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修改)_第1页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修改)_第2页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修改)_第3页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修改)_第4页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旬邑青岗坪矿业有限公司青岗坪煤矿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 制: 审 核: 科 长: 总 工: 日 期: 2015年1月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一、目的与任务1二、编写依据1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2、技术资料2三、煤矿概况21、矿井基本情况22、位置与交通23、地形、地貌24、气象、水文2四、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3第二章 地质构造3一、地层3二、构造51、区域构造52、井田构造6三、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6第三章 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6一、含煤地层及赋存特征6二、煤种及煤质7三、煤层稳定程度的划分71、煤层稳定性评定72、矿井煤层稳定程度划分7第四章 瓦斯地质7一、煤层瓦斯参数

2、和矿井瓦斯等级71、煤层瓦斯参数72、矿井瓦斯等级8二、矿井瓦斯赋存规律81、地质构造82、煤层埋深83、煤厚变化9三、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9四、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9五、矿井瓦斯类型评价9第五章 水文地质9一、含(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9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周边煤矿、老空区分布状况111、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12、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12三、矿井涌水量及突水情况12四、煤矿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12五、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3第六章 其他开采地质条件13一、煤层顶底板特征13二、地层产状13三、陷落柱、地热、冲击地压和天窗13四、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13第七章 煤

3、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14一、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14二、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14青岗坪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第一章 绪 论一、目的与任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文件的精神, 青岗坪煤矿对本矿的地质类型进行调查,提交本报告。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一、调查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的程度;二、调查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确定煤层稳定性;三、调查测定矿井瓦斯含量,确定矿井瓦斯类型; 四、调查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

4、型; 五、调查了解矿井煤层顶底板、煤层倾角以及其他特殊地质因素,确定其类型; 六、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矿井存在的地质条件,对矿井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矿井防灾措施。二、编写依据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

5、(5)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6)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28号令; (7) 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技术资料(1) 陕西省青岗坪煤矿水患现状调查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2) 陕西省青岗坪煤矿2014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三、煤矿概况1、矿井基本情况青岗坪煤矿于2011年9月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Mt/a,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建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3条井筒,主、副斜井布置在工业场地内,回风斜井布置在风井场地。矿井开采深度为200350m,开采范围包括已回采结束的42101、42102、4

6、2104综放工作面,正在回采的42103综放工作面。2、位置与交通青岗坪井田位于陕西省旬邑县东北约30km处,行政区划属清塬乡石门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8°3445108°3900,北纬35°074535°1000。井田南北宽2.13.3km,东西长5.0km,井田面积约12.1km2。铜川市耀州区旬邑公路从本井田南部石门一带穿过,距矿井6.0km,矿井距梅家坪前河铁路陈家山车站12km,交通条件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3、地形、地貌本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中-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发育,植被丰茂,灌木丛生。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

7、位于井田西北侧吊林子一带,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的西川河谷。4、气象、水文(1) 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侯,年降水量平均为650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蒸发量1387mm,年平均气温9,最高36.3,最低-24.3,霜冻期为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最大冻结深度约0.59m。(2) 水文本区附近无较大的地表水体,西川河流、石洞沟流是本区二条主要地表水流。西川河为区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井田东北部,长年流水,从本区东南部流过,自西向东汇入沮水河支流庙湾河,属沮河支流庙湾河水系。据勘探期间长期观测资料,流量401.82911.79m3/h,平均流量675.43m3/h。 石洞沟位于本区北

8、部,由东向西流入马栏河,属马栏河水系,长年流水,流量34.78237.67m3/h,平均流量131.18m3/h。区内各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一般雨季(69月份)流量较大,其余时间流量较小。12月底至翌年2月中旬为结冰期。四、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1、19821986年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了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旬邑东部找煤工作,提交有黄陇煤田旬邑东部找煤地质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以陕煤地发(87)14号文批准D级(333)资源量1330.61Mt。2、19891992年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了西川勘查区普查工作,提交黄陇侏罗纪煤田旬耀矿区西川普查地质报告,该报告未进

