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物理新课标20个探究实验一、 河北中考常考八大仪器的使用及读数专题一 1-6基本测量工具精练:1.请你读出图中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中木块的长度是4.50cm;乙中物体的重力为3.6N;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14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6.50cm2.00cm=4.50cm;(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物体的重力是3.6N;(3)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14故答案为:4.50cm;3.6N;142.如图读数正确的是乙(选填“甲”或“乙”或
2、“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长度为3.50cm3如图中机械停表的读数是3分37.5秒解: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比较靠近4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37.5s故答案为:3;37.54.(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28 (2)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5.20cm则金属丝的直径d=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二次测量误差较小解:由图知:(1)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
3、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右侧,说明温度高于0,为28;(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2cm对齐,估读为15.20cm,所以线圈的总长度为L=15.20cm10.00cm=5.20cm;测量时,如果第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取平均值得到的细铜丝直径,第二次的线圈匝数较多,测量误差小一些故答案为:(1)1;28;(2)5.20;二5.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向另一盘加减砝
4、码,有时还要移动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在一次测量中砝码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这个物体的质量是32.4g6.(2015北京一模)小丽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R 的阻值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为2.4 V,电流为0.24A电阻R的阻值为10解:由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指针指在2V后面第4个小格上,因此读数为2V+0.1V4=2.4V,所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4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指针指在0.2后面第2个小格上,因此读数为0.2A+0.02A2=0.24A,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24A;所以电阻的阻值R= = =10故答案为
5、:2.4;0.24;10专题二 光学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命题点:1两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两纸板与镜面垂直)2. 纸板的作用(显示光路,对光线起漫反射)3.光线位置确定(在两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方向);用量角器量角度4.反射角和人射角的大小关系判断5.多次测量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的普遍性)6.“三线同一平面”的判断方法(两纸板中板折转,观察上面是否显示光线,当转动后,板上就不会有光线,说明三线应该在同一平面上)7.光路可逆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实验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精练: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
6、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纸板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纸板FON与纸板EON不在同一平面内,或纸板没垂直于平面镜;(2)取下纸板后,接下来的操作是:测量每组光线与法线夹角,记录数据并比较对应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3)纸板ENF是用两
7、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日的是方便弯折并验证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案:(1)纸板FON与纸板EON不在同一平面内(或纸板没垂直于平面镜) (2)测量每组光线与法线夹角 对应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方便弯折并验证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白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顺序是: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而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1)白纸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呈
8、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即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这样能准确确定白纸的镜面的垂直关系,而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若桌面不是水平的,那么白纸和平面镜就不一定垂直,因此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答案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便于确定镜面和白纸垂直 实验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命题点:1. 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
9、直放置(确保物和像重合)4.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会产生重影)5.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6.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物像关系关于平面镜对称8.验证平面镜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9.眼睛观察像的位置(与物体同侧)实验结论: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像精练: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
10、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1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4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解析】1玻璃板既可以反射光,又可以透光,实验时既可以成出蜡烛的像,又可以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两支蜡烛的大小相同,如果
11、后面的蜡烛能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两支蜡烛大小相等,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改变蜡烛A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像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这样可以通过测量、比较等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4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都可以作为反射面,且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4cm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大小 3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40.4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12、_ _。(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 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_。(3)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 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填“实”或“虚”)像。
13、(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_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_。【解析】(1)透明玻璃板既能够反射光成像,也能够透光看到像,用它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需要研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所以需要测量距离的刻度尺;(3)蜡烛B与蜡烛A外形完全相同,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利用等效替代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即大小相同;(4)蜡烛A发出的光线在平面镜上被反射
14、回来,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看到了物体在镜面中的像;用白板竖立在玻璃板和蜡烛B之间仍能看到像也说明了光线不是由像发出,而是由物体A发出的;蜡烛A的像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会聚而成的,不是真实光线的会聚点,为虚像,所以不能在白板上承接;(5)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蜡烛A与它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当物体靠近玻璃板2cm时,像也靠近玻璃板2cm,则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4cm;无论蜡烛A靠近玻璃板还是远离玻璃板,其像的大小不变;(6)若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根据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蜡烛A的像将不会成在桌面上,这样在桌面上的蜡烛B将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即不
