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4环境营造(曾为刚)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营造出区别于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给人逼仄感觉 的环境,要着重表达生态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此,乡村景观应具备以下特征:(1)大地般的宽广感和辽阔感,伸向远方的平远感,稳重的安定感和宁静 感.平原地带的农田,很少有遮挡视线的物体,开阔的视野可以看到大片的农田, 给人一种非常宽广、舒展的感觉,土地中畦境等对土地的划分,在增加土地延伸 感知的同时也增加了乡土气息.山区丘陵等地方的山脚,体量显得比拟厚重,营 造出稳重的背景画面,让人产生安定的情绪,给人安心的享受.(2)丰富的水系与生物,多样化的生境.河流、渠道等水流空间的连续性构成了
2、乡村景观的局部框架,在田园之中, 水田、水渠、水库、菜地、树林等的水系与植被是构成景观的主体,并在具有循 环性的根底上构成,这种水系与植被的景观可以给人带来本质上的宁静感.(3)丰富的四季景观变化,多彩的植被和温和的气氛.乡村景观中自然植被丰富多样,不同季节开花的地被植物和乔灌木营造了和 谐丰富的乡村季相景观.以农田为例,春天田头地边野花盛开,初夏河边垂柳依 依,盛夏禾苗绿油油一片,秋天收割黄金的麦田.同一个地方,四季有着截然不 同的变化,加之与四季相对应的动物的生息变化, 这种自然规律对物种进行的合 理时空配置,营造出了丰富的季相景观.(4)顺应地形过渡的土地利用,山脚或大斑块边缘坐落村落,
3、形成具有稳 定感和平安感的居住环境.将各种要素根据一定秩序进行综合,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常能让人感受到景 观的美感.例如林地和农田边界、河流驳岸等,这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给乡村景 观带来柔和的景观感知.(5)人性化尺度营造的农村建筑物,乡土建筑材料营造的景观.顺应地形等自然条件和实际需求,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的耕地规模、 石 墙高度、村落大小等,便能够形成人性化空间尺度的舒适性景观.例如将农田按 农民一天劳动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为单位进行分割,修筑适合人、农用车通行宽 度的田间道路,与自然协调,带来舒适感和亲和感.(6)具有历史性文化遗产,蕴藏着年代美的景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材质、形式、色彩等地域
4、文化景观元素,使构成景观的物 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累积,在逐渐朽化的同时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 体,流露出一种古老的、深沉的、耐人寻味的美感,这就是“年代美.为产生 这种美感,可采用的材料有自然石材、砖瓦、木材和铜等,相反,混凝土、沥青、 钢筋、塑料、瓷砖等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整洁变得污渍斑斑,不能产生年 代美.图3-1具有稳重的、给人以安定感和宁静感的乡村景观图3-2丰富的水系与生物,四季变化的景观图3-3顺应地势起伏的土地利用图3-4人性化尺度的及乡土材料营造的乡村建筑物图3-5蕴藏着年代美的景观为营造出具有上述特征的美丽乡村,表达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 性生产,保护、维
5、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旅游观光资源三个层次的功能,从空问布局而言,乡村景观环境营造应贯彻以下原那么:A.建设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1.1.1 筑斑块盲目扩张,建设具有宜人景观的人居环境.C.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 维护乡村生物多样性.D.工程建设要节约用地,重塑环境优美并与自然相协调的景观.以下将从生态平安格局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风貌提升美化、 生态环保技术应用等方面给出营造美丽乡村环境的指引.1.1.2 生态平安格局构建生态平安格局是指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通过优化生态过程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能
6、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和连 续性,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调控和持续改善的区域性空间格局.一构建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美丽乡村规划范围内“斑块-廊道-本底布局结构 进行引导完善,以农田、村庄、河塘水系、沟渠、道路、林网等景观要素为载体, 通过根本农田保护、水土流失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湿地建设保护等举措, 将美丽乡村范围内本底打造好,并通过蓝道、绿道等生态廊道将其与各斑块串联 成网,形成由核心区、廊道、缓冲区及必要的自然修复区或治理区和踏脚石组成 的生态网络,构建出平安的生态大格局.图3-6生态平安格局模式图1、本底以农田、林地、河流湿地为各自片区的本底,
