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_第1页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_第2页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_第3页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_第4页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摘要:苏州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增长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 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本 文通过对近十年的苏州产业机构的变化以及苏州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提 出自己的发展意见,让苏州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获得良好的基础。关键词:苏州 近十年产业结构正文: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苏州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以 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条件,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1.95亿元到2000年的1540.68亿元再到2009年的 7740.20亿元,可

2、以看出苏州的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苏州市的产 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 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 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正是由于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与经 济增长不相符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苏州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 约。在2010年两会期间,苏州市市长阎立明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苏州经 济的迫切任务。我通过对苏州近十年(20002009)经济发展及产业机构的研究,得出一些 对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感想,为苏州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一、苏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苏州地区历年产业结

3、构以及百分比(如图)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份地区牛产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人均牛产总«9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乾二产业比重19524.382.011.091.2912645.89%24.89%29.45%19575.582.461.721.4114744.09%30.82%25.27%19627.152.972.41.7818041.54%33.57%24.90%196510.784.953.742.125445.92%34.69%19.48%197015.036.266.162.6232541.65%40.98%17.43%197523.328.1810.984.1547135

4、.08%47.08%17.80%197625.158.5812.144.4350834.12%48.27%17.61%197727.427.8914.744.7955028.77%53.76%17.47%197831.958.9717.795.1863428.08%55.68%16.21%197935.279.5719.186.5269127.13%54.38%18.49%198040.6810.0323.856.878724.66%58.63%16.72%198143.769.7726.237.7683922.33%59.94%17.73%198247.6112.0427.627.96902

5、25.29%58.01%16.72%198352.5311.9430.789.8198922.73%58.60%18.68%198468.0517.0339.2211.81 28025.03%57.63%17.34%198591.9118.0756.6717.171 71419.66%61.66%18.68%1986104.0621.7961.6420.631 93520.94%59.24%19.83%1987127.0224.1877.0825.762 33819.04%60.68%20.28%1988165.1329.52101.1734.443 00917.88%61.27%20.86%

6、1989176.2929.73105.6640.913 18216.86%59.94%23.21%1990202.1435123.2443.93 61717.31%60.97%21.72%1991235.135.76147.2252.114 17815.21%62.62%22.17%1992359.6940.56230.7788.356 36011.28%64.16%24.56%1993525.9650.16336.06139.749 2589.54%63.89%26.57%1994720.968.46442.89209.5512 6399.50%61.44%29.07%1995903.118

7、0.37543.41279.3315 7848.90%60.17%30.93%19961 002.1488.18567.9634617 4748.80%56.67%34.53%19971 132.5988.16636.42408.0119 7137.78%56.19%36.02%19981 250.0188.01701.95460.0521 7337.04%56.16%36.80%19991 358.4388.14764.07506.2223 5926.49%56.25%37.27%20001 540.6890.96870.1579.6226 6925.90%56.47%37.62%20011

8、 760.2891.41999.89668.9830 3845.19%56.80%38.00%20022 080.3791.721 211.52777.1335 7334.41%58.24%37.36%20032 801.5675.751 771.86953.9547 6932.70%63.25%34.05%20043 450.00772 268.00 1105.0057 9922.23%65.74%32.03%20054 138.2191.712 681.541 364.9768 6182.20%66.60%31.20%20064 900.63104.153 152.031 644.4580

9、 1161.95%65.39%32.66%20075 850.11115.183 632.032 102.9194 3181.73%63.71%34.56%20087 078.09133.64 257.902 686.59112 8721.62%62.01%36.36%20097 740.20142.824 547.12 3 050.26122 5651.80%58.80%39.40%汪:200研开始数据根据经济晋查已作调整,卜同。元亿( 包 单T-第一产业亿元-0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图500040003000200010000产 2dP1 / 2032d4 2005

10、20f / 208 /年份(年)苏州产业结构所占百分比图1999 2QO1 2003200520072009年份Y o第一产、次百分比O第ZZ产业百分比-第二产业百分比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第一产业总值呈平稳发展,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值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 势,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在总比重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总值的比 例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慢,上升幅度小。总体而言: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 一般规律。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

11、一 工 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下面对苏州各产业的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一)第一产业发展较为平稳,发展基本稳定有上述图表知:苏州市的第一产业的发展规模呈现一种波动中的稳定的状。 第一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比例在下降,但总产值在逐步提升。因此,可以说苏 州在第一产业的内部转型中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逐渐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具有 规模化,区域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保持并逐步提升现阶段第一产业的发展成果是苏州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提高 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完善农田水利与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设生态园林,打 造品牌战略,树立创新观念。建设一套完整优越的产业发展体系。(二)第二产业产值占