15、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 (3)相等 (4)反射 虚 (5)4 不变 (6)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叙述合理也可) 实验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命题点:1.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作用)2. 凸透镜的焦距测量(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3.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4. 蜡烛可以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可使所成的像稳定并容易对比大小)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像随物距或像距移动时的变化规律)6. 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
16、变暗些,像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因为物体各个部位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总有一部分透过凸透镜到另一侧,成像在光屏上)7. 在凸透镜前加凹、凸透镜时像的变化(加凹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加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实验结论: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精练1.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2)
17、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紫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次数123材料玻璃玻璃水晶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焦距/cm8.04.0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
18、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时读数为10.0cm,即透镜焦距为f=10.0cm;(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根据表中1、2次的实验属于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答案:1)10.00cm,(2)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3)紫;(4)没有在成像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像距。2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17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图17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
20、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1)由图可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透镜上半部分,透过透镜的光线减少,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大小不变,只是变暗,故D正确;(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使像向右移动,需要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故选用近视眼镜。(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烛焰向下移动,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
21、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答案:(1)照相机(摄像机等合理即可) (2)D (3)近视眼镜 (4)将蜡烛向上调节,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答出一种即可)3.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1)将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上。(2)实验中,“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法测量,可以通过
22、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3)实验中,调整好“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平行光源发出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测量出“水凸透镜”的焦距。请具体说明移动光屏找到焦点的实验操作: 。【解析】考查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透镜与光源、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设计表格题中出现的物理量都要体现;具体移动光屏找到焦点:将光屏从离凸透镜较近的地方,沿着光具座,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观察光屏上的光斑,直到这个光斑最小最亮,然后停止移动,这就是焦点。答案:专题三 热 学一 、探究水的沸腾命题点:1.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及要求(防止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
23、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纸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提高)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3.气泡的变化(水的气泡在沸腾前先是少量,且是下面的大上面的小,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下面的小上面的大.撤去酒精灯,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 不 是 马 上 消 失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5. “白气”的形成原因(液化) 6.分析实验数据7.绘制沸腾温度一时间图像,并分析图像8.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 泡 在 上 升 过 程 中 体 积 逐 渐 增 大9. . 沸 点 及 其 与 气 压 的 关 系( 不 同 液 体 的 沸 点
24、不 同 ;水 的 沸 点 在 一 个 标 准 大 气 压 下 是 1 0 0 ; 气压 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实验结论: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体种类有关,还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液面上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精练:1.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以便缩短加热时间。(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1 ,2不断吸热。 (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
25、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5)从开始加热到0时刻,a、b两杯水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和Qa,则Qa Q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及水的沸腾实验。加硬纸板减小热量从上方的散失,98水沸腾,由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可知:本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必须达到沸点水才沸腾。b杯水后沸腾,说明该杯水的质量大,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因用相同的加热设备加热相同的时间,所以0时刻两杯水吸收热量一样多。答案:(1)减小热量损失 (2)小于 (3)达到沸点 (4)水的质量不同 (5)等于。2.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
26、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时间/m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420-2-4-6-6-6-6-6-8状 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当实验进行到22m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17m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 态;(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
27、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凝固实验。(1)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11;(2)从实验数据中可知,当混合液的温度等于-6时开始凝固且温度不变,所以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当实验进行到17mn时,该混合液体正在凝固的过程中,所处的状态是姑爷混合态;(3)混合液有固定凝固点,所以该混合液属于晶体。(4)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就越低。答案:(1)B -11 (2)-
28、6 固液共存 (3)晶体 (4)低 越低专题四 力 学一、探究摩擦力 命题点: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2.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木块的摩擦力)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关系(在同一木块上增加法码,用测力计拉着木块在同一表面上做勾速丨运动)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用测力计拉着同一个木块在不同表面上做勾速运动)5.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速直线运动,如图,可以使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物体.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压力
29、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力越大,与物体的滑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没有关系。精练:1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1)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则木板的 侧更粗糙,实验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 侧更粗糙。(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
30、操作: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简述改进方法: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 (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 。解析:(1)摩擦力的测量原理是二力平衡,
