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殷容仪)_第1页
关于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殷容仪)_第2页
关于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殷容仪)_第3页
关于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殷容仪)_第4页
关于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殷容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殷容仪一、摘录几句学生的话1数学课太多了,一天起码要二节,受不了;2一节课讲了那么多中考题,许多题目(我)不会做,完了;3每天要做那么多题目,(晚上)11点钟之前别想睡觉;4数学太难了,(我)肯定学不会。课上的多一点,题目讲的多一点,练习做的多一点,我们老师的心里就会觉得踏实一点,但学生呢?能不能“精讲”,不要“泛泛而谈”,一节课“杂七杂八”什么都要讲,“大而全”的后果很可能就是“空”,没有重点内容,没有核心内容,“火力点”不准、不猛,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能不能“精练”,不要“傻练”,把学生“练傻”了。一定量的练习是需要的,但要有“度”。学生会的东

2、西要少练,巩固即可;学生不太会的东西要多练,直至掌握;学生肯定不会的东西一定不练,坚决不做“无用功”。非重点的知识要少练,重点的知识要多练。 反对“题海战”,把学生淹没在题目的海洋中,是不负责任的。“水性”不好,是要呛水的,是要淹死人的。研究中考,研究复习,提高复习水平。 下面,把我对数学中考复习的思考以及怎样组织复习向大家作个汇报,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二、关于复习课的准备 先“意到”,后“文到”。 学校在挑选初三任课教师时总是慎之又慎,反复考虑。这个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教师是能起引领作用的,他(她)必须至少具备一种素质:经验老到。 中考复习,比拼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体力与意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教师

3、的经验与智慧。 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她)把得住教材,抓得牢重点,分得清主次,看的透中考。在准备复习课前,这些经验要体现出它的价值来,也就是说在备课时对复习内容先要有个考虑,有个“意思”,确切地讲,那就是每堂课必须要有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在课前就必须确定,就必须先到位,这个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意到”。决不打无准备之战!决不打糊涂之战!与其“浑水摸鱼”,不如“清水抓鱼”!记住这句话很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如何“意到”呢?经验可以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但我们仍然希望有条不紊地工作,因此建议大家不妨从下面几个环节入手考虑,这样可使问题看起来比较清晰。 讲什么?怎样讲?为什么这样讲?讲到什么程

4、度? 练什么?怎样练?为什么这样练?练到什么程度?第一个话题 讲什么?先来看两个案例,借助案例分析,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话题。案例一 课题数形结合思想一、预习题b01如图,化简2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3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A,B的横坐标分别是3,5,且有最大值,若抛物线顶点为C,则的面积是 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求x的取值范围例2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3求抛物线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例4若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1,求a的值例5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若OA:OC:OB=1:1:2,求的值案例二 课题数形结合思想关于二次函数对

5、称性的研究一、知识梳理1一般式:对称轴:直线; 2顶点式:对称轴:直线;3交点式:对称轴:直线二、解决问题例1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点评: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基本功也!练习题1 求下列函数的对称轴:; ; ; ; 提问:你真的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吗?下面这道题目是“试金石”,你来试试,行吗?例2求下列函数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点评:对二次函数对称性的认识,我们不能只从“形”上看,还需要从“数”的角度去真正理解看看“形”,想想“数”,两者一结合,你看妙不妙?更妙的还在后面呢!不信,你继续往下看例3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点评:“配方”用处大!基本功也!练习题2 求下列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6、; ; 提问:为何要“配方”?点评:在“无形”中“显形”例4已知二次函数,求和时的函数值,并比较这两个函数值的大小变化一 若把例4 中的“和”改为“和”呢?提问:不通过计算,也能比较大小吗?变化二 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试比较和时的函数值的大小变化三 若把变化二中“”改为“”呢?点评:“心中有形”,可称“高手”也例5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是,求该函数图像与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变化一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定点,其对称轴是,则该函数图像必定经过另一个定点 变化二 若把变化一中的“”改为“”呢?点评:“心中有形”,可施“妙手”也例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求该函数的解析式变化一已

7、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求该函数的解析式变化二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求该函数的最值点评:“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大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体会例7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个数是 变化一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个数是 变化二 对于二次函数,总存在常数,当时,其相应的函数值,则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个数是 点评:“数”与“形”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三、拓展延伸思考题 已知二次函数,当自变量取时,其相应的函数值,试探索:当自变量取时,其相应的函数值与零的大小关系点评:对称性是该问题的突破口,“无形”则“寸步难行” “数形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大家一定要有“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8、”的数学思想,切记!切记!三、回顾反思1真正理解二次函数对称性的数学本质;2认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了两个案例,请大家思考下面三个重要问题:1这两堂课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2这两堂课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3这两堂课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点评:两堂课的核心内容都是“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在第一堂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类型较多,有数、式的运算问题,有函数的对称问题,有函数的最值问题等;而在第二堂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类型就比较单一,那就是二次函数的对称性问题。问题类