9、行审查。3、2004年12月2005年9月,旬邑县百子煤矿委托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进行旬耀矿区老庄子青岗坪勘查区详查,未提交详查地质报告。本次勘查在青岗坪井田共施工11个钻孔,钻探进尺4730.94m。其中探煤孔10个,进尺4302.58m,水文孔1个,进尺428.36m,抽水试验2层次;地球物理测井11孔计5116.65m。4、2005年9月2006年9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编制了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旬耀矿区青岗坪井田勘探勘探地质报告。本次勘探在井田内进行了1:10000地质、水文地质(含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填图25.86 km2,施工钻孔18个,地球物理测井18孔,抽水试验1层次,

10、采集样品110个(组)。在北部增加了PK18和PK8两个钻孔,去掉了南部的PK8号钻孔,将PK12号钻孔的抽水试验等任务调整到PK11号钻孔进行。第二章 地质构造一、地层本井田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中东段,旬耀矿区之东部,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系中统铜川组,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侏罗系下统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直罗组,白垩系下统宜君组、洛河组、华池组,新近系上统保德组及第四系诸地层。(1) 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为含煤地层基底,全区分布。据钻孔揭露主要为灰绿色粉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和灰白色细砂岩。钻孔未钻穿该层。(2)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地表未见出露,岩性以灰紫、紫红、灰绿、黄褐

11、等杂色泥岩为主(俗称花斑泥岩,为标志层K1)。灰褐色含鲕粒泥岩次之,少量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是紫红、灰褐及灰色角砾岩(C2孔),全组厚030.10m,平均9.81m。(3)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广布全区,全组厚度1.9960.70m,平均25.73m,厚度变化规律是凹陷轴部较厚,南北两翼变薄,且愈向东部有增厚趋势。与区域地层对比,保存了第一段及第二段中、下部,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沉积旋回:第一段(J2y1)即第一旋回。主要由灰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4-2号煤、4-1号煤、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及灰黑色泥岩组成。厚度1.9939.20m,平均18.24m。底部为一厚层状泥岩

12、。第二段(J2y2)包括第二、三旋回。厚度036.81m,平均7.49m。第二旋回下部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俗称小街砂岩,即K2标志层)上部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薄煤(即3号煤)“小街砂岩”岩性为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粉细砂岩,一般是下粗上细,多富集炭屑、云母,发育波状及水平层理。厚022.00m。为K2标志层。第三旋回:区内大部分钻孔缺失第三旋回沉积。岩性下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自下而上粒度变细,中粒砂岩具波状层理。延安组与下伏富县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4)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区内分布广泛,属半干旱气候下的冲

13、积相沉积物。底部为灰白色长石石英中粗粒砂岩,局部相变为含砾粗砂岩。下部主要由灰绿色粉细砂岩及中粒砂岩组成。上部由灰紫、紫红及灰绿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全组厚度053.40m,平均35.03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5) 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岩性为紫灰、棕红色砾岩,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石英岩或变质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2050cm,基底式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全区普遍分布,厚度21.2062.90m,平均30.24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6) 白垩系下统洛河组(K1l)上部为紫灰色砾岩,一般厚8090m。中下部为棕红色厚层中粒砂岩。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

14、次之,分选性良好,泥质胶结,疏松易碎,具大型交错层理。砾岩:砾石成份以石灰岩为主,偶见石英砾,砾径一般215cm,滚圆度好,分选性差,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全组厚度239.46373.04m,平均277.31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7) 白垩系下统华池组(K1h)岩性以灰紫色、灰绿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及粉砂岩,具水平纹理及水平互层层理,厚度4.20287.27m,平均128.04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8) 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主要分布在山梁、山坡。以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为主,中夹多层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厚度04.94m,平均3.92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9

15、) 第四系全新统(Q4al)分布于石窑沟等各大沟谷中,属洪冲积沉积。下部为砂砾石层,上部为灰褐色亚砂土、砂土。厚度06.51m,平均3.68m。二、构造1、区域构造从大地构造位置来看,旬耀矿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拗陷带内,区内广泛出露中、新生代地层。总体为一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在单斜的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走向北东的宽缓隆起与凹陷,青岗坪矿井即位于郝村卧牛石赋煤凹陷(向斜)东端。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拗陷带内。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东的向东开放型的凹陷,走向长约6.5公里(向东尚有延展趋势),平均宽度1.8公里,起伏高度80100m左右,两翼倾角49º。2、井田构造青岗