31、根据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摩擦力,由于左侧的示数大,因此左侧摩擦力大,又因为测力计固定,拉动木板,因此不需要匀速运动,便于操作。分别放在左、右手,此时摩擦力为动力,当木板向左运动,说明则木板左面更粗糙。(2)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 1 和x2,(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 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答案:(1)
32、左、不需要 左(2)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 1 和x2,b 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命题点:1.实验依据的原理2.测量工具(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3.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和读数4.金属片的作用(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5.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宜太大的原因(坡度过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时速较大,其运动时间较短,因而不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6.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不是做勾速直线运动)7.平
33、均速度的计算或大小比较8.实验方案的评估(误差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精练:小明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I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4)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道,其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5)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下表数据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34、(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I cm)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40.02BCAC90.03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2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 。(2)分
35、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 。(3)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通过的路程相等,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2:3,由 可知,路程相等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6:3:2;(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成反比(或速度与半径的乘积不变);(3)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成正比。答案:(1)632 (或31.51)(2)成反比(
36、或速度与半径的乘积不变)(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命题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用称重法计算浮力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或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液体或固体的密度4.浮沉条件的应用5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6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不同体积浸人同种液体的目的(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不同的液体中的目的(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的目的(探究浮力与浸没的深度的关系)7选用不同液体并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更为严密)8实验步骤9判断物
37、体是否空心或计算空心体积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精练:1.同学们在认识和研究浮力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小华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发现乒乓球竖直上浮,这说明了什么?(2)小帅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带有标记线的长方体物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3)小勇也用水做了上面的实验,还换用酒精和盐水做了下图的实验则小勇的实验较小帅的实验有哪些优点?(写出两点)【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乒乓球在水中受到重
38、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因为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在水中上浮。(2)三个图可看出物体所浸入的体积不同,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由于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气体)时的视重,从而可得出物体浸入在同种液体中时,浸入的体积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故可知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小勇的实验不仅能探究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还能探究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另外小勇的实验使用了多种液体,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答案:(l)(1分)浸在水中的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且浮力大于重力(2)(3分)在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理由:由图知,V排1V排2
39、V排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浮力越大,得F浮1F浮2F浮3. 可知,液不变时,V排越大,浮力越大所以我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2分)小勇的实验不仅能探究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还能探究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小勇的实验使用了多种液体,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2.王昊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高为8cm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如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次数1234567h(cm)024681012F(N)6.75
40、6.255.755.254.254.254.25(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校验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1.5N;(3)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4列数据,说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4)分析表中第5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5)如图2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B解:(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先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2)读表格可知,h为0时,物体的重力G=6.75N,第4次实验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GF拉=6.75N5.25N=1.5N;(3)分析表中第1
41、列到第4列数据,观察h和F的变化趋势可得,在同种液体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4)第5列到第7列数据中h增大,但F不再改变,说明物体已完全浸没,因此可得: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里,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5)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F随h的变化趋势是,先变小再不变,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是否指在零刻线上;(2)1.5;(3)排开液体的体积;(4)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5)B3.某同学为验证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符合阿基米德原理,他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丁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 N。(2) 根据图乙和图戊两次
42、测量的目的是间接测量 。【解析】本题考查阿基米的原理。(1)因为木块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2N;(2)图乙和图戊一个是空桶的重力,一个是桶与排开的水的重力,因此,通过这两步可间接测量木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答案:(1)1.2;(2)木块排开水所受重力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命题点:1.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造成的影响)3.实验开始需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方便读出杠杆的力臂)4.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5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示数的变化6.分析数据总结杠杆平衡条
