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_第1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_第2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_第3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_第4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作为市教育局重点工作的优秀教学资源评选已进行了三年,这项工作得到了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其间我们也评选出了高质量的优秀教案和课件。为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决定今学年对一二年级进行优秀教学资源评选,对三四五六年级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完善,具体评选要求如下:一、评选内容1. 12年级教案、课件、录像课。优秀教案:撰写格式、字号等要求同36年级一样,同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12年级学生特点,未必完全按照市“探究学习五环节”模式进行撰写,即体例上可灵活一些,不必局限于五大环节;二是三维目标要全,表述要具体、准确,达到可操作

2、、可检测的要求,不要笼统;三是探究之前给学生一个设计方案,思考解决问题办法的时间和空间,即先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然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出示探究活动要求,活动要求质量要高,要有思考性;四是交流环节不能一味的只展示学生的作品,要设计师生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地思考;五是抽象概括与全课总结要具体,不要说虚话、套话,要将最核心的知识点、策略点提取出来;六是拓展环节要用好教材和新课堂中的题目,有的题目要从不同层面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即让学生弄明白题目的训练意图,掌握解题策略;七是减少不必要的图示、语言及过多的预设,反思要把教案的真正特色说出来,不宜过长,总页码不超过6页。凡上报的教案,须申报

3、与教案匹配的优秀课件。课件制作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件的文件名同教案一致,栏目模块及内容与参评教案一致;二是课件内容和形式可充分参考青岛版教材配套课件,局部可照搬,但不可全部照搬;三是课件操作要简单、幻灯片片数不宜过少或过多。录像课:根据公示结果,市级教案入选者在完善教案和课件的基础上依据“一师一优课”的标准录制录像课,并上传枣庄市教学资源平台。具体录制标准见市教研室总方案。2. 36年级与入选教案配套的录像课。20xx20xx学年度,我们对优秀教案和与之配套的优秀课件进行了评选,但由于录制条件等客观方面的原因,部分20xx-2015学年度入选的教案没能按时录制录像课。所以,本年度要依据“一师一

4、优课”的标准完成录制,即没录课的补录,具体录制标准见市教研室总方案。二、评选办法1.参评对象。全市小学数学任课教师、教研员均可参加本年度的评选活动。2.报送和评选(1)教案和课件。12年级的教案和课件报送方式与往年一样,一年级的报送邮箱:zzxxsx1;二年级的报送邮箱:zzxxsx2。由于入选的市级教案还要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录像,所以报送进度要适当前移,时间上比正常教学进度提前2周,即教师个人申报,学校与区(市)推荐超前2周,市级评选、公示超前1周。各学校利用开学前的培训时间将工作布置下去,开学后第1周周五报送第1、2周的,第2周周五报送第3、4周的,第3周周三报送第5周的, 第4周周一报

5、送第6周的,依次类推,以后进入正常循环。(2)16年级录像课。鉴于枣庄市教学资源平台暂时不能上传,为便于大家学习交流,我们注册了一个360云盘,去年录制好的和今年录制的录像课都要上传到此云盘对应年级文件夹中去。首次使用需下载360云盘并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点击上方网盘,然后在左侧找到相应的名称,打开所在年级上册或下册即可上传或下载资源。小学数学录像课用户名:枣庄市小学数学 密码:“枣庄市小学数学”首写字母 zzsxxsx。360云盘是开放的公共平台,使用时只可上传或下载,绝对不可删除上面的资源,否则别人将无法观看,同时也不能上传非健康内容。说明:(1)12年

6、级教案、课件和录像课目录已发送到“枣庄市小学数学会客厅”。(2)由于进行12年级的教案评选,所以微课的评选我们今年暂不进行。 各位:我区今年上报的教案是一上,现将内容转发给你们。望按照要求比市提前3天 上报。并且将以上内容在8月19日上午学习时在教案总结后传达给各年级教师。谢谢!汉民分工:一上、二下:市中、山亭、台儿庄、立新、市实验小学、市解放路学校二上、一下:峄城、薛城、滕州、师范附小。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能力目标: 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

7、写,抒发感情。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知识目标: 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体会作者含蓄地表达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水平。【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文章集文学性与抒情性于一体,情感较充沛,主要写年浩劫给作者带来许多不幸,心情压抑,但睹花释怀感悟生命永恒。要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因此,采用情境教学,通过配乐朗诵,通过展示画面来达到这一效果。、重点分析: 对景物的分析是文章的重点,为突出这一效果,通过放映画片来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 文章抒情性浓,表达感情的方式较含蓄,这些是大家所要领会的;为突破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配音朗

