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中考一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1.gif)
![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中考一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2.gif)
![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中考一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3.gif)
![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中考一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4.gif)
![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中考一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425b8dee-a396-4f6a-9ffa-fc138a0ca6eb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中考一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不纯的氯化钙样品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样品 11.1克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根溶液,得到28. 7 克沉淀,则关于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推断正确的是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只有氯化钠、没有氯化镁D, 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钠【答案】D【解析】取该样品1L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 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AgN03溶液,得到2
2、8.7克白色沉淀,假设11.1g是纯的氯化钙,产生氯化银的质量为x CaCh 2AgCI11128711.1g x x=28.7g设纯净的氯化镁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yMgCI2 2AgCI9528711.1g y y=33.5g设纯净的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zNaCI- AgCI58.5 143.511.1g z z=27.2g因为氯化钙反应产生的沉淀正好是28.7g,因此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要么这 两种物质都没有,只含有不能反应的硝酸钾,因此:A、氯化铁显黄色,碳酸钠和氯化钙 不能共存,则一定没有,一定含有氯化镁,错误;B、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 否则产
3、生的沉淀会大于28.7g,错误;C、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而不是氯化 镁和硝酸钾的组合,错误;D、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筑化钠,因此可能是氯化钙、 氯化镁、氯化钠的组合,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 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 足量的AgNCh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结合纯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 质量及氯化镁、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2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溶液的PH1M勖加水的有“
4、.鞋酸aa(ABCD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 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 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 B.向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 小,刚好完全反应p
5、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 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 改变: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 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 正确3 .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 12gB. 14.25gC. 17.25gD. 27g【答案】D【解析】【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
6、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详解】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200g+10g-209g=lg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A, -H,Al 2 "273x y27 3x=9yMg H224210g-x Ig-y24 _ 21 Og-x 1 g-y12y-x=2 2由 x=9y 和 12y-x=2 得,y=-g , x=6g97、 ?4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6g+元。173g,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10g
7、-6g) + j%9.7g, 7858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3g+9.7g=27g故选D。A.在一定量的CuSO: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等质量CaCOs分别与足量等体枳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A.在一定量的CuSO,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 淀和硫酸钠: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 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
8、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等 质量CaCO,分别与足量等体枳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 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 质量相同。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 正确5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I 和HCI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0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03溶 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0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 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
9、确的是:()A.图1中b玲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玲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玲h段曲线表示D.图1中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答案】C【解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 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B.根 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 体2. 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 0g.设生成2. 2g气体所需的NaKOj的质量为 y,生成沉淀5. 0g所需Na3c&的质量为z
10、.则Na:C03+2HCl=2NaCl+C0; t +H:0 Na:C03CaClFCaC03 I +2NaCl10644106100y2.2gz5g106/44=y/2.2g y=5.3g 106/100=z/5gz=5.3g图 1 中 b 点的值为 5. 3g 4-10%=53; x 点的值为(5. 3g +5. 3g ) -?10%=106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 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 7: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当 盐酸
1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 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选C 点睛: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时由于碳酸钙沉 淀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6 .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z的质量可能是()A. 0.2 gB. 0.6gC. 0.8gD. 0.9g【答案】B【解析】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2HCl=ZnCl2+H2
