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试题库_第1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2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3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分析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 下,测量物质的 物理性质 与 温度 关系一种技术。DTA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 下,测量 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 与 温度 关系一种技术。DSC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 下,测量 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 与 温度 关系一种技术。热重法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 下,测量物质的 质量 与 温度 关系一种技术。根据试样与天平横梁支撑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热天平可分为 上皿式 、 下皿式 、 水平式 三种。DTG曲线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TG测定中,中间产物的检测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升温速率大, 不利于中间产物的检出 ,因为TG曲线上 拐点变得不明显 。差热曲线的纵坐标是试样

2、与参比物的 温度差T ,向上表示 放热反应 ,向下表示 吸热反应 。DSC曲线的纵坐标是试样与参比物的 热流率 ,向上表示 吸热 ,向下表示放热 。DSC曲线峰包围的面积 正比于热焓的变化 。升温速率主要影响DSC曲线的 峰温 和 峰形 ,一般越大, 峰温越高 , 峰形越大和越尖锐 。影响差热分析的因素有 仪器因素 、 实验条件因素 、 试样因素 三类。差热分析中,升温速率影响峰的 形状 、 位置 和 相邻峰的分辨率 ,当升温速率增大时,峰位向 高温方向迁移 ,峰形 变陡 。DTA曲线提供的信息有: 峰的位置 、 峰的形状 、 峰的个数 。根据所用测量方法的不同,DSC可分为 功率补偿型 、

3、热流型 。热分析联用技术分为 同时联用 技术、 串接联用 技术、 间歇联用 技术。差热分析时试样用量不宜过多。试样用量多,会导致峰形扩大和分辨率下降。DSC是动态量热技术,对DSC仪器重要的校正就是 温度校正 和 量热校正 。与TG相比,DTG具有哪些优点?(8分)Ø 能准确反映出起始反应温度Ti,最大反应速率温度和Tf。Ø 更能清楚地区分相继发生的热重变化反应,DTG比TG分辨率更高。Ø DTG曲线峰的面积精确对应着变化了的样品重量,较TG能更精确地进行定量分析。Ø 能方便地为反应动力学计算提供反应速率(dw/dt)数据。Ø DTG与DTA具

4、有可比性,通过比较,能判断出是重量变化引起的峰还是热量变化引起的峰。TG对此无能为力。简述热重分析中升温速率的影响Ø 升温速率越大,所产生的热滞后现象越严重,往往导致热重曲线上的起始温度Ti和终止温度Tf偏高。虽然分解温度随升温速率变化而变化,但失重量保持恒定。Ø 中间产物的检测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升温速率快不利于中间产物的检出,因为TG曲线上拐点变得不明显,而慢的升温速率可得到明确的实验结果。差热分析曲线能提供那些信息?差热分析曲线能提供峰的位置、峰的形状、峰的个数等信息(3分),它们能像“指纹”一样表征物质的特性(1分)。简述DSC分析中试样用量的影响。不宜过多,多会使

5、试样内部传热慢,温度梯度大,导致峰形扩大、分辨力下降。 DSC与DTA相比具有哪些优点?DTA有两个缺点:1)试样在产生热效应时,升温速率是非线性的,从而使校正系数K值变化,难以进行定量;2)试样产生热效应时,由于与参比物、环境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三者之间会发生热交换,降低了对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使得差热技术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工作。DSC对试样产生的热效应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得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无温差、无热交换,试样升温速度始终跟随炉温线性升温,保证了校正系数值恒定。测量灵敏度和精度大有提高。 DSC对试样产生的热效应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得试样与参比物之间

6、无温差、无热交换,试样升温速度始终跟随炉温线性升温,保证了校正系数值恒定。测量灵敏度和精度大有提高。TG-DTA联用的主要优缺点:u 主要优点:ü 能方便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ü 便于比较、对照、相互补充ü 可以用一个试样、一次试验同时得到TG与DTA数据,节省时间ü 测量温度范围宽:室温1500u 缺点:同时联用分析一般不如单一热分析灵敏,重复性也差一些。因为不可能满足TG和DTA所要求的最佳实验条件。何谓同时联用技术?举例说明。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对一个试样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技术,TG-DTA、TG-DSC应用最广泛,可以在程序控温下,同时得到物

7、质在质量与焓值两方面的变化情况。图1为负载在Al2O3载体上的H2IrCl6的TG-DTG曲线,为将负载H2IrCl6分解为IrCl3,要求在氮气下进行焙烧。图1为H2IrCl6于氮气下的焙烧曲线。请根据上述TG-DTG曲线,分析H2IrCl6/Al2O3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并确定H2IrCl6/Al2O3的焙烧温度。答:在DTG曲线上出现两个峰,在其TG曲线上有对应的失重。第一个峰出现在150之前,为脱表面吸附水峰,第二个峰出现在240-400温区,为H2IrCl6 的分解峰(4分)。由此可见,陪烧温度应大于400(3分)。在纳米氧化锌制备过程中,采用均匀沉淀法得到的是碱式碳酸锌(ZnCO3

8、2Zn(OH)2),后经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锌,为了确定煅烧温度,进行了热分析实验,所得TG-DSC曲线如下:请对热分析曲线进行分析,并确定合适的煅烧温度。答:从图中DSC曲线可以看出由180到260有一明显的吸热峰,与TG曲线相对应,有一明显失重,应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过程,失重约为25%。在360左右有一小的放热峰,TG曲线无质量变化,很可能是粒径长大引起的。从TG曲线看出,前驱体在300时已基本分解完全,因此为了防止粒子粒径的长大,并能保证分解完全,选择在300下进行煅烧比较合适。通常制备纯CuO的方法是采用Cu(NO3)2·3H2O的热分解。但是关于Cu(NO3)2·3H2O热分解机理,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分解过程有中间体Cu(NO3)2·2Cu(OH)2生成;一是认为一步直接生成的。测得Cu(NO3)2·3H2O的TG-DTA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TG-DTG-DTA曲线,试分析Cu(NO3)2·3H2O的分解过程。答:DTA曲线上有三个吸热峰而DTG曲线上只显示出第二、三吸热峰伴有失重。因此,在409K的第一个吸热峰为Cu(NO3)2·3H2O晶体的熔融峰,476K的第二个吸热峰是形成中间化合物引起的,所形成的中间化合物则可根据TG和DTG曲线计算出失重量而确定。在583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