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杰14页高考专题生物 专题8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_第1页
张庆杰14页高考专题生物 专题8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_第2页
张庆杰14页高考专题生物 专题8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_第3页
张庆杰14页高考专题生物 专题8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_第4页
张庆杰14页高考专题生物 专题8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伴性遗传及人类疾病 专题 2018东城二模 (非选择题30)1.(18分)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简称SEDL)是一类软骨发育不良遗传病。因其发病较晚(一般10岁后才出现典型症状)而很难对症状前患者进行诊断。研究者对某SEDL 家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省略的家系成员均与此病无关),图中除第V代个体外其余均已成年。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是由 )据图(11分析,SEDL 。代个体中,可以确定为杂合子的是 染色体上。图中第V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的早期诊断和遗传预测,研究者利用遗传标记DXS16(2)为了实现对SEDL、D2CA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标记,根据长度不同表示为D1分

2、析。已知DXS16是一类含有 所示。DXS16标记如图2D3。该家系部分成员 致病基因SEDL”或“”、“D8D10”)可作为(填“由图推测,遗传标记 D2 的标记。 。2214、15、个体中,需要在孕期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的是 标记是个体的,推测家系中未能提供检测样本的、图结合图1213DXS16。 的致病基因和相应正常基因的结构及表SEDLSEDL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对(3)为了阐明 达过程进行了研究。 序列均被完全剪除,一般认为它们与 3信息,mRNA前体加工过程中,根据图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存在对应关系。Sedlin扩增其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PCR,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提取患者、携

3、带者和正常人的mRNA 结果如下表所示。mRNA来源 患者携带者 正常人)扩增产物长度(bp 567、425 425 、679567、537、537 、679结合图3和表中数据可知,与正常基因相比,致病基因的成熟mRNA 。 由于mRNA的起始密码子位于E序列内,可推测SEDL患者发病的原因是 。 3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正常基因相比,致病基因仅在区域发生了 A/TC/G碱基对的替换,2这种变异方式 (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致病基因区域的碱基变化导致SEDL的原2因 。 2018西城一模 (非选择题30)1.帕金森综合征(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

4、病。早发性PD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一般发病年龄45岁。 (1)图1为某早发性PD家系图。据图可以初步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 2 图1 图 个外显子(基因中可以表达的部分),结Parkin基因编码Parkin蛋白,该基因有12(2)已知存在7测序分析发现,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所示。对上述家庭六位成员的构如图2DNA 表示碱基对)。3(bp序列异常,基因相关区域用MwoI酶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电泳显示三个条带的片段长度分II和II42 ,结果说明,97bp181bp、别为272bp、基因的外Parkin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_显子7 3所示结果。从而导致_,出现图基因

5、组成Parkin据电泳图分析可知患者的(填“纯合”或“杂合”)状为_3 图 和II患病的遗传基础解释清楚。态,其致病基因来自_,该电泳结果不能将II42基因可能还存在)研究者推测该家系的Parkin(3 技术进PCR其它外显子的改变,利用荧光定量条件下,设计PCR行进一步的分析。在相同的,、78、11 4对荧光引物,同时扩增外显子4 检测PCR产物相对量,结果如图4。的含量为结果显示,患者细胞中外显子4Parkin本人其它外显子的一半,说明患者是突变的,此变异来1/24有基因的外显子 。自于亲代中的_的序列改变在此项检测中并没有外显子7 显现,试分析原因: _。患病的原结果,解释II请综合图1

6、、3、42 _。因:4 图 T11患者的Parkin基因外显子的某位点G被替换,为研究该突变与PD4()研究发现一些早发性,。若调查结果为_PD早发性的发生是否有关,请写出调查研究思路: 则表明该突变与早发性PD的发生有关。 海淀二模2018(非选择题30)1.日节律是动物普遍存在的节律性活动,通常以24h为周期。研究者从果蝇的羽化节律开始,逐渐揭示出日节律的分子机制。 (1)羽化节律是果蝇的一种日节律行为,由机体的 系统、内分泌系统共同调控。 (2)研究者通过诱变得到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推测雄蝇的羽化节律紊乱与野生型基因per的突变有关。将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与两条X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的雌蝇杂交

7、,由于雌蝇经减数分裂产生 X染色体的卵细胞,导致杂交子代中出现性染色体只有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 个体(表现型为雄性),这些子代雄性个体羽化节律 ,判断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 SLO、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变为短节律(羽化周期缩短)Per、Per、Per的突变基因(3)per1显性遗传)正常节律雌蝇进行图长节律(羽化周期变长)和无节律。研究者利用棒眼(伴X 基因及突变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进行研究。所示杂交实验,对per LS间的显隐性关系,这是由Per、Per 研究者观察F中个体的羽化节律,可以判断2 基因及突变基因间显隐性。利用上述杂交方法,可判断perX于该个体的染色体 关系。为周期的日卞

