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提出了日心说B.托勒密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C.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卡文迪许第一次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V0的方向及它受到的恒定的合外力F的方向,图 A、R C、D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是的()3. 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 9.8m/s ,经过一段时间,它的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夹角28为45° ,重力加速度 g取9.8m/s

2、2,则它下落的时间为()A. 0.5s B . 1.0s C . 2.0s D . 4.0s4.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恒定的D.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5.如图所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P、Q两物体均绕地球自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P、Q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Q两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 P、Q两物体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 P物体的线速度比Q物体的线速度大D. P、Q两物体均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三个力作用6.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 汽车过

3、桥最高点时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汽车通过桥最高点时()A.汽车对桥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B.汽车对桥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C.汽车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D.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7 .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水平且垂直于球网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 正+产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8 .如图所示,实线圆表示地球,竖直虚线 a表示地轴,虚线圆 b、c、d、e表示地球卫星可能的轨道,对于

4、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Qb E ;1产A. b、c、d、e都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B. c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C. b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D. d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9.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匀速圆周运动.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受到相同的引力B.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的速度C.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D.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10.物体做平抛运动时,下列描述物体速度变化量大小v移随时确的是()Av*AvxA匕二CAv 4D,0r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 2做'

5、;司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Av1A! 、一_ 一111 .如图所示,重为 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体上,现使斜面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X,物体相对斜面体一直保持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A.弹力对物体做功为 GxcosaB.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Gxsin aC.重力对物体做功为 GxD.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012 .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所示,A、M B三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 D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B处静止释放,当它们各自通过C、D时,则()AMBA.两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两球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两球对轨道的压力相等

6、D.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13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验证两个小球在水平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入射小球质量为 m,被碰小球质量为 mi,。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 面上的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 m多次从倾斜轨道上 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 地点的位置,并记下此位置距 。点的距离;然后把被碰小球 m静置于水平轨道末端,再将 入射小球m从倾斜轨道上 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口相撞,多次重复此过程,并分别找到A.实验中要求两小球半径相等,且满足它们平均落点的位置距 。点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 v m2C.如果等式D.如果等式二、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7、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4.为了进一步研究平抛运动,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32.0 4X,0B.实验中要求倾斜轨道必须光滑 mx2=mxi+mx3成立,可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x3=mxi+mx2成立,可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1)为了准确地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要求合理的是A.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本实验必需的器材还有刻度尺和秒表(2)图2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 。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 (取重力加速度 g=9.8m/s 2).15 .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8、”实验.(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速度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C.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2)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 O的距离分别为hA、hB、he.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 为g,重物的质量为 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3)某同学进行数据处理时,不慎将纸带前半部分损坏,找不到打出的起始点。了,如图3所示.于是他利用剩余的纸带进行如下的测量:以A点为起点,测量各点到 A点的距离h,计算出物体下落到各点的速度v,并作出v2

9、-h图象.图4中给出了 a、b、c三条直线,他作出的图象应该 是直线 (填“a、b或c”);由图象得出,A点到起始点。的距离为 cm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本题共5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6 .如图所示,用大小为 8.0N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s内通过的位移为8.0m,在此过程中,求:(1)水平拉力F做的功;(2)水平拉力 F的平均功率.17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

10、35秒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彳#圆满成功.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R,天舟一号的质量为 m,它在预定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地球表面的高 度为h,求:(1)天舟一号所受的万有引力F的大小;(2)天舟一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18 .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曾经考虑了一个无摩擦的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在A点处悬挂一个摆球, 将摆球拉至B点处放手,摆球将才g到与B等高的C处;假若在A点正下 方的E处钉一钉子,摆球的运动路径会发生改变,但仍能升到与开始等高

11、的 D处.如果图中的摆线长为l ,初始时刻摆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 g.求:(1)摆球摆到最低点 O时速度的大小;(2)将E处的钉子下移,当钉子与 A的距离至少多大时,摆球摆下后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 的圆周运动.19 .如图所示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坡度, 电车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果电车到达a点时速度是25.2km/h ,此后便切断电动机的电源.已知电车的质量为20t,重力加速度取10m/s2.(1)若不考虑电车所受的摩擦力,电车能冲上多高的站台;(2)若站台bc的坡高为2ml电车恰好冲上此站台,求此过程中,电车克服摩擦力做了