7、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区,生态 平安敏感性高的地区划为核心保护区, 如根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修养林地、重要 湿地等.生态平安敏感性适中的地区划分为缓冲区,如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应加以保护,限制人类过度干扰.生态平安敏感性一般的地区划分为 生态植被建设区及生态旅游开发区,在强化区域生态平安格局的同时适当开发一 些对自然影响较小的旅游工程.2、斑块将规划区域内镶嵌在本底中的具有相对同质性的斑块如居民点、片林、池塘等合理布局,使其大小、形状、数量及在空间上的分布、位置和排列科学合理, 发挥其踏脚石的生态功能.3、廊道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道路、河流、防护林带、谷底、山脊等优先作为生 态廊道,沿
8、廊道两侧各限制相应宽度的生态宽度.对公路、铁路等人工廊道内设 置生物迁徙通道,如生态桥和生态涵洞,降低由其产生的生境破碎化现象; 对水 系廊道开展生态驳岸建设,在河岸两侧构建滨水绿化带,发挥河道生态系统的行 洪排涝、水质改善、休闲观光等功能;对于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应预防对原有植被 的破坏,减少外来物种引进,预防植被结构和树种单一,农田防护林结构最好为 梯形结构,并具有疏透性或半透性.二维护在生态网络格局背景下,从根本农田保护、水土平安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湿地建设与保护等举措入手,维护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1、根本农田保护严格实施?根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根本农田保护制
9、度;科学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储藏土地后备资源;增强农村居民点有序、科学 集聚,严格限制、有序引导耕地转化为非耕地,保持耕地占补平衡.2、水土平安规划开展水土保持规划、洪水平安规划、面源污染防治规划、防灾避险规划,通 过优化的景观格局,加速、延缓、阻断、过滤水土气过程,提升水土过程的平安 性.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恢复工程,强化对取土、挖沙、采石等活动的治理;限制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等自然灾害危险区内的土地 利用,严格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审批制度, 坚持开发建设工程与水 土保持建设的“三同时制度.3、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中长期保护开展规划,从区域、景观、工程三个尺度进
10、行生态网络建设 和生境修复.在区域尺度上,对核心区实施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景观尺度上, 维持较高比例的自然、半自然生境,增加不同生境类型的镶嵌性和异质性, 提升 景观的连通度和渗透性;在工程尺度上,应用生物生境再生技术,修复生物生境, 构建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4、生态湿地建设与保护将湿地建设与保护纳入生态系统治理的整体性之中,坚持“以保护求持续发 展,以开展促环境保护的原那么,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与保护.具体工程举措如在 水面最深处的池底中央位置向下挖 20-30厘米以形成凹坑,作为枯水期水生生物 的避难所;在低洼湿地栽植产苇、菖蒲等水深植物,并充分利用周边的草屋、亭 台、古树等,表达乡土风情;
11、限制水面和岸线被建筑随意侵占,预防乱搭乱建; 充分利用乡土植被进行不同层次空间的绿化美化, 并在紧靠水面的地方建设环形 小路,满足人们亲水需求.1.1.3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三方面内容,从“点-线-面三个层面覆盖镇域空间.(一)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田、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主要是来自上述 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当使用或处理的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秸秆、畜禽粪便、饲 料;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主要污染物为磷和硝 酸盐.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整治方案有一下几点:1、
