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X-剑指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1页
FTTX-剑指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2页
FTTX-剑指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3页
FTTX-剑指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4页
FTTX-剑指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TTX-剑指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摘要:当今时代,面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世界很多国家政府非常关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信息化问题。其中,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进入普遍应用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本文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现状、制约因素和保障措施,对信息化整体结构进行梳理。 关键词:农业农村 信息化思考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以信息化提高设施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推

2、广,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构建农业安全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成效。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

3、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健全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鼓励农业电子商务实践,积极构建农业产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2、以信息化培养新型农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托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提高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效率和监测能力。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

4、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平台资源,推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满足农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建立农村社区网页,促进信息交流。3、以信息化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大力促进农村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务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4、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电子政

5、务,服务农村家园建设。依托互联网,集约建设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合理配置信息化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村务信息网络示范平台,实现农村财务、选举、固定资产、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信息公开,建立保障农民知情权的信息通道。开设农村政务电子信箱,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增强农民参政议政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大力支持农村党建工作信息化,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提高,增强党员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工作。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乡村规划决策系统,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对村容村貌进行系统规划,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农

6、村建设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村舍改建,利用宽带、有线及闭路电视等手段,对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进行监测,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民建设环境优美家园提供服务。5、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一是建设乡村信息服务站(点)。依托原有乡镇农技站、农经站、农广校、文化站等各类机构,把信息与科技、信息与文化、信息与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建设乡村信息服务站(点)。二是强化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功能。加强乡村信息服务站(点)与相关业务的协同,利用乡村信息站(点),提高乡村两级事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代理代办政府事务,促进乡务村务公开,完善乡村事务管理;用“一站

7、式”的信息服务,实现区域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信息获取、信息应用能力;为村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服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创新乡村信息服务站(点)服务模式。积极鼓励乡村信息服务站(点)运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开展面向农民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二、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和现状1、农业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使得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费用短缺,信息安全设施和信息服务业落后。另

8、外国家的信息化投入在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偏重于东部沿海地区,对西部内陆地区的投入很小。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2、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虽然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4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万个农村合作中介组织、95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大户、240万个农村经纪人。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相比较,这些数字还是显得过于微小。另外,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

9、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3、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滞后。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和农村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播等方面的农业高新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涉及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20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4、农业和农村信息人才匮乏。我国对农业信息人

10、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到2006年底全国发展的农村信息员只有22万人,在农业人口中的比重太小。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5、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

11、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三、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12、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一)信息化需求方面1、农民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在当地企业务工,有的外出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妇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从整体上看,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农民对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农民市场意识、信息意识相对薄弱,接受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基础也较差,不适应信息技术、农业种养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许多农民仍就生产谈生产,对新形势下信息的作用认识不足或无可奈何,获取信息、交换信息的能力较差。2、农民收入较低,对信息工具的投入比重较少。整体来看,中国农民还是比较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很低,而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设施投资很高,相当于一位农民

13、一年收入的几倍。此外,要缴纳信息费、电话费等也非常昂贵,农民难以接受。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输媒体,从网络获取信息的成本还是太高。农民收入不高,对通讯设施、信息方面的投入自然就很少,几类信息接收工具中,除电视、电话的普及率较高,有计算机的非常稀少。设备的缺乏,客观上制约了农民对于现有信息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规模较小,信息需求散杂。在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龙头企业、种养加大户以及专业协会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区,农民普遍感觉得到信息相对容易,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取得的效益也比较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乡村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主导产品不突出,农民个体生产经营规模小

14、,对信息的需求五花八门,小、散、乱、杂,使得信息服务陷入低层次、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投入不少,而信息应用的效益却不高。(二)信息供给方面1、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缺乏。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缺乏,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首先从数量上,信息工作人员与所需服务的农村劳动力人数相比,基本上是1人对数千人的比例,有些地区甚至更高,显然是极度缺乏的;其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种养品种向精、细、杂方向发展,对农业技术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而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知识已显陈旧、过时,难以适应新的、复杂的需求;第三,农村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操作、网络

15、应用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精通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等。目前,农村这类复合型的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乡镇、村更为明显,在这一层次上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很难保证其在信息服务上投入全部精力。2、信息内容缺乏,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内容缺乏突出表现在市场类信息内容方面。技术类的问题一般有现成的答案和信息,比较容易回答,可以根据经验,或者直接从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到。市场类的问题比较复杂,难以收集到较为全面、准确的信息,而且不只简单收集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分析,其加工分析对服务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市场行情分析信息中,对过去、现在的形势分析的多,对未来趋势的预测

16、信息就很少,难以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地生产决策。此外,信息质量也不高,时效性差、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由于农民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导致上当受损的事常有发生。3、基层信息服务能力不平衡。目前,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发展并不平衡。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网络延伸不到位的问题在有些地区还比较突出。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提供的信息服务基本上是一对多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服务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进一步延伸信息服务的组织网络,扩大信息服务面,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十分必要。已经建立乡镇、村级信息服务组织的地区,也面临着进一步发挥作用、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问题。4、资金的缺乏。各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制约比较明显

17、。信息服务必须依托现代通讯手段和硬件设施,但由于经费短缺,不能配备足够的先进硬件设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手段比较落后,信息服务工作水平仍处于低端。经费短缺的问题在乡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更是突出。四、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1、把信息化费用列入公共支出。面向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本质上是公益性的,而且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具有需求最迫切、基础最薄弱、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体最多等特点,因此,在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现状下,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都应当是各级政府,而不应片面强调信息服务的创收功能。此外,为避免由于信息化发展可能带来的发达地

18、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避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陷入“信息贫困恶性循环”,中央政府投入应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速度,以期尽快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实现跨越式发展。2、开发建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和分析系统。一是注重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方法的选取。引用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比如像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和美国学者马克卢普、波拉特等人提出的以信息经济为测度对象的宏观计量法。二是注重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结果的分析和前景的预测。根据对信息化测度的结果,能够对信息化的整体态势、发展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和其他产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3、建立健全信息化法规和标准。加快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研究制定相关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处理标准等,重点制定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加快制定农业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4、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与技术研发。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数据库,推动农业各行业和其他涉农部门资源整合。积极鼓励科研部门、院校和企业研究开发低价位、易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