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 教_第1页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 教_第2页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 教_第3页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 教_第4页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 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TR1: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陈雷雨 授课类型T (导入诗歌的炼字)C (诗歌鉴赏之炼字)T(炼字能力的提升(炼句)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同步知识梳理知识点1:专题概述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能够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能力解读: 1、能力层级:F级 ,鉴赏评价 2、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 3、揣摩品味诗词(曲)语言,特别是关键性的词语,如文眼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词等,以感受其 凝练、形象的特点。知识点2: 分析写

2、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经历,反复吟诵并能进行联想。07年(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2分08年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2分11年(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3年(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二、同步题型分析例1: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3、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解析】“敲”字比“推”字好,因为如果门是关着的话就没办法推开,而且在晚上去拜访人用“敲”会比较礼貌一些;而且在夜深人静的环境之下,“敲”字让整个环境多了几分声响,动静结合更显生动。 三、课堂达标检测检测题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本诗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中,“溅”“惊”二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

4、析。 答: 【答案】“溅”“惊”这两个字为动词。“花溅泪”是写诗人面对曾经繁华而今满目疮痍的都城的景象不禁泪流满面,潸然泪下,溅湿了花瓣;“鸟惊心”中的“惊”字是使动用法,是使心惊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示出了诗人睹物伤怀的悲凉心情。 一、专题精讲 例1:冰壶洞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5、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1) “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 【解析】在答题时可以先从字词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再考虑字词是否有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结合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分析。很明显第二句中的“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是对冰壶洞的赞美和因无人欣赏而产生的感慨。【答案】.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

6、的精巧美丽。例2:饮酒 (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答: 【解析】这首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陶渊明的诗,陶渊明的诗歌当中都有表现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追求,不喜世俗。而这首诗就是在其隐居后所创作的,就是他在远离尘世之后的心境的体现,所以在关键词的选取上要契合这一中心思想。【答案】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例3:新

7、秋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2分)答: 【解析】全诗写出了新秋的特点。一至六句按顺序写新秋黄昏到夜晚的景色,本来天上火云峥嵘,尚未散尽,而凉风却卷着落叶来了。一片树叶带来了秋讯,于是无数园林处于萧瑟的气氛中,捣衣声在寂寥中传来,蝉在残月下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这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秋图。【答案】不能。诗歌描写的是新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

8、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不是新秋了。二、专题过关检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注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原句的判断甄别能力。考生要深读原诗,把握诗歌内容,然后根据试题的要求,进行选择排除。这首诗写的是渔家的生活情景。本题的要求已经限定了选择范围,即诗歌的第二句“家逐船移江浦风”,结合要求“体现渔家生活特点”以及“两个字”看,渔家以船为家,家随船移,自然得出答案:“逐”“移”。【答

9、案】 “逐”“移”。检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的前两句写月光下的庭院,皎洁的月光照在庭院里,大地一片雪白,院子中的树上正栖息着乌鸦,月夜的露珠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在认真诵读原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诗歌前两句”以及“月色的空明皎洁”,就比较容易得出答案:地白或白。【答案】 地白或白。检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10、。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经典词语的鉴赏能力。分析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应该从首联的表现手法入手。首联运用对比:孤云与归鸟的游走与飞行的速度很快,“千里”所需的时间仅仅为“片时”。同时结合本联“孤”与“归”可知,明为写云,写鸟,实写诗人自己,孤身一人,在外漂泊,此情此景,焉能不思念家乡?【答案】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诗人久客异地的乡思。 检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

11、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经典词语的鉴赏能力。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自由、和谐的田园生活。要做好本题,考生应该从修辞的角度入手。“红蜻蛉伴绿螳螂”一句中描绘了两种生物:红蜻蜓和绿螳螂,诗人用了“伴”这个词语,拟人化地写出了它们相依相伴的特点,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美好的气氛。【答案】“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三、学法提炼常见题型1、直接鉴赏关键词:诗中的

12、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3、比较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专题特点:答题格式本句描绘记叙了的场景,突出了的特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思考 诗词鉴赏的思路1、写了什么。 表述:“这首诗描写了”2、怎样写:如何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等。表述:“诗中的写出了”、“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3、写的意图:写的背景、作者表达的感情等。表述:作者在时,写了这首诗,抒发(表达)了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解释含义(2)分析妙在何处修辞及其作用(

13、3)表达效果 构成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一、 能力培养综合题1:(炼句)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解析】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后两句议论则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功于偶然的东风。诗人之所以这样写,用意在于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大乔”“小乔”这两位女子,并非平常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来描写“东风不与周

14、郎便”意在表明,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两句相互辉映,显得更有情致。【答案】不好。虽然他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课后作业作业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红楼梦第48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15、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认为“直”“圆”这两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_ 【答案】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颔联中“几处”“谁家”两个词语是否可以换做“处处”“家家”,试说说你的看法。 答:_ 【答案】不能

16、改。“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诗人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句中的“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说明。 答:_ 【答案】这里用了“渐”“才”两个副词分别修饰“欲”“能”,很好地写出了初春时节春花春草开放生长的态势,用词恰当而贴切。3.尾联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答:_ 【答案】最爱。作业2: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7、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古体诗,作者以“_”字领起全篇。 【答案】观 2.诗歌中的“耸峙”“星汉”分别是什么意思?请解释。 答:_ 【答案】耸峙:高高地挺立。星汉:银河。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中的“若”字用得极妙,请你结合诗句,说说这个词的表达效果。 答:_ 【答案】“若”即“好像”,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18、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答: 【解析】诗词鉴赏能考查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深厚感情。主要从艺术和内容两方面设题鉴赏。本题主要从艺术方面进行考查,第(2)题重点鉴赏两个“愁”字的运用不同之妙,考查比较鉴赏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达愁之意重点在后一句上,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愁之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个设问句,诗意展现重点也在后一句,运用比喻具体写出了愁之长、愁之多。【答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作业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