12、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无疑是重要的一个产业环节, 数据显示,苏州市的第二产业在迅速 的增加,1978年苏州市第二产业只有 17.79亿元,到了 2000年已经上升到 870.0980亿元,而到了 2009年更是已经突破了 3000亿元的大关,这足以显示 苏州市的第二产业是最为重要的,占据比例最大的一个环节。苏州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条件, 优先发展第二产业不难。但苏州的第 二产业还是主要以组装,加工,轻工业品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传统的工业仍然占 据主导地位。换一句话说,苏州的第二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快, 但还处于产业链的 低端,没有良好的工业体系的支撑,技术水品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而这样的

13、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工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 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等等。苏州虽然已经是一个国际性制造业基地,但加工贸易出口占比高达76.3%。外资在苏州的工业比例很是大的,在竞争能力上,国内 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形成对抗。即便是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也大多处委托加工阶段,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产品附加价值较低,与高端化的工业发展结构存在差 距。我想,苏州的第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大的,急迫需要有效的措施改变这一局面。(三)第三产业比重小,发展落后第三产业换句话说就是服务业。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 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20012005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短

14、期内竟出现了下降,与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相违背。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相对落后,处于较低水平。苏州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依然偏低,传统流通产业占较大比重,全市流通部门(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近一半。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新型产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 但比重仍明显偏低。看看数据,直到2009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只占到39.4%,反观第二产业的 比重,竟然占到了 58.80%,这对于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是一种不正 常的现象。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无外乎是产业转移不及时,产业链的不完善。一

15、句话:新型产业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第三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二、苏州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生原因的分析(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成因分析1 .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2004年,苏州新增注册外资141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6%,两项指标均连续 两年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而外资在苏州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这势必会给第二产业带来高额的产出。2006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三资工 业总产值达5046.05亿元,占64.2%,同比增长41.4%,增速居各经济类型首位,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5.8%

16、。曜 椰胆 0苏州市注册外资与 GD吠系图1996-2006苏州引资情况一览表年份类别1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6199719981999新签合同数(个)747648520571943136224652377228221812281合同外 资金额 (亿美 元)45.9844.1240.8735.3846.7872.30100.61124.96147.03153.40159.24实际利用金额(亿美元)22.5724.4728.4228.5628.8330.2248.1468.0550.3351.1661.05注:数据来自于苏州财政局2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苏州

17、的民营经济又主要以工业经济为主, 服务业领域 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业经济的 发展,进而扩大了苏州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苏州服务业发展慢于第二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所占比重小分析1 .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力度。苏州紧邻上海,开放的市场环境使苏州在技 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都受到上海的辐射带动,同时,苏州也必须承担由区域经 济分工所带来的与上海重点发展服务业形成错位与互补。因此,在苏州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方针、政策都更多地倾向于发展第二产业, 从而在无形中淡化了 自身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对服务业的投入相

18、对不足。以近五年为例,苏州市服务 业累计资金投入仅约为第二产业的一半, 从而导致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于第二产业 的发展显得缓慢和滞后。2 .生产性服务业本地需求不足。外资企业的介入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带动苏 州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外资企业一般都有一套自己的服务体系, 所有的技术服务, 经济服务,关键的产品服务,都由总部统一自由安排,不存在依赖苏州本地服务 业的问题。3、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资源缺口。 服务业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公 共设施的完善对有很高的要求,而苏州现阶段的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行 业中的人才、技术等资源缺口则制约了苏州服务业的发展。三、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苏州已步入工业

19、化后期并加速向后工业社会转型,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尚待 提高,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合理,例如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7: 57.8: 40.5,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低于第二产业;(二)具备行业龙头地位的规模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因而缺乏对市场和产业 的影响力;(三)具有灵活机制和创新能力的本土民营企业的实力还不够强,创新活力仍显不足;(四)优势产业不明显,尤其是传统产业和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发展势头不如上海、杭州等周边的长三角城市。四、优化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苏州想要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做一个大的调 整,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创新和科技能力,做到结构的优化和结构素 质的提升。其中结构优化是手段,素质提升是目标。在促进产业体系合理化和高 级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创新精神 ,政府加以适 当的引导,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讲,要做到以下几点:1 .发展理念的转变。技术和产品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它不仅仅是单纯 的总量扩展,而应当同时发展新产业、培养新人才、建设新城市,应该形成人才、 土地、资金等核心要素向企业倾斜的局面。企业能够创造价值,政府能够服务企 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