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桂林熔湖》鉴赏实录_第1页
李可染《桂林熔湖》鉴赏实录_第2页
李可染《桂林熔湖》鉴赏实录_第3页
李可染《桂林熔湖》鉴赏实录_第4页
李可染《桂林熔湖》鉴赏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李可染桂林熔湖鉴赏实录 【摘要】本学期的专业课有一门书画鉴赏,恰逢老师讲的极是生动,渐生出对此门功课的兴趣来,有闲暇的时候也随老师或同学出去跑跑,在一些拍卖行、画廊也追寻艺术的脚步,希冀凭我的眼力也能瞧出一些门道来。这不,某个周末,在一家画廊,巧遇一幅画,初看格局生动,意象磅礴,不是凡品,遂拍之,欲留纪念,好搜寻资料以印证。当然,用上老师教我们的鉴定方法,也是此中真意。即有此文。【关键词】 书画鉴赏 用墨 李可染 真伪 这幅画作名为桂林熔湖,粗看远山层叠,松映苍翠,亭台楼阁,相映其间,此时应为夕阳斜照,落日余光似是给山顶,树梢披上一层金边,用色尚可。整幅画面布局铺满,竟无丝毫余地,落款写着“

2、桂林熔湖边上久坐,夕阳斜时得此景象,全以己意为之,以出古法为快,一九二三年秋九月可染作于渤海”。以我的目力来看,也觉得是一幅好画,否则也不会进入市场了。但细看这幅画的落款是李可染,心想李可染的画怎么会藏身于这样的小地方,而且这幅画中还有些细微局部没处理好。那么此画真伪可就值得推敲推敲了。画家介绍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别名李永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国画大师。自幼习画,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1956年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其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

3、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图一(疑作)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享年82岁。 李可染是一位入世的艺术家,他爱家爱国,更热爱生活和祖国山河。因此,他的作品便具有了一种崇高而静穆的情感因素。而作为一位极具使命感的中国画家,他的实践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严肃为艺的治学精神。这些便决定了李可染对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十分认真,全力以赴,凡是他自己不认可的作品绝不会流向社会。况且,李可染本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十分珍重,作品极少送人。因此,李可染的作品流传于世的数量并不太多。亦因此造假李可染便成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热门。一方面作品很少,一方面市场需求很大

4、,一方面价格较高,于是“为利”而“起早”者便大量出现了。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以横空出世、气象万千的美感,在构图上平中求奇,实中见虚,如巫山云雨图高岩晨岚图黄山揽胜图等。李可染的一大艺术风格是积墨法,李可染善于以色墨积染法画祟山峻岭和茂林飞瀑。另外,李可染的山水画还有一种风格是清新俊爽,妩媚空灵这类作品,多画江南水乡的空薄、雨景,如杏花春雨江南漓江秋雨细雨山亭等等。疑点 一:用墨图二(真作) 图三(疑作) 在近现代书画名家中,有很多人用墨非常讲究,比如张大千画侍女就用松烟墨,于非用的墨都是自己调出来的。李可染用的是乾隆御制墨,有人说李可染的山 水画有光感,这种光感是李可染受西洋画的训练,追求一

5、种光的效果,而且在一片暗色调中总有一道白瀑布作为亮点。除了这些人为的手段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用墨。御制墨的特点就是黑里发紫,紫里闪光,能够充分发挥李可染要的这种层层皴染的效果。所以说李可染的墨笔山水,有时根本不用仔细鉴定,只要看一下墨色就 能断定真伪。 而此幅画中墨色沉滞,墨光呆板,再来与李可染的真迹相对比,就相形见绌了。其一是黑。大家知道,黑是由于李可染爱用泼墨和积墨法,他又借鉴西画的逆光画法,留白留高光,所画山林多处于顶光、侧光状态。因此,山林深邃、岩坚幽奥、运水泼墨,猛看如黑漆漆一片,细辨却层次井然,这一特点,从他1956年第二次写生作画就已呈现,至六、七、八十年代而登峰造极。左图用墨厚重