16、坪矿井目前开采区域为一采区,根据目前井下实际采掘活动揭露的煤层总体形态为东西走向达到3000m的背斜、向斜交替向南北向延展的褶曲形态。井下回采完毕的42102工作面揭露一走向N60°,落差最大18m的延展范围超过1000m的正断层。正在回采的42104工作面揭露一走向N70°100°,落差最大15m的延展范围超过800m的正断层。在建井时期施工三条采区上山巷道均揭露落差大于10m的正断层,经分析,三条断层均属同一断层。三、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根据矿井井下实际揭露情况,青岗坪矿井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接近水平,矿井存在缓倾斜的简单向斜或背斜。矿井一采区东

17、翼42102、42104工作面揭露两条正断层,预计一采区西翼无断层,采区断层较稀少。本矿井不受岩浆岩影响,不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和采掘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划分本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第三章 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一、含煤地层及赋存特征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为本区含煤地层,厚度1.9960.70m,平均25.73m,共含煤2组,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3号煤层和4号煤组, 4号煤组分为3层,分别编号4-1上、4-1和4-2煤层。现将见煤点数、煤厚、层位和分布情况,分述如下:3号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第二旋回中部,区内仅在PK11一个钻孔有3号煤,厚度0.70m,零星分布

18、,为不可采煤层。4-1上煤层:为4-2煤的分岔煤层,分布于井田东北边部,PK8、PK9、PK10和LP17四个钻孔,煤厚0.252.70m,3个点可采,含夹矸一层,厚度0.60m左右,与4-1煤间距1.251.90m,4-1上煤层分布面积约0.90平方公里,为不可采煤层。4-2号煤层是本区主采煤层,4-1号煤层是本区的次要可采煤层。 井田东部4-2煤发生分岔,从沉积演化过程分析,4-1上、4-1和4-2煤层属同一层位,只是由于成煤过程中盆地升降沼泽进退的变化而导致岩层和煤层交替出现,故在井田东部凹陷轴部出现分岔现象。二、煤种及煤质井田内4-1、4-2号煤层,变质程度较低,属型变质阶段之烟煤,即

19、长焰煤不粘煤范畴,为黑色,粉色为灰褐色及深棕色。弱沥青光泽,断口阶梯状、参差状;呈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内外生裂隙较为发育,并为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另外,煤层中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结核及菱铁质鲕粒等。本井田煤层属中低灰、中高挥发分、特低中高硫、低特低磷、中高热值、化学反应性较强、较高热稳定性、抗破碎高强度、低中等固定碳的含油富油煤。根据本井田4-2号煤层煤质特征,对照水煤气两段炉、沸腾层发生炉、发电煤粉锅炉、链条炉排锅炉、水泥回转窑等用煤技术条件,基本都符合条件。因此,本井田煤层是良好的动力及民用煤。三、煤层稳定程度的划分1、煤层稳定性评定本矿井主采煤层为4-1、4-2号煤层,煤层厚度

20、较厚且变化不大,结构简单,煤层倾角较平缓,全局绝大部分为可采煤层,约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95%以上,可采边界规则。根据煤层稳定性定性分析,4-1、4-2煤层均评定为稳定煤层。2、矿井煤层稳定程度划分结合矿井多年生产过程中煤层揭露情况,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中第十二条煤层稳定性评定中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和煤层稳定性定量评定要求。青岗坪矿井煤层稳定性定性为稳定煤层,综上所述青岗坪矿井煤层稳定程度为简单类型。第四章 瓦斯地质一、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1、煤层瓦斯参数青岗坪矿井开采的4-2煤层,根据2012年测定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5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24m3/t 。根据2014

21、年最新瓦斯等级鉴定煤层瓦斯参数如下: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7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93m3/h,瓦斯吸附常数 a=29.2042m3/t,b=0.9547MPa-1。初始瓦斯流量为6.52L/min,百米煤孔初始瓦斯流量为0.065m3/minhm,衰减系数0.348d-1,透气性系数为0.21m2/MPa2d。结合实测数据,4-2煤层回风大巷钻孔标高+997m,煤层埋深411m,测得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分别为4.27m3/t和0.84MPa,4-2煤层一采区回风巷钻孔标高+984m,煤层埋深426m,测得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分别为5.02m3/t和1.13MPa,从实测数据反映

