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炊烟抒情散文_第1页
【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炊烟抒情散文_第2页
【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炊烟抒情散文_第3页
【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炊烟抒情散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炊烟抒情散文 早晨的家乡是安静而劳碌的,伴随着寥寥炊烟的升起,街边的杨树被一丝丝一缕缕的炊烟缠绕,炊烟妩媚地在树叶间隙里飘舞升腾,贪欲地呼吸着从老屋里飘出的农村新米特有的芳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供大家观赏。 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飘过童年的炊烟 在见不到炊烟的城市,我时常怀想家乡的炊烟。那些叠印于家乡泥屋上空的一柱柱灵动袅娜的飘带,镶嵌在乡情素朴的画框上,她植物般葱郁舒适的影像,深深地烙留在童年记忆的上空,在岁月更迭中不断地嬗变着姿彩。 记忆里的村庄,安详若鸟群样飘动的炊烟,总是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起起伏伏

2、。印象中,最轻柔的莫过于早晨的炊烟。当朝霞染红天涯、鸟雀啁啾于林梢,家乡的小村落里,家家户户灶屋的烟囱里,便升腾起一缕缕青白或淡蓝色的炊烟,村庄四处弥散着柴草燃烧沁散出的疏淡而温润的清气,夹杂着喷薄欲出的淡淡的饭香。炊烟似雾若岚,飘缈腾舞,没有风的时候,扶摇直上,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刮风的时候,齐刷刷地朝一个方向摇摆,如一群群灰鸽列队滑翔。站在高坡上俯瞰,可见钢蓝色天穹下,平坦的阡陌间数百缕青烟缓缓漂浮,斜升袅娜,与旷野里浮荡的雾霭、树林里氤氲的薄岚交织萦绕,变换着舞姿,把远山近树、碧空田畴浸染得雾雾绰绰,如同水墨画般悠远秀润。微风吹过,缭绕解开,缕缕轻烟飘向水洗般湛蓝的高空,村庄便褪去

3、纱幔般的衣裾,绽露出混沌初醒时的澄净与靓丽。此时若在草坡放牧或田野躬耕,会觉五谷的清醇与泥土的芳香沁入心脾,肺腑清澈,胸襟澡雪。 傍晚时分,弯弯曲曲的炊烟从高矮不一的房顶升起,一段段,一束束,一团团,被微风扯成丝丝缕缕,微微跃动,有的似清亮的绸缎随风起舞,有的犹如着色的云朵袅袅依依,浓淡适宜,交叉相融,在晚霞的映染下,像一条条黛青色的丝巾围在村庄的脖颈上,给乡村覆盖上了一层古朴静美的釉彩。烟湖般流淌的暮色中,晚归的父兄肩荷农具,手牵耕牛,慢悠悠地走在乡村的畎亩上炊烟撑起来的小村庄里,一家人在自家的闲院里围着小木桌吃饭,在大门口跟乡邻说闲谈,孩童的嬉闹声,羊群的咩叫声,木车的隆隆声,辘轳的嘎轧声

4、,抒写着乡村黄昏特有的田园诗意。炊烟、井坊、柴垛、农舍,这些单纯质朴的生命元素,简洁地勾画出一幅原始恬淡、静美极至的乡村风物画,让家乡的父辈们在沉重的劳作之后,舒然地品咂艰辛岁月里的乡韵亲情和清苦日子中的幸福与满意。 家乡四季轮回寒暑易序的岁月中,时常变换的是阡陌地垄的禾稼和崖畔河边的花草,不变的是盘桓在青砖灰瓦上的温馨而醇香的炊烟,以及伫立在一炷炷炊烟背景中的母亲。母亲的身上,聚集并浓缩了家乡全部女性辛苦隐忍的身影。她们每天的劳作从走进灶房开头,到离开灶台结束。早晨,当蘸着朝露的鸡鸣声响彻村庄,早起的母亲便踏着第一缕晨曦,开头往灶膛里填第一把柴禾;随着风箱的拉动,一团团青烟从屋顶升腾而起,充