6、中,透着一种毛茸茸的温润感,透气而活泼。右图虽然形似,但笔墨呆板单一,零碎未成。疑点二:用笔图四(疑作)一般伪作多能得李可染山水大概风貌,却不能深入,又难于总体深入体现在细节微未处,如留白、房舍、舟船、点景人物、题字钤印、溪口路径等;总体则指李可染山水特有的那种雄浑景象、大气磅礴、浑然一体的整体山川精神。简括地说,其笔墨从未脱离表现对象而主观表现,都是在主客观高度统一之后的锤炼所得。披麻、乱云、雨点皴等既成法可以表现以草为主的山峦,林木茂盛的山峦则不合适宜,至于折带、斧劈一类的皴法则主要适于表现山石峰峦。李可染创造的“可染皴”却很准确生动的表现了以林木为主的山峦,它不是一棵树一棵树的画,而是一

7、片一片地画,这种不见山石的山坡在千笔万墨中蔚然而成,所谓草木葱茏之感油然而生。李可染画林峦是前见树木,后见森林,同中有异,整体而富于变化。其笔凝重沉厚,刚劲之线(树干)与蓬松之墨(树叶、草)交互为用,又苍又润,亦苍亦浑,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气象(如图二山村飞瀑)。浓、重、焦、干、湿、淡六种墨色的叠置、并置,形成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黄宾虹语)的效果,这种山水画面,千古一人,生面别开。真可染在此,假可染也在此,从中可一判真伪。图五(真迹)“可染皴” 图六(疑作)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李可染的林木画法更为深厚黑幽,较之七十年代的树顶留白,一变而为郁勃苍泽,不见笔墨之痕迹了(如图三万山红遍)。然而,伪

8、赝之作也便在此露出马脚。如图八山水伪作的山林画法,便生硬、单薄、突兀、花腻、散气而乏真品的整体效果苍浑。疑点三:书法 图七(真迹) 图八(疑作) 盖中国书法为中国画之基础,书画同源而画从书出,画可以做,字则必须一笔见神形意态,不容造作,故书法往往使假作败露,故鉴定传统型中国画当重视题字书法。 李可染书画全集·书法卷·序中说:“书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艺术活动的重要部分。说余事,因为书法只占用他从事绘画以外的较少时间,并且与绘画的数量比较占据次位。但是,从书画理法相同的意义来说,从笔法与结构的最抽象的原则来说,书法就不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艺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了。”

9、李可染先生擅书法,又喜搜书帖,尤爱魏碑,他书法早年学王羲之、赵孟兆页、石涛诸帖,深得精髓,融会贯通,与早年绘画一样入古出新,脱化而出。其上世纪40年代的书法,独幅作品已极少见,从大多题画书法看,大都用笔灵活多变,气韵生动,意趣酣畅,体势跌宕,与晚年书法的沉重凝练不同。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作画甚少,常以习字为日课,临摹颜真卿八关斋帖、魏碑、汉隶诸帖,自创了一种采众家之长的一家之体“酱当体”(李可染自戏名之)。以此字体来纠正自己书风中的“流滑”之病。“酱当体”的由来,据画家回忆说,是源于旧时酱园招牌上工匠所写的大字,多是笔画粗重平实,线条缺少韵味和变化,即近于“横平竖直”的一种极其刻板的书体。

10、李可染先生曾说:“字体削瘦容易,丰厚难。就像人的肢体,要有骨力、有弹性、苍而润。瘦笔只见骨头,比较容易,若在丰厚之中见出筋力就好了。丰厚比瘦削好,传世多颜字是有道理的,颜字有庙堂之气。”以后,他的书风有了突变。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轻灵优美变为沉实厚重了。疑点四:时间及地址李可染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此间,得见吴昌硕真迹。在学校一次纪念会上,听康有为演讲,言数年来周游全球,确认中国唐宋绘画为世界艺术高峰,激发可染立志献身绘画艺术。1925年毕业创作以其王石谷派细笔山水中堂名列第一。刘海粟校长为之题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师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艺专任教至1928年冬。李可染生于1907年,1954年到1965年才到桂林去写生,而这落款的时间是1923年,彼时可染先生方值16岁,还在徐州家中习画,如何去得桂林,又如何在渤海作画呢?总结 有了诸多疑点,基本上可以判定这幅画是伪作了,何况遍寻李可染先生的作品集也找不到这幅桂林熔湖来。但是一般金主都存在一种捡漏的心理,总以为明珠蒙尘,得亏自己慧眼识珠,大意之下就买了假画回去。其实买卖人傻子也不多,要是名家的画作,早就抬高几倍价钱了,还轮得到你来买。所以,我们在收藏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从多个方面去推敲画的真伪,是真的,果断出手就是。若是假的,也不用恼,正好锻炼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