003年为 3716%。8北京社会

11、科学2006年第1期表1 各区县总人口及人口增长率变化表区县名称1996总人口(万人2000总人口(万人2003总人口(万人19962000年人口增长率(%20002003年人口增长率(%19962003年人口增长率(%中心城区 你城区 西城区 崇 文区 471146124411-1191-4155-6137宣武区 近 郊区 海淀区 朝 阳区 石景 山区 丰台区 近郊区 县 怀柔区 昌 平区 平 谷区 顺义区 门头沟 区 通 州区 房 山区 兴区 密 云县 延 庆县 总计 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收集整理由于北京市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特别是城市内部各地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 城市规划等政

12、策行为的影响不同,导致了各区县 人口增长率 的差异较大。从各区县来看,人口增 长最快的区是昌平区(56167%、海淀 区(54196%,增长最慢的是崇文区(-6137%、东城区(0169%。从各时期来看, 19962000年增长最快的是海淀区(21131% ,其次是丰 台区(16147%、朝阳区 (15118% ,增长最慢 的是崇文区(-1191%。 20002003年增长最 快的是昌平区 (42142% ,其次是 大兴区(32194%、海淀区(27173% ,增长最慢的还 是崇文区, 增长率为-4155%,人口出现负增长。总的来看,近郊区的人口增长很快,占全市 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中心城区

13、的人口增长幅 度很小,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不断下 降,但由于其 基数较大,面积很小,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依然较 大。远郊区县伴随 着近些年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 的改善,人口增长的幅度也在加快,占全市人口的比 例基本不变。各区县人口增长差异和占全市 人口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图1和图2中 直观地看出。通过传统的分区域研究分析方法,虽然可以得到人口分布格局的整体变动情况,但是它不能 够分析人口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趋势,下面采用空 间人口统计方法来 对北京市的人口分布模式进行 分析研究。9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AT.Il1IflaV.* 4JS=5gT iFVWP图1人口分布增长率变动分布图图2 各区县

14、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变动分布图吕平区图3 人口重心和人口标准离差椭圆笔者根据表1中的数据,绘制出北京市1996年,2000年和2003年人口重 心(见图3。首先 可以从图中看到,三年的人口重心均位于朝阳 区,并距离海淀区 很近,说明北京市近些年的人 口分布偏北。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心城区人 口 增长缓慢,降,1996年为2216%, 2000年18%, 2003年则下降到1812很快,所以 导致全市的。从表1可见,四区人口增长率很 快,其中海淀和顺义的19962003 年人口增长 率超过了 50%,朝阳和昌平的人口变化率也在30%以上。四区占北京市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 ,1996年36%, 20

15、00年为3817%, 2003年则迅速上升到4217%。此外,、朝阳,吸引了大量,故导致人。其次,从图中小,这主要是由于海淀区的人口数量增加 很快,19962003年人口增长率高达54196%,且 占全市 人口的 比例逐 年增高,1996年 为1316%, 2000年为1513%, 2003年达到1619%。从图中可以看到前一阶段的迁移距离明显比后一阶段加大,这是因为从2000年到2003年海淀区1 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所占北京市人口比例增幅减缓。其中19962000年人口重心的迁移距离为 0138公里,20002003年减小到0121公里。人口重心的迁移方向表明 了人口再分 布的方向

16、,如果海淀区的人口占北京 市人口的比例继续增加,那么以后北京市的人 口重心必将迁移到海淀区内。最后,从图中可以看 出,三年的人口重心位移很小 说明北京市近年 来人口分布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人口集中的主要区域是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由于标准距离圆无法捕捉方向上的偏离,故笔者采用标准离差椭圆来分析北京 市近年来人口分布的离散趋势变化(见图3。首先,三年的人口标准离差椭圆范围 差别很小,说明近年来北 京市的人口核心区域变化不大。由图中可见,人口标准 离差椭圆的范围包含中心城区和石景山区的全部,海淀、朝阳和丰台3个近郊区的大部分,此外还有昌平和顺义两区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基本都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经

17、济比较发达的地 区,可以说是北京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其中中心城区是传统上的核心区域,统的商业区和旅游地区,重下降,山区4,其,与国内外经济联系密 切,外来人口众多,人口流动频繁,为北京市 重点建设的地区。它们和北京市传统的老城区组成 了新的核心地带,其范围估计 在近些年将不会发 生太大变化。其次,三年的人口标准离差椭圆的 旋转角几乎完 全相同,与正东方向大约成40度角,说明北京市的人口分布呈“东北一西南”分 布模式。在这个方向上北京市人口分布最多,代表了北京的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向。再次,三年的人口标准离差椭圆的长轴长有不断缩小的趋势,说明北京市的人口分布在主要方向上有向内收缩的趋势,换句话

18、说,即核心地区的范围不断减小,极化效应非常明显。1996年椭圆长轴长为58858米,到2000年缩短了 1631 米,到2003年又比2000年缩短了 1781米。结语通过以上集中、离散趋势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1从人口重心的位置、变化趋势和人口标 准离差椭圆的覆盖范围来看,北京 市的近郊区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人口重心位于近郊区的朝阳 区,且其变化趋势 也是朝向偏离中心城区的方 向。人口标准离差椭圆的覆盖范围包括了所有 4个近 郊区。这些充分说明了北京市人口分布的重 点区域已经转移到近郊区,尤其是以 海淀区和朝阳区为代表的北部新兴城镇化区域 。21这些近郊区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过程 ,并和

19、传统的核心区域(中心四城区一 起组成了新的城市核心区域。人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 域聚集,新一轮的聚集 过程正在进行。这可以从。31,济,环。,,这种扩散不再会呈现面状扩散,将采用点 状跳跃式扩散,即人口扩散到远郊 区县的城镇区 域和卫星城镇。这些地区将逐步实现城市化,最终整个地区的人口 分布将会向均衡化趋势发展。41虽然整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长期内会 走向均 衡,但在短期内北京市的人口会向新的核 心越来越集中,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污 染等诸多城市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日益拉 大,吸引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外来人口大量 迁入北 京。北京内部的经济

20、发展也极不平衡,中心八城区的面积仅占全市的8%,其G DP总量占全市的份额却高达75%(2003年。在人口自然 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人 口迁移成为改变地区人 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外来人口和其他区县的人口 大量涌入这个新的核心区域,造成新的核心区域 人口不断膨胀,从而引发了很多新的社会问 题。注释: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3 顾朝林,柴彦威,蔡建明等.中国城市地 理M . J .测绘工程,2001 , 10 (3 : 4

21、851. 8 Jay Lee , David W. S. Wong.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Unwin. New Geographic Y : ork John Arcview GIS M . New Jersey : Joh n Wiley & Sons , 2001. 9 Du ncan , O. D. , R. P. Cuzzort , and B. Du ncan. Statistical Geography M . Press , 1961. 10 David A. Swanson , Jacob S. Siegel. The Methods an

22、d Materials of Demography M . New Y : Academic ork Press , 2004. G lencoe , IL : The Free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David O' Sullivan , AnalysisDavid M . I nformation Wile y&So ns , 2003. 5 U. S. Bureau of Cen sus. Statistical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s M . New Y : Ronald Press , 1927. ork 6 Plane. D.

23、 A. , P. A. Rogers on. The Geographical An alysis of Populati on : With Applicati ons to Pla nning and Busi ness M . New Y : Joh n Wiley&So ns , 2003. ork 7 赵军,符海月.GIS 在人口 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An An alysis of the Spatial Feature of Beiji 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Recent Years (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East China Normal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62 , China Abstract : This article adopts spatial demographic methods to study the suburba ni z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