5、满着麦粒成熟的芳香气息。熊熊火光把母亲皱痕杂陈的脸庞照得通红,那张慈蔼而灿亮的脸盘上,濡滞着密密点点的汗粒和烟尘;双眼红肿着,依稀溢渗着莹莹闪闪的泪滴那是天长日久在灶房里烟熏火燎的原因。母亲自脚麻利地烧水切菜,树皮般粗糙的手,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熟稔的动作。灶眼里飘出的缕缕炊烟与锅沿上漫溢出的腾腾热气,在泥坯斑驳的灶房里漂移着,顺着门框和屋檐清水般潺潺流出,在院落里洇散,乡街上氤氲当早饭的炊烟无声无息地消隐于村庄的上空,我们背起书包上学后,母亲解下油污的围裙,一双脚沿着曲折的日子又匆忙奔跑于田埂、溪畔、院庭,干农活,洗衣服,做针线,最终再次回到灶台前,犹如炊烟一样流连于自己苦瘠而温馨的家园 绽放于

6、乡村帽沿上的炊烟,是父母亲用颗粒饱满的汗珠浇灌出的风吹不折、雨淋不湿的庄稼。土地贫瘠,炊烟不会消瘦枯萎;风调雨顺,炊烟更是丰盈蓬勃。在那澄明如水的岁月里,摇曳生姿的炊烟,弥散着雨后清荷般的气息,喂养我们在乡村小课堂上的读书声,更教会我们在云淡风轻的时间里清雅恬舒地解析乡野流年的韵致,品赏人间烟火的真醇。伫望炊烟,一股潮汐般的.,经常会沿着父辈在房顶栽种的这种葱葱郁郁的植物,缓缓地攀援至我们的头顶,点燃一代又一代乡村少年走出农门的希冀,升腾起一茬又一茬庄稼汉对殷实康乐光景的祈盼。 炊烟是乡村风景里永不褪色的民间艺术,是维系我们蜗居在城市的农村孩子与家乡之间情感的脐带和筋脉。如今在渭北高原的家乡,

7、已经很难看到那漫溢乡间的轻袅炊烟了。土房瓦屋逐年消逝,麦草玉米秆丢弃在田垄;布满都市气息的小洋楼里,便利快捷的液化气或清洁环保的沼气咝咝燃烧,蓝色的火舌轻舔着纤尘不染的前卫厨具,滋滋的炒菜声传递出迷人的香味。土灶和烟囱成了即将绝迹的濒危物种;那萌芽于灶膛、滋长于天空,载着草木灰香味的炊烟,与犁铧、石碾、纺车等一道,已从乡村耸立的风物中悄然消逝。虽然如此,蛰居在工业化烟囱不分昼夜地喷涌白烟黑雾的城市里,我时常不由自主地怀恋家乡流云般清碧透亮的炊烟。怀旧的思绪里,炊烟似幼年的底片,传达着一份份感动的记忆,融溶着一帧帧宁馨的意象,抒写着一个个温煦的故事。噪音喧嚣烟火眩目的夜晚,浅睡于都市钢筋水泥的夹

8、缝间,我经常会做梦,梦见上百炷炊烟袅动于乡村寥廓的旷野,溪流清风般浸漫润泽皲裂的心床;内心便澎湃起思乡的柔波,悠悠情丝顺着家乡河流的方向,回到童年的家乡 朦胧中依稀看到,白霜染鬓的母亲从一炷炊烟中步履蹒跚地走出来,一双长满厚茧的手,拍打净衣服上的尘土,拂理掉鬓发间的柴禾,苍迈颤巍地站立在泥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守候巢窝的孤雁,若有所盼地远眺着村口的小路,等待我们快快回家,吃上一顿她亲自烧水和面做成的没有添加剂和地沟油的素净醇香的农家饭 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城市里没有炊烟 我从东北乡村的老家调至呼和浩特市已经二十多年了。除了一些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断调整和适应外,还有一些心理的阻障和执拗。除了

9、乡愁还是乡思,时常会想起村前的小河,阔野田畴,神奇的青纱帐,金火火的丰收景,甚至是早晨那缥缈的缕缕炊烟 来到呼市生活,远离了老家早晨的炊烟,但那炊烟却始终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馨了我的记忆。想起炊烟,就想起老家那些红砖青瓦房来。伴随着鸡鸭鹅鸣,伴随着母亲的咳声,炊烟在高凹凸低的屋顶袅袅升起,回旋,又在风儿的吹拂下,向着四处飘散,顺着凹地扩散。随着鸟儿们悦耳、动听、欢快的叫声,空气里便荡漾着一股烟味,香香的,淡淡的,淡到跟游丝一般,但却迟迟不愿散去,总是在鼻翼间飘浮着。随着天色渐亮,那烟味也越来越浓,最终变成一团团,一球球,有点浓得化不开,不呛人,闻起来依旧很香,也很醉人。早晨的炊烟呈一种很纯的

