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博简容成氏九州柬释 摘要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原及山东半岛的五州则与传世文献差别较大。容成氏九州约形成于两周之际或春秋前期。 容成氏是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简数最多、篇幅最长的一篇,关于此篇的意义,整理者李零先生说:“篇中多存古史佚说,如:(一)简文述禹分九州,九州之名”“异乎尚书·禹贡等书,”“是可补古史之缺
2、的宝贵材料。”1(第249页)禹分九州见于第二十四至二十七简,可连读,为讨论的方便,今抄录如下(释文用通行字): 禹亲执枌(畚)耜,以波(陂)明者(都)之泽,决九河之阻,于是乎夹州、涂州始可处。禹通淮与忻(沂),东注之海,于是乎竞州、莒州始可处也。禹乃通蒌与易,东注之海,于是乎藕州始可处也。禹乃通三江、五湖,东注之海,于是乎荆州、阳州始可处也。禹乃通伊、洛、并里(瀍)、干(涧),东注之河,于是于乎叙州始可处也。禹乃通经(泾)与渭,北注之河,于是乎虘州始可处也。 简文叙禹治水分九州,行文整饬,先叙疏理水道,后叙州土可居,与墨子行文最为接近,墨子·兼爱中云:“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孙
3、诒让閒诂以为渭之讹,下引孙氏说但加括弧,不另注明)窦,以泄渠孙皇(蒲弦泽)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召)之邸,嘑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为)漏之(大)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二者都是先叙水道治理,后叙治水功效。只不过容成氏以州土系水泽,分九州共六条,结构结齐;墨子述水泽以及人民,居四方而三列,稍显凌杂。此段简文的意义,诚如整理者所言,在于九州之名异于传世之书。以下即以简文为序,以自然川泽的位置,来推定九州之所在。夹州、涂州 夹州和涂州,在简文中对应“明都”和“
4、九河”。“明都”,史记·夏本纪作“明都”,诗谱·陈谱作“明豬”,禹贡作“孟豬”,尔雅、说文、墨子、左传均作“孟诸”,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序”作“盟豬”,梁国“睢阳”县条下又作“盟诸”,周礼·夏官·职方氏(下简称职方)作“望诸”,郑玄注:“望诸,明都也。”贾公彦疏:“按禹贡云:导柯泽,被明都”。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亦作“明都”,是禹贡或本作“明都”。明、孟、盟、望,都、豬、诸皆音近可通假。礼记·檀弓下“洿其宫而豬焉”,郑玄注:“豬,都也。南方谓都为豬。” 孟诸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泽薮,尔雅·释地(下简称释地)
5、、淮南子·地形训、吕氏春秋·有始览(下简称有始)都将“宋之孟诸”列为九薮或十薮之一。先秦时代孟诸不尽为水域,左传文公十年、文公十一年、昭公二十一年均有“田孟诸”的记载。宋玉对楚王问:“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孟诸可以田猎,可以暮宿,可见还包括丘陵平地。其地在今河南商丘东北,接虞城界。唐时还周围50里,宋以后正当黄河冲决漫流所在,所以很快就消失了。2(第75页) 关于禹疏决九河,先秦史籍多有记载,除上引墨子外,还见于孟子·滕文公上、荀子·成相等书。禹贡导河,“至大陸,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尔雅·释水列举九河名为“徒
6、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钩盘、鬲津。”汉书·沟洫志载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自鬲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余里。”成平在今河北沧州西、交河县东,胡苏在今河北东光东,鬲县在今山东陵县。余则未详,是汉时已难详明其处。汉以后的解说颇为纷岐,今人刘起釪先生著九河考,历考自汉至清关于九河的种种异说,又据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自然地理学的考察成果,发现河北黑龙港地区存在九条古河道,从而将九河范围限定在今河北衡水以东,沧州以南的地区。3(第544-573页)谭其骧先生亦将九河限定在河北巨鹿、束鹿以东的河北平原上,称“这里从新石器以至春秋时代,极少文
7、化遗址发现,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地带,正是古九河之地。”4(第48-64页)史念海先生虽引清人汪中之说,以为九河乃是泛指许多分支河道,但其地理范围亦在黄河下游河口三角洲地区5(第62-63页),与谭、刘二氏略同。要之,古九河当不出今河北巨鹿、束鹿以东,衡水、静海以南,以地理度之,简文“明都”当属涂州,“九河”则属夹州。“涂”字下从口,当系战国文字中的饰笔或繁化,6(第197页)其字或作“塗”,与“徐”俱从“余”得声,可以通假7(第836页),是涂州即徐州。“夹”意为夹持、夹辅,夹州当得名于两河夹持其间地,此与古书释冀州正同。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有始:“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职方:“河内曰冀州
