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师资需求的对接_第1页
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师资需求的对接_第2页
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师资需求的对接_第3页
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师资需求的对接_第4页
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师资需求的对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师资需求的对接    摘要:近二十年来,我国外语师范教育发展迅速,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外语师资。然而,随着师范教育开放式的发展,外语师范教育逐渐步入被边缘化的窘境。受诸多因素影响,外语师范生培养质量不能适应中小学外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高校外语师范专业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外语师资的新要求;中小学也应积极寻求与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为高校外语师范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及入职培训的平台;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与协作,积极促成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外语教学与师资需求的对接,实现

2、外语师范生培养“一体化”发展,为我国外语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关键词:师范生;外语教育;外语师资;对接;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7-0011-04*本文系宁夏大学“211”重点建设项目子项目“宁夏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瞧秀梅(1965-),女,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外语教学等。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邮编750021一、引言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外语教育走过了60年的历程,经历

3、了建立发展、“文革”中几近停滞、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三个阶段(胡文仲 2009:10)。同样,我国外语师范教育也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俄为师”封闭式师范教育、“文革”中几近停滞,到改革开放后师范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并走向开放式办学模式的三个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外语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截止2007年,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上,仅本科英语教学点就899个,英语专业共有硕士点208个,博士点29个(戴炜栋 2009:5)。外语教育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从事翻译、教学及研究的外语人才。与此同时,外语师范教育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外语教育的

4、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外语师范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外语教育工作者。正是这些外语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使我国的外语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反观我国外语师范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中国外语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外语师范教育似乎逐渐步入一种被边缘化的窘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关于调整师范学校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专业的指导思想的出台,我国师范教育开始由师范院校封闭式培养师资转变为由所有高校开放式培养师资。师范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或叫转型(顾明远 2008:

5、5)。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师范院校或调整合并以升格为综合大学;或转变原有单一的师范办学模式,开始试办非师范专业;而与此同时,一些原有的综合性大学也开始试办师范专业。外语师范院校的转型一方面印证了师范教育被边缘化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剧了这种边缘化的趋势。(2)近二十年来,外语师范教育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现实上,外语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离社会的期待和中小学实际教学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外语师范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后虽然在普通话、外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有较强优势,但其在知识能力结构、整体素质、敬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等方面均不及综合大学培养的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外语师范生整体体现了“师

6、范性”弱化的趋势。(3)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从07年开始在部属师范院校中实行免费师范教育以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从事教育工作,现实情况却是:师范生生源质量和数量均有下降趋势。(4)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布和实施,外语教育开始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各高校外语专业逐渐确定了适应各自办学特点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许多具有竞争力的外语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复合型外语人才由于其外语根基深厚,语言实践能力强,具备一定其它专业知识,在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就业情况一直很好。受此影响,

7、许多师范院校及综合大学师范专业不顾自己的“师范”特点和学科定位,盲目跟风,盲目“复合”。许多学校开设过多的相关专业课程,忽视或淡化了对于学生外语实践能力、外语基本功和师范技能的训练,导致师范生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培养出的师范生难以胜任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要求。许多学生被迫转行从事其它工作。由上述几方面引发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师范院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外语师范毕业生,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师,另一方面,中小学外语师资缺乏,高质量的外语教师难以充实到其师资队伍,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基础教育对外语师资的需求。高校外语师范生的培养与中小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师资的实际需求存在严重脱节和错位现象。这种现象将制约我国外

8、语教育的发展水平,并在一定时期形成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甚至背离的恶性循环发展。要扭转当前外语师范教育被边缘化的局面,改变外语师范生培养中“师范性”弱化的现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真正为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外语教育人才,使我国外语教育稳步、持续发展,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1)高等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中的外语师范专业应主动适应中小学外语教育对高水平外语师资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与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现实需要对接;与此同时,中小学一方面应主动争取与师范类高校及师范专业间的合作,在教师继续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应积极满足高校师范毕业生对实习

9、实践的需求,并为之提供平台和有效指导;(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于国家师范教育发展的大局,合理规划、设计、制定出一套适合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和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从宏观上把握外语师范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促进外语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外语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呈现良性发展的循环,实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模式与中小学外语师资及教学需求的对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也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发展时期。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试验推广工作。到2005年秋,全国

10、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原则上都开始接触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建立使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方式、实施过程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中小学外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外语教师不仅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和课程研发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学术素养,又要求其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综合性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扎实的教育实践操作能力”(王静 2007:1)。然而,反观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外语师资主体力量的高等师范院校不难发现,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其

11、所培养的外语师资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外语师范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等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对高质量外语师资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外语师范毕业生从师从教能力令人堪忧。因此,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必须主动适应中小学外语教育改革对师资规格的要求,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与中小学外语教育需求的有效对接。2.1 高校外语师范生培养目标与中小学外语教育对师资要求的对接进入新世纪,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外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小学对高学历、高质量的外语教师的需求愈来愈急迫。各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外语师范专业必须认识到师范人才的特殊性,

12、重新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在师范生培养中既要重师德、重知识、重技能、重综合素质,又要重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师范”特色,又不淡化学术性,使其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总量、知识广博度以及知识结构上足以适应中小学教学需要。除此之外,外语专业师范生不仅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将之转化应用于教学实践,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能够为学校和学生带去清新向上的气息和活力;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够引领学生愉快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各类师范院校及综合大学的外语师范专业只有将师范生培养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符合