10、青色,缓缓地向天空飘去。在冉冉升起的酡红旭日中,狭窄的村巷,古朴的房舍,错落的树木, 公鸡们早早地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喔喔的叫声,蹒跚的牛,乱窜的猪,下地的乡亲,蹦跳的孩子,便都在缥缈淡青的炊烟中,显出特有的温馨和画意。 城市里没有炊烟,呼市居民近年来都用的是天燃气、液化气、煤气,烧原煤的都很少了。大清早让我看到的是呼市炼油厂的直插青天的烟筒喷出的滚滚黑烟;化肥厂的汹涌的乌烟;水泥厂的油渍腥腥的灰烟混浊的大团烟雾一时遮挡了早晨的太阳,九点以后太阳才能摆脱烟雾的包裹和纠缠。二十多年了,基本就没有多大转变。当然,有的工厂已经被迁移到城外了。 呼市人是极少做早餐的。 因而漂亮的炊烟是很难见

11、到的。要么是每天快餐店,要么是在上班的路上任凭买一根儿油条,一张煎饼,或者一个焙子,拿到公司、单位吃,或者干脆在公交车上,自行车上,小汽车里解决掉。近年来,人们对饮食健康常识和保健意识的觉醒,一少部分人开头重视早餐的重要与科学性,开头到平安的早餐店用餐了,但是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贪睡,把早餐的时间磨噌掉。既没有可口的早餐,哪里会想到早上炊烟还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呢?所以,我只能说炊烟只属于安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土地。 当年,我离开老家走出家门时,母亲自指着炊烟,对我嘱咐:"迷路了就朝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那一刻,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虽然离开老家都二十

12、多年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梦里,那不能忘记的是家乡的炊烟,它那丝丝缕缕的情愫,总是缠绕在我的心中。有炊烟,家总是暖和亲切的,虽然那时不富足,但记忆里却洋溢着幸福。我仿佛观察了母亲,在湿漉漉柴禾的烟雾中,睁不开眼,在为全家做饭,唤我早起;只要在外面,大老远望见家里升起的炊烟,就仿佛看到了母亲端在桌上那热气腾腾的芳香可口的饭菜,心里总是布满了欢乐、甜美!一年四季中,炊烟像永不凋谢的玫瑰,傲然开在庄户人的视野里、生活中。沐浴在炊烟中,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一组组美妙而又难忘的画面争相消失在眼前:炊烟中,我挎着菜篮子去地里挖野菜,不知名的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嫩黄的野花与婆婆丁、

13、苦麻菜一起,生气勃勃地点缀着暑假的朝晨;稻谷青青、渠水泠泠,空气里充满着水的凉爽和花的馨香 呼市人早起的也许多,但他们不是做早饭的,他们都是起来做运动的。有人穿着简便的运动装,有人穿着一般的家常服,有快步走的,有闲逛跑的,有跳上风舞的,有打太极拳的,也有打羽毛球和做松软体操的。人们不再觉得金钱、外表与物质享用是最重要的了。但下功夫做一顿丰富养分的早餐,他们还觉得不太必要。这一个转变,是.最可喜的进步。"过去有段时间,柔靡的风气,浪费的习惯,吃喝享乐的时尚,向拥有多少种珍贵香水、多少件巴黎时装的女歌星看齐的心态,正在逐步地消逝。大家突然明白,钱的用途和身价是有限度的了。 二十多年,我也

14、被呼市人完全同化了。先是早餐在机关食堂吃。吃了一段后,又觉得机关食堂的早餐单调乏味了。也就是星期一拉面,星期二油条老豆腐,星期三包子稀粥食谱不变。于是,我为了有变化的早餐而步行熬炼,把四周四条街的早餐店,快餐店吃遍了。也为自己总结了一个食谱。老归绥吃烧麦;老额吉蒙餐吃肉饼喝奶茶;一点利吃牛肉煎包;向日葵粥棚吃卷饼喝粉汤摇身一转,我成了"美食家'了。但是见不到炊烟的早餐,心里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味道。 然则,老家早餐的情形则不同。早晨门吱呀一声开了,母亲和乡邻大娘大婶们的双手就忙成了一对翻飞的蝴蝶。采了自家小园子里的菜,舀了缸里的米,洗净,淘清。或蒸,或煮,或炒,或炖。那白菜、萝