12、t6521.2 gx65 _ 21.3 g xx=0.22g同理,假设全为Mg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V。可得y=0.6g ;假设全为AI,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z。可得z=0.8g。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 > m (氢 气)> 0.22go故选比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H2HCI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NaOH溶液Ca (OH) 2溶液先加入过量的Na2cCh溶液,再过滤CCO2CO点燃气体D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 AB. BCe CD D【答案】A【解析】
13、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HC1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能除去杂 质,且和氢气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水蒸气,最后得纯净的氢气, 符合除杂原则:B、Ca(OH)二溶液和Na。),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是由于 碳酸钠过量,引入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不能 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 合除杂要求:选A8 .下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玲"表示一种物质转
14、化成另一种物质,部 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甲乙丙AHgOHg02BCCOO1CH2CO3CO2H2ODBaCfcBaCO;HC1A. AB. BC. C【答案】B【解析】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B、碳和氧气不 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 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氯化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氯化钢和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钢和盐酸。选B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9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Z: CuSO4Z: CO
15、C. X: CaCO3 Y: CaO Z: Ca (OH) 2D. X: NaOH Y: NaCl Z: Na2cO3【答案】D【解析】【详解】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玲CuO玲CuSCU玲Cu,前面的物质 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 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C02玲02玲CO玲COz,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C、煨烧碳酸钙时
16、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039CaO玲Ca (0H)2玲CaC03,前而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等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氯化钠和相应的盐,氯 化钠和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 氧化钠,NaOH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Cl, Na2cO3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OH,但是NaCI不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2cCh,选项错误,故选D。10.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I、CaCL、NaOH、KEO,、N
17、aK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 种粉末24g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沉淀和滤液。向滤 液中滴加酚酷,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 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NaOH和触段B.原固体中一定含Na。),,可能含K£0,和NaCIC.滤液中一定含NaCI和K。):,可能含NaOHD.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I、CaCL、NaOH【答案】B【解析】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儆溶液 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18、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设生成1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CaClaCaCOj Na2cO3CaCOj K2cO3CaCOs111100106100138100X10gy10gm10g111 _100106_ 100138_ 100X10gy10gm10gX=ll.lgy=10.6gm=13.8gll.lg+13.8g=24.9g>24g.故选Bo11 . AlCb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I(OH)3白色沉淀,当NaOH溶液加至一 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I(OH)3+NaOH=NaAQ+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
19、部溶 解。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上述变化情况的是(横坐标表示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 标表示生成的AI(OH)3沉淀的质量)NaOH质量NaOH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AlCb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I(OH)3白色沉淀,AlCI3+3NaOH=AI (OH)3 1 + 3NaCI,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3,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 生反应AI(OH)3+NaOH=NaAI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氢氧化铝与 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故选:Bo 12. 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
20、,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 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10)2),部分生成物 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C03的热稳定性比NaHCO,差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答案】D【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Ch的热稳定性比Na2c。3差,错误;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 Na2c03和NH4cl等,错误: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 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
21、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故选Do13.某烧碱与小苏打的样品(其中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为23:3,向此样品中加入2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16g溶液和0.6g固 体。此样品中小苏打的含量为A. 40% B. 41.2% C. 57.1% D. 8.4g【答案】A96【解析】200g9.8%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为200gx9.8%x福=19.6g。烧碱、小苏打与稀硫 96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钠。216g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19.2gJ=28.4g , 28.4g硫酸钠中钠元 素的质量为28.4g-19.2g=9.2g。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
22、为9.2gx3+23=1.2g,样品中小苏打的质 1223量为1.2gF4=8.4g,小苏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8.4gx84=2.3g,烧碱中钠元素的质量为9.2g- 232.3g=6.9g,烧碱的质量为6.9g+40=i2g,样品的质量为12g+8.4g+0.6g=21g ,此样品中小苏 84g打的含量为21gxi00%=40%,故选A。14.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Qtl t2 t3 蠢"C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 tzC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5c降至