12、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制度(1)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在开展全域土壤和水文调查的根底上,对接 产业规划,合理安排种植、养殖结构,利用生态承载力、自净水平实现污染减量.(2)增强治理和监督,严格标准药物、肥料、饲料使用.建立完善许可制 度,根据相关规划引导农业开展,预防盲目或超负荷的开展.建立健全农业环境 监管系统,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农药、肥料、饲料或无生产许可的产品.(3)加大环保产品的补贴和推广.加大有机肥料、无公害药物、可降解农 膜等环保产品的推广和补贴,推行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4)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完善处分制度,加重农业生产中污染行为的 处分力度.对滥用农药、肥
13、料、燃烧秸秆、乱排养殖污水等行为加以标准,对违 规行为进行处分,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奖惩.(5)提倡多种经营模式,实现规模经营.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积极有序、 科学合理进行农村土地扭转,引进高新农业企业,进行农户+企业的规模化种养殖模式试点、推广.2、从源头到终端进行综合整治(1)建设拦污治污工程,从源头实现污染物减排和循环利用.以分类处理 为原那么,结合农田、农舍、畜禽养殖场所等建设,积极开展污染物拦截、收集工 程建设,以便对污染物进行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2)开展污染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配合农业规模经营和农 村居民点集聚,开展污染物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综合采用生
14、物治理举措、化学治 理举措、物理处理举措等各种污染处理举措, 以改善环境质量.其中生物治理措 施可结合景观风貌提升美化中生态植被建设工程, 建立生态化污水处理的人工湿 地、缓冲带等,增强对污水的处理、循环利用.(3)划定污染防控分区,制定针对性污染治理方案.3、提升农业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和谐(1)增强精确农业、最正确农田治理举措、平衡施肥等农业科技建设、治理 力度.增强配方肥、有机肥、缓释肥、配合饵料等高效肥料、饵料的推广和应用. 根据作物、水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性,科学施肥,选用专用配方肥料、饵料. 减少氮源、磷源的排放,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和谐.(2)实施农药减施工程.根据生
15、物生长需要使用农药,增强推广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开展平安用药宣传, 增强病虫害预报,减少用药频次.(3)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建设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 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推广生态农业种植、生态水产养殖、生态畜禽饲养 模式,提升农业科技含量,通过数控温室大棚技术、水产养殖增氧及温控技术等 的引入,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并通过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建设,形成 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到达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等方面的效益.4、增强环保宣传培训(1)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环保相关
16、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和健康 的生产观念,从而使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2)增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强化对农业生产者的专业指导,不断增强示范 与培训,积极探讨并推行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态生产方式.(二)水环境综合整治1、增强水源保护,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增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的限制、处理,减少进入水 体的污染物.2、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和生态修复.清淤、疏浚要注重对两岸水生植 物的保护,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疏浚联通的河道能提升水体流动性, 提升溶 解氧浓度,将有利于水体自净,维持良好的水质.实施河道的生境修复工程,在满足防洪、航运等需要的前提