15、卜、辣椒、茄子、豆角等,就张开五颜六色的嘴。那盆、碗、铲、瓢,就亮了清亮的喉。忙到一桌子饭菜端上来,那摆着的则是母亲们亮晶晶的亲情、慈祥和幸福。那嘴里咀嚼的、畅饮的,则是光灿灿的勤劳、美味、多情和甘甜。 而呼市的人们,哪里有时间留意早晨的炊烟?大家都匆忙急急地去上班,去陪读,去做生意,去融资,去做专卖代理,去国外旅游其不知,金钱与物欲是个无底洞,越追越无止境,最终掉入深渊,唯有知道在金钱之外,建立清朗单纯而健康的生活,才能享受到金钱之福,而不致使自己变成金钱之奴。这一番人生态度的转变,应当是整个.的进步与福音。 然而,我的福音应当包括怀念家乡早晨的漂亮的炊烟。还有母亲蒸出的野菜团子。那是在那两

16、年生活困难时期,为了让全家人吃饱,母亲特殊的创意!母亲把我们从大田里挖回来的野菜,主要是苦菜和苋菜,剁碎和新碾的玉米面活在一起,放上适当的盐,团成团儿,放在蒸馍帘子上蒸,帘子下边是小米汤,米汤沸了两次,菜团儿也便蒸好了。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来,一股新玉米的甜味就扑鼻而来,非常勾人胃口。多时母亲会捞出几个酱缸里的腌黄瓜。念书的同学会分到二个菜团儿,半条酱黄瓜;去大田干活的会分到三个菜团儿,一整条酱黄瓜。全家人都吃得很香,很满意至今野菜团的甜味,酱黄瓜的酱香味儿,仍旧会返到我的口腔,迷人难挡! 老家的炊烟是我心中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最让我动心的,就是家乡老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不论我患病了多么深重

17、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我隐蔽在了无边的暖和里。如今炊烟总是象梦幻般地漂浮在记忆的老家的上空。缠绵的思绪萦绕在我的心头,成了我心中永久挥之不去的回忆。没有风的夏秋之季,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炊烟里有玉米菜团儿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切切的目光。 现在的城里人在埋怨人生之苦,那是由于要攫取的东西总是那么多,难以满意;在埋怨人生之累,那是由于成天要带上功名利禄这些零件在生活里穿行;在埋怨人生之冷,那是由于大家都巴不得躲在面具背后,来窥视别人的悲喜剧。城里人离自然本性越来越远,于是,那些原始而自然拘束的生活就成了一种怀念。我怀着幻想来到

18、城市。可是在城市里,我却一度迷失了自己,迷失在高高耸立的楼宇间,迷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迷失在浩浩荡荡的物欲里。有人说:"你上楼的速度越快,越简单遗忘自己上楼的目的,最终惘然若失。'人们不幸被言中。人们舍命的追赶自我价值的实现,却最终沦陷在金钱、地位、权利、名誉混成的洪流中。对身外之物有多热忱,对自我内心就有多淡漠;身外之物有多丰富,内心深处就有多空洞。 诚然,缺少炊烟的日子,是孤独、苍白、无味的;拥有炊烟的日子就会有.、有喜气、有浓烈!或许,在那个尚未远遁的早晨,我会把自己交给清净的街道,交给街道旁的林荫,交给林荫的鸟鸣。那里有我久违的自然,有我久违的真趣。有亲人的等待,有

19、家的温馨,有我思念的亲人,有我儿时的伙伴,有我美妙的回忆。炊烟始终激荡在我心中,影响着我的人生。现在我在城市再也见不到家乡那熟识的炊烟了,它只在我梦里缭绕,百转千回。我只能唱着邓丽君那首又见炊烟升起的歌,回忆家乡儿时的炊烟,那溢满轻袅炊烟的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童年的足印。拥有炊烟的童年是锌板铸就的,它在我心中永不会消散 关于炊烟的中篇散文作品:炊烟 炊烟是乡村的标志,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一枚乡村,悄悄地卧在那里,犹如一幅颜色斑斓的水墨画,静谧淡雅。炊烟是乡村的眼睛,越过一座一座的山峦,孤独的向外张望。 炊烟是一道永久看不厌的风景。早晨,它伴着朝阳起舞,一缕一缕的炊烟从乡村的梦里升起,沿着屋檐,随着