13、时代要求的、既有广博专业知识又受过博雅教育、既有“教书”又有“育人”能力的现代外语教师。2.2 高校外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小学外语教学需求的对接课程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关键。课程设置合理与否是影响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未来的外语教师既要有扎实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书育人的基本技能,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要求中小学外语教师既是外语教学的专家又是研究外语教学的专家。因此,作为为中小学外语教学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外语师范专业必须调整传统的课程设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14、。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从师从教技能类课程少,教师职业特征体现不明显,“师范性”特征弱化;(2)教育理论课程门类少,难以培养学生今后的外语教育研究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3)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少,时间短,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影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师范院校及师范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现代基础教育对外语师资提出的师德、知识、技能、学习潜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师范生的“师范性”、“学术性”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毕业后能顺利走上教学岗位并成为合格的中小学外语教师。具体而言,在师范教育的基础阶段,即大学一、二年级除了开设相关外

15、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外,还应在总课时允许的范围内,开设一些培养学生师德修养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课程,如:师德修养、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乐理常识、舞蹈基础、简笔画、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等。一方面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基本功,加强对其从师从教能力的培养,体现“师范性”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师德修养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增强其淡泊名利,终身从教,身正为师的师德修养。三年级是四年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经过一二年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认识和思考。他们需要用更多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三年级在保留外语专业知识课的同时,应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力

16、度。除了开设过去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课程外,还应增开有实质内容的、与中小学外语教学紧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课,如:中小学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心理学、外语学习策略、二语习得、中外教育史、外语教学与研究、班主任工作、教材研发及课件制作等。通过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潜能,为其今后的论文写作和进一步学术研究奠定基础。教学实习实践是本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前三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外语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认识更加深入,他们需要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四年级的课程应以综合实践为主。综合实践既包括目前各

17、师范院校所规定的毕业论文和教育教学实习,还应增加师范生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如:安排学生观摩中小学优质外语课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参与教师教改和科研项目;开展社会调查及调研活动以尽早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等。毕业论文、教育教学实习及创新实践活动应从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同步进行,并持续到四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纳入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在实践结束后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半学期)回顾自己的实践过程,反思其中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并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能力。师范专

18、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在整个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师范教育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中小学外语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的良好对接,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外语师资。三、外语师范生培养一体化模式目前,我国中小学外语师资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及综合大学师范专业承担。四年本科教育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阶段。它是学生师德形成、知识形成、人格心理形成和职业认同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四年本科教育在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中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我国外语师范教育需要建立一个由大学到

19、中小学,再由中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教育部对未来的师范教育发展曾明确指出要职前职后教育贯通,这就要求我国师范教育体系要朝一体化方向发展。由职前培养为主逐步过渡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并重。对师范生的培养不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本科学习即可完成的过程,而是由职前培养(本科阶段培养)到入职培训(到中小学从教)和在职进修(回到大学提升学历)共同组成的一项连续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培养过程。见下图:生  源             职前培养   

20、       入职培训            职后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对师范生的培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为保证师范生的优质生源,除了继续执行目前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和高等师范院校提前招生等政策外,国家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中学客观地向高等师范院校推荐品学兼优、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高中毕业生免试入学。进入大学后,各师范院校及综合大学的师范专业便承担起了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工作。培养内容涉及师范生的师德修养、人格心理素养、专

21、业知识、从师从教技能及其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四年本科师范教育是师范生培养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因此,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应与中小学外语教育对师资的需求相对接,从而使其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入职培训,即从教阶段。在这一阶段,毕业生的角色由学生转化为教师。他们应当具备现代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小学外语教师所提出的基本素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入职前几年,他们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这就需要他们所在的中小学为其提供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平台,如: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实行传帮带;定期举办各种教学研讨和交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帮助其成长。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教师

22、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职后培训便成为一个必要环节。职后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短期访学,交流学习,也可以是回到大学在职进修或进行学历提升。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教师选择职后培训的动机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经过职后培训重返工作岗位后,教师个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会有进一步提高。至此,才完成了师范生培养一体化的全过程。四、结语综上所述,师范生的培养不是一个单一的环节或过程,而是需要高等院校与各中小学乃至全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的一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工程。这项工程实施的结果不仅关系到我国师范教育的发

23、展,也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外语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师范教育的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一批指导性文件,如:中小学外语教学规范、师范院校外语专业规范、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大纲等,以规范各个环节的教学,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发挥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积极促成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小学人才需求方面的对接。作为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主渠道,各高等师范院校一方面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主动适应中小学外语教育发展对优质师资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向中小学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职后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续服务。与此同时,各中小学也应

24、主动寻求与高等师范院校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承担师范毕业生的实习指导,为其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主动参与高校教育改革研究,共同推动中国师范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外语师资。参考文献:1戴炜栋.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外语界,2009,(5).2顾明远. 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J.求是,2008,(7).3胡文仲. 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界,2009,(5).4教育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5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6王静.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8).7王俊

25、明.试论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改革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3).8袁贵仁.我国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Health Needs of the DockingQIAO Xiu-mei(Ningxia University,Ningxia,yinchuan750021)Abstract:The past two de

26、cad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develop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en teacher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is entering the dilemma of being mar

27、ginalized.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an not mee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aculty requirements.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just with the objective of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itiative to mee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for the new requirements; primary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