8、”,尔雅释文引马融说:“在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禹贡虽未明言冀州之界,但据孔颖达正义,其说与马融相同。冀州三面临河,诸书只说两河间,禹贡指南(卷一)云:“举其二则三可知也”。如果夹州不是指冀州,以冀州之大,禹治水首功即在冀州,而简文曾无一语及之,这是很难讲得通的。 但九河却属禹贡兖州。实则前人于此多有怀疑,唐孔颖达禹贡正义曰:“河自大陆北敷为九河,谓大陆在冀州,嫌九河亦在冀州”。宋程大昌禹贡论·禹贡山川地理图(卷上):“九河播于兖州之北,斜入乎冀矣。”傅寅禹贡说断(卷一):“今观禹贡,而冀州不言疏九河,以九河为兖州之地,而首言于兖州故也。”这都是一方面认为九河应当属冀州,另
9、一方面又见九河在禹贡兖州,而作的曲折的解释。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六)又作调停之说:“古说九河在沇(按即兖字)之境,不在冀东,据沇有九河既道之文也。然禹贡又言,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大陆即今钜鹿,又迤而北,其非沇境可知。”是将九河分为二区,一在兖州,一在冀州。其实九河属冀州,是史有明文的,盐铁论·险固云:“晋有河、华、九河”,而晋国所在正是冀州8(第2页)。 更进一步看,九河的归属,可能还与古代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有关。据谭其骧先生研究,黄河下游河道见于先秦文献记载的约有三条,一是禹贡河,自河南浚县西南宿胥口北行,经内黄、曲周、巨鹿,至河北深县折向东行,经山东青县,至天津以南入海;二
10、是山经河,深县以上全同禹贡河,自深县继续北行,经蠡县、高阳、安新,然后东行,经河北霸县,至天津北入海;三是汉志河,自宿胥口分流,东行经濮阳、馆陶、高唐,又北行经东光,至山东黄骅以南入海。“汉志河具体经流虽到汉代才见于著录,却是见于记载的最早一条黄河下游河道”,“有可能先有汉志河,某年(按:当是周定王五年前602年)从宿胥口北决而形成禹贡、山经河”,“约在前四世纪四十年代左右,齐与赵、魏各在当时的河道即汉志河的东西两岸修筑了绵亘数百里的堤防,此后禹贡、山经河断流,专走汉志河,一直沿袭到汉代”。从文中所附地图看,古九河约在汉志河以北,山经河、禹贡河以南。4(第48-64页)由此似可推定,容成氏九州
11、划分是以汉志河为背景,九河属河以北的冀州(夹州);而禹贡则是禹贡河或山经河为依据,九河属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的兖州。 至于孟诸泽的归属,史载亦有异辞。禹贡豫州:“导菏泽,被孟豬”,是孟豬属豫州。职方青州“其泽薮曰望诸”,是属青州。说文·艸部、风俗通义·山泽篇并同职方。对于这种两属的现象,宋人夏僎尚书详解(卷七)称:“职方望诸乃青州泽薮名,今禹贡乃属豫者,周无徐州,徐并于青,青州时近在豫州之正东,故得兼有孟豬也。”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也说:“禹贡淮、泗、沂并在徐州者,后注谓周青州则禹贡徐州地,是也。”可见孟诸处于诸州交错地带,出此入彼是正常现象。有始云:“泗上为徐州,鲁也。”又释
12、地:“济东曰徐州”,郭璞注:“自济东至海。”济水以东、以鲁国故地为中心的泗水流域,是早期徐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左传·定公四年:“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因商奄之民,命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杜注:“少皞虚,曲阜也。”史记·鲁周公世家载伯禽即位之初,“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肸誓见于尚书,作费誓,文中有“甲戌,我惟征徐戎。”可见直到西周初年,徐人还居于曲阜一带,只是后来受到周、鲁之人的打击、挤压,才陆续南迁至淮河两岸。9(第166-167页)史记·齐世家“田常执简公于徐州”,集解:“春秋作舒州”,此舒州亦见左传·哀公十四年,在今
13、山东黄县西南。田敬仲完世家载有另一处徐州,在河北大城县。10(第24-25页)这两处古“徐州”都不在禹贡徐州范围内,或可作为简文徐州偏北的证据。 竞州、莒州 竞州、莒州对应的是淮水和沂水。淮水发源桐柏山,东流,与泗水、沂水会合,又东流入海。古沂水有多条,通于淮水的沂水发源山东沂源县,南流经沂水、沂南、临沂、郯城,至江苏邳县入泗水,又南流经宿迁、泗阳,至淮阴入淮。古代河流有互受通称之例,沂水入泗水后的下游亦可称沂水。禹贡称“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简文徐州已见上考,竞、莒二州约当禹贡徐州南境。职方:“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汉志淮、沂二水亦为青州川浸
14、。但望诸于简文属徐州,与淮、沂二水并不同属。其它文献对于淮、沂二水的归属,不出徐州和青州二说,可知容成氏九州在这一带的划分,是不同于任何一种传世文献的。 叙字下从口,当是战国文字的饰笔或繁化6 (第197页)。说文:“叙,次第也。”古字通“序”。7 (第836页)尔雅·释言:“豫,叙也。”春秋元命包:“豫之为言,序也。”17 (第641页)是简文叙州即豫州。叙州对应的伊、洛、瀍、涧四水,在传世文献中亦属豫州,禹贡“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职方豫州:“其川荥、雒”。禹贡:“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四水之中,洛水最长,伊水其次,涧、瀍是在洛
