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优秀教案示范教案余弦定理_第1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优秀教案示范教案余弦定理_第2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优秀教案示范教案余弦定理_第3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优秀教案示范教案余弦定理_第4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优秀教案示范教案余弦定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1.1.2 余弦定理从容说课课本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 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过去的 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设置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

2、够简洁,通过向量知 识给予证明,引起学生对向量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简便之处.教科书就是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在证明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以后,教科书从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比较中,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 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 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指出, 从余弦定理以及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 .由上可知,

3、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还要启发引导学生注意余弦定理的各种变形式,并总结余弦定理的适用题型的特点,在解题时正确选用余弦定理达 到求解、求证目的.启发学生在证明余弦定理时能与向量数量积的知识产生联系,在应用向量知识的同时,注意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数量积等多处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教学难点1.向量知识在证明余弦定理时的应用,与向量知识的联系过程;2 .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的应用思路;3 .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两张第一张:课题引入图片(记作1.1.2 A )如图(1),在 RtAABC 中,有 A2+

4、b2=c2问题:在图(2)、(3)中,能否用b、c、A求解a?第二张:余弦定理(记彳1.1.2B)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 积的两倍.形式一 :a2=b2+c2-2bccosA, b2=c2+a2-2cacosB,c2=a2+ b2-2abcosC,222形式二:cosA=c2bc22, 22, 22cab a b c,cosB=,cosC=2ca2ab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2 .会利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3 .能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二、过程与方法1 .利用向量的数量

5、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 .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2 .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 辩证统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上一节,我们一起研究了正弦定理及其应用,在体会向量应用的同时,解决了在三角形已知两角、一边和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对角这两类解三角形问题.当时对于已知两边夹角求第三边问题未能解决,下面我们来看幻灯片1.1.2A,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直角边及直角 可表示斜边,即勾股定理,那么对于任意三角形,能否根据已知两边及夹角

6、来表示第三边呢?下面我们根据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来研究这一问题在 ABC中,设BC=A,AC=B,AB=C,试根据B、C、A来表示 A.师由于初中平面几何所接触的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所以应添加辅助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通过边角关系作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故作CD垂直于 AB于D,那么在RtA BDC中,边A可利用勾股定理用 CD、DB表示,而CD可在RtAADC中利用边角关系 表示,DB可利用AB-AD转化为AD,进而在RtAADC内求解.解:过C作CD LAB,垂足为D,则在RtACDB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2=cd2+bd2.在 RtAADC 中,CD2=B2-AD2,又 B

7、D2=(C-AD)2=C2-2C AD+AD2, A2=B2-AD2+C2-2c AD+AD2=B2+C2-2c AD.又,.在 RtAADC 中,AD=B COsA, a2=b2+c2-2ab8sA.类似地可以证明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另外,当A为钝角时也可证得上述结论 ,当A为直角时,a2+b2=c2也符合上述结论,这也正是我 们这一节将要研究的余弦定理,下面我们给出余弦定理的具体内容.(给出幻灯片1.1.2B)推进新课1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 积的两倍.在幻夕T片1.1.2B中我们可

8、以看到它的两种表示形式:形式一:a2=b2+c2-2bccosA,b2=c+a2-2cacosB, c2=a2+b2-2abcosC.形式二: ,222 八 b c a cos A 2bc22. 2cab cosB 2ca2abcosC师 在余弦定理中,令C =90。时,这时cosC=0,所以c2=a2+b2,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另外,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我们也可以仿照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二采用向量法证明,以进一步体会向量知识的工具性作用 .合作探究2 .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证明思路分析师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未知,所以较

9、难求边 C.由于余弦定理中涉及到的角是以余弦形式出现,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由于涉及边长问题,那么可以与哪些 向量知识产生联系呢?生 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 a b=|a|b|cos。其中。为A、B的夹角.师 在这一点联系上与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首先因为无须进行正、余弦形式的转换,也就少去添加辅助向量的麻烦.当然,在各边所在向量的联系上仍然通过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而在数量积的构造上则以两向量夹角为引导,比如证明形式中含有角C,则构造CB?CA这一数量积以使出现 COsC.同样在证明过程中应注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A c H(2)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过程:

10、如图,在 4ABC中,设AB、BC、CA的长分别是 c、a、b.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 AC AB BC ,AC? AC (AB BC)?(AB222222_2BC) AB2 2AB?BC BC2 AB 2ABBCcos(180B) 2BCc2 2accosB a2,即 B2=C2+A2-2AC COs B.由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 BCAC ABBC?BC (AC AB)?(AC AB)22b 2bccosA c即 a2=b2+c2-2bccosA.AC2 2AC?Ab AB2 2ACAC ? AB cosAAB2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ABAC CB AC BC,AB? AB

11、 (AC BC)?(AC BC)22b 2bacosC a ,22AC2 2AC?BC BC2AC2 2 AC ?| BC cosC2bC即 c2=a2+b2-2abcosC.方法引导(1)上述证明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运用向量加法(减法)的三角形法则.(2)在证明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注意白是两向量夹角的确定,AC与AB 属于同起点向量,则 夹角为a; AB与BC是首尾相接,则夹角为角B的补角180,b;AC与BC是同终点,则夹 角仍是角C.合作探究师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 否由三边求出一角?生(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出)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

