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4. 诵读课文,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答:植树前:是荒山野岭,有千年裸露的山岩,是寂寞多年的荒山植树后:是枝繁叶茂,有阵阵林涛,有茂密的树丛,山岭上的各种小动物都很欢乐。第二课 只拣儿童多处行3. 查字典,先弄清两个“解”字的读音,在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1)儿童不解春何在 解:ji 了解,明白。句意:小孩子不知道游春的时候该去那里 (2)使出浑身解数 解数:xiè 解决困难的招数。句意:使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段。4.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他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1) 成千盈百的孩子

2、,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答:“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小天使”比喻儿童;表现了儿童游玩时的热闹欢乐的气氛。 用孩子喜欢的比喻句来写,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有趣。 (2) 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样?) 答:把几棵大海棠树,开满淡红的花,比做阳光下喷花的飞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光地饱满和烂漫。春游的人无不被它释放出来地精神、力量所感染。 (3)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

3、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答:其一,儿童多处就是春天,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其二,儿童是春的使者,春天荡漾在儿童的心里,春天写在了儿童的脸上,春天就住在儿童的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5.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答:因为花儿比喻儿童,明的写花,暗中却从侧面突出儿童的蓬勃、天真、活泼的特点,所以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第三课 早3. 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答:句子: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旺,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很有点冰清玉

4、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理解:作者写梅花是为了借梅花开得早的特点,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时时早,时时早的特点,是借花喻人。 第二单元第五课 梦圆飞天2.读句子,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1)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答:体会发射前的紧张气氛(2)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答:体会因为“神舟”5号发射成功人们兴奋的心情。而且内在的情感一层比一层表达得更强烈第六课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2、联

5、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答:“家常便饭”本义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来看,时说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四处游荡的碎片,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2)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答:“集体大逃亡”是用形象的手法,写出了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液态水蒸发变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3.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答: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孪生兄弟”本来是指同一胎出生的兄弟俩,课文中的“孪生兄弟”是指火星和地球。

6、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七课 克隆之谜2. 说说克隆这项技术的“奇妙”之处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答:1,可以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家畜。 2,可以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可以制造人体器官。 课文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1996年英国科学家克隆出的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拥有着诱人的前景。 练习二气宇轩昂: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仪态万方:姿态美丽多姿。神采奕奕:神采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

7、满的样子。威风凛凛:凛凛,威严的样子。形容气势威严,令人生畏。风度翩翩:指人的举止洒脱,姿态优美。落落大方:形容性格开朗,言谈举止自然,不拘谨。相貌堂堂: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第三单元第八课 海伦·凯勒2. 联系上下文,辨别一下带点词的词义(1)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 ,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答:全部诉说,说出。(2) 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的身上。 答:全心全意的,忘我的。3. 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1)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答:引用着重指出,强调的作用 这是讲沙莉文老师教海伦学单词

8、,因为海伦是个盲聋哑的人,她学习单词的过程比一般人辛苦得多,所以这些单词用“”引起来,着重指出强调一下。 (2)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答:表示特殊含义,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3)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答:1、表示强调2、有特殊含义,因为她是瞎的,是看不到的,所以加上引号。第九课 二泉映月3.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1)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答:饱经风霜的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从流水声中听到了许多声音,表达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心声。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父的心声,更是广

9、大劳动人民的心声。 (2)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答:这句话直接倾吐了阿炳的心声,这是阿炳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真实写照。 第十课 郑和远航2. 查字典,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1) 扶老携幼 答:携:带领。词意: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所有人都出动了。 (2) 惊叹不已 答:已:停止。词意: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 (3) 严阵以待 答:待:等待。 词意: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 。(4) 化险为夷 答:夷:平坦、平安。词意:从险境中化

10、成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第十一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3.在课文中,下面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1)游历(游览) 答:不能,因为【游历】是亲生经历那几件事。而【游览】是带有玩的兴趣去。 (2)嘱托(嘱咐) 答:不能。因为【嘱托】是把这件事的希望全投放在了这个人的身上。而【嘱咐】是提醒他人因该怎么做。(3)横祸(灾祸) 答:不能,因为【横祸】是意外的祸难,提前并不知道。而【灾祸】是带有警示的,提前知道的。(4)残生(一生) 答:不能。因为【残生】是生命已经活了差不多一半了,但还有剩余的生命。而【一生】是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那叫一生。4. “发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

11、马迁发愤写史记? 答:发愤的意思是:1.决心努力。2.发泄愤怒。二.第一自然段:“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二自然段“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第三自然段:“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第四自然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第四单

12、元第十三课 秦兵马俑2. 读读下面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1)举世无双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此般完美。 (2)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被扫除。 (3)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4)神态自若 :形容镇静,不慌张。 (5)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6)若有所思 :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7)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8)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极为稀有。 3.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答:秦兵马俑一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

