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的进展及应用_第1页
多联机的进展及应用_第2页
多联机的进展及应用_第3页
多联机的进展及应用_第4页
多联机的进展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联机的进展与应用多联机的进展与应用多联机发展历程多联机发展历程二多联机概论多联机概论一一多联机产品标准多联机产品标准四四多联机系统工程设计多联机系统工程设计五多联机工作原理多联机工作原理三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 多联机定义 多联机空调:一台或数台风冷室外机组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所构成的单一制冷循环系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直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 一:多联机概论一:多联机概论 2: 多联机分类 根据多联机 提供功能分 根据压缩机变 容调节方式分 单冷型 热泵型热回收型三管制二管制变频多联机变容多联机直流变频 交流变频数码涡旋多联机 根据多联机 是否蓄能分 根据是否

2、全部 采用变速或变 容压缩机分 蓄能型(蓄冷、蓄热型) 非蓄能型全变速(变容)型部分变速(变容)型 根据原动机 能源形式分 其他分类:按制冷剂(R22、R410A、R407C),按室外机构成方式(单模块,多模块组合)等 。 我国多联机主要采用变速和变容两大技术路线,故习惯按压缩机的变容调节方式来划分多联机。电驱动型(EHP)燃气发动机驱动型(GHP)3: 多联机特点优点无需配置专用机房,节省机房建筑投资。直接相变传热,减少传热环节和能量输配系统能耗,整体性能较高。依靠相变制冷剂携带和输配能量,制冷剂管径小,节约楼层高度。传输介质R22空气水蒸发潜热 或比热 199kJ/kg(蒸发温度7)1.1

3、72kJ/kg(温度为18) 4.19kJ/kg(温度为7)单位质量 制冷量160kJ/kg(干度0.22,过热度5)9.38kJ/kg(温差为8)20.95kJ/kg (温差为5)不同介质输配能量特性的比较不同介质输配能量特性的比较(变频多联机)部分负荷下运行效率高。设计使用高度灵活。 空调负荷/%工作时间/%1001754250452512全年空调负荷比例全年空调负荷比例缺点多联机结构复杂复杂,内部参数耦合,开发难度高。一套系统的容量和安装高差高差具有一定限制。能效比较低能效比较低,一般在34左右。一般比冷水机组的初投资高初投资高。制冷剂充注量大充注量大,一旦泄漏将影响整套系统的运行性能,

4、同时影响环境。新风新风供给问题不容易解决。二:多联机发展历程(日本二:多联机发展历程(日本& &中国)中国):日本多联机的主要技术进展日本多联机的主要技术进展 1982年,大金首次推出VRV,开创了楼宇用多联空调系统的时代。 1987年,变频VRV诞生,VAV的温度控制精确性、节能性有了实质性的飞跃。 1989年,涡旋式变频VRV问世。 1990年,20HP涡旋式变频VRV问世,VRV容量逐渐扩充,热回收型多联机开发成功。 1995年,大容量的VRV Plus推出,冰蓄冷多联机开发成功。 1997年,环保新型冷媒HFC407C开始在VRV产品中采用。 1999年,热驱式VRV诞

5、生。 2001年,使用R410A型新冷媒的VRV问世。 2003年,第二代大型化VRV诞生,直流变速技术的运用使VRV的节能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2006年,新一代高效的VRV研制成功。 2013年,推出新品VRVX。:中国多联机的主要技术进展中国多联机的主要技术进展 1996年,海尔开发出变频多联机,采用交流变频技术。 2000年,美的开发出可匹配多种室内机的变频多联机。 2002年,美的与谷轮公司合作开发出数码涡旋多联机。 2004年,海尔开发出双变多联机。 2005年,格力开发出低温热泵多联机,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实现低温制热。 2007年,麦克维尔、三星开发出变容量水冷多联机。 2009年,

6、美的推出直流变速多联机V4新品。 2012年,格力推出GMV5全直流变频多联机。:多联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多联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发展多种形式的多联机系统,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建 筑和使用功能的需求。 开发更加智能化控制的多联机系统。 科学合理的推进多联机系统的工程应用,明确多联机的 适应性问题。 进一步完善多联机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发明科学、实用、简单、合理的多联机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并生产相关仪表。三:多联机工作原理三:多联机工作原理1 1:单冷型多联机:单冷型多联机2 2:热泵型多联机:热泵型多联机3 3:三管制热回收型多联机:三管制热回收型多联机4 4:二管制热回收型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型多

7、联机5 5:蓄冷型多联机:蓄冷型多联机四:多联机产品标准 2005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表决了国际标准草案: ISO/DIS 15042 多联式分体空调和全热交换器-性能试验和评定 2008年,美国多联机标准出台,包含在新版的单元式空调热泵标准中: AHRI Standard 210/240单元式空调机与空气能热泵的性能评价指标 2002年,我国颁布了多联机产品的国家标准: GB/T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 GB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1 1:我国标准