20、清风,缠着树梢,袅袅上升,婀娜多姿。它淘气的跳动,有时候跃上天空,成为白云;有时候贴地而行,化为诗行。 "雨后千山净,炊烟到处新',大雨过后,天空非常光明,一条条炊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浮在干净的蓝蓝的天空中,和雨后的彩虹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景致。 记忆中最美的炊烟在太平山。那一年,伴同学在他太平山上的老家小住。那里山高林密,空气清爽。早晨,我们爬上山顶,俯瞰一畦一畦的乡村。极目远眺,三两户人家的乡村像刚从水里捞起来的樱桃,洁净清爽,泛着迷人的光亮。"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山林深处,只见这儿一缕,那里一丝的炊烟升起,才知那里竟然藏着一

21、到处人家。炊烟从灶房里发芽,微风给它施肥,它便成了一棵迎风行走的树,摇曳着,舞蹈着,俯仰生姿,变幻莫测,浮游在村庄的上空。一道道炊烟从山谷间攀缘而上,汇聚在一起,如仙界逃逸的仙气,围着山峰漂浮。炊烟成了乡村的纱巾,使她犹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又如一首田园诗的韵脚,给安静的乡村平添很多古韵。身处山顶,此时油然而生一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之感。 家乡的炊烟,是游子梦里的牵挂,是家人永久的呼唤。 小时候,炊烟是期盼。那时,父母总是逼着我做事。早晨天没亮,就催我起来放牛,或者是扯秧苗,或者是收割稻谷。内心非常不情愿,一边做事,一边向家的方向张

22、望,期望着炊烟升起就可以回家吃饭。突然,村庄上空腾起一片片炊烟,充满、消散。我好像闻到了祖母的饭香,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飞也似的跑回家,丝毫不顾父母的责怪声。 求学时,炊烟是暖和。犹记得那年冬天,天下着大雪,我从师范放假回来。汽车半路抛锚,我只好孤独一人踩着皑皑白雪,踏着微亮的夜色,从新庙往家走。为了绕近,我选择走山路,现在想来那是多么错误的打算。十几里的山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簌簌的白雪和呼呼的北风,甚至不时会从林中弹出一只野物,那种凄凉和无望让人不愿回忆。回到家,祖母看着满身白雪,冻得颤抖的我,眼里满是怜爱。她赶忙下厨,燃起灶火,黑黑的灶膛立刻变得通亮,袅袅的炊烟在窗外漂浮,我坐在灶膛前,

23、映着通红的炉火,浑身暖和。祖母为我做了一顿猪油薯粉溜,那是我迄今为止吃得最美味的晚餐了。 现在啊,炊烟是牵挂。我远离乡村多年,工作、结婚、还有了儿子,时间如江水易逝。家乡成了一个标签,想起时才撕开它看一看。母亲每回来电话总是催我带儿子回去住一住。得空回去,母亲就会劳碌着,为我们做一顿好吃的农家菜,还有那喷香的锅巴粥。灶膛亮起,炊烟升起,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可以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月。临走的时候,母亲总会把我和儿子送到村口,遥望的目光里满是依恋。 我远离炊烟多年,但炊烟是伴着我长大的,我是农夫的儿子,骨头里仍有浓浓的炊烟味,洗不掉也吹不洁净。 城市里是没有炊烟的。这座江边小城没有,有的

24、只是呛人的汽车尾气和扬起的灰尘,还有化工厂挤出来的刺鼻的化学物质的气味。它不是乡村,没有乡村的特质和韵味,乡村是松软和温情的,如一团棉花糖,梦幻而甘甜;城市是僵硬的和冷酷的,你再有炊烟的心,也熏陶不了它的漠然。 我去过青岛,在青岛闻名的劈柴院住下。夜晚灯火灿烂,我踩着鹅暖石的街面闲逛,凉爽的海风扑面而来,满意不已。劈柴院有一条小吃巷,狭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通过。两边全都是各种烤海鲜,海马、海虾、海参、仙贝、.应有尽有。巷里,烟雾缭绕,各种气味混杂,充满在逼仄的天空。我不吃海鲜,也闻不了这种气味,急匆忙地跑出来。 我也到过北京,在北京西单的小吃巷溜达。格局与青岛完全无二,几米宽的小巷内,摆满了各种烧烤和小吃。放眼望去,但见各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浮在他们身边的是缭绕的烟雾,迷迷漫蒙,一层又一层,还有各种烧烤的刺鼻的气味。吃的花样却与青岛绝然,竟然是重口味的烤蜘蛛、炸蜈蚣、煎大蛇、焖蝎子.看得人毛骨悚然、反胃倒口。 我也去过上海,在上海出名的豫园逛过。无非是又一次重温迷漫的烟雾,又一次重闻呛人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