22、,4-2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均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煤层的其他性质如下:水分3.04%,灰分:19.09%,挥发分:32.69%,真相对密度:1.55,吸氧量:0.78cm3/g。2、矿井瓦斯等级青岗坪矿井于2011年投产,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2014年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最新对本矿井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结合与本矿井邻近的陈家山煤矿曾于2004年11月28日发生过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所以本次设计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设计有瓦斯抽放系统。二、矿井瓦斯赋存规律青岗坪矿井对煤层瓦斯有影响的有地质构造、煤层埋深、顶板泥岩厚度、煤层厚度变化、

23、煤质、水文地质条件等1、地质构造青岗坪井田内,已知断层主要为走向N70°N110°及N40°延展长度超过1000m的正断层。断层对煤层赋存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断层对煤层及其顶底板造成破坏,影响了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对瓦斯产生积聚或释放作用。另一方面,断层附近伴生和派生构造发育,导致煤层破碎,构造煤增多,煤层厚度发生较大变化,瓦斯分布不均,局部产生应力不均和高压瓦斯。2、煤层埋深根据青岗坪井田勘探钻孔,地形图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结合对采掘工作面瓦斯资料统计获得的瓦斯涌出量数据,确定了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埋深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结合实测数据,4-2煤层回风大巷钻孔标高+9

24、97m,煤层埋深411m,测得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分别为4.27m3/t和0.84MPa,4-2煤层一采区回风巷钻孔标高+984m,煤层埋深426m,测得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分别为5.02m3/t和1.13MPa,从实测数据反映,4-2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均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3、煤厚变化顶板泥岩厚度、煤层厚度变化、煤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都对瓦斯赋存产生一定影响。三、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采用瓦斯地质图法及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报告对瓦斯参数的评定对青岗坪矿井4-2煤层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在矿山统计法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建矿以来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尤其是回采工作面每日的瓦斯浓度、风量

25、和抽放量的基础上,统计回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经过分析、整理,去伪存真后展示在瓦斯地质图上,同时考虑地质资料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瓦斯区域,研究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预计青岗坪矿井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18m3/h。四、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青岗坪矿井2011、2012年及2014年最新评定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瓦斯矿井,不属于煤(沿)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因此本矿井不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五、矿井瓦斯类型评价通过矿井实际生产揭露,结合最新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得出瓦斯参数。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条对矿井瓦斯类型划分,煤层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4m3/h,且

26、小于8m3/h,矿井瓦斯类型为中等。青岗坪矿井目前瓦斯含量为5.93m3/h,所以根据划分要求青岗坪矿井为中等瓦斯类型矿井。第五章 水文地质一、含(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区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碎屑岩组成,碎屑岩粗细相间,相互成层。粗粒地层裂隙相对发育,富水性较强,细粒地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或不含水。据水文地质测绘与钻孔资料,区内含(隔)水层组自上而下依次为: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组(Q)第四系松散层包括全新统冲洪积层与上更新统黄土,全新统冲洪积层分布于沟谷地带,厚度3.007.00m,平均5.50m,岩性为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结构松散,孔隙大,透水性强,水位埋

27、藏浅,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由于分布范围狭窄,厚度小,岩性变化大,该层富水性弱中等。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主要分布梁坡地带,厚度0.6011.20m,平均厚度5.00m,岩性为黄黄褐色亚粘土和亚砂土,含钙质结核和古土壤层。该层富水性弱。2. 白垩系下统华池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K1h)区内该层广泛分布,全组厚度0188.28m,平均77.32m。下部以紫灰色细粒砂岩夹粉砂岩与泥岩薄层,上部为紫灰色、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同色泥岩、细粒砂岩。泥岩、粉砂岩具水平纹理、水平层理,易风化成板状或薄片状,砂岩裂隙发育,但未切穿泥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砂岩裂隙中,顺裂隙面运移,由于埋藏较浅,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量