8、规定多联机命名方法:我国标准规定多联机命名方法、分类、分类按产品功能分类: 单冷型,适用于南方,北方(其他热源供暖)。 热泵型,特别适用于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中部地区。 电热型,分为单冷电热型和热泵辅助电热型。按照使用环境分类:l温带型(T1);低温型(T2);高温型(T3)正正常常工工作作环环境境温温度度多联机型式气候类型T1T2T3单冷型184310352152热泵型-743-735-752电热型433552按室内机结构形式分类: 落地式(L):单个产品名义制冷量3.5kW15kW,甚至更大,适用于空间大的房间。 壁挂式(G):单个产品名义制冷量一般不大于6kW,,适用于空间相对较小的房间。

9、 吊顶式(D):单个产品名义制冷量一般不大于6kW,,适用于空间相对较小的房间。 嵌入式(Q):单个产品名义制冷量介于落地式和壁挂式之间。 暗装式(N):类似于一般的暗装式风机盘管。 风管式(F):后接风管,静压较高,一般在50Pa以上。 、型号命名方法、型号命名方法 D L / D L / / 各字段含义如下:DL固定字母,表示多联机的基本代号;型式功能代号,用字母表示: 缺省时表示单冷型多联机; R-热泵式多联机; Rd-带辅助电加热的热泵式多联机; D-带电加热的多联机,其制热运行靠电加热。名义制冷量表示位,单位100W。型式代号,具体代号有:W,L,G,D,Q,N,F。型式代号,具体代

10、号有:T1(可省略),T2,T3。附件代号,厂家根据需要自定义。2:多联机能效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额定制冷量CC/W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C)CC280002.8028000CC840002.75CC840002.70能源效率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指标额定制冷量 CC/W能效等级54321CC280002.803.003.203.403.6028000CC840002.752.953.153.353.55CC840002.702.903.103.303.50五:多联机系统工程设计五:多联机系统工程设计1、基本原则系统小型化原则:a:室外机容量宜小不宜大;b:制冷剂环路

11、宜小不宜大; c:室内机数量宜少不宜多。管长最短原则:夏季制冷:每百米管长冷量衰减20%30%;冬季制热:每百米管长冷量衰减5%10%。环境条件适用原则:a:室外环境符合室外机的工作范围;b:适用于舒适性空调;c:室外计算温度低于-9的地区,不宜采用多联机供暖。2、设计步骤收集资料,确定初步方案和室外机大体位置 布置室内机及新风处理设备负荷计算,选择室内机和新风处理设备 根据房间功能或要求划分多联机系统根据划分系统选择室外机并确定室外机位置校核实际供冷量、供热量,检查各系统室内外 机容量配比,连接室内外机。3、设计要点负荷计算负荷计算系统划分,室外机位置的确定系统划分,室外机位置的确定a:同一

12、系统室内机额定容量之和不宜超过60kW;b:不同朝向或使用时间有差异的房间宜划为一个系统;c:不宜跨越楼层划分系统,跨层最好不超过3层;d:容量相近的室内机宜划分在同一系统;e:使用不频繁的大空间宜单独设置系统;f:室外机位置要考虑:通风、安装维修、噪音及其他专业的要求。室内机室外机居住建筑1.11.31.051.2办公建筑1.051.21.051.2负荷放大系数负荷放大系数室内外机容量配比室内外机容量配比 同一个系统,室内机的额定容量和应大于或等于室外机的额定容量;但一般不大于130%。新风方案新风方案a:无组织自然通风;适用住宅。b:机械排风结合自然进风;适用别墅。c:采用全热或者显热交换

13、器处理新风;适用于新风量大,便于设置独立排风和新风系统的场合。d:制冷剂直接蒸发新风机处理新风。e:室内机引入部分新风;适用于室内机数量少、对新风量及处理状态要求不高的场合。f:独立风冷热泵冷热水机新风处理机处理新风,适用于新风量要求大、新风处理要求严格的场合。 配管设计配管设计a:a:冷媒管长度和落差限制冷媒管长度和落差限制注:相当长换算:按分歧管接头0.5m/处。室内机连接配管室内机连接配管型号型号气侧管径气侧管径液侧管径液侧管径5.6kW5.6kW12.712.76.356.357.1kW7.1kW15.8815.889.529.528.0kW8.0kW15.8815.889.529.5

14、29.0kW9.0kW15.8815.889.529.5211.2kW11.2kW19.0519.059.529.5214.0kW14.0kW19.0519.059.529.52室内机配管分歧管之间管径室内机配管分歧管之间管径合计容量合计容量气管管径气管管径液侧管径液侧管径16.8kW16.8kW15.8815.889.529.5216.816.822.4kW22.4kW19.0519.059.529.5222.422.433.0kW33.0kW22.2222.229.529.5233.033.047.0kW47.0kW28.5828.5812.712.747.047.071.0kW71.0kW28.5828.5815.8815.8871.071.0101.0kW101.0kW31.831.819.051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