43、件7.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实验结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写成公式 F1L1 =F2L2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 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左侧A点,为使OB成为力臂,应在B点沿着 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若每个钩码重为0.5N,将A点的钩码全部移到B点,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所加最小力为 N。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为了方便读出力臂长度,实验前应将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左端高,平衡螺母应向左调;(2)钩码挂在A点,要使OB
44、成为力臂,应在B点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由杠杆平衡条件F1 L1= F2 L2可求得,最小力为1N.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力臂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
45、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验结论】如图3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拓展应用】如图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费力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C点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48N解:【提出问题】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改变了杠杆所受的力,改变了杠杆的平衡;小新移动秤砣改变秤砣对杆力的力臂,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力臂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图2可知,杠杆的右端上
46、翘,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验结论】图3,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每个小格的长度为L,分析三次实验,甲图:3G3L=3G3L;乙图:3G2L=2G3L;丙图:4GL=2G2L;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拓展应用】图4中,支点在C点,做出杠杆所受的力及对应的力臂,如下图:由图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由图知,阻力臂大约为动力臂的8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 =8F2=86N=48N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力;力臂;【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右;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
47、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验结论】F1L1=F2L2;【拓展应用】费力;C;48五、 测量密度1.小明利用l8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 (l)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50mL的量筒和400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_(2)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发现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_.改进后小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0.8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_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人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9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多少?(水=1.0103kg/m3) (3)小明的同学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
48、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换大的容器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解析:(1)因密度计需要测量长度,所以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应该是250mL的量筒;(2)设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水=18cm10.8cm=7.2cm;因为密度计不管是在水中还是在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所以F浮水=F浮液=G,即可求出设密度计的底面积为S,方法:根据实验原理 ,F浮水=水gSh水,V排=Sh液h,代入原理式,液=0.8103kg/m3方法:已知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
49、10.8cm,所以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8cm10.8cm=7.2cm,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9cm,则水gSh水=液gSh液,即:1.0103kg/m3gS0.072m=液gS0.09m,解得液=0.8103kg/m3(3)因为V=sh,放入某种液体时,V不变,所以应减小S,使h变大,可以使分度值的间隔变大,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答案:(1)250mL的量筒;(2)重心偏上;7.8;0.8103kg/m3;(3)B2.酱油是一种密度略大于水的居家常用调味品。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个测定家里所用“临江寺”牌酱油的实验。所用器材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小塑料块,两只小碗,一把刻
50、度尺,水和酱油。小明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A往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面位置处做上标记;B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h;C往另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油面上,在油面位置处做上标记;D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酱油中的深度d;已知水的密度为,则:(1)正方体小塑料块的质量m =_;(2)正方体小塑料块所受水的浮力F1_所受酱油的浮力F2(选填“”、“=”或“” );(3)“临江寺”牌酱油的密度=_。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1=gV排=gL2h,根据漂浮条件可知,
51、塑料块的重力:G=F浮=gL2h,塑料块的质量:m= = =L2h;(2)由漂浮条件可知,塑料块漂浮在水中时浮力F1和漂浮在酱油中时的浮力F2都等于塑料块的重力,所以F1=F2;(3)塑料块漂浮在酱油中受到的浮力:F2=gV =gL2d,则:gL2h=gL2d,解得:= 答案:(1)L2h; (2)=; (3) 专题五 电 学一、测量电功率 1.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灯丝电阻约为12 )。(1)为能顺利完成该实验探究,下列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A.“10 0.5 A”的滑动变阻器B.“20 0.5 A”
52、的滑动变阻器(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闭合开关前,应将图甲中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填“A”或“B”)端。(4)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是: 。(5)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 V;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A”或“B”)端移动。(6)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额定功率为 W。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主要
53、是受 变化的影响。解析:(1)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电功率公式P=UI;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为IL= = 0.2A测定灯泡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得,灯泡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电压为:U滑=UUL=6V2.5V=3.5V,I=,滑动变阻器电阻为:R滑= =17滑动变阻器应选“20 0.5A”的滑动变阻器;(2)把灯泡、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3)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根据实际连接,滑片应处于A端;(4)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有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即灯泡断路(5)电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 行吊安全操作培训内容
-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4单价、数量以及总价之间的关系及应用D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磁场2磁感应强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总结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4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SectionⅡLearningaboutLanguage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外研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计数原理1.3第2课时组合的应用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2-3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工作报告之财政一事一议申请报告
-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测试卷
- 专题15:现代文阅读(小说)-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 能源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财政局工程造价类专业人员招聘4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分享-《身体“红绿灯”》
-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课件
- 小学生防火安全教育课件
-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