8、律形成机理有了基本了解,如图24h(4)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动物中以 所示。2 蛋白二聚体,二聚蛋白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在细胞质内结合形成蛋白和TP-T据图分析,P调节机制。白天时, 体通过进入细胞核,抑制相关基因的,这是一种 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 TT某光敏蛋白可以与蛋白相互作用,导致蛋白降解, 出日节律现象。)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有日节律现象,但参与调控的基因和分子机制高度相似且在进化上比5( 。较保守,这是由于基因一旦发生改变, 2018朝阳二模野生型果蝇的群体中发现了体色为黑色的单基因突变体,建立了黑条体品系。)1.(非选择30 野生型果蝇与黑体色果蝇相比,体内黑色素合成较少,表现

9、为灰体色。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黑檀体的黑体色基因是)已知控制黄体的黄体色基因是位于X(1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现用黄体、黑檀体、黑条体三个品系的纯合果蝇进行单位于III 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的情况)。对杂交(不考虑X、 杂交一中F均为灰体色,可以推断,黑条体黑体色相对于野生型灰体色是_性状;杂交1二中F体色均为_色,说明黑条体与黑檀体中控制黑体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1黑条体和黄体的体色遗传符合基因_ _定律。若以黑条体果蝇为父本,黄体果蝇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则F的表现型为_ _。 1()杂交二雌雄果蝇交配绝大多数为黑体色,少部分为灰体色 21同一个基因内部的相同或不同位点发生突变均可产生等

10、位基因。F的雌雄果蝇产生1_的过程中,交叉互换可能发生在基因内部。 F的体色结果说明,黑条体与黑檀体控制黑体色基因突变的位点 _ (相同/不2 同)。F中出现少数灰体色果蝇的原因是。 2(3)将黑条体中控制黑体色的基因与野生型的相应基因及二者cDNA进行扩增,结果如下。 扩增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的相应基因相比,黑条体中控制黑体色的基因长度 _, 但其cDNA长度 _。 结合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相关知识,解释上述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_ _ _ _ _ _。 mRNA的结构决定其_,以上变化导致黑条体果蝇细胞中未出现野生型体内的相应 作用。_蛋白质。由此可知,野生型体内的蛋白质对黑色素的形成有 2017

11、朝阳二模 (非选择30)1.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 (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 。 )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2,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PCRDNA片段并进行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 。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 片DNA (310bp/217bp/118bp/93bp)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是杂合子。段中;四名女性中 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

12、染色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 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 。 ,计算产物量的比PCR出作为模板, cDNA,进行mRNA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 。例,结果如表1 发病的原因是来自II-3与表1,推断、II-42综合图 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母方)的(父方/X基因表达为主。 (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 和产前诊断 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 ,原因是 。若生女孩,是否患病? , 原因是 。 2017房山一模 (非选择题30)1.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其细胞中的一条 x染色体上携

13、带隐性致死基因n,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nBnBnB: 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回答问题在纯合(XX、X图所示,nbbnB杂交,后代雌性个体出现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XY(1)若将棒眼雌果蝇X ;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的概率为_染色体上是否发生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2)若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bnB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X)与之杂交,得到的F代有31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代,若经X2射线处理后的野生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X_;若经F代中雄果蝇出现的概率为2 _。F正常眼雄果蝇细胞

14、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代中雄果蝇出现的概率为2复合染XY)(XX(3)在果蝇遗传学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X0(色体。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的个体胚胎期死亡。若用普YO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雌性,性染色体为XXX、XXY而性染色体为y+(表现X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Y))杂交,后代均为_ 果蝇。型)+yy)杂交,子代中有))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YXX(4)若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性产生了复合染

15、色体;子代中_(雄、雌)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据此分析:亲本,_死亡率为;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_。 2016东城一模。,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ZZ2030(非选择)1.(分)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 究。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T)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1( 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由此判断皮肤正常为 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 )a、A)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

16、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2(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 ,变异家蚕的减 数分裂中能够产生 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 卵 发育成雄蚕。 染色体上Z(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利用甲与普通雄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d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 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 ,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胚胎期死亡的原因是 甲的基因型为 。 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 ,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 染色体上构建与之对应WB基因转接到为能代代保留具

17、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个体,科学家将,甲乙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胚胎期死亡的比例为,成 的雌性个体(乙),其基因型为 活个体可保持原种特性。 2016西城一模磷酸脱氢分)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1.(18(非选择30 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酶( 。 是某有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据图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1)图1 -4 -1 -3 -2 -7 2 3 1 4 GA GB 电泳条带 g 8 19 7 6 5 0 ? 该家族部分成员基因的电泳图谱图2 1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图 两种GA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BG6PD(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

18、合成的基因位于X 所示。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形式;突变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D2 互为g 基因。、人类基因组中 GAGB 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 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 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II-7个体的基因型为 ,其发病是因为 基因未正常表达。II-7与II-8 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为 。 (3)有人推测,II-7个体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该基因中的G、C碱基被添加甲基(CH),影响了RNA聚合酶对该基因的识别。 3 该基因不能被RNA聚合酶识别,会影响该基因的 过程。 限制酶HpaII酶和MspI