15、阳附近流入洛水的二条小河,瀍水全长不过七十里。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可见二水入洛处相距不远。伊水出河南卢氏县,流经嵩县、伊川、洛阳,东至偃师注入洛,全长四百五十里。洛水会合三水,总体流向是东偏北流,在巩县东北入黄河。简文说“东注入河”,大的方向是不错的。按豫州之“洛”,禹贡、史记作“洛”,职方、汉书作“雒”。说文水部“洛”字条下段玉裁注,以为雍州之洛水作“洛”,豫州之洛水当作“雒”。今本豫州洛水作“洛”,系曹魏时所改。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念孙说,亦以为豫州之“洛”当作“雒”,“雒”改为“洛”,系唐人卫包所为。但简文正作“洛”,可知战国时既已如此,段、王之说不确。 虘州 “
16、虘”字下从又。虘州所对应的泾、渭二水在传世文献中属雍州,泾水发源今甘肃平凉县西崆峒山,东南流经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水。渭水发源甘肃省渭源县,东流至陕西华阴县东北入黄河。泾、渭二水的流向,先是东南流,然后是东流,入黄河。禹贡导水:“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山海经·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水经·渭水篇历叙渭水源流,最后也说“又东过华阴县北,东入于河。”汉志陇西郡“首阳”县下:“禹贡鸟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东至船司空入河。”诸书所记,皆以渭水为东入河。简文“通泾与渭,北注之河”,“北”当是“东”字之误。 虘州当得名于虘
17、(从氵,下同)水,说文·水部收从水从虘之字,以为“从水,虘声”。王筠句读:“群书作沮”。今本水经注作“沮水”,赵一清水经注释以为古本水经注作“虘水,今俗误作沮”。史记·夏本纪“漆沮既从”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引水经亦作古本,云:“沮水,地理志无文”。今本汉志北地郡“直路”县有“沮水”,索隐云“地理志无”,或司马贞所见汉志本亦从古作“虘”。但“虘”作“沮”,由来已久。沮水发源今陕西富县西北,东南流至黄陵县入洛水。漆水约当郑国渠,在陕西蒲城南入洛水。二水会合后名漆沮水,入洛后又名洛水,洛水南流入渭水。此水即上引禹贡之“漆沮”水,亦即职方“其浸渭、洛”之洛水。诗·大雅
18、83;绵:“民之初生,自土漆、沮。”此沮水在泾水以西,与禹贡漆沮水在泾水以东不同,是另一条水。 综上所考,可作如下推论:一、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职方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一种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二、容成氏九州系叙事而非制度,九州范围多未明了,约略而言,处于三方(东为海)边地的荆、阳、虘、藕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符合,而处于黄淮平原及山东半岛的夹、竞、涂、叙、莒五州则与传世文献区别较大。三、由莒州得名、藕州水系和九河的归属,似可推知容成氏九州形成于两周之际或春秋前期。 nbsp;
19、; 此字原从氵从乍从木,李零先生读为“阻”。 许全胜先生以为“渫”之误,读为泄(容成氏补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4日)。但简文“决九河之泄”似不可通。按“柞”可读为“迮”,俗字作“窄”,意为狭窄,迫蹙。九河故道狭窄,水流急迫,禹疏而通之。疑莫能定,姑从原释。 此字亦见包山二号墓255、258号简及包签,原释文作“蓏”,承陈伟先生告知,此字当释为“藕”。今从其说,并致谢忱。陈说见竹书容成氏所见的九州
20、,稿本。 由于这一地区古今水道变化极大,二水流经已难确指。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北燕”图幅于此地区只画一条濡水,余水均缺不画。战国“燕”图幅以前350年为标志,虽画出呼沱水和易水,但它们都流入山经河,不入海。这也反映出简文九州背景是在战国以前。秦汉图幅所画虖池水、易水二水,各自单独入海,并不相合,较之先秦已有变化,待考。 参考文献: 1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编辑委员
21、会:历史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 刘起釪:古史续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 谭其骧: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J.历史地理(一),1981,(11). 5 史念海:论禹贡的导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8,(1). 6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 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Z.济南,齐鲁书社,1989. 8 刘起釪:禹贡冀州地理丛考J.文史(二十五),1985,(10). 9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0 刘起釪:禹贡徐州地理丛考(上)J.文史(四十四),1985,(10)
