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6 氨和铵盐教学案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解析版_第1页
专题46 氨和铵盐教学案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解析版_第2页
专题46 氨和铵盐教学案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解析版_第3页
专题46 氨和铵盐教学案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解析版_第4页
专题46 氨和铵盐教学案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Z|xx|k.来源 一、氨和铵盐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 物理性质(1)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2)分子结构 电子式:,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3)氨的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HO、NHHNHH·、OH33332422 HONH。 、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HO=OHHO、NH、234232氨气与酸反应 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

2、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HClNH=NHCl、NHHNO=NHNO。 333434b与CO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COHO=NHHCO或2NHCOHO=(NH)CO。 322432233242NH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3催化剂化学方程式:4NH5O=4NO6HO。 223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 离子方程式 现象被滴试剂 FeCl3 溶液生成红褐色 沉淀33NH O=Fe(OH)3NH·HFe4323AlCl3 溶液生成白色沉 淀33NH HAlO=Al(OH)3NH·4233(4)氨气

3、的实验室制法 的检验2铵盐及NH4 铵盐的物理性质(1)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的检验4OH 。呈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未知液4 喷泉实验的原理追根求源3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 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喷泉实验的原理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能形成喷泉的条件 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

4、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可以形成喷泉的组合 :Z_xx_k.来源液体是水时,NH、HCl、SO、NOO等气体均可;液体是NaOH溶液时,Cl、CO、HS、SO等22322222气体均可。另外SO和氯水、CH=CH与溴水等组合也可形成喷泉。总之,组合条件是:气体在溶液中222的溶解度很大或通过反应,使气体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 产生压强差的方法一般有:一是使烧瓶外气压增大,烧瓶内气压不变;二是使烧瓶外气压不变,烧瓶内气压减小。上述形成喷泉的组合选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二、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注意 箭头指出可体现物质的性质,指向可寻找该物质的制备方法。 高频考

5、点一 氨与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例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 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 2【答案】 C 【解析】 C项,NHHCl=NHCl,有白烟生成,但与HSO反应不会产生白烟;D项,氨气可被4432氯气氧化生成N,氯气被还原生成HCl,HCl与NH化合产生白烟现象。 32) (【变式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NH 3B加热可除去NHCl中的少量NaHCO 34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Fe(S

6、O)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2442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答案】 A 【解析】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HO(水除外) 23C氨水显弱碱性,是弱电解质 11 N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 mol·L·氨水中,NHHO、NH、D在3432C 【答案】 ;生成的氨水是·HNH【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HOH42323 混合物,其中的NH

7、83;HO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小,且NH分子极易与HO结合,故其中浓度最大的粒子2323是NH·HO(HO除外)。 232高频考点二 有关喷泉实验的考查 例2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 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填字母,下同。) AHCl和HO BO和HO 222CNH和HO DCO和NaOH溶液 232(2)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 ACu与稀盐酸 BNaHCO与

8、NaOH溶液 3CCaCO 与稀硫酸3DNHHCO与稀盐酸 34 (3)在图乙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_装置的原理相似。 (5)如果只提供如图丙(烧瓶内充满NH)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 3_。 【答案】 (1)B (2)D (3)C (4)乙 (5)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烧瓶上覆盖冷毛巾或淋洒冷水,使烧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9、从而引发喷泉或在烧瓶上涂抹无水乙醇,由于乙醇挥发带走热量使烧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引发喷泉 【变式探究】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NO进行喷泉实验,如图23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不能确定DC 【答案】 L则: mol【解析】 假设两个烧瓶内均充有a气体,烧瓶容积为Vaa mol1 c(氨水)L mol· V LVNO O=2HNO3NOH322 2 mol a mol a 32 水进入烧瓶内的体积也是其容积的。 32 mola 3V1 。L )c(HNOmol· 3a2 LV 3 氨气的实

10、验室制法 高频考点三例3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 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填序)。 密度 颜色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氧气反应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集气的原理是_。 【

11、答案】 (1)BC (2)CD (3) (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解析】 高频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例4N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3 ANHCl和NaHCO都是常用的化肥 34BNHCl、HNO和NaCO 受热时都易分解3234 NO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NH和23 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DC 【答案】 【解析】 是酸,E【变式探究】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当XZYYX E

12、CADB均含另外同一种、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当X是强酸时,A、B、C、DE 元素。请回答: Z是_。是_,Y是_,(1)A_ 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X当是强酸时,E是_,写出B(2) _。 _ 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强碱时,E是_,写出B(3)当X _。 O由题意明确Y思路点拨 是2D和回答各小题 联想连续氧化反应确定C【答案】 (1)(NH)S O HO 2422 点燃(2)HSO 2HS3O=2SO2HO 224222催化剂(3)HNO 4NH5O=4NO6HO 2233【解析】 本题考查氮、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由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容易

