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0ZQN/JS-01-2012安徽中启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JZ-11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2012-3-10 发布 2012-3-10 实施安徽中启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发布目次术语和定义 施工准备. 施工工艺. 质量标准 成品保护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质量记录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轻型井点降水施工的准备事项、工艺流程、施工工艺 标准、质量标准、成品保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措施及质量记录。本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55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 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等情况的土方开挖降水; 适合降低水位深度为312米(单层降低水

2、位36米,多层为612米)。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降水工程 eng i neer i ngdewater i ng降水工程系指应用水文地质学原理,通过降水设计和降水施工,排 除地表水体和降低地层中滞水、潜水、承压水、基岩水、岩溶水等地下 水的水位,满足建设工程的降水深度和时间要求,并对工程环境无危害 性影响。2.2降水地质条件 dewater i ngprospect i ng是指同降水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条件的总 称。2.3降水深度 groundwater I eve I after I ower i ng自地面算起至基坑底面以下设计要求的动水位

3、间的深度。2.4降水出水量 yiel dwaterdur i ng I ower i ng指降水井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总水量。2.5降水试验 dewater i ngexper i ment降水施工前进行抽水试验、引渗试验或注水试验,测定水文地质参 数或其它参数;检查降水效果,确定工程参数,供分析调整降水方案的 试验。2.6轻型井点在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 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 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除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 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下。3施工准备3.1人员准备电工、钻机班长、专业作业

4、人员、普工。各工种具体人数由工程量 大小、工期长短、施工环境确定。3. 2技术准备3. 2.1 熟悉施工图纸、厂区平面布置图、工程勘察资料、地质条件等,着重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 系数:根据建构筑物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I韦I、降水时间、工程坏境(施工季节、 江河水位、四周地表水等等)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3.2.2 根据地基基础平面形状、技术要求和降水地质条件,通过对轻型井点的设计,预测计算降水水 位和水量,并提出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3.2. 3 对工程环境问题应专门设计,对附近建构筑物是否沉降进行分析,必要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 编制降水施工组织程序、施工安排和

5、安全生产的要求。3.2.4 开工前,编制好降水工程量表、工期进度计划表,组织好人力资源和设备材料等。并综合考虑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条件,合理布置泥浆池或泥浆坑,做好排污、防污措施。3. 2.5 降水运行时,做好降水监测与维护的有关要求:通过观测井监测,详细记录口降水水位情况。3. 2.6 绘制深井井点平面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与剖面图,以备与降水口 观测水位比较,并布置排水设施的数量、位置。3. 3材料准备材料采用直径38、55mm的钢管(或镀锌钢管),长度5、7m。连接管 釆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或钢管制成,直径38、55mm。集水总管用直径 为75'100mni

6、的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4m。3.4主要机具设备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分为真空泵轻型井点、射 流泵轻型井点和隔膜泵轻型井点三种)35作业条件3.5.1 涌水量计算,确定井点数量与间距及降水深度,确定抽水设备。3.5.2 做好“三通一平”。3.5.3 自然环境条件: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停止作业施工。3.5.4 对作业面区进行隔离,禁止车辆随意进入作业区。4施工工艺4.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工作:轻型井点的施工准备工作首先是需更根据工程的情况特即扁念联看将井薦2总管嬴井斥、个' 划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点设备、仪衣宜、廿启'曰、沁日、集水总管反必安L

7、T'J财村。力述需 搞好弹I现场的准备工作,句括排水沟的卩耳、临时施工道路的铺设、 泵站鸟管线等安装抽水设备与总管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肝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泵抽水兰的亦為广卿為口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 超过6m时,可釆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基坑(槽)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 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 01. 5m,距离太小,易漏气,大大增加了井点数

8、量。间距 一般为0. 8、16mo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屮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 91. 2mo一套抽水设备的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120mo当主管过长时,可 釆用多套抽水设备;井点系统可以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宜在拐 角处分段,以减少弯头数量,提高抽吸能力;分段宜设阀门,以免管内 水流紊乱,影响降水效果。真空泵由于考虑水头损失,一般降低地下水深度只有5. 56m,当一 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与井点相