12、多少功;(3)请你说说站台做成这样一个小坡有什么好处?20 .质量均为M的A、B两个物体由一轻弹簧相连,竖直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有一种方案可以使物体A在被碰撞后的运动过程中, 物体B在某一时刻恰好能脱离水平地面. 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物块C由距A正上方h处自由下落,与A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已知M=2kg, m=1kg, h=0.45m,重力加速度g=10m/s2,整个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求:(1) C与A碰撞前瞬间速度的大小;(2) C、A系统因碰撞损失的机械能;(3)弹簧的劲度系数k.2016-2017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题共1

13、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提出了日心说B.托勒密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C.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卡文迪许第一次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考点】1U:物理学史.【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推翻了束缚人类思想很长时间的“地心说”,故A错误;日 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王星,亚当斯和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故B错误;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 C错误;DK卡文迪许第一次测出了万有

14、引力常量.故D正确.故选:DF的方向,图 A、R C、D2 .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o的方向及它受到的恒定的合外力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是的()【考点】4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合力指向运动轨迹【分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的方向是沿着运动轨迹的切线的方向, 弯曲的内侧.【解答】 解:AG曲线运动的速度的方向是沿着运动轨迹的切线的方向,由此可以判断AC错误;B正确,D错BDD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应该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由此可以判断 误;故选:B.3 . 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9.8m/s ,经过一段时间,它的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夹角为45° ,重力加速度 g取9.8

15、m/s 2,则它下落的时间为()A. 0.5s B . 1.0s C . 2.0s D . 4.0s【考点】43:平抛运动.【分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求得运动时间【解答】 解:物体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tan45 0 等,解得t=1.0s ,故B正确;故选:B4 .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恒定的D.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考点】4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不一定变化,

16、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结论.【解答】 解:A、平抛运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是一种加速度不变的曲线运动,即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正确;日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以做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所以B错误.C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是指向圆心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受到变力的作用,所以C错误.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才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D错误.故选:A.5 .如图所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P、Q两物体均绕地球自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P、Q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Q两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 P、Q两物

17、体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 P物体的线速度比Q物体的线速度大D. P、Q两物体均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三个力作用【考点】4A:向心力;48: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P。两点共轴,角速度相同,然后根据v=rco分析线速度的大小.【解答】 解:AR因为P、Q两点共轴,所以角速度相同,由公式 v=rco得,Q处物体的线速度大,故BC错误,A正确.D P、。两物体均受万有引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重力只是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D错误.故选:A6 .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 汽车过桥最高点时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汽车通过桥最高点时()A.汽车对桥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B.汽车

18、对桥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C.汽车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D.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考点】4A:向心力.【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汽车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由于汽车做圆周运动,故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A、对汽车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由于汽车做圆周运动,故合力提供向心力,故合力指向圆心,故竖直向下,有:mg- FN=m_Ri解得:FN=mg- 工,桥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桥面的压R I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故 AB错误,C正确;D根据FN=mg- m一,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故D错误;故

19、选:C7 .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水平且垂直于球网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 -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考点】43:平抛运动.【分析】根据球做平抛运动的高度求出运动的时间,结合水平位移和时间求出球的初速度.平 抛运动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无关.2_,一,,-、-,一,4,一,一12修 一,一,【解答】解:ab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h芍gt2得,平抛运动的则球平抛运动的初速

20、度,故A B正确.v=C击球点与落地点的水平位移为L,位移s=故C正确.D球平抛运动白加速度为g,与球的质量无关,则知球的运动情况与球的质量无关,所以落地点与击球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无关,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8.如图所示,实线圆表示地球,竖直虚线a表示地轴,虚线圆 b、c、d、e表示地球卫星可能的轨道,对于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d、e都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B. c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C. b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D. d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考点】4H: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是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此其