28、随季节变化。该层组富水性弱。3. 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含水层组(k1l)全区分布,厚度230.20328.49m,平均277.33m。上部以灰紫色砾岩数层夹同色中粒砂岩多层,下部以棕红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偶夹砾岩条带。砾岩成分以灰岩为主,偶见石英砾,砾径215cm,滚圆度良,分选差,砂质充填,泥钙质胶结,坚硬。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好,次圆状,泥质胶结,疏松,具大型交错层理。砂岩出露泉点2个,流量2.9704.978L/s。该层上部砾岩段富水性弱,下部砂岩段富水性弱中等。4. 白垩系下统宜君组砾岩相对隔水层组(K1y)该层全区分布,厚度0.8836.72m,平均厚度21.76m,岩性为灰紫、

29、棕红色粗砾岩,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石英岩及变质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可达2050cm,砾石滚圆度好,分选性中等,具叠瓦状排列构造,砂质充填,基底式钙质胶结,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可做为上、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5.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与延安组(J2y)砂岩裂隙含水层组直罗组区内广泛分布,厚度27.6396.28m,平均厚度55.52m。上部由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偶夹中粒砂岩、粗粒砂岩薄层,局部含砾,下部为灰绿、灰紫色斑块状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底部为一层灰白色长石石英粗粒砂岩,局部可过渡为含砾粗砂岩,该层底部富水性相对较好。延安组是本区的含煤地层

30、,地表无出露,因上部遭受剥蚀,仅保留底部一、二段地层,岩性由深灰、灰黑、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砂岩及3、4号煤层组成,岩性粗细相间,层理发育,第二段厚度036.81m,平均7.49m,第一段厚度1.9939.20m,平均18.24m。该层富水性较弱。6.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相对隔水层组(J1f)全区分布,厚度028.71m,平均9.74m。岩性为灰紫、紫红、黄褐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薄层粉砂岩,泥岩呈团块状,含铁质鲕粒,层位稳定,团块构造,具滑面,不含水,易风化,碎裂呈粉末状,具滑面,遇水膨胀,可做为上、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7. 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31、T3h)该层全区分布,为煤田勘探基底,钻探施工的终孔层位,未钻穿。据钻孔揭露,主要为灰绿色粉砂岩、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块状细粒砂岩,有时夹灰色黑色页岩或油页岩,垂直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属极弱含水岩组。综上所述,本区含水层主要以洛河组下部砂岩段为主(富水性弱中等),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层,其他含水层富水性均弱-极弱,宜君组砾岩和富县组泥岩可作为较好的相对隔水层。井田充水含水层主要是白垩系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Q(均) =0.078170.1734L/s·m,该项为中等类型。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周边煤矿、老空区分布状况

32、1、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矿井充水与大气降水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但由于地表坡降比大,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区地表水主要为西川河及石洞沟沟流。不受开采影响时,西川河及石洞沟沟流水是矿井间接充水水源。,当开采河(沟)谷地段煤层时,导水裂隙带将影响至这些地表水体,将使矿井涌水量骤增。 直罗组和延安组砂岩含水层为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大量资料证明,其富水性极其微弱,但都具有一定的静储量和动储量,煤层开采时,这些地下水将直接涌入矿坑,但便于疏干,一般对矿井不构成威胁。2、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本区范围内没有其它矿井,也没有发现老窑采空区,目前不存在老窑积水

33、,目前井下采空区分别为42101、42102、42104采空区,据探测,均存在积水,积水位置、范围及积水量较清楚。随着煤矿的开采,采空区积水面积将不断加大,对矿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该项为中等类型。三、矿井涌水量及突水情况矿井在一采区分东、西两翼开采。矿井目前有6个出水点,主要为主副斜、主斜井、风井、42101、42102、42104工作面。矿井设置了5个观测站,副斜井涌水量观测站位于矿井一联巷,副斜井涌水量为3040m3/h。主斜井、风井涌水量观测站位于蓄电机车检修及充电硐室,主斜井、风井涌水量为4050m3/h。42101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站位于一采区联巷与一采区轨道巷交叉处,42101工作面涌水量最大150m3/h,目前稳定在75m3/h。42102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站位于一采区轨道巷与42102工作面运顺车场交叉处,42102工作面涌水量最大120m3/h,目前稳定在75m3/h。42104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站临时位于42104运顺顺槽,42104工作面涌水量目前稳定在45m3/h。以上出水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