17、下,进行河岸的 生态化整治,预防采用石砌护坡,可在适当河段两边沿河道增设人工浮床, 栽植 欣赏性水生植物,依靠水生植物、自然生成的各种动物、微生物,使河流水质得 到净化,恢复其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水体自净水平.3、增强水环境监管制定完善区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对规划区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装 置,监测指标应包括排水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健全饮用水源平安预警机制, 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三村庄环境卫生整治1、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在村庄范围内合理布局垃圾收 集池,引导农户自觉分类会聚,完善小组和村级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注意垃圾的 减量化
18、、无害化、再利用,并实行专人专管责任制.2、村庄卫生保洁开展“洁万家、“大扫除等行动,对道路、河道、沟渠、池塘、林带、村 庄及周边农业设施如大棚等进行清扫、清杂、清障,消除视觉污染,并加以 维护,形成良好的卫生面貌,提升村庄美感度.3、建立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农村污水应从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与改厕、改水、改圈有效结合,采用分 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分散处理方式建议选取人工湿地处理系 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及生物处理系统,最终实现污水再循环再利用及无害 化排放.4、引导农户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引导农户减少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的产生,提倡全民低碳环保的生活、生产 方式.图3
19、-7干净、整洁的村庄3.4.3乡村景观风貌提升美化在生态平安格局大背景下,在乡村环境无污染、干净卫生的根底上,进行乡 村景观提升美化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保护乡村传统风貌, 预防“大拆大建、“新农村建设城市化现象出现,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之目 的,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景观风貌提升美化工程主要涉及乡野大地面、 沿河沿路 线、村庄庭院点以及乡土景观设计指引等方面.一乡野大地面景观提升美化面景观提升美化工程主要涉及乡村平原农田集中连片区,田块整洁,面积广袤,进行以外乡化作物和植被优化配置的大地景观设计,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单一 且变化缓和,表达出平原大田景观的独特寂静与优美, 是规模化农
20、田景观的最正确 展示区域.可以对农田周围区域进行生态植被建设, 将田境、边角废弃地等充分 利用,在色彩、轮廓等方面丰富农田景观,使之呈现出具有层次感的活的农田景 象.图3-8乡野大地景观(二)沿河沿路线景观提升美化线景观提升美化主要包括水体(河流、沟渠)生态景观工程、防护林生态景 观工程.1、水体(河流、沟渠)生态景观工程农村水体主要包括河道、沟渠、水库、湿地、水塘等,具有重要的生态、生 产、景观、美学及社会功能.美丽乡村线景观提升美化工程主要关注河道、沟渠 这两类水体.水道的建设要根据生态和人工防护工程相结合的原那么,尽量建设生 态景观化缓冲带,完全硬化、没有缓冲带的河流、沟渠等不能在限制水
21、土流失、 面源污染等方面提供有效生态效劳.同时要与生态网络、绿色廊道建设相结合.进行水体生态景观提升美化工程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依形就势,遵循自然:尊重原有自然河道,尽量减少人为改造,保持 天然河岸蜿蜒柔顺的岸线特点,保持水的循环性和自动调节功能,注意水文季节 特征,注意工程设计保持水量稳定性.(2)因地制宜,利用乡土材料:节约高效,减少资源浪费,尽量应用乡土 材料和环保材料,如夯木堆石、竹子等进行生态化驳岸建设,提升河流的生态性. 在已有护岸的地方,通过全面散置石头、栽植产苇、香蒲等形成群落,发挥水边 植物具有的消减波浪的效果,并在水流急的地方适当添置木桩、编制箱等以增强 效果.(3)基
22、于功能需要,营造不同类型生态植被防护带:河流及其周边环境本 身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护岸的岸坡植被可以为水生动物和两栖动物 提供觅食、栖息和避难场所.植被配置方式根据河道的功能、断面、水文水质等 立地条件多样化配置,以保土、固坡、耐湿水平强的乡土植物为主,尽量提升河 道绿化配置方式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4)三同时原那么:河道绿化建设规划要纳入河道综合整治规划,与河道建 设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管护并重.图3-9水体生态景观建设示意图2、道路生态景观工程美丽乡村道路生态景观工程主要包括干道、支道、田间路、生产路和游憩道 路规划设计,应与沟渠路林(防护林)有机结合.道路生态景观设计应
