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_第1页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_第2页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_第3页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_第4页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质疑声也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发放问卷等调研方式,针对当下人们的疑问,批评和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研,解决了大学生暑期支教意义何在,是否具有必要性,如何改善暑期支教等此类方面的关键问题。报告就当今情况,暑期支教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人们的质疑以及调查后的回答,暑期支教意义分析,新旧形式对比等几个方面做主要阐述。在文尾,附上支教队伍实践后的宝贵经验供大学生参考。较其他相关方面调查报告,此调研的对象丰富,方向独特,调研结果实用,进一步揭示了暑期支教的真实情况,希望对今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

2、义。【关键词】   暑期支教  时间  效果 实践经验  一、调研背景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期间,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动机,支教的时间和效果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3、讨论。近两年对暑期支教的调查逐渐出现,但除清华大学对暑期支教整体情况的调研外,其他调研情况,分别存在着未能真正到达山区体会艰辛,调查地区少,采访对象单一,案例不典型等问题。此次调研,通过走访海南海口,文昌,琼海等地,我们小队以第三方的角度实地采访了支教者,孩子,小学领导,村中居民,城市居民,当地团委,慈善爱心人士。支教队伍调查地点及时间:队伍名称 支教地点 调查时间海南文昌美在心灵支教队文昌市蓬莱中心小学 7.238.24海南大学三农协会 文昌市锦山镇双溪小学 8.3二、调研发现的情况及其意义分析(一)调查过程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得出更为真

4、实的结论,我们小组从支教团队、被支教方(包括当地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社会大众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得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支教团队的问卷,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开展,共发放问卷 5份,收回5份 ,回收率100%。对于被支教方的问卷发放则主要是在海南文昌“美在心灵”支教队支教地完成,共发放问卷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7 份,回收率90% 。对于社会大众的问卷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皆有,并将范围扩大至调查小组成员家乡,共发放纸质打印和电子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75% 。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

5、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虽然十分活跃,益处明显,但是也存在问题不少。下面是对其中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的总结与分析。1、支教者动机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支教者都将奉献爱心,为支教地儿童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与支教活动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阅历,完善自我。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许多学校社团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简历上多添一笔。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使得社会对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开始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图表截取自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看法的调查)&#

6、160;2、支教时间问题 支教时间短、选取时间段尴尬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多将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周期多为10至20天。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地学校已处在放假状态,如若要求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所以说能接受到教育的孩子其实数量有限且不固定。另一方面,支教周期过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支教者可以得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输入新的观念,但其影响毕竟有限。3、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 大多数短期支教活动在结束后即与被支教地失去了联系,不再有后续的交流,这使得活动效果难以得到

7、保证。因为大学生对支教地孩子的影响有限,如果不能使之保持长时间的交流与接触,譬如简单的书信往来,那么那些曾经接受过支教帮助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成长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4、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 大学生支教者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技能上,大多数的支教者都缺乏经验,所以极易出现课堂混乱,学生难以管理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的得不到保证。同时,支教组织者在课程安排上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也会导致支教效果的不佳。另一方面则是个别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支教当地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被支教地产生反感情绪。4、支教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资金、地域等限制,许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选择支教地时并不是将最需要支

8、教的地点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愿意接受支教,又便于自身开展支教活动的地点开展活动。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支教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得不到支教帮助,一些并不需要支教的地方却成为支教团组织者积极联系的对象。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上面所提到的支教功利性目的也存在一定关系。 您认为哪些地方适合支教 (可多选)5支教必要性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受支教地对于支教团体的到来都表示欢迎,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支教的态度比较淡漠。(二)情况分析 1接受支教的学生(1).极少数学生心中存在清晰的“大学”概念。(2)有部分学

9、生属于单亲家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主要特点是害羞内向,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差。(3).孩子关心暑期课堂的收费问题。暑期支教不存在收费状况。但伙食费或夏令营形式要按照需要收取,价格未超过100元。(4).学生认为支教者课堂有吸引力,自己会更认真,对支教表示很渴望。2支教者(1).农村打印不方便,支教们在布置作业时需要采用手抄的形式。(2).备课内容常要改变,备课时间长。(3).上课的时间把握不足,缺乏自信。3校长等校领导(1).一致承认有暑期支教的需求。(2).对支教者有一定的要求:       1).课程设计要精心准备,考虑