22、. 11 何浩:楚灭国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9. 12 袁珂:山海经校注Z.成都,巴蜀书社,1993. 13 骧其骧14 谭其骧.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J.历史地理(四),1986,(2). 15 何宁:淮南子集释Z.北京,中华书局,1998. 16 王煦华:顾颉刚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7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Some Simple Notes on the Jiuzhou(nine states) in the Rongchengshi Bamboo Text Biography:YAN Chang-
23、gui(1965-), male, Docter,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Humanities, Wuhan University, majoring in historical geography.Abstract: The Jiuzhou(nine states) in the Rongchengshi容成氏bamboo text are differ from the literature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but similar to that in Zhouli Zhi
24、fangshi周礼·职方氏 and unattached. The range of margin in bamboo are similar to that in literatures and the center disputed. Rongchengshi Jiuzhou had been formed in Spring and Autumn times.Key words: Shanghai museum bamboo slips; Rongchengshi; Jiuzhou(nine states)山东陵县、庆云以北的平原地带。 以地理度之,简文“明都”当属涂州,“九河
25、”则属夹州。“涂”字下从口,当系战国文字中的饰笔或繁化,6(第197页)其字或作“塗”,与“徐”俱从“余”得声,可以通假7(第836页),是涂州即徐州。“夹”意为夹持、夹辅,夹州当得名于两河夹持其间地,此与古书释冀州正同。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有始:“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职方:“河内曰冀州”,尔雅释文引马融说:“在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禹贡虽未明言冀州之界,但据孔颖达正义,其说与马融相同。冀州三面临河,诸书只说两河间,禹贡指南(卷一)云:“举其二则三可知也”。如果夹州不是指冀州,以冀州之大,禹治水首功即在冀州,而简文曾无一语及之,这是很难讲得通的。 但九河却属禹贡兖州。实则前人
26、于此多有怀疑,唐孔颖达禹贡正义曰:“河自大陆北敷为九河,谓大陆在冀州,嫌九河亦在冀州”。宋程大昌禹贡论·禹贡山川地理图(卷上):“九河播于兖州之北,斜入乎冀矣。”傅寅禹贡说断(卷一):“今观禹贡,而冀州不言疏九河,以九河为兖州之地,而首言于兖州故也。”这都是一方面认为九河应当属冀州,另一方面又见九河在禹贡兖州,而作的曲折的解释。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六)又作调停之说:“古说九河在沇(按即兖字)之境,不在冀东,据沇有九河既道之文也。然禹贡又言,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大陆即今钜鹿,又迤而北,其非沇境可知。”是将九河分为二区,一在兖州,一在冀州。其实九河属冀州,是史有明文的,盐铁论
27、183;险固云:“晋有河、华、九河”,而晋国所在正是冀州8(第2页)。 更进一步看,九河的归属,可能还与古代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有关。据谭其骧先生研究,黄河下游河道见于先秦文献记载的约有三条,一是禹贡河,自河南浚县西南宿胥口北行,经内黄、曲周、巨鹿,至河北深县折向东行,经山东青县,至天津以南入海;二是山经河,深县以上全同禹贡河,自深县继续北行,经蠡县、高阳、安新,然后东行,经河北霸县,至天津北入海;三是汉志河,自宿胥口分流,东行经濮阳、馆陶、高唐,又北行经东光,至山东黄骅以南入海。“汉志河具体经流虽到汉代才见于著录,却是见于记载的最早一条黄河下游河道”,“有可能先有汉志河,某年(按:当是周定王五年前602年)从宿胥口北决而形成禹贡、山经河”,“约在前四世纪四十年代左右,齐与赵、魏各在当时的河道即汉志河的东西两岸修筑了绵亘数百里的堤防,此后禹贡、山经河断流,专走汉志河,一直沿袭到汉代”。从文中所附地图看,古九河约在汉志河以北,山经河、禹贡河以南。4(第48-64页)由此似可推定,容成氏九州划分是以汉志河为背景,九河属河以北的冀州(夹州);而禹贡则是禹贡河或山经河为依据,九河属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