12、论:.22222.2.222八 b c a acb 八 bac cos A ,cosB ,cosC 2bc2ac2ba师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生(学生思考片刻后会总结出)若 4ABC中,C =90°,则cosC=0,这时c2=a2+b2.由此可知 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师从余弦定理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两边的平

13、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 从上可知,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现在,三角函数把几何中关于三角形的定性结果都变成可定量计算的公式了.师 在证明了余弦定理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余弦定理的应用(给出幻灯片1.1.2B)通过幻灯片中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我们可以得到,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这类问题由于三边确定,故三角也确定,解唯一,课本P8例4属这类情况.(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这类问题第三边确定,因而其他两个角唯一,故解唯一,不会产生类似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4、所产生的判断取舍等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进一步体会一下.例题剖析【例1】在 ABC中,已知B=60 cm, C=34 cm, A=41°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m).解:根据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602+342-2 60 34cos41 ° =600+1 156-4 080 X 0.75471676.82 ,所以 A 41 cm.csin A 34 sin41 34 0.656由正弦定理得 SinC= 0.544 0,a 4141因为C不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边,所以 C是锐角.利用计数器可得 C-33° ,B

15、=180 -A-C=180 -41 -33 =106 °.【例 2】在4ABC 中,已知 a =134.6 cm, b=87.8 cm, c =161.7 cm,解三角形 解: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222b c acosA=2bc_ _2_2_ _ 287.8161.7134.62 87.8 161.70.554 3A562022, 2cabcosB=2ca_2_2_2134.6161.787.82 134.6 161.70.839 8B= 3253C =180 -(A+B)=180 -(56 ° 20' +32 ° 53' )=90 °

16、 47'.知识拓展补充例题:【例1】在4ABC中,已知a=7,b=10,c=6,求A、B和C.(精确到1°)分析:此题属于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的问题,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意在使学生熟悉余弦定理的形式二.,2222 c2 r2b c a 1067斛:cos A 0.725,2bc 2 10 62-2a b- cosC=2ab A44° .72 102 621 130.807 1,2 7 10140C = 36° .B=180° -(A+ C)=180 -(44 +36° )=100°.教师精讲(1)为保证求解结果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7、,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用余弦定理求出两角,第三角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2)对于较复杂运算,可以利用计算器运算.【例2】在4ABC中,已知a=2.730,b=3.696,c=82° 28解这个三角形(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角度精确到1').分析:此题属于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的类型,可通过余弦定理形式一先求出第三边,在第三边求出后其余角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余弦定理的形式二根据三边求其余角,二是利用两边和一边对角利用正弦定理求解,但根据1.1.1斜三角形求解经验,若用正弦定理需对两种结果进行判断取舍,而在0。180。之间,余弦有唯一解,故用余弦定理较好.解:由

18、 c2=a2+b2-2abcosC=2.7302+3.6962-2 a730 3.696 C0s82 ° 28',得 c= 4.297.222a b c acosA=2bc3.6962 4.2972 2.7302 0.776 7,2 3.696 4.297 A"39° 2'. B=180°-(A+C)=180°-(39° 2' +82° 28' )=58° 30'.教师精讲通过例2,我们可以体会在解斜三角形时,如果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都可选用 两个定理均可,求角则用余弦定理可免

19、去判断取舍的麻烦【例3】在4ABC中,已知A=8,B=7,B=60°,求C及Saab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先由正弦定理求出角A,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角1弦te理求出边 C,而二角形面积由公式 Szabc= acsinB可以求出.,那么求边用C,再利用正若用余弦定理求 C,表面上缺少 能达到求C的目的.下面给出两种解法.8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一sin A -A1=81.8 ;A2=98.2 ; -C1=38.2 ;C2=21.8 :2C,但可利用余弦定理b2=c2+a2-2cacosB建立关于C的方程,亦sin60由sin60 sinC,得 C1=3,C2=5,Saabc=

20、lag sin B 6v3 或 Saabc=ac2 sin B 10 3. 22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b2=c+a2-2cacosB, -72=c+82-2 >8xccos60 :整理得 c2-8 c+15=0,解之,得 c1=3,c2=5.,SiBc= 1aG sinB 6/3或 smbc= ac2 sin B 10v13. 22教师精讲在解法一的思路里,应注意由正弦定理应有两种结果,避免遗漏;而解法二更有耐人寻味之处,体现出余弦定理作为公式而直接应用的另外用处,即可以用之建立方程,从而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解决,故解法二应引起学生的注意 .综合上述例题,要求学生总结余弦定理在求解三角形时的

21、适用范围;已知三边求角或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同时注意余弦定理在求角时的优势以及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的解 法,即已知两边、一角解三角形可用余弦定理解之课堂练习1.在4ABC 中:(1)已知 c=8,b=3,b=60 ,求 A;(2)已知 a=20,bB=29,c=21 ,求 B;(3)已知 a=33,c=2,b=150 ,求 B;(4)已知 a=2,b=2, c=3+1,求 A.解:(1)由 a2=b2+c2-2bccosA,得 a2=82+32-2 >8X3cos60 =49. . . A=7.22,2222, o c a b202129(2)由 cos B e cos B 2ca2 20 210 . B=90 °.(3)由 b2=c2+a2-2cacosB,得 b2=(33) 2+22-2 超3>2cos150 =49.b=7.(4)由 cosA b2 c2a2,得 cosA电2m 1)222包f2bc22( . 3 1)2评述:此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余弦定理的基本形式 效率.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