23、遵循以下 根本原那么:1道路线型要与原有道路衔接,遵循当地自然地形轮廓且预防穿越生态 敏感区,预防生境破碎化,建立科学合理生态桥和涵洞以满足动物迁移.2生态路面的设计重点在于路面结构层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要根据道路 等级、车流量,合理确定道路硬化方法,预防过度硬化或没有硬化,应减少土木 工程造成的视觉污染,到达高效、便利、平安的目的.3沿路绿化建设应先保护后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应符合地域特征,采用 乡土植物,且绿化应乔、灌、草结合,注意与边坡绿化、道路两侧防护林带绿化 相结合,构建多样化开阔空间,维护物种多样性.图3-10乡村景观道路意向图三村庄庭院点景观提升美化1、建立“村野绿地一中央绿地一宅间
24、绿地一庭院绿地四级模式,依此布 局等级明确的村庄绿地系统将乡村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绿色开放空间和新鲜空气引入村庄,利用农田 林网、河流水系等生态廊道和缀块相结合的方式, 将各级绿地链接,构成立体化、 多元化、开放式的空间绿色系统.2、结合乡村特色经济、特色旅游开展,对村庄景观进行分类指导主要包括外围设施和景观小品,如标示,雕塑小品,栏杆,座椅,亭廊棚架, 路灯及其他便民设施等.1标示设计可布置在村入口、路边、景观节点等位置, 材料以乡土材料为宜,如石砌、石垒、木构架、藤编等,具工艺宜选用传统工艺, 与周围环境在体量、色彩等方面和谐.2雕塑小品在布局上应结合周围建筑、 道路、绿化及居民健身活动设
25、施等,恰如其分地确定其材质、色彩、体量、尺度、 题材、位置等.3栏杆设计宜美观大方,选用木质或竹制的乡土材料,也可适 中选用金属等材料.4座椅设计可结合花池、树池、公共建筑等周围环境进行, 可选择石材荒料、防腐木、竹制品等,也可选用混凝土、砖砌.5亭廊棚架的设计应临居民主要步行活动路线,易于通达,形式简洁朴素,体量小巧宜人,材 料以地方材料为主,如毛石、竹制、茅草等.6路灯、垃圾箱等风格应与周围 环境和谐统一,不能过于突兀,形成视觉污染.7村庄墙体、杆线、杂物、危 房、旧房、附房等应统一规划、整理,表达村容村貌的美化、和谐.图3-11街道和公共空间绿化四乡土景观风貌设计指引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
26、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空问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乡土景 观设计是通过人类干预而得到维持的“二次自然、人工的自然 ,也就是培育驯 化的自然,形成“人类化的自然、家畜化的自然、驯化的自然、温顺的自然、健 康的自然和弹性的自然,使人产生亲切、舒适及家的感觉,也最能让人联想到乡愁.(乡村景观风貌是指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村庄景观特征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美丽乡村乡土景观风貌设计指引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应遵循以下原那么和要点:表3-1乡土景观设计的原那么和要点5个原那么现代意义设计要点功能机能性开放式空间长久性、机能性、人性化空间尺
27、度景观视觉性本切的风景大地性、自然美、年代美、时间的层积性生态性透水性的生态生态循环性、生态系统、生物生息性、生物共存性社会性特色的表现地域性、乡土性和材料性、和周边环境的持续协调性精神性感受乡土性固有风景性、宁静安定性、感动性、回忆、思念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最重要的内容是保护历史环境要素.除历史遗存之外, 其还包括构成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铺地、驳岸、牌坊、小桥、树篱、古树、 梯田、河、溪、洼地、山丘等历史景观.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关注的是遗产本身及 其外部环境,并强调延续当地人的生活方式.(1)特色建筑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并非一味拆旧建新,对于祠堂庙宇、古 桥、老宅、亭榭、牌坊、碑塔等特色古旧建筑要合理维护和利用,遵循修旧如旧 原那么,维护建筑的原真性,并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2)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具有地域特征的节日、游憩、体验活动、传统文 化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与其他景观要素相连接,形成文化遗产景观保护 网络.(3)自然景观保护:保护山川河流、湿地,重视乡土植被和栖息地,通过 造林和廊道建设将绿化景观串联成网;减少人为活动对水质、水量、地表特征、 土壤等造成的影响,保护原有自然景观格局和地质特征,如梯田、岩石外表等.图3-12自然化的田园景观3.4.4生态环保技术应用美丽乡村建设要在节能节材、清洁能源利用、生态建筑、绿色低碳生活习惯 等方面进行引导示范,做到“ 3R原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