21、轨道的圆心都必须在地球的球心, 地球同步卫星一定在赤道正上方某一高度处, 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 相同.【解答】解:AR地球的所有卫星的轨道圆心一定在地心,故 b、d、e都可能是地球卫星的 轨道,c不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故 AB错误.CD地球同步卫星和地面相对静止,一定在赤道的正上方, 所以b不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d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故C错误,D正确.故选:D9.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 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卫星在轨道A.1的任何位置都受到相同的引力B.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的速度C.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

2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D.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考点】4H: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卫星的引力.加速度和速度都是矢量,只有当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矢量才相同.力口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解答】解: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 F=Mmr2,可知卫星在轨道1的不同位置受到引力不同,故A错误.日 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的速度方向不同,所以速度不同,故B错误.C设P点到地心的距离为成卫星的质量为 日加速度为a,地球的质量为 M,由牛顿第二G.M定律得G-=me彳导a=T, P到地心的距离r是一定的,所以不论在轨道 1还是轨道

23、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故 C正确.DK卫星要由轨道1进入轨道2,在P点必须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所以在轨道1和在轨道2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不同,故 D错误;故选:C10.物体做平抛运动时,下列描述物体速度变化量大小4v移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B.CD.【考点】43: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根据v=gt确定正确的图线.【解答】 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 g的匀变速运动,根据 v=gt知,图线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保持不变.故 D正确,A B、C错误.故选D.11 .如图所示,重为 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体上,现使斜面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通

24、过的位移为 x,物体相对斜面体一直保持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A.弹力对物体做功为 GxcosaB.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Gxsin aC.重力对物体做功为 GxD.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0【考点】66:动能定理的应用;62:功的计算.【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力与位移的夹角, 判断力做功的正负.物体匀速运动时, 合力为零,合力对物体 m做功为零.根据功的公式 W=FLcos求出摩擦力和重力做功.【解答】 解:ABG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重力mg弹力N和摩擦力f,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Gcosx f=Gsin a重力与位移垂直,做功为零;摩擦力f与位移的夹角为 “,所以摩擦力对物体

25、m做功为:W=fLcos a =GLsin a cos a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功为:VW=NLcos (90° +a) =- GLsin a cos a ;故 ABC错误;D因物体做匀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为零,故 D正确.故选:D.12 .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所示,A、M B三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 D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B处静止释放,当它们各自通过C、D时,则()A MBA.两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两球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两球对轨道的压力相等 D.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考点】66:动能定理的应用;4A:向心力.然后

26、根据半径不同、【分析】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得在最低点的速度、角速度、压力的表达式, 质量相同来判断是否相等;重力势能则直接由高度来判断.【解答】解:A、小球在光滑轨道上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即有,所以,线速度片也海;两轨道半径不同,故两球的线速度大小不等,故 A错误;日角速度*,两轨道半径不同,故两球的角速度大小不等,故B错误;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齐端升2二3ng ,故两球对轨道的压力相等,故C正确;D两球的高度不同,故重力势能不同,故D错误;故选:C.13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验证两个小球在水平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入射小球质量

27、为m,被碰小球质量为 m2,。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m多次从倾斜轨道上 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并记下此位置距。点的距离;然后把被碰小球m静置于水平轨道末端,再将入射小球m从倾斜轨道上 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口相撞,多次重复此过程,并分别找到 它们平均落点的位置距 。点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要求两小球半径相等,且满足mvmB.实验中要求倾斜轨道必须光滑C.如果等式 mx2=mxi+mx3成立,可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D.如果等式 mx3=mxi+mx2成立,可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考点】ME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

28、为了保证碰撞前后使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不变, 故必须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 小球的质量.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 两小球的半径相同,由于两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故下落 时间相同,所以水平向速度之比等于两物体水平方向位移之比,然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答题.【解答】 解:A、实验中要求两小球半径相等,且为了防止出现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球白质量,即 m>m2,故A错误;日实验中要求倾斜轨道不需要光滑,只要每次从同一点由静止滑下即可,故B错误;C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同,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它们的水平位移x与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

29、度,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有:mv0=mvi+mv2,又x2=vot , xi=vit, x3=v2t ,代入得:mx2=mxi+mx3,故C正确D错误.故选:C.二、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4.为了进一步研究平抛运动,某同学用如图 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1圉2(1)为了准确地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要求合理的是AC .A.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本实验必需的器材还有刻度尺和秒表1.6(2)图2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 其中。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 (取重力加速度 g=9.

