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25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地质矿井地质第一节 地层一、区域地层概况任楼井田位于淮北煤田南部的临涣矿区。淮北煤田地层出露甚少,多为第四系冲、洪积平原覆盖。区内所发育地层由老到新层序为青白口系(Zq) 、震旦系(Zz) 、寒武系() 、奥陶系(O1+2) 、石炭系(C2+3) 、二叠系(P) 、侏罗系(J) 、白垩系(K) 、上第三系(N)和第四系(Q) (详见表 3-1) 。二 矿井地层任楼煤矿揭露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和第四系,自下而上叙述如下:(一) 奥陶系本井田揭露奥陶系的钻孔较少且都未完全揭露奥灰,揭露的奥陶系中下统阁庄马家沟组灰岩,为浅
2、灰色、灰棕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致密、性脆、质纯、坚硬、隐晶,具有浅红色斑块,呈虎皮状构造,揭露厚度 3.6016.93m。在浅部露头附近溶洞发育,部分钻孔有漏水现象。据水文长观孔水 6 孔资料 301.40324.80m 处岩溶较强烈,溶洞发育,324.80m 处见到高 2.7m 的溶洞,小溶洞内常具方解石晶簇,大溶洞内则是棕黄色钙质胶结的后期沉淀物。(二)石炭系1 中统本溪组(C2b)浅灰色夹紫色花斑鲕状铝质泥岩。质细,性脆,富含铝土质和菱铁质鲕粒,菱铁矿结核,间夹 0.10m 浅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区内揭露厚度 1.102.94m。与奥陶系为假整合接触。2 上统太原组(C3t)整合于本溪
3、组之上,揭露厚度 128.87130.46m。岩性为石灰岩夹薄层碎屑岩,泥岩和薄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石灰岩有 915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一灰十二灰。石灰岩总厚度 4871m。占全组岩层厚度 4860%。各层石灰岩中富含蜓蝌、珊瑚、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26海百合茎、腕足类等动物化石,本组砂岩较簿(13m) 。灰浅灰色,中粒至细粒:钙泥质胶结,性较疏松。分选均一,具泥质线理显示的水平或水平波状层理,含薄煤69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 12 煤18 煤、总厚 2.224.04m,平均总厚 3.36m。局部可采者 14 层,薄而不稳定,未予勘查,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段。表 3-1 区 域 地
4、 层 表表界系统组(群)厚度(m)主 要 岩 性 描 述主要出露地区第四系Q200600粘土、亚粘土、砾石、亚砂土大片平原地区新生界第三系R300细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宿县任井孜、蒿沟镇、邢庄白垩系上 统下 统王氏组 K2W青山组 K1q6111100砂砾岩、泥岩安山质泥岩、安山岩、凝灰质粉砂岩中生界侏罗系上 统中下统泗县组 J3s义井组 J2y3091100460碎屑岩系夹透镜状灰岩砂岩、泥岩互层泗县大庄、长直沟、灵壁县韦集、固镇新马桥上 统石千峰组 P2sh上石盒子组P2s110700380700灰紫色、棕红色泥质砂岩,中、粗粒长石砂岩、砂岩、砂质页岩,含薄煤 410 层。二叠系下 统下
5、石盒子组P1x山西组 P1s180240100130粉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含煤34 层砂岩、砂质页岩、泥岩、页岩,含煤 24 层。上古生界石炭系上 统中 统太原组 C3t本溪组 C3b1201901340灰岩、砂质页岩、泥岩,夹薄层煤层铝质粘土岩、泥岩、灰岩、杂色砂岩主要隐伏于闸河、百善一带,仅在肖县五里庙、孟庄及濉溪县王庄零星出现。中 统老虎山组 O2l42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夹薄层灰岩下古生界奥陶系下 统马家沟组 O1m肖县组 O1x贾汪组 O1j150200157250419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燧石条带状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岩、页岩、含泥质白云质灰岩淮北市相山、夹沟
6、、永崮、老虎山、十里长山、芒砀山等地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27本组常见动物化石有:Plicatifera sp. (具褶贝)Schuagerina sp. (希氏蜓)Lophophyllum? sp. (“朗福”珊瑚)(三)二迭系二迭系在本区揭露完全。从上石炭系太原组第一层石灰岩顶面至上石盒子组顶部平顶山砂岩,地层总厚度 8821170m。一般 1000m 左右。为一套连续的浅海相、过渡相逐渐过渡为陆相的碎屑岩和可燃有机岩沉积物组成。整合于上石炭系太原组之上。含10 个煤层(组) 。1 山西组(P1s)一灰至分界砂岩。厚度 110150m,平均 130m。由浅海相,过渡相和陆相的砂岩,粉
7、砂岩、泥岩、煤层组成。含煤两组(11 煤层和 10 煤层) ,局部可采。以 10 煤层为界分上下二段。本组常见植物化石:Lepjdodendron oculus-felis (猫眼鳞木)Callipteridium Koraiense (朝鲜准美羊齿)Pecopteris arcuata Halla (弯脉栉羊齿)Alethopteris ascendens (上升真羊齿)在本组底部海相泥岩中,发现有动物化石:Lingula sp.Pseudomonotis sp. (假髻蛤?)2 下石盒子组(P1xs)分界砂岩至 K3砂岩,本井田主要含煤段,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厚度为215280m,平均
8、236m。由过渡相,陆相的粉砂岩、砂岩、泥岩、煤层组成。主要标志层有底部分界砂岩“骆驼钵子砂岩”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分界;其上铝质泥岩是本区的重要标志层之一; 72煤层顶板砂岩:浅灰白色,以具黑褐色密集的菱铁假鲕粒而显示楔形交错层理为其特征,该层可作 7 煤标志层;常见者在 K3砂岩4 煤层之间,4煤组下 3040m,51煤层上 1023m,72煤层上 12.0336m,以及 82煤层下 1015m的铝质泥岩中的紫色岩层,可作为对比煤组的辅助标志。本组含煤 8、7、6、5、4 五个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28煤层(组) ,其中 82、72、51为主可采煤层,73、52为可采煤层。本组富含植物
9、化石,常见者有:Lobatannularia sinensis (中国瓣轮叶)Lobatannularia ensifolia (剑形瓣轮叶)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 shenk (烟叶大羽羊齿)Pecopteris arcuata (弯脉栉羊齿)Plagiozamates oblongifolius (长椭圆扭羽叶)Sphenophyllum sp. (楔叶属)Neuropteridium polymorphum (多形似脉羊齿)Taeniopteris dinsisesma Halle (密脉带羊齿)Lepidodendron oculus-felles
10、(猫眼鳞木)在 4 煤层附近,偶见动物化石:Lingula sp. (舌形贝)3 上石盒子组(P2ss)K3砂岩至顶部平顶山砂岩,厚度大于 670m。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由一套厚层的陆相杂色粉砂岩,泥岩和砂岩,煤层组成。砂岩较少。泥岩粉砂岩为厚层状,杂色灰灰绿色,杂紫色、黄色花斑,质不均。主要标志层为位于 3 煤层4 煤层间的K3 砂岩,上细下粗,中粒为主,底部含有砾石层。成份以石英为主,含较多乳白色斜长石,少量暗色矿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表面具蜂窝状构造。有的可有小溶洞。是本区常用标志层之一。含三个煤