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5篇范文_第1页
中班教案5篇范文_第2页
中班教案5篇范文_第3页
中班教案5篇范文_第4页
中班教案5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中班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班教案 篇1教学目的: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教学准备: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

2、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二、基本部分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

3、个)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

4、)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教师:比6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中班教案 篇2活动设计:下雨时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的谈论着。我

5、想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了解雨。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现象的关注。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活动准备:大雨和小雨的图片、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儿歌大雨小雨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课题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下雨啊!为什么?小结:因为下雨过后的空气特别的清新,小朋友还可以穿着雨衣或者打着雨伞出去踩雨玩。【老师今天带来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猜一猜那个是大雨、那个是小雨。】1、出示大雨的图片让

6、幼儿观察提问1)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是什么雨?(对这是大雨)提问2)你看到的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当大雨落在地上的时候出现里什么?小结:大雨的线条很粗,雨点落在地上的时候很大,有时候还能溅起水花来。【我们再看看下面一幅图是什么雨?】2、出示小雨图片让幼儿观察提问1)出示小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对,这是小雨)提问2)你看到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当小雨落在地上的时候出现里什么?小结:小雨的线条很紧密,小雨的雨点落在地上的时候,会出现一圈一圈的水圈,像小鱼吐得鱼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大雨和小雨,那你们有没有听过它们唱歌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看看那个小朋友能听出来。】二、听雨1、播放大雨的声音提问

7、1)这是谁在唱歌?(哦,这是大雨在唱歌)提问2)大雨唱歌是什么声音?(哗啦啦,)【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嘴巴学一学大雨唱歌的声音】小结:因为下大雨的声音"哗啦啦"的,有时候还会出现打雷的声音。【小朋友,仔细听听这有是谁在唱歌?】2、播放小雨的声音提问1)这是谁在唱歌?(这次是小雨在唱歌)提问2)小雨唱歌是什么声音?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滴滴答答,和大雨的声音不一样。)【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嘴巴学一学小雨唱歌的声音】小结: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答"的,它的声音要比大雨的声音小。三、播放儿歌大雨和小雨让幼儿用舞蹈来模仿大雨和小雨。【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雨小雨除了会

8、唱歌,它们还会跳舞呢!我们也一起跳跳舞吧!】四、活动结束【小朋友开心吗?我们今天认识了大雨和小雨,跟它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特别的快乐对不对!那我们回到班里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和大雨、小雨做朋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中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活动准备:1背景图、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2与动物特

9、征匹配的音乐(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3幼儿操作卡,操作音乐。4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1听音乐,模仿动物。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今为了证明这一点,马妈妈还录制了小马出生的视频呢!看!播放视频,同时播放播放背景音乐边

10、解说。教师:小马在水球里面是怎么出生的?小马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出示出生图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小马的出生过程。你们能按照小马的出生过程,猜测一些小猫小兔是怎么出生的?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二)观看视频,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1)观看视频教师:一群小鸡刚才看见小马的出生过程,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教师:它的妈妈也给它拍了出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出生的?播放小鸡出生的视频边解说。(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小鸡在鸡妈妈的肚子里,是吸收妈妈的营养吗?小鸡出生的时候,

11、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2)出示图谱师幼共同回忆小鸡的出生过程,边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幼儿理清思路。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3)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2音乐声中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集中评价。(四)结束部分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

12、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提供更多关于动物分类、匹配的图片,供幼儿操作。2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带领幼儿做小鸡孵化试验,并记录其过程。中班教案 篇4学习目标:1、诵读全诗,注意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抓关键字,疏通诗歌大意。3、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诗文。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诗,疏通诗歌大意。难点: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自主 合作 尝试 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切入课题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上新课之前,我首先提问一

13、下,我们前面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春里有这样的一段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有哪位同学给我接上背,嗯,很好,看来咱们班的学生就是不一般,这位同学背的是这么清晰流利,字正腔圆。朱自清春里的这段话很富有诗意,它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同学们说它叫什么(回答:春雨图)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学一首真正写春雨的诗,让我们”轻叩诗歌大门,感受经典魅力“。出示课件 1二、理解诗题 点画诗眼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2同学们从刚才的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变化,是一个比一个多一个字,还是。我们来读一下:雨-春雨-春夜雨-春夜喜雨,同学们发现哪一个题目最好,为什么呢,我们在读前面三个题目的

14、时候,发现一个比一个让我们了解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前面三个只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而唯独第四个题目加进去了一个“喜”字,则一下子让题目有了灵气,由直接是对“雨”的陈述变成了作者情感的流露。出示课件 3三、诵读诗文 体味韵律(诵读分为老师范读出示课件4和 5 学生诵读 个体诵读)下面请同学们找到导学案上的预习导学一,我们来听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时候听准字音、注意节奏,并在导学案中用“/”分隔号标出朗读节奏。,(出示课件 6),检查学生节奏划分的情况, 然后叫学生单独朗读,指正错误,注意的字有 当 潜 径 重 锦 再全班齐读。四、疏通文意 ,感悟意境(出示课件 7)同学们,通过读我们感受了这首诗的

15、韵律之美,那当然下来我们还要感悟这首诗的意境之美,理解诗文的含义,怎么理解呢?其要求是:抓关键字,理解诗意,了解导学案上加粗字的解释,理解诗文意境,并写在导学案上相应的诗文下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好了,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的大概内容,通过理解我们感悟了这首诗的意境之美,在此老师有一些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讨论。 (问这首诗的体裁)五、互动质疑、品味精彩出示课件 8首联: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板书:首联:拟人-评雨盼)颔联;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

16、轻柔润物的情景;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 (板书:颔联:听觉-听雨)颈联:从视觉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 (板书 颈联:视觉-看雨 )尾联:借助想象描绘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由衷的赞美,诗人心中则更是喜不胜喜. 板书 尾联:想象-想雨 )同学们,通过我们上面对这首诗的共同讨论,我们明白了 ( 出示课件 9)六、主题归纳 书写板书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板书 四联合起来:喜雨

17、)m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场春雨情有独钟,喜爱有加呢?请学生读导学案上的背景介绍,所以作者才在题目中刻意的加进去一“喜”字来达到统摄全篇的目的。 可是 ,在这儿老师便有了疑问。出示课件 10。七、质疑问难,交流讨论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诗。全诗八句,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请问:诗题中“喜”字,在四联中是怎样体现的?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喜欢今夜的春雨呢? 幻灯片展示喜的内容 出示课件 11春雨及时,善解人意,喜。春雨夜至,不扰人而滋润万物,喜。春雨下得透彻,喜。经春雨滋润后,花色更艳,喜。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百花园中一枝秀丽的奇葩,

18、我们应该多学一些中国的诗歌,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堂课到底有没有收获呢?我们当堂检测一下,请看大屏幕:八、(当堂检测,展示交流)出示课件 121、用你们的声音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春的写法将本诗改写成散文。九、布置作业,拓展提升。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搜集积累有关描写雨得诗句,并与同学交流.中班教案 篇5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检查食物变质的简单方法。2、认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知道它们是检验食品卫生合格的标准之一。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1、变味的绿豆饼、食物包装袋。2、教学挂图活动过程:一、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几幅事物变质后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1、教师:小朋友猜猜这些图片上都是些什么呢?2、出示面包、橘子变质前的图片进行对照。教师: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