8、读”展示画面、“配音背景介绍”设置情境与热爱生命的片段进行比较等手段来实现的,以便加深学生领会文章主旨。、难点分析: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难点,借何景、言何志,“景”与“志”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是这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主要采用分析、引导。【教宇对象的分析】、初一的中学生,其情感的两极性较为明显,易激动、爱动感情。因此,设置情境教学较为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陷入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达到理解把握文章的感情。、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趋于成熟,因此,“借景抒情”游戏能够顺利进展,这样一方面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确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一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

9、较短,精力容易分散,而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系统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全面接收新知识。【教字策略及教法】、情境教学法: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是有效发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途径,故选择配乐朗诵,因为音乐所包括的感情信息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目的是: 使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诱导。 随着音乐的起伏,朗读的进行,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实施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刺激反应假设突破的理论,即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评议,不标准的答案让学生采用归谬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发现错误,以

10、便强化能力。、寓教于乐,知识迁移: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主要运用在“借景抒情”的训练,“景物的细致描写”的训练。采用的方式是学生看画面描绘事物,并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比衬班级某位同学,然后用文字写下来。【教学媒体设计】本课主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运用Frontpage 制作,穿插Powerpoint 。因为它能产生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较强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它包括放映画面、朗读、分析、训练、板书。【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步骤】一、导语花与人的友好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类是花解人语,如“感时花溅泪”,

11、“泪眼问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有一类是人解花语,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因为解花,所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大家看且听紫藤萝瀑布,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类型,你的根据是什么?二、朗读,熟悉课文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情感基调,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它属于人解花语类:理由是课文句子:“觉得这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都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以及课文第十段。这些都表明作者领会了花作为生命形式的本质。三、提问同学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介绍写作背景、文章写花,为何会由花谈到“

12、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由花的现状(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和过去(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控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比较,谈到紫藤萝经历磨难仍生生不息,故“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文章写紫藤萝花为何会谈到“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因为作者此时为弟弟的病情而忧虑(介绍背景)。、文章如何把花和人联系起来,提出文章的主旨?因为二者有共性:都是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都体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文章在这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有

13、其共同点,抓住事物的共同点来描绘。四、游戏、写作请同学做游戏:一位同学描绘多媒体上的画面,或一种花的特征,或一种事物的特征;另一位同学根据他的介绍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班级某位同学,抒发某种相应的感情。举例:我们常用玫瑰形容一个人艳丽又清高,请你也举例来说明。五、分析文章的写景手法、同学描绘是否逼真,为什么?有一些逼真。、如何逼真,该注意什么问题?必须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从哪些地方来抓住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质感等各方面来写。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迁移请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对“紫藤萝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观察必须从颜色、形状等来看。紫藤萝花的特点

14、是什么(分析段)?何处体现?、主要的特点是繁茂、活泼、热闹、沉静(见课件演示)。如繁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活泼热闹: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沉静:颜色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花的特征与文章中心有何内容上的联系?花的沉静涤荡了我心中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并引入“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花的繁茂、花的活泼、热闹体现生命永恒、生命永无止境的中心,引出文章的主旨。、景

15、物的描写能否游离于主题之外,该注意些什么?景物的描写不但要抓住特点,而且它还必须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景物描写必须抓住特点。、把本课中的片段与敬畏生命片段比较作为作业。【多媒体的演示】、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打开磁盘,点击课件中的“紫”进入课件。点击“紫藤萝瀑布配朗读”。点击课件中“背景介绍”,打出所要朗读的内容,打出“表现手法”所提出的问题。点击课件中“游戏、写作”展示画图。点击课件中首页“紫藤萝瀑布”的标题,出现它的画面。点击课件中的“作业”比较。点击课件中的“紫”进入该课件,深件首先响起饱含淡淡哀愁的音乐及一些具有动态效果的文字,

16、这是以多媒体丰富的声乐画面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安定同学情绪,同时营造情感氛围,以突出课文要求“领会作者情感”。这正符合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的: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展示紫藤画面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营造气氛,为下面的“分析文章的情感”作烘托铺垫。让学生首先进入状态。本文是抒情散文,结合单元提示及这课的教学要求:“领会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音乐配置画面为背景以及作者哭小弟中最后四段的配乐朗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众所周知“音乐的魅力远远地超过言语的表达。”目的是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加强视听感

