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42、43弹簧和橡皮筋_第1页
四年级42、43弹簧和橡皮筋_第2页
四年级42、43弹簧和橡皮筋_第3页
四年级42、43弹簧和橡皮筋_第4页
四年级42、43弹簧和橡皮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弹簧和橡皮筋授课时间4月18日 累计课时:15科学探究1玩过弹簧和橡皮筋之后,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示它们形状的变化和自己所感受到的反推力的方向并由此认识弹力。2能正确使用测量力的大小并做好记录,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能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并据此制作简易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探究弹力的奥秘,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2认真分析数据,善于发现规律,愿意合作制作测力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科学知识1知道弹簧变形后力图恢复原来形状所产生的力是弹力,知道使用测力计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2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是有规律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装有弹簧或橡皮筋的产品的图片

2、,教师用橡皮筋自制的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握力计,按教材第43页的形式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长短不一、来自不同产品上的各种弹簧和橡皮筋,平板式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准备:长20厘米宽4厘米的硬纸板,剪刀,市场上常见的外面没有缠绕彩线的小号普通橡皮筋,长约16厘米的细铁丝。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并学习使用测力计,第2课时将测量记录表中的数据制成统计图,从中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并动手制作简易测力计。一教学导入 (3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装有弹簧或橡皮筋的产品的图片,并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些产品中都用到了弹簧或橡皮筋,弹簧

3、和橡皮筋在这些产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活动(13分钟)变形的弹簧1教师强调活动体验的重点是: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你用力的同时有什么感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学生玩弹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3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运用上一课的知识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谁施力了?方向是怎样的?谁产生了反作用力?方向又是怎样的?结果怎样?通过描述它们的变化并且画出反推力(弹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形成或完善弹力的概念。三活动(12分钟) 使用测力计1教方法 教师可以手持弹簧测力计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测力前应竖直提起

4、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若指针没归零,则应通过调节使指针归零。在测力过程中,要注意轻拉轻放,以免用力过大使指针与面板下端导板相撞而移位,并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防止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而影响测量的精度。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读数,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2 练习测量并记录数据先让学生练习调零,再要求他们将测力计挂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挂钩上先挂1个钩码,全组成员练习读数。1个50克的钩码挂上去以后怎么读数,是用gf(克力非国际单位制,是工程单位制)还是N表示(牛顿国际单位制),教师应适时补充说明:用N表示, 1个50克的钩码重量是0.49牛顿,用学生的话说,就是钩码对

5、测力计的拉力是0.49牛顿。学生再次练习之前,教师应当再次提醒他们: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2.5牛顿,每个钩码重0.49牛顿,那么测量时最多只能挂5个钩码。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读数并做好记录。3 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四拓展活动 (10分钟) 制作简易测力计本活动在课内完成。五、小结(1分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分钟):收集资料板书设计:2.弹簧和橡皮筋活动 变形的弹活动 变形的弹簧本课教学反思:3 苹果落地的秘密授课时间4月20日 累计课时:16科学探究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

6、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教学准备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

7、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二活动 感受重力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

8、个方向。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三活动 重力的大小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

9、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4制成统计图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四、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作业

10、设计:收集资料板书设计:苹果落地的秘密感受重力重力的大小本课教学反思:4 巧推棋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利用已有器材能进行有目的的体验和研究摩擦力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及方向是怎样的。2能初步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并懂得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控制摩擦力的大小。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推棋游戏中能主动探寻其中的奥秘而不是单纯地做游戏,游戏之中能遵守规则。2能意识到摩擦力无处不在并且能辩证地看待它的利与弊。科学知识1知道棋子在桌面滑动时,受到了桌面的阻碍,像这样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2知道摩擦力

11、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系。3知道摩擦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也有弊。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增大或减小)的DVD。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1颗围棋子,毛巾。学生准备: 得分情况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直接从游戏式的课题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个“巧推棋子”的游戏。二活动 推棋子游戏1介绍材料 2宣布比赛规则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要求棋子必须停留在分值区内,尽量停在高分区。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动而不是滚动,所以棋子底面应是平的那面,圆弧形的那面则要朝上摆放。每人有三次机会,将所得分记入P68页的表格中3进行第一轮游戏,

12、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将第一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控制好棋子”的问题进行第二轮游戏。5交流总结三活动 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1寻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实例,学生自由发言。2观看DVD3设计:抓鱼手套4想象没有摩擦力的生活会怎样?本课教学反思:第5单元 物质的变化1 “变”来“变”去的盐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以“把苹果切开”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

13、,能模仿青铜器的生产方法制作蜡星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科学知识1 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2 知道“煮海为盐”、“青铜器的生产”是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运用。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烧杯、食盐溶液、火柴、蜡(碎蜡)、坩埚钳等。教师演示材料:苹果、水果刀、海水晒盐和青铜器生产等有关资料(课件或图片)。课时安排第1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青铜器的生产”和活动3的教学。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溶解食盐1、器材介绍与确认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

14、的蒸馏水(副板书1:蒸馏水),它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那已经消毒了的筷子蘸一点尝尝。师(学生尝过之后):不但没有颜色,而且没有任何味道,是吗?师:桌上还有2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板书:盐)2、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将盐变“没了”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2)实验方法交流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变“没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

15、再板书:加水溶解)请问,这盐是真的没了吗?二、提取食盐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没了”,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来吗?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2、实验方法交流3、第二组器材介绍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内,请拿出来,小心别碰坏了。师:看看,有不认识的吗?介绍 “蒸发皿”(灯片1:蒸发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试管夹吧。4、根据器材选方法师: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5、

16、交待注意事项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灯片2: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6、学生提取食盐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三、建立概念 1、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实验和发言,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就是“变来变去的盐”(板书:变来变去的盐)

17、,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还得给这两个“变”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去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板书:可逆的变化过程) 2、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1名学生到前面尝苹果,学生嚼苹果的时候,师再切1个)。 师(对嚼苹果的学生):请稍等,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现在老师有个要求,麻烦你把正在吃的这半个苹果给变回来。 师(对全班同学):我的那个才切开还没吃呢,你们大家说说,它从一个变成两半,还能再变回来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四、演绎应用 1、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灯片3:水的三态变化、种子发芽、热胀冷缩、捏橡皮泥、森林大火、炸鸡蛋、蜡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