13、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连接起来的。 第十四课 埃及的金字塔2. 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答: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手法。更容易让人理解,更形象化。 (2)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的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答:运用了举例子的手法,生动形象直观的写出了金字塔建造工艺的精巧。3. 默读埃及的金字塔,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

14、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第十五课 音乐之都维也纳2. 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答:摇篮原指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这里“摇篮”是比喻维也纳是音乐的发源地、诞生地。 (2) 悠扬的乐声掺合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

15、中飘逸、回荡。 答: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使音乐更令人心动神迷。 3.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答:不能。许多、多表示程度,说明只是大部分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不包括全部。同理,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中的“多”也一样。 删去后,表示所有都如此,与原意不符,与实际情况不符。 4.默读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答:(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

16、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维也纳的“世界歌剧中心”与“金色大厅”举世闻名。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爱如茉莉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体会一下这样用词的好处。(1) 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 答:句中的“掏”是具体的动作,与之搭配的词语“秘密”是抽象事物,无形的东西,是不能“掏”出来的,似乎矛盾,其实是通过隐喻,是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触摸,因而也就语句更生动形象了。(2) 我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答:句中的“咽”是具体的动作,与之搭配的词语“话”是抽象事物,无形的东西,是不能“咽”下去的,似乎矛盾,其实是通过隐喻,是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触摸,

17、因而也就语句更生动形象了。(3) 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答:句中的“钻”是具体的动作,与之搭配的词语“幽香”是抽象事物,无形的东西,是不能“钻的,似乎矛盾,其实是通过隐喻,是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触摸,因而也就语句更生动形象了。3. 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 答:因为茉莉平淡无奇,真爱简简单单;茉莉洁白纯净,真爱无比真挚;茉莉缕缕幽香,真爱感人至深。爸爸妈妈之间的爱,都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份牵挂,无不渗透着他们间浓浓的爱。 从课文的妈妈住院都不忘让我给爸爸买饺子,并让爸

18、爸吃完饭再说妈妈住进了医院;从爸爸“直奔医院”;从爸爸妈妈执手而眠能看出“爱如茉莉”。第十七课 月光启蒙2. 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带点词的意思(1)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答:从第二个“长”体会到这歌谣的“根”就是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写出了那个地方歌谣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也让这个句子带着一种诗性的美。(2)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答:芳香:是形容母亲甜美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3. 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答:(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以此为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

19、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且月光能营造美的意境,以此为题与全文的情景吻合。 (3)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第十八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3. 读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造句:秋天到了,田野里布满了野花,她一面摘着野花,一面唱着欢快的歌。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造句:外面正下着大雨,我只好呆在家里。 4. 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答:.1.因为他给世人创造了幸福生活。2.他谦逊有礼.幽默风趣.有童心.平易近人.宽容。

20、第十九课 谈礼貌2. 说说句子的意思(1)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 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 答:礼节周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没有礼貌,就会让人感到讨厌。练习五列举几个新词答:冲浪,外卖,考级,海归,AA制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七律 长征2.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对?为什么?答:这样理解不对,因为“暖”指红军桥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指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的惊险悲壮。3.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答: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砂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

21、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十一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3.“不耐烦”,“怒吼”,“发火”分别出现在课文的那些句子中?联系上下文,说说他们分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不耐烦看出了彭德怀内心是多么难受。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迫不得已。怒吼是彭德怀见战士们不忍心杀牲口,下了死命令。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发火说明大黑骡子死去,彭德怀心里十分悲伤。4.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他杀掉?答:彭德怀是如此喜爱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战士们。当战士们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他毅然决定杀掉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的心里是痛苦的,是矛盾而又艰难的。第二十二课

22、 大江保卫战4.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第2自然段着重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以突出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第4自然段着重写四连连长黄晓文个人的行为表现,通过这个经典实例,具体生动的反映出整个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样点面结合,既有的鸟瞰,又有个体的描写,能全面具体的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的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 望月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答:小外甥的比喻太富有想象力了。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不是冰冷无情的星球,而是想象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她也要找小朋友玩耍;她对大地充满了好奇感,每次都忍不住偷偷地看一会;她也有困倦的时候,和人类一样。这些充满童稚的话语,读起来是那么真实,那么有趣,令人遐想,让人感到孩子内心的天真、纯净无邪.对月亮最真实的描述,因此让我感到惊讶。可以把月亮比作:像魔法师,天上的魔法师。这是一个奇妙多变的造型魔法师。他一会儿把自己变得像小船一样瘦,一会儿又变成一个大胖小子每天他都在变幻着自己的造型第二十六课 灰椋鸟4. 读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两个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