17、受,进入情感氛围。设计思路:音乐的旋律配合朗读,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情感,以便下一环节的提问、分析。 打出背景文字及画面。插入“配乐朗读”这个环节目的是加深同学对作者的经历的了解。 画面音乐能强化他们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因为记忆及理解力只有在强化中才能加深。 提问的方式是采用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用多媒体打出问题有利于节省时间。这些都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思想,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设计思路:教育家贾得指出“迁移的核心依赖于法则和原理的应用”。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加强记忆,另一方面自己总结的法则能为下一环节熟练运用作埋伏。寓教于乐是这一环节的特点:

18、 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利于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只有再现事物,才能更好唤起学生记忆,才能对事物进行细致描绘。 允许同学描写其他事物,这样一来就不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由于班级的同学比较熟悉,能使学生抓住二者的共同点,进行知识迁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其乐无穷,利于他们转动思维。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初步描绘为下面分析“描绘事物要抓住特征”作基础,从而使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多媒体再现实物,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便于观察。这与写作要求“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理论不谋而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设计思路:为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下一环节“紫藤萝的特点”,完成知识迁移而设计。再现画面利于学生结合课文

19、来分析,轻松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采用的教学法是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说。说与写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作业强化教学重点。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容量。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二、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三、设计思路: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20、人。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四、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五、学习重点分析: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2识字六、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七、课前准备: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目标:1、 学会收集和整

21、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2、 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3、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4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收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等各方面的资料,一、 导入 我的自白: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二 了解狼。我的档案: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说陌生也很陌生,因为它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

22、少呢?一起来为它填写一份档案。三 辩证地看待狼。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学生活动】试一试,用创作性的语言复述狼的故事给同桌听。四 总结全文【师生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教师

23、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结构上先叙后议。层次分明。用直接议论收束全文,有力的反问句式和辛辣犀利的嘲讽,戳穿了狼的本质。尽管狼狡猾凶残,本性难改,但在英勇机智的人类的斗争中,玩弄阴谋终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场。它告诉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五 作业设计1、积累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2、 课后阅读,狼三则中其他两则。并写出故事梗概。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要求: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

24、,能正确书写、使用。 2、认读学过的生字词语,并用词语组成完整、同通顺的句子。 3、阅读欣赏。 4、说说语文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重难点、关键:1、巩固学国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组词。 2、会用词语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课时划分: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识过的生字,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 2、诵读古诗。教学过程:一、有趣的汉字1、教师:你们知道吗?这一组我们又交了不少长得像的汉字朋友,你们能正确区分吗?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观察加点字间的异同。 4、教师强调在认读和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5、学生再读词语,巩固认识。二、写

25、字1、教师以组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 3、学生说一说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三、组句子1、出示文中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2、教师说明练习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妄称练习。四、阅读欣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学生听,感受美。 3、教师示范读。 4、学生再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手古诗。 6、学生闭目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7、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说对语文的看法,提出建议和希望。教学过程: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1、教师读题目,学生认真听,

26、说说这次语文生活安排我们干什么? 2、指名反馈。 3、学生认读词语:语文课 喜欢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议 希望二、指名个别说,进行说的辅导1、指名说一说。 内容选择(1)对语文课的看法。(2)最喜欢的一篇课文。(3)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课。(4)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5)你还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说话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1)选一个主题,不要什么都说。(2)想清楚再说,意思表达清楚、明白。(3)声音响亮。(4)注意倾听他人说。三、学生说,集体评价1、小组说,互评。 2、指名说,集体评。 3、小组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建议、希望,想对策。 4、反馈对策。教学设计方案 篇6学习目标1.认识

27、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A 案第 一 课 时导入 新课,提出自读要求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28、是什么意思?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第 二 课 时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

29、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

30、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c.指名评读。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

31、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识记生字,指导书写随文练笔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2.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3.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B 案第 一 课 时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

32、题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自主读书1.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4.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

33、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第 二 课 时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研读“鱼游到了纸上”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a.用小女孩

34、的话直接赞叹。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3.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

35、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b.举止和神态描写。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延伸课外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

36、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一些近义词,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理解能力。2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借助课文明确观察图画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三、教学过程(一