13、联想D比C增加1个氧原子,则D可能是氧化物,而E为酸,则应为含氧酸,而Y是能提供“O”的物OH可能是铵盐:AA质,为正盐,与碱反应放出的物质能连续两次氧化最后得一含氧酸,可推知AOHOO2与强酸反应时,生成的物质也会连续氧化两次,最后生成含氧NOANHHNO,而NO323 OHHOO22 (NH综上所述可确定A是)。S,SOSHA)含可能为硫化物则酸,A(S:SOSOH2243422高频考点五 含氮物质的性质与实验综合 例5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2(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

14、氢气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 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 _。 _。OH、_、(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b (1)a 【答案】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2)干燥气体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3)不会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4)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

15、反应 催化剂O 6H=4NO(5)4NH5O232 NO(6)NH34 1【2016年高考江苏卷】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HCl(aq)H? Si SiClASiO242高温HOO?SOFeSSO BH222422煅烧HCl(aq)H?NHNCl(NHaq) C2324高温、高压、催化剂 电解HCl(aq)?(aq)DMg MgCOMgCl23C 【答案】 【解析】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CO、【2016年高考浙江卷】为落实“五水共治”,2224SO、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

16、体1中主要含有Ca(OH)、CaCO、CaSO3 32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2HO NH+NO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D处理含24422【答案】B 【解析】工业废气通入过量的石灰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被吸收形成碳酸钙或亚硫酸钙沉淀,所以固体1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和亚硫酸钙,A正确;气体 1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和氮气,微粒能被氢 氧化钠吸收成亚硝酸钠,需要将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一起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通入的X为空气,因为要实现的反应为NO+NO+2NaOH=2NaNO+HO,空气不能过量,B错误;一氧化碳和氢氧222化钠不反

17、应,所以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C正确;亚硝酸钠中的氮元素为+3价,与铵根离子中的氮元素-3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的气体为氮气,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其方程+-+2HO,D正确。式为NH+NO=N 22241【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 2【2015上海化学】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Cl CHNO DAgNO 343B 【答案】 ,2HCl+O2HClO反应方

18、程式是:和光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A【解析】HClO不稳定,HClO,22 错误。BNHCl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光照时不会分解,正确。CHNO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34 + O2HO,错误。D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是:4HNO(浓) 4NOAgNO不稳定,光照发生32322 + O,错误。 2Ag+2NO2AgNO分解反应,方程式是:2231 (2014·重庆卷)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强吸附性,可以净水,铝离子的水解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

19、液氨汽化时吸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故可用作制冷剂,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项正确;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生石灰极易吸水生成氢氧化钙,故生石灰作干燥剂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 _Z_X_X_K科学_来源) 2014·全国卷)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2(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g) (g) CO2 NaOH溶液、 浓HSO42洗气 B. Cl(aq) NH43(aq) FeNaOH溶液 过滤 C. Cl(g) 2HCl(g) 饱和食盐水、 SO浓H42洗气 D. CONa(s) 23NaHCO(s

20、) 3 灼烧 【答案】B 【解析】 3(2014·海南卷)下列关于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 B纯碱可用于清洗油污 C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2 S可除去污水中的CuDNa2【答案】A 【解析】氢氟酸会腐蚀玻璃,A项错误;纯碱溶液呈碱性,B项正确;氯气和浓氨水反应产生白烟,C22 项正确。反应生成CuS沉淀,项正确;SD可以与Cu4(2014·江苏卷)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组别 NaOH A HCl Al HNOB O NH 323HF C NaOH SiO2Ca(OH)

21、SONaHCOD 322 B【答案】【解析】Al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HCl和NaOH能发生中和反应,A项任意两种物质均能反应;NH能被O氧化,NH能与HNO发生中和反应,但O不能与HNO反应,B项符合题意;332332SiO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HF反应,NaOH能与HF发生中和反应,C项任意两物质均能反应;因酸性2HSOHCO,SO既能与Ca(OH)反应又能与NaHCO反应,Ca(OH)能与NaHCO反应,D项任意两322232332种物质均能反应。 1.都能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氧化物气体是( ) 图1 A.HCl和CO B.NH和CH C.SO和CO D.