23、tz,可析出40g甲【答案】D【解析】A、tC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12c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l2C,可析 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13c时,是80g,在tzC时是40g,正确。故选D。1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 单质,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玲”表示物质间 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根据初中所学
24、知识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 A玲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D和E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若D是一种白色固体,则B>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若C为单质,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他条件不变。则D玲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答案】B【解析】【详解】A、A为单质,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A能生成B和C,故A玲B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 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如A是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故A选项错误: B、当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时,D、E分别可以是碳酸钠和碳酸钙,都属 于盐:D、E分别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碳酸,属于不同类物质,故B选项正确: C、当D为碳酸钙,B为
25、二氧化碳时,B玲D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若C为单质,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则C可能是氧气,A可能是过氧化氢,B可能是 水,则D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 选B。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CO2(HCI)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铁粉(锌粉)加过量FeSCU溶液充分反应后过灌、洗涤、干燥CC02 (CO)通入氧气后,点燃DNaCl 溶液(Na2cO3)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
26、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 杂质。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 锌,正确: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 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故选B。考点:除杂质17.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 ® 【答案】D 【解析】 【分析】B. ®®Na2 sO4/ VNaOH 4» NazCSc.D.点燃点燃2C+O2=2CO 氧气不充足:2CO+O2 =2CO2;点燃c+o2-co2本主要考察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CO
27、2参加光合作用产生02点燃通电2Mg4-O22MgO: MgO+2HCl=MgCl24-H2O: 2H2O 2H2 t +O2 t ; 2H2 +<3)Na2CO3+H2SO4=Na2SO4+H20 4-C02 t Na2SO4+Ba(OH)2=2NaOH+BaSO4 I : Na2cO3+ Ba(OH)2=2NaOH + BaCO31 ; COz+ZNaOHnNazCC+HzO 都可以实现一步转彳七,故选 D。【点睛】注意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18.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选项ABCD实验鉴别NaOH和除去NaOH溶液中少除去C02中
28、含有除去CaO中的目的CaCOs量的Na2c。3的少量coCaCOs方案1加水溶解,看是否 溶解、放热加适量Ca (OH) 2 溶液,过滤点燃加适量稀盐酸方案2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加适量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加水溶解,过滤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 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 因为盐酸既能与氢
29、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 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故选B。19,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 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 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己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B.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C. 一定是甲烷杯中产生的氢气多D.可能甲、乙两烧杯
30、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答案】D【解析】【分析】因为甲烷杯中铝有剩余,说明稀硫酸已用完,在此反应中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 成的最多的氢气;而乙烧杯中锌已全部反应,在此反应中有两种情况可能存在:稀硫酸 已用完,也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那么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 气一样多;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就没有产生稀硫酸全部反应生成的那么多氢 气,此种情况实验中就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详解】A、根据分析,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选项A不正确:B、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最多与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B不正确:C、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
31、,但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 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和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C不正确;D、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已用完,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 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因此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选项D正确。故选D。20.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生石灰A 质星25克露置于粉末B 质量29克溶于足量气体C通过足量通过足量.固体增重2.2克空气中稀盐酸浓硫酸烧斑固体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C.粉末B中CaC03的质
32、量为5克D.粉末B中Ca()的质量为16.6克【答案】B【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 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 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 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 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I= CaCl2+H2
33、O+CO2/r10044x2.2g100_ 44x 2.2gx=5g,故正确;D、A至lj B增力H 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CaO+H2 0= Ca ( OH ) 2 t1874l.8gy18 _741.8gyy=7.4g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29g-5g-7.4g=16.6g,故正确。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 (1)小丽在学习了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提出如下疑问:为什么高镒酸钾加热制取 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而氯酸钾却不需要?你认为高镒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棉花团的作用是 小刚分别观察了高铭 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
34、气后的试管,发现用高钵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变黑,棉花 团上有黑色颗粒物,而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需不需要塞 棉花团与反应物的物理性质有关。你认为小刚所说的物理性质是指,棉花团上的黑色颗粒物最可能是- A高锈酸钾B锌酸钾C二氧化锌小华认为除了反应物的物理性质还可能与其化学性质有关,于是查阅资料,发现高镒酸钾 相比氯酸钾更具有可燃性,且容易发生爆炸。(2)在学习完双氧水在二氧化锦催化条件下制取氧气后,赵老师提问:双氧水制取氧气相 比高镒酸钾和氯酸钾有那些优点,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用高锌酸钾和氯酸钾的优点-在比较了高锌酸钾、氯酸钾、双氧水