9、结合的 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或釆用二级轻型井点排水(降水深度可达710ni),既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排干的土,然后在坑内布1 设第二级井点,以增加降水深度。抽水设备宜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并 设在总管的中部。活点系统陰埋设:埋设井点管的程序是:先排水总管,再沉设井点 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井管沉设:a)水冲法:井点管的沉设一般用水冲法进行,并分为冲孔与埋管 填料两个过程。水冲法时先用起重设备将直径50、70mm的冲管吊起并插在井点的位 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一般压力为06l2Mp&),将土冲松。冲孔 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作上下左右摆动,以加

10、速土体松动,边冲边 沉。冲孔直径一般为300mm,以保证井管周围有一定厚度的砂滤层。冲 孔深度宜比滤管底深0. 51. 0m,以房冲管拔出时,部分土颗粒沉淀于孔 底而触及滤管底部。在沉设井点时,冲孔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一环。冲孔时冲水压力不宜过 大或过小。另外当冲孔达到设计深度时,须尽快减低水压。井孔冲成后,应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 迅速填灌砂滤层,以防孔壁塌土。砂滤层的填灌质量是保证轻型井点顺利插入的关键。一般宜选用干净粗砂,填灌均匀,并填至滤管顶上广1.5m, 以保证水流通畅。井点填好砂滤料后,须用粘土封好井点管与孔壁上部 空隙,以防漏气。b)套管法:为保证施工时井点周

11、围砂滤层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可釆用套管法施工。施工时先用吊车先将套管就位,然后开泵冲孔, 当套管下沉时,逐渐加大高压水泵的压力,并须控制下沉速度。当 冲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时,需继续冲洗一段时间,视土质情况可以减少工作水压力或维持原来的压力。在井点未放入套管前,先倒入 少量砂,其作用为带泥砂沉淀并防止井点插入粘土中,一般孔深比 井点埋设标高深Im左右,然后再将井点放入套管内,砂分23次填完,最后拔出套管。如一次填到设计标高,井点易被挤在套管内, 此时则可应用振动器助拔套管,否则在套管提升时会将井点一起带出,井点就会高于设计标高。为使井点处于屮间位f在滤管顶部可利用3根钢筋制成的定位导向器,放入

12、时向外伸张,井点拔出时 可收紧。c)射水法:利用射水法进行井点管的埋设就是在井点管下安装射水或滤管,在地面挖小坑,将射水或井点管插入后,下有射水球阀, 上接可旋动节管和高压胶管、水泵等。利用高压水在井管下端冲刷 土体,使井点管下沉。下沉时,随时转动管子,以增加下沉速度, 并保持垂直。射水压力为0406Mp&,当为大颗粒砂粒土时,应 为0. 91. OMpao冲至设计深度后,取下软管,再与集水总管连接, 抽水时球阀可自由关闭。冲孔直径一般为300mm,冲孔深度应比滤 管底深0. 5m左右,以利于沉泥。灌砂方法要求与水冲法相同。本 法优点是一次冲成,直接埋管。d)套管水冲法:釆用套管水冲法

13、进行井点管的埋设就是用套管或高压水冲枪冲孔。冲枪由套管、冲孔高压水管、反冲洗高压水管和 喷嘴等组成。在冲枪下端沿圆管内部土柱迅速脱离,内设两层12 e 10mm的向心45°角的喷嘴。冲枪工作时,用高压水泵将 0. 81. OMpa,高压水通过高压水管、喷嘴射入土中,以06in/niiri 的速度冲土下沉,泥浆水不断返向上部;流出,至出清水,然后沉 设井点管,在充填过滤砂的同时,将套管或冲枪缓缓拔出,随拔随 填入滤砂,在接近地面的顶端,用粘土将孔口封死,井点埋设即告 完成。本法成孔直径(b450n)ni)和砂井质量保证,不会泥土堵塞, 井点渗水效果好。连接和试抽:用连接管将井点管与集水