30、8m/s 2).【考点】MB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确定正确的操作步骤.(2)根据竖直位移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结合水平位移和时间求出初速度.【解答】解:(1) A为了保证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每次让小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 由静止释放,斜槽轨道不一定需要光滑,故 A正确,B错误.C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故C正确.D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可以根据竖直位移求出,不需要秒表,故 D错误.故选:AC.(2)在竖直方向上,根据 产,"gt 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W小今署于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6id/s .故答案为:(1) AC; (2

31、) 1.6 .15.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CA.速度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C.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2)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e.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重物的质量为 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B .(3)某同学进行数据处理时,不慎将纸带前半部分损坏,找不到打出的起始点。了,如图3所示.于是他利用剩余的纸带进行如下的测量:以A点为起点,测量各点到

32、 A点的距离h,计算出物体下落到各点的速度v,并作出v2-h图象.图4中给出了 a、b、c三条直线,他作出的图象应该 是直线 a (填“a、b或c”);由图象得出,A点到起始点。的距离为 10.0 cm (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M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1)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动能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2)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3)抓住A点速度不为零,得出正确的图线,结合。点的速度为零,结合图线得出A点距离。点的距离.【解答】解:(1)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动能增加量和重力 势能的减小量是否

33、相等,故选:C.(2)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mgh.(3)以A点为起点,测量各点到 A点的距离h,由于A点速度不为零,可知 h=0时,纵轴 坐标不为零,可知正确的图线为 a.初始位置时,速度为零,可知 A点到起始点。的距离为 10.0cm.故答案为:(1) C; (2) mgm; (3) a, 10.0 .三、本题共5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把答案填 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6 .如图所示,用大小为 8.0N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

34、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s内通过的位移为8.0m,在此过程中,求:(1)水平拉力F做的功;(2)水平拉力 F的平均功率.【考点】63: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62:功的计算.【分析】(1)根据 W=F碎得恒力做功;(2)根据P斗求得拉力的平均功率【解答】解:(1)拉力F做的功为:W=Fx=64J(2)拉力F的平均功率为:答:(1)水平拉力F做的功为64J;(2)水平拉力F的平均功率为32W17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

35、务取彳#圆满成功.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R,天舟一号的质量为 m,它在预定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求:(1)天舟一号所受的万有引力 F的大小;(2)天舟一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1)知道天体的质量和距离,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直接计算万有引力的大小;(2)根据万有引力作为向心力,计算运动的周期.【解答】解:(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天舟号所受的万有引力为:(R+h)(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R+h)解得:答:(1)天舟一号所受的万有引力F的大小为、R+h)(2)天舟一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18 .伽利略在研究

36、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曾经考虑了一个无摩擦的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在A点处悬挂一个摆球, 将摆球拉至B点处放手,摆球将才g到与B等高的C处;假若在A点正下 方的E处钉一钉子,摆球的运动路径会发生改变,但仍能升到与开始等高的 D处.如果图中的摆线长为l ,初始时刻摆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 g.求:(1)摆球摆到最低点 O时速度的大小;(2)将E处的钉子下移,当钉子与 A的距离至少多大时,摆球摆下后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考点】66:动能定理的应用;4A:向心力.【分析】(1)通过摆球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求解;(2)先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圆周运动最高点的速度,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通

37、过。点速度求 解圆周运动的半径,即可求得距离.【解答】解:(1)摆球运动过程无摩擦,故只有重力做功,那么机械能守恒;设小球的质量1 ?为 m 贝U有:mgl (1 cos。) =-yirv ;解得:v=Jgl ;(2)设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时, 其轨道半径为R,在最高点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llR1? 1? 111从最低点到最局点由动能定理得:Fg2R二万mV=7pneR-mgl ;解得:r4 ;b141所以有:建nT三;答:(i)摆球摆到最低点 。时速度的大小为 旧;141(2)将E处的钉子下移,当钉子与A的距离至少为片,时,摆球摆下后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19.如图所示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坡度, 电车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果电车到达a点时速度是25.2km/h ,此后便切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