35、制取氧气的条件后,小刚提出疑问,有没有一种既不 需要加热,又不需要催化剂的制取氧气的方法。老师告诉同学们潜水员在海底呼吸用的氧气就是用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叫过氧化钠和水反 应制取的。于是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进行上述实验,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液体未流下,原因是待充分反应后,取少量反应液加几滴酚献,发现溶液变红,写出锥形瓶里发生的主要化 学反应方程式(3)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海底潜水员呼出的气体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关于反 应最终生成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猜测。猜测一:氢氧化钠 猜测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测三: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实
36、验X的化学式为,其作用为,a仪器的名称,写出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碳通入到烧杯中,发现蜡烛先熄火,随后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燃烧起来,以此 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a中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未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燃烧具备的条件 ,以此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防止高钵酸钾颗粒堵塞导管试管变黑,棉花团上有黑色颗粒物C不需要加 热,行约资源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液漏斗瓶塞未拔掉2H,O+2Na,O,=4NaOH+O?T 碳酸钠NaHCO3吸收少量的氯化氢气体硬质玻璃管CaCO.+2HCI=CaCl,+H7O+CO, T密度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 可燃物、
37、氧气、温度 达到着火点 2CO2+2Na2O2=2Na2CO3+ O2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试管口塞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镒酸钾颗粒堵塞导管: 故填:高钵酸钾颗粒堵塞导管。小刚所说的物理性质是指高钵酸钾加热容易升华,棉花团上有黑色颗粒物;A、高锌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镒酸钾也不是黑色固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铭是黑色固体,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填:试管变黑,棉花团上有黑色颗粒物C。(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用高镒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需要加热; 故填:不需要加热,节约资源。在制取气体前,为了能收集到气体,加入药品前,要检查装
38、置的气密性: 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液体未流下,是分液漏斗上面的瓶塞没有取下: 故填:分液漏斗瓶塞未拔掉。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酸,溶液变红,说明制 取氧气后的溶液显碱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溶液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钠,也就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Q+2NaQ)=4NaOH+O, T;故填:2H,O+2NaQ,=4NaOH+O)T。(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最终生成的固体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 碳酸钠;碳酸钠: 故填:碳酸钠。图中第一套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9、,把制取的气体通过X的饱和溶液是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要除去氯化氢气体,用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根据所 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仪器a是硬质玻璃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得到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2HCl=CaCk+H1O+CO1 T;故填:NaHCO3吸收少量的氯化氢气体硬质玻璃管CaCO;+2HCl=CaCl,+H.O+CO1 To二氧化碳通入到烧杯中,蜡烛在烧杯的底部,蜡烛先熄火,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大,不支持燃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a中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未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人体呼出的气体 和过氧
40、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 +2Na=2Na,COA + O,:故填: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CO2+2Na2O2=2Na2CO3+ O2 o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图所示。22 .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 (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 IL滤渣0J5g样品滴加足量的水使其 充分溶解,过滤分成3份通人9变滓浊-混合物b滴加Na2cCh溶流、2小物变浑浊 "匕口物c先滴加酚酎溶液, 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枇口物口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3)中的实验现象是
41、。(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 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k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 中的溶质可能是。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答案】CaO + HzO=Ca(OH)2 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4z 滴加无色酚酰溶液,溶 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NaCk Na2cO3或NaCI、 Na2co3、NaOH (写“酚配”不扣分)CaO、Ca(OH)z、CaCO3【解析】【分析】【详解】(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42、为CaO + H2O=Ca(OH)2,说明原 样品中含氧化钙。(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4z,说明溶液中含有氢 氧化钙。(3)中的实验现象是滴加无色酚猷溶液,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呈碱性,所以溶 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 色:(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 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 中含有碳酸钠,也说明原样品中的钙已全部转化为碳酸钙,又因为B、C、D倒入一个洁净 的烧杯
43、中,得1g滤渣,可见原样品中除去原来存在的碳酸钙0.1克,其他物质中的钙能转 化为碳酸钙1克,如果全部是氧化钙,则665克氧化钙中的钙转化为碳酸钙质量大于1 克,可见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向滤液E中滴加CaCk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NaCI、Na2cO3或NaCI、Na2cO3、NaOH:依据 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由实验操作及其现象可知,原样品的成分是CaO、Ca(OH)2、CaCO3c23 .为了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少量镁粉实验二:NaOH溶液+少量酚酷+过量稀硫酸实验三:稀硫酸+过量NaO
44、H溶液+一定量BaC12溶液(1)以上三个实验中能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2)实验后,先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废液缸,充分混合后废液澄 清。再将实验三的物质倒入后废液浑浊。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b°取红色滤 液b,加入Ba(0H”溶液,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a中一定有的物质是:为了确定红色滤液b中可能有的溶质,可选择的试剂是一。A石蕊溶液 B硫酸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答案】实验一和实验二硫酸钢BC【解析】【分析】实验一: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少量镁粉,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稀硫酸,能够证明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实验二:NaOH溶液+少量酚醐+