14、总管和水泵连接,形成完整系统。井点系 统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试抽,以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抽水时,应 先开直空泵抽取管路中的空气在真空吸力作用下被吸入集水箱,空气经 真空泵排出,当集水箱存了相当多的水停抽。时抽时止,滤网易堵塞, 也易抽出土颗粒,使水浑浊,并引起附近建筑物由于土颗粒流失而沉降 开裂。正常的排水是细水长流、出水澄清。井点运转与监测:a) 井点运转管理:井点运行后要求连续工作,应准备双电源以保 证连续抽水。射流泵井点与隔膜泵井点的运转管理比较简单,只要 水泵不出事故,只需一人管理即可。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是否良 好的尺度,应通过真空表经常观测,一般真空度应不底于 55. 366.

15、7Kpao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由于管路漏气,应及时修复。 除测定真空度外,还可通过听、摸、看等方法来检查。听一一有上 水声是好井点,无声则可能井点已被堵塞。摸一一手模管壁感到震 动,另外冬天热、夏天凉为好井点,反之则为坏井点;看一一夏天 湿、冬天干的井点为好井点。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淤塞的井点管太多, 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或拔出重新埋设。b) 井点监测:在重要的工程中,或者降水工地周围有较为重要的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还需布置进行井点监测。c) 流量观测:流量观测很重要,一般可以用流量表或堰箱。若发 现流量过大而水位降低缓慢甚至降不下去时,可考虑改用流量较大 的离心水泵

16、,若是流量较小而水位降低却较快则可改用小型水泵以 免离心泵无水发热,并可节约电力。d) 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位观测井的位置和间距可按设计需要布可用井点管作为观测井。在开始抽水时,每隔4、8h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机能。3d或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日 观测广2次。地下水位降到预期标高后,可数日或一周侧一次,但 若遇下雨时,须加密观测。e) 孔隙水压力观测:通过降水期间观测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 化,可预计地基强度、变形以及边坡的稳定性。孔隙水压力的观测 平常每天一次。在有异常情况时,如发现边坡裂缝、基坑周围发生 较大沉陷等,须加密观测,每天不少于2次。f) 沉降观测:对于抽水影响范围以内的

17、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应进 行建筑物的沉降和地下管线处地层沉降的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行。观测次数通常每天一次,在异常情况下须加密观测,每天不少 于2次。应设I在井点影响范围之外。沉降观测可用水准仪和分层沉降仪进g) 井点拆除:地下室或地下结构物竣工后并将基坑进行回填后, 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井点管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所留孔 洞用砂或土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下2m可用粘土填塞 密实。另夕井点的拔除应在基础及已施工部分的自重大于浮力的情况下 进行,且底板混凝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因水浮力引起地下结构 浮动或破坏底板。5质量标准5.1主控项目全部降水运行时,抽排水的含砂量应符合下列

18、规定:a) 粗砂含量应小于1/5万。b) 中砂含量应小于1/2万。c) 细砂含量应小于1/1万。5 2 般控制项目井点施工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见表1:表1序号目 项 查 检单位值 数1X度 坡 管 点 井%1±nn501X量 尺nn002仪 准 水4上 XJZ 过比mm55度 空 真 点 井kPa602表®: 空 真在基坑屮心、最远边侧、井间分水岭处和基坑底任意部位,实际降 水深度应等于或深于设计预测的降水深度,并应稳定24ho检验方法: 查看降水记录及观察检查。6成品保护措施61井点滤网应注意保护,在堆放、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不使受压,踩踏,防止滤网遭到受损坏,在下 井点管以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6. 2基坑附近地面禁止堆土堆料超载,并尽量避免机械振动过剧。6. 3加强运行监测,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抽水的连续进行。6. 4井点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