37、)板书课题,介绍教材中出现的油画,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1教师介绍油画作品:教材中出现的这幅油画,是前苏联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它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的一场小足球赛。2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学习“看图学文”这类课文,要求同学们把看图和学习课文相结合。通过看图,进一步培养我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借助短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3初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注意多音字读音: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曾学习过的多音字,教师可以借初读课文提醒

38、学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应读“kg”,不要读成“k#ng”的音;“要数那位大个子叔叔”的“数”,应读“sh(”,不要读成“sh)”的音;“蝴蝶结”的“结”应读“ji6”,不要读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干”应读“g1n”不要读成“g4n”的音。课文中多次出现带儿化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正确。如:“这儿”“两拨儿”“小男孩儿”“小女孩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应该读轻声的字音。如:“地方”“阵势”“小弟弟”“小妹妹”“大个子”“叔叔”“那个”“身子”“眼睛”。下面这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教师要注意纠正。如:“膝盖”的“膝”应读“x9”,不要读成“q9”

39、;“前倾”的“倾”应读“q!ng”,不要读成“q9ng”;“往外”的“往”应读“w3ng”,不要读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注意辨析以下字形:“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理解词语: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包括生词)质疑,引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如:“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一句中的“阵势”一词,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字典里查一查“阵”字,它的意思是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阵势”的“势”的意思是表现出来的样子。现在,再把“阵势”一词放回

40、到课文中,学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词,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用在课文中,就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警惕(t):对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时刻注意着。候补:等着替补缺额。闭目养神:闭着眼睛,修养精神。课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回忆(y):回想。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课文中指小足球赛踢得紧张、好看。欣赏:认为好;喜欢。课文里指看足球赛的大个子叔叔坐在场边很有兴致地观看比赛。(二)初步看图,借助图画,再认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划分结构段。1初步看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从画面上看,这是一

41、幅以景物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的图画?(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人物为主的图画。)画面上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图画中画了一群孩子,还有一位叔叔。)他们在干什么?你从画面上哪些地方观察到的?(图画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从画面上用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的球门和站在球门当中的小守门员,以及坐在一边的观众一致的目光里可以判断出画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叙述这场小足球赛的。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分段。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图画中的场景。是放学以后的一场小足球赛。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哪些自然段是讲观众的。

42、(这篇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第35自然段是讲观众的。)那么,课文第1自然段讲什么?(第1自然段介绍了环境场地、时间放学以后、人物“孩子们”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个子叔叔”、干什么赛足球)接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课文首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着,介绍了守门员,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后面的3、4、5自然段介绍了观众的表现。你想一想,这篇文章应该如何划分结构段呢?(这篇文章应该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绍了小守门员;第三段是第35自然

43、段,介绍了观众。)(三)小结。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在初读课文以后,我们给课文划分了三大段。这三段,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三)做辨析近义词和造句的练习。二、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

44、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三、教学过程(一)从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1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的,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划分的。看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作者先介绍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接着,作者又写了小守门员。最后,分3个自然段写了观众的表现。)2作者为什么先向我们介绍“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这个内容,接着介绍“守门员”,最后才介绍“观众”的表现?(因为这是作者观察图画的

45、顺序。作者是按照观察图画的顺序来安排他的写作顺序的。)3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仔细看图画,然后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观察的重点落在了哪儿?大家一起议一议。(课文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安排层次结构的,我们又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层次结构)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课文详细地向我们介绍、描述了小守门员的表现,以及不同的观众的不同表现,因此,作者观察的重点应该落在“小守门员”和“观众”的表现上。)4强调观察的顺序和重点:我们常常提到写文章要讲顺序,要抓住重点写具体。其实,观察图画也要讲顺序,要能从画面中观察到作者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理解图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就

46、是作者在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抓住了画家所要表现的重点,用语言文字生动具体地给我们进行了描述。(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然后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足球赛的环境,也就是地点?(“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好地方”,“好”在哪里?看图画,想一想。(“空”字说明来往行人不多,没有车辆通过,从画面上看,附近没有大的建筑物妨碍踢球,这样的地方正是比较理想的简易足球场,所以,说它是“赛足球的好地方”。)2“他们分成两拨儿,把