45、过量稀硫酸,酚醐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能 够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实验三: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一定量BaCk溶液,稀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钢产生硫 酸钢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详解】(1)以上三个实验中能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实验一和实验二。(2)实验后,先将实验一剩余物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镁,实验二剩余物质有硫酸钠、 稀硫酸、酚酷,倒入同一洁净废液缸,充分混合后废液澄清。说明混合后一定有硫酸钠、 酚酷、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镁;实验三剩余物质有氢氧化钠、硫酸钢、氯化钠,可 能有氯化钢。再将实验三的物质倒入后废液浑浊,说明一定有硫酸钢沉
46、淀,滤液红色,说 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取红色灌液b,加入Ba(0H)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红色灌液中没有 硫酸钠。由此可知实验三剩余物质中一定有氯化钢,综上所述,实验三中一定有氢氧化 钠、硫酸钢、氯化钠、氯化钢,红色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氟化钠、 酚配,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领。白色沉淀a中一定有的物质是硫酸钢:为了确定红色滤液b中是否有氯化钢,可选择的试剂是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 钢和硫酸钠碳酸钠都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选BC。24 .小明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来制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他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一氧化碳产生.(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气体能使
47、湿润的黄色氯化把试纸变蓝色.(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B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 现,原因是(3)C中湿润黄色氯化把试纸变蓝,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觉得实验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装置.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 除B装置,则会导致.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操作,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 出:.【答案】C+2CuO = 2Cu+CO, ?使火焰集中,提
48、高温度 刚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co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 成的C02作用生成CO尾气处理B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 试管中红热的铜被 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先用弹簧夹夹紧A、B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 除去B、C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解析】【分析】【详解】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高温C+2CuO = 2Cu+CO2 T ; (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所以B装置中就立 刻产生气泡
49、,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3)一氧化碳能使湿润黄色氯化钿试纸变蓝, 所以C中湿润黄色氯化钿试纸变蓝,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z作用生成CO) ; (4)一 氧化碳有毒,逸出会污染空气,所以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 侧导管口添加尾气处理装置;(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B装 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装置,则会导致试管中红热 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 的方法:先用弹簧夹夹紧A、B
50、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火酒精灯并除去B、C装置,待试管 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ABCD(1)写出装置A中任意两种仪器的名称:、。(2)若选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的是 (填序号)。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与氧气是否反应(4)选用5席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粉末状的二氧化钵混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你认为最理想 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采用的收集方法是,分别用物质名称和化学符号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5)
51、资料显示,将新制的镉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到80c时,才有较多的氧气产生,而相 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小强按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 复燃,为此,他利用如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 实验这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发的原因是采用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丙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 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答案】锥形瓶 长颈漏斗D A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过氧化氢 一水+氧气 压0二 /L
52、- H:0 + 0=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使带【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4)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锌制取氧气 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5 )根据在加热时水受热会蒸发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解:(1)由图可知,装置中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等;(2)实验室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D;(3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不需要考虑气体颜色和热稳定性,根据气体密度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来选择排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硅酮结构密封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焊工技能培训课件
- 电影营销策略与宣传渠道优化汇报
- 2025年五金剪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红檀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现代科技对电影娱乐产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 2025年中国蛋白酶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新版人教PEP版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Unit 6 Part A 第2课时
- 防水压胶衣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电机控制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InDesign实例教程(InDesign 2020)(电子活页微课版)课件 第1章 InDesign 2020入门知识
-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驼鸟养殖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方案模版(4篇)
-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中长期规划(防治煤尘爆炸、火灾事故)
- 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方案
- 厦门三固科技有限公司货币资金管理优化设计
- 北京卷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