19、酶的识别碱基序列均为“-CCGG-”, 若DNA被添加甲基,MspI酶仍能切割DNA,而HpaII酶则不能。提取II-7基因组DNA,用以上两种酶分别处理,然后运用PCR技术得到上述未表达基因(含有“-CCGG-”序列),若两组酶切产物_(相同,不相同),则支持上述推测。 在基因研究中,常需利用限制酶。限制酶的功能是 。 2016海淀二模 (非选择30)1.(18分)研究者根据果蝇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B设计出sgRNA,导入果蝇早期胚胎细胞,“敲除”部分胚胎细胞中的红眼基因B,得到镶嵌体果蝇(即复眼中部分小眼呈红色,部分小眼呈白色),如下表。 浓度(sgRNAng/mL) 不注射 0 125 2

20、50 500 1000 胚胎存活率(%)16 11 8 6 7 3 ) 镶嵌体果蝇比例(%0 0 10 17 50 86 了果蝇胚胎的存活率,若要从相同数量的导入_(1)由实验结果分析,sgRNA _ng/mL。的早期胚胎中获得数量最多的镶嵌体果蝇,应选用的sgRNA最佳浓度为酶Cas9与红眼基因B的部分序列互补配对,细胞内的sgRNA(2)如图所示,敲除基因时,导致基因突变。该过程中,_在配对区域定点剪切,引起红眼基因B发生碱基对酶酶的作用,敲除后需要_的作用类似于Cas9酶共同剪切DNA_和sgRNA DNA上的切口进行修复。对 )若研究者要通过测交实验验证镶嵌体雄果蝇的基因组成,应将镶嵌

21、体雄果蝇与表现(3 。_型为的果蝇进行杂交,预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_侵C通过识别膜蛋白HIV)这种定点敲除基因的方法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4(入宿主细胞,研究者可以根据_的核苷酸序列设计sgRNA,导入骨髓_细胞中,有效阻止HIV侵染新分化生成的T淋巴细胞。 2016丰台一模 (非选择30)1.(18分)某养殖场饲养的栗色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羽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栗羽雄性个体与之交配,1均为栗色,雌雄比例1:1。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 (1)白羽为 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白羽群体,必

22、须得到 个体,获得的方法 是 。 (3)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3)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5)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与鹌鹑生长代谢有关的某受体基因,测定其序列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型(如下图) 6统计群体中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如下表: 样本总量 样本数量250 AA BB CC AB BC AC 50 21 49 30 30 70 要测定基因序列需要先提取细胞中的DNA,设计合适的 ,用PCR的方法进行扩增。 该受体基因的不同类型是通过 形成的。 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 。 2016丰台一模 (选择3

23、)1.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2A11/4 基因型为XX的概率是A.II2A11/4 Y的概率是B.III1基因型为X A2A11/8 的概率是X2基因型为 XC.III A1A1 XD.IV1基因型为 X概率是1/8。 答案 2018东城二模X 20 隐 1) (D2 2) (22 和14D8 和D2 ?)(2) (51 无法合成Sedlin蛋白缺失E序列 3 属于前体加工过程剪接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蛋白质的合序列的碱基变化可引起mRNA 成(结构和功能合理即可) 2018西城一模 2分)(1 常染色体隐性遗

24、传病( 2分) 缺失6个碱基对(碱基对缺失)(2 2分)MwoI酶切位点消失(无法被MwoI酶切)( 2分)2分)I(杂合(2 分)I(2(3) 1 扩PCR碱基序列的改变不在引物结合区(碱基序列改变不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和 分)增过程)(24基因外显子7碱基对缺失(突变),另一个Parkin患者一个Parkin基因外显子 分)突变(2 测序(DNA分子杂交)检测是否发生外)4 分别调查若干正常人和早发PD患者, DNA( 这种突变基因频率)(1分)显子11的这种突变(检测外显子11 1分)早发PD患者外显子11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2018海淀二模 神经 (1) 全部紊乱) 不含 (2LSperper 非棒眼雌蝇和基因 来自于不同的突变体雄蝇,分别携带3() 转录 负反馈 X 4() 核孔 会打破长期进化形成的平衡状态(或“相对稳定状态”),导致适应性降低,在自然)(5 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朝阳二模2018 1分)黑(隐性)(1 均为灰体色,均为黄体色 分)1自由组合( 配子(2) 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交叉互换发生在黑条体基因与黑檀 F不同(1分)1 分)体基因内部,从而产生了含有野生型基因的配子(1 长) 短 (3上碱基对缺失导致突变基因短;突变基因转录后,DNA控制黑条体的黑体色基因产生是长(答案要涉及基因突变的mRNA不能正常切除一部分序列,使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