10、校方,学生,家长三方需要。       2.)指导老师全程陪伴。       3)需要负责任。4周边居民(1).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认为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点见识。(2).村里老年人居多。(3)希望大学生能来辅导作业。(4).夏令营的概念模糊,还是补习班的概念。(5).文化水平低。5城市居民(1)76.1%支持暑期支教,认为是双赢平台。(2)53.7%认为如果参与暑期支教,愿意承担支教费用。(3)37.0%自认对暑期支教并不了解。(4)37.5%觉得国家应该提

11、供资金支持。(5)51.2%认为暑期支教能关爱落后地区,给孩子带去希望。 6当地部门(1)对支教队伍表示欢迎。(2)并不了解大学生支教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们的需要。(3)如果知道当地有支教活动存在,需要负担一定的责任。(4)认为山区农村需要大学生来暑期支教。7学校老师(1)认为志愿者的到来,能填补学生暑期的空虚和寂寞。学生家里只有老人,所以渴望关爱,比较粘人,大学生能给孩子带来陪伴,是可取的。(2)大学生暑期支教可以协助老师工作。(3)大学生能辅导孩子作业。8慈善工作者(1)山区很需要大学生,大学是国家的人才。当地政府能力有限,需要大学生配合。(2)一周时间太短,匆匆忙忙。(3)慈善协

12、会顾虑:           1)车不好,怕出事。           2)少数支教的学生到田野里玩,不安全。           3)常有单身青年在学校周围观望,女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问题一:学校以及学院暑期支教队伍,

13、如果不是长期定点,每年都需要进行新的联系。而联系新学校的工作存在着不知道哪里有需求,学校对支教队伍的工作能力又无了解,联系工作太迟给校方造成工作压力,网络上信息不健全,大学生对慈善机构的招募信息不信任等问题。并且大部分暑期支教队伍在支教点支教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解决办法:合力构建一个官方的信息平台,包含对支教需要的学校,慈善机构的招募信息等,加强信息流通。活动的联系工作开展要提前到每年的三四月份。因为联系学校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完成。暑期支教队伍首先要有长期意识,负责人不能只为了自己的活动没有长远得为支教点考虑。队伍的构建需要大一与大二同时参与,以大二带

14、大一的方式,逐年对支教点进行服务。队伍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校长不愿意长期合作的情况多是因为来暑期支教的队伍本身问题。 问题二:暑期支教队伍的负责人对整个活动的把握不够,对支教点的支教情况不了解。解决办法:负责人必须对暑期支教的性质,目的,流程,方法,安全问题及其他考虑因素有充分的了解。途径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询问有经验的人士等。对支教点的学生状况,交通状况,伙食状况,地形状况,文化状况等进行事先考察,调研。 问题三:经费短缺与伙食问题。解决办法:一般队员会认为是公益事业,会愿意一起分担开销。对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的暑期支教,较容易能取得赞助支持。活动开展之前,要讲后勤工作纳入重

15、要部分,调查了解食品供应情况。一般支教队伍构建后勤组或与学校食堂沟通,由食堂提供。 结束感言走了那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不同目的、做法的志愿者,经历过泥石流、烈日、感冒、中暑。暑期支教是一个相互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和小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但谁多谁少,谁又明白?我们总在说共同富裕,校园里很多教授,大学生都不相信,至于社会,我便不得而知。可是,在这里,对学业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我看见,确实有先富携手贫困的影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评比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队伍的队长或副队长都与我聊过是要实践还是要评比的话题。一些实践队伍暑假做的各种活动,只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我们冷静分析其意义的时候,也是多少能找到一些安慰自己的理由。可这让很多原本相信做好就有好结果的队伍离开原路,在歧路上与那些团队交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暑期支教也未幸免于难。很多队伍顶着很大的压力,在为孩子们努力,在为自己的评选努力。试问,哪一个大学生不愿意在能力范围内去评一个省级优秀呢?但力气总会分散,性质也会改变,这是一种悲哀。人们的种种质疑,包括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与大学生合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