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腊八粥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腊、粥”等 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教学策略:1. 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2 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 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

2、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甜腻”等词语的意思。2. 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3. 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

3、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腊、粥”等 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2. 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4、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4.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板块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 自读课文。自读提示: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本课生字。腊粥腻咽匙搅稠肿熬褐缸脏(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钥匙(shi ) 汤匙(ch i)“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 ch f o(3)本课词语。腊八粥 甜腻 搅和 可靠 猜想 肿胀 粉碎 外套

5、染缸 解释(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3. 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示例:生 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4. 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

6、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板块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1.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2.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3. 细读第 1 自然段。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

7、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4. 学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5. 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6. 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 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第二课时课时目

8、标:1. 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 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 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1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呢?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盼粥想粥猜粥看粥3 .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心情。(板书课题:腊八粥)【设

9、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板块二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1. 盼粥。(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

10、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 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 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8 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 想粥。(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11、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 猜粥。( 1)男生齐读第13 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锅中的一切,对

12、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 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4. 看粥。( 1)教师读第14 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

13、5 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3 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设计意图】品读描写八儿的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块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1 .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

14、八粥的喜爱之 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板书: 喝粥)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 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 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1)指名学生读。(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 八儿的语句。(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板书:满 足)2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 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4 .一枚大

15、得特别吓人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 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5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6 .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 法,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板书设计:爱粥一岁.八等粥吃粥垂诞三尺盼,迫不及待1 ,想;计划/整支1精:妙不可言亲情美看:出乎意料:;*-* 心褥毒足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1. 突出主体,注重层次。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2. 主线清晰,细节生动。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八儿的心理变化这一线索入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