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_第1页
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_第2页
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_第3页
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_第4页
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以近年的珠三角“技工荒”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与原因,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长期对策。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技工荒;经济结构 劳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然而近一、两年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

2、地区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这一现象又突出表现为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当前的“技工荒”折射出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着眼于短期治标,更要考虑长远治本之计。 一、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 从“民工潮”向民工短缺的转变,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巨变,它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基本状况,传递了许多经济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信号,反映了用工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乃至制度的建设与变迁等方面给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影响。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

3、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2004年二季度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应聘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 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在广东总就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9,初级以上技术工人仅占8。目前广东现有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呈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中低的多高的少,

4、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在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工以上的技术工人仅占242。 而与此同时,广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困难群体增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近两三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没能就业,造成未就业大学生累计数量明显增加,消化这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增大。 显然,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失衡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而非总量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二、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间的矛盾 广东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体现出大力发

5、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人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特点,这些都将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必然带动劳动力结构的相应调整。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处长陈斯毅指出,“十一五”期间,广东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尤其是用人数量最多的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将加快。从近三年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技能型劳动者(明确要求有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的需求分别占需求总量的424、465和481,反映出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呈持续增加的态势。从去年的数字上看,广东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比大学毕业生还要“

6、抢手”,仅上半年全省劳动力市场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达223,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为099左右,亦即一名技能人才有两个以上的岗位“虚位以待”,高出大专学历人士一倍以上。 广东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的战略离不开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支持,但目前人才供应情况显然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产业的转型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与大学毕业生逐渐相对过剩是造成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折射出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对于教育与经济的相互推动关系,广东省有着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致力于

7、构建多层次、多门类、布局较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从总体上说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尤其是当前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和改革,广东省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已逐渐显示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普通教育比重过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不快、层次不高、技术特色不强,办学条件差,成人高等教育重学历教育轻岗位培训;专业结构上不够合理,其比例和经济结构比例不协调,有些专业布点过多、重复设置,使人才培养结构失调,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 在近年,深圳市连续几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

8、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而在广州、深圳的大型招聘会上打出10万年薪招高级技工的企业也常常无获而返。在此同时,我们却面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等教育只有真正面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三)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问题造成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缺失 由于开放和经济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演变成了一种被多重分隔的格局。多重分隔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隔、地区分隔、部门分隔,它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部门之间的白山流动。政府人为地把劳动力市场分割开的政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扭曲性发展政策及其制

9、度环境,是妨碍劳动力市场正常发育的制度性根源。 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既要面对不断增加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要面对城市部门因经济结构重组造成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不断下降。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供需矛盾似乎为各种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找到了借口。但事实上,各种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缓解各地就业压力和矛盾的目的,而且会人为地加入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造成效率损失,劳动力市场固有的要素配置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导致劳动力市场地区性的供求失衡。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还导致了一系列的“寻租”行为,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从长远来看,建立一个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0、三、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 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大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东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它必然进一步成为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社会化培训体系,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卢卡斯、罗默等经济学家进一步拓展了人力资本理论,把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正式引入增长模型之中,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逐步形成了目前流行于西方的“新增长理论”。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一种是舒尔茨式的学校正规教育,一种是阿罗式的“边干边学”或在职培

11、训。前者可以提高劳动者本人的生产技能和收入水平,产生“内在效应”;后者可以为他人提供生产经验积累,从而产生“外在效应”。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教育结构,构建与广东省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变动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和社会化培训体系,改善劳动力的供给结构。 具体做法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按照广东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针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这一问题,应将成人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调整、充实的重点,职业技术教育应承担起为经济发展输送合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增加职业技术学院的数量,可将若干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改办职业高校,使之成为职业技术教

12、育的骨干力量,还可将一批条件较好的中专学校并入职业高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另外,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拥有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也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珠三角地区不少企业为中小企业,所以培训能力往往较差,所以政府应以现有成人高校为主体来构建社会化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成人高校不应与全日制普通高校争办学历教育,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各种各样的培训教育上,为从业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加强职业前教育与职业后教育的衔接。 只有构建起层次结构、形式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清晰又互相渗透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劳动

13、力供给结构。 (二)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改变要素配置,改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 珠三角地区并不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它能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在非人为因素方面主要得益于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在人为因素方面则是抓住了体制改革的先机且设计了适宜的发展路径。 但是,珠三角各地实行的都是依靠外资、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的相同战略,这就难免在一段时间后引起经济发展的“合成谬误”现象。为了尽快见效,珠三角各地区都把投资重点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的少数几个工业行业上,致使区内工业结构雷同,减弱了区内分工和规模的双重效益,并引发激烈竞争,如电风扇、热水器、空调机大战等。 从更广的视角看,偏重工业的

14、发展战略给珠三角经济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导致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2001年珠三角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53:495:452。与珠三角经济水平对应的产业结构“标准状态”相比,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偏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则偏低。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供求比例关系失衡,就会影响社会扩大再生产甚至简单再生产,此种状态若不得到及时扭转,就会影响珠三角的长远发展,产业结构的失调导致了供需结构的脱节,也造成了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失衡。 所以珠三角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来优化产业结构,以消除产业结构不协调造成的隐患。而第三产业要加大发展,除了要引进新

15、的服务企业,增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以外,还与原有服务企业通过重组壮大力量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可在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中,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配置,如改进技术、引进先进生产模式,尽量减少用工数量,逐步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过渡为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今年的技工短缺中吃尽苦头的许多珠三角企业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如有些企业投资上百万元购买机器设备,一名老板说“一套设备买下来后,生产一条牛仔裤只需要7个人,整个车间就7个人”;也有部分企业引入TPS生产模式,重新整理流程,调整工序,有选择地合并流水线,使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多条流水线,从而减少工人数量,彻底消除无用劳动和浪费。

16、对于部分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也可考虑实行产业转移,一部分在珠三角地区实在难以维持发展的企业应考虑把它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迁到劳动力成本开支更低更容易招到当地民工的内地省份去。 目前主要的经济社会指标表明,广东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广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善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 (三)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长远对策 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的局面,已经成为妨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性根源,其根本的原因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和政治领域制度变

17、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变化与传统的社会控制体制相冲突的一种均衡结果,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变迁和完善。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现行格局必须改变,而这种改变的要义是打破市场的制度性分隔,建立起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1进一步消除户籍歧视,构建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户籍歧视可以更进一步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并且创造更加自由更加有效率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就业者的单位身份和自由流动的限制条件,保证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使 劳动力有序地流动,保证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还应构建我国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

18、度,流动人口不仅应同城市居民样承担纳税义务、享有社会保障,同时也应在教育、住房、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等方面享受同流入地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这不仅是社会福利本来的面目,也是考量一个城市福利总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种做法完全符合社会保障特有的公平、公正与分散风险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的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当然,社会福利完全由政府承担在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以政府为主导、由用工单位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城市福利体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办法。 2降低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所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劳动力的市场交易成本。在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的格局中,劳动力的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从属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这种交易成本主要是由劳动的供给者承担,而交易成本的发生则是由于政府的制度安排(如各种收费项目)。只有彻底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隔和地区分隔,改变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扫除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体制性障碍,降低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才能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 3通过完善劳动就业领域的立法和加强执法来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还必须完善劳动力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