22、NO和NO 23 2 4 2【答案】D 【解析】 2.欲检验一瓶中装的是稀氨水,现用一蘸有浓盐酸的玻棒靠近瓶口,为了使现象明显,可事先往瓶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浓HSO固体烧碱 固体PO 生石灰 固体NHCl 固体食盐 ( ) 44225 A. B. C. D. 【解析】只要所加物质能使稀氨水中的氨气挥发出来就能使现象明显,固体烧碱、生石灰、固体氯化铵都可以。 【答案】C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两水” 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都存在 C“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

23、,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D“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 【答案】B 【解析】 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加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B C D 【答案】B 【解析】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温度,并且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易着火。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2 KHBI、NO、NO 、H ANH 、SO 、334422+ SO、H、SOD CNH、Cl、OH、NO Na、 4343【答案】A +H选项中的NH和

24、OH发生反应;【解析】B选项中的NOD和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C选项中的432发生反应;只有A选项中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和SO 3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2- CO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32-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B.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C.4 2+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D.【答案】C -+,B选项所述现象的也可以是Ag错;选项所述现象的也可以是HCOB,A错;符合A【解析】符合3+-反应

25、产生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正确;符合DNH选项所述现象的也可可以和OH42+,D错。 以是Ca7.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碱石灰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H、O、HCl B.NO、O、NO C.O、NH、H D.CO、O、NH 323.2222222【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的HCl及D选项中的CO不能用碱石灰干燥;B选项中的NO、O 能反应。228 (NH)SO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 SO、HO、N和 NH。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3222424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Z.X.X.K科来源学ASO、HO、N、NH BN、SO、HO、NH3 222223 2C

26、N、SO、NH 、HO DHO、NH、SO、N 22223322【答案】C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以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H+4NH,便可以根据系数排序。 O+N3(NH)SO3SO3244222?2SO9在aLAl(SO)和(NH)SO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BaCl,恰好使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424434223+离子浓度(mol/L)为( ) 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气,则原溶液中的Al32b?c2b?c2b?c2b?c a26aa2a3 D B CA 【答案】C 【解析】 10.如图为含有同一种元素的a、b、c、d、e五种物质的转化

27、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a可能是C,N,S,F中的( ) 22 A. 和 B.只有 C. D. 【答案】C 【解析】 ) 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11.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A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管口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C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DA 【答案】都正确;铵盐受热易分解但DC、【解析】检验铵盐的方法是看与碱溶液混合加热能否产生氨气,B、 错。分解时不一定都产生氨气,A 在实验室中模拟工

28、业合成氨装置如图:12 催化剂 H 2 丙 N2 乙 浓硫酸 甲:来源 _ )装置甲的作用是:_(1 _ _ _ (2)从丙导出的气体是_ _ (3)乙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 _ 4)检验产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 和通入量便于观察和控制N和H N和H 使N和H混合均匀(【答案】1)干燥222222 N+ 3H2NHH (3)、(2)NH、N3222 32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丙处变蓝(或将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丙处产生白烟)和H;使N【解析】此题是利用氮气与氢气化合来制取氨气。(1)甲装置应有三个作用:干燥N和222)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完全,因(2混合均匀;便于观察和

29、控制N和H和通入量。H222)氨气的检验方法通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为变蓝;也可43)见答案。(都有。此NH、N、H(232 用浓盐酸,现象是产生白烟。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13.。试回答下列问题: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实验序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1 溶液10mLFeSO4 1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10mLSOS 20mLH 22O(l) 3 10mLH 30mLNO主要() 剩有无色气体,活22 塞自动向内压缩 4 15molCl 2 40mLNH3 实验1中

30、,沉淀最终变为 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 生成,活塞 移动(填向外、向内、不)。 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实验3中,甲中的30mL气体是NO和NO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 ,422 写出NO与H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 实验4中,已知:3Cl+2NHN+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 223变化为 ,最后针筒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mL。 黄色固体; 向内; NaOH O=4Fe(OH)【答案】 红褐色 ;4Fe(OH)+2H+O3222 NO;3NO+HO=2HNO

31、+NO; 黄绿色变为无色 ; 5 322【解析】 14.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CuO N+3Cu+3HO 232 : 试回答 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O的质量m(CuO)、m(HO)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22的实验方案: 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 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填写) Cu 中混有CuOC 受潮CuOBCu 未全部还原为CuOA 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 Am(Cu)和m(CuO) Bm(N)和m(HO) Cm(Cu)和m(HO) Dm(NH)和m(HO) 22223【答案】 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cacd。d中浓HSO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防止空气中水蒸324汽进入装置。实验完毕后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 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18m(CuO)/m(HO)-16 2 A、C A、C 【解析】 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由于气体的质量难以测量,也难于收集,所以B、D不可选用,且由B、D给出的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