9、型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越分散,抓不住重点,或者处处是重点,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也可能消化不了,复习效果就会打折扣。从宏观角度来看,建议每堂复习课要做到主题明确,宁缺毋滥。集中精力讲一个主题,放弃“大而空”的课堂结构,重视“小而实”的课堂模式。与其“多点进攻”,不如“一剑封喉”!主题明确了,下一步就是要紧紧围绕主题选择一些题目,或作例题,或作练习题。那么,依托这些题目,我们又应该讲些什么?练些什么呢?建议大家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1知识与技能(概念、公式、定理、运算技能等);2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3基本方法(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

10、综合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方法等);4基本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例1(07苏州中考题)解方程: 那么这道题应该讲什么呢?可以考虑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讲: 本题重点考查的知识与技能: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本题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可去分母化归为整式方程,最后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换元法:令,则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尽管课标对此没作要求,但给学有余力的考生增加了直接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例2(07苏州中考题)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1,0

11、),B(m,0),与y轴交于点C且ACB = 90°(1)求m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D(1,n)在抛物线上,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若点P在x轴上,以点P、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相似,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BDP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我们仍旧可以考虑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讲:本题重点考查的知识与技能: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角形的外心;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勾股定理;坐标的意义;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有关知识等本题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具体数学方法有:待定

12、系数法从微观角度来看,讲具体题目时,把分析讲解的要点落在“三基”上,讲知识与技能,讲思想与方法,是正确的,也是科学有效的。第二个话题 怎样讲?回头再来看上面提及的例2中的第3小题:(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略)(2)点P的坐标为:或(略)(3)或教师怎样讲呢?1交流解法第(3)题有如下参考方法:方法一,利用BP与BD的中垂线先求圆心的坐标,再过圆心向弦BP作垂线段,利用垂径定理求BDP的外接圆半径;方法二,因为DBP = 45°,即弦PD所对的圆周角为45°,所以它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因此弦PD的长为半径的倍,于是只要求得弦PD的长,再除以,可得BDP的外接圆半

13、径;方法三,因为AEBBDP,所以可以先求得ABE的外接圆半径,再利用半径比等于相似比,求得BDP的外接圆半径,此法体现了化归思想2分析各解法特点 方法一从圆的定义出发,解题思路看似简单,但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中点坐标公式、直线的斜率等),在求线段(弦)BD的中垂线时显得比较困难(要用相似),运算环节多,运算量大;方法二和方法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将45°的圆周角转化为90°圆心角,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垂径定理求得BDP的外接圆半径教师要力争讲清各种解法有哪些步骤组成?有几个层次?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抓住规律,看清问题本质。3评价解法方法一不是初中学生的通法,而是高

14、中学生的通法。方法二和方法三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4归纳总结 问题的本质是: ABC外接于圆O,已知角A的大小及其对边BC的长度,如何求ABC外接圆的半径?答案是只要角A是特殊角,比如30°,45°,60°,120°,135°,150°,都可以用方法二求解。借题发挥!适时拓展!解一题,通一类!这个境界就高了,教学功能就强了,复习效果就好了。5及时巩固 抓住时机,再用类似题目加以巩固,那怕只是把题中的45°换成60°,让学生练一练,也是有好处的。 不要想当然,以为自己什么都讲了,学生就应该什么都会,这是不现实的。要让

15、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真正理解!第三个话题 为什么这样讲? 有比较,才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分析,才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楚问题中的相关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明辨问题解决过程中相关解法的优劣; 有总结,才能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认识,才能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拓展,才能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有巩固,才能强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复习目标。第四个话题 讲到什么程度? 遵循课程标准,依据2009年苏州市中考说明会的相关意见。第五个话题 练什么?怎样练?为什么这样练?练到什么程度?关于这个话题,说下面几点意思:1总的原则:精炼,有针对性的练!与其“狂轰滥炸”,不如“精确制导”!2课前的预习题起点要低,不要设置障碍;3课中的练习题要紧紧围绕复习主题,讲什么就练什么;4课后的各种练习、考试(单元训练、阶段性测试、综合模拟等),要统筹安排,要有计划,要科学安排;5发现问题要及时练,争取让学生犯错犯在中考前;6题目难度不要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三、关于复习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