47、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你在画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拨儿?(画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拨儿的一个守门员、一个候补守门员。)“拉开阵势赛起来”中的“拉开阵势”是什么意思?看看图画,从画面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看出来?(“阵势”,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课文中,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拉开阵势”就是紧张的小足球赛已经开始。从画面中小守门员叉开的两腿,手扶膝盖和专注的一双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赛已经“拉开阵势”,比赛将非常紧张。)3看图,再读课文,从画面上看,都有哪些人来观看比赛?(有“小弟弟小妹妹”,还有“大个子叔叔”。)从文章中的哪几个词可以看出这场足球比赛很精彩?(

48、“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来了,“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4看图,学习课文第二段。课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点观察“守门员”的一段。课文中,作者具体介绍了小守门员和后补守门员;图画里,“守门员”也是画家重点表现的画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点观察的基础上,用语言文字是怎样表现的。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什么特点来突出这两个人物,表现球赛激烈的程度的?(作者抓住“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等特点来突出这个人物的。)默读这一段,在文章里画出表现“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课文先讲他的外貌和神态。“留平头”显得格

49、外精神。“警惕地注视”,表现他对对手严加防备,十分专注的神态。“分腿弯腰,上身前倾”,表现他随时准备扑救险球的姿势。)课文介绍了“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以后,为什么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作者对画面中“守门员”的一种肯定吗?还是赞扬?怎么理解?(“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说明小守门员很称职,是作者对他的肯定和称赞。)课文接着介绍“候补守门员”。看看图画,作者怎么知道他是“候补守门员”?他“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是作者根据画面上“候补守门员”的什么想象出来的?(作者从他的衣着、神态和站在守门员背后可以看出他是个“候补守门员”。作者根据他“腆着”肚子的动作,那急

50、不可待、跃跃欲试的神情想象出来的。)5小结这一段:作者用精练的笔墨,把全场唯一的两个队员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的形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和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6看图,学习第三段,根据老师所列出的表格,边思考问题,边讨论,然后把答案填写在表格里。第三段(第35自然段)讲观众观看足球赛的情形。看看图画,再读读这一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的?具体描述了几位观众的表现?他们分别是谁?每一位观众的表情和形象一样吗?作者又抓住他们各自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观众的表现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头一句先总说观众的眼神:“都望着远处的场地”。接着,按照由中间到两边、从小孩到大人的顺序对观众

51、作了具体描写。课文一共描述了七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大个子叔叔),还附带讲了一条白狗的样子。所描写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样,分别抓住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得既简明又具体。)“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局势的发展”指的是什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其他观众全神贯注地看比赛,你是怎么知道的?(“局势的发展”指的是足球场上,比赛变化的情况。“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从作者对其他观众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中看出其他观众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比赛。)在所有描写的观众里,哪一个观众最引人注目?(大个子叔叔)“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

52、“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引起了他小时候的回忆”结尾的这一句话,“精彩”是什么意思?可以知道“大个子叔叔”曾经是个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说明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津津有味”是有兴致、极感兴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的意思。课文里形容小足球赛紧张、激烈、吸引人,能把“大个子叔叔”吸引,说明小足球赛水平很高,踢得精彩。全篇文章没有一词一句是对比赛场面的描写,贯穿全文的内容除了对“守门员”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就是描写观众观看比赛时的动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却使读者经历了一场紧张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赛。)(三)总结课文:这篇看图学文“

53、小足球赛”,反映的是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小守门员警惕地注视着对方的场地,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大个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观看这场比赛。配合本课的图画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画面角度新颖,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来安排写作顺序,把看到画面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使我们借助课文,明确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又凭借图画帮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从而产生联想,加深对图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做辨析近义词和造句的练习。1辨析“注视”“望着”“盯着”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但词义有一些差别:“望”,有向远处看的意思;“注视”强调十分注意地看;“盯”,则指视线集中

54、于一点地看。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守门员和观众都(望着)远处的场地。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着)远处。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用词,既准确传神,又避免了单调重复。2引导学生先理解“欣赏”和“津津有味”两个词语的意思,再造句。解释:“欣赏”一词有两种解释: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找出课文中带有“欣赏”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句子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他们这场球赛。”这里的“欣赏”是认为好,喜欢的意思。“他面带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应该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在生活中,什么事物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学生讨论之后用“欣赏”造句。(生活中,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绘画、摄影、体育比赛等事物都值得我们欣赏。例句:周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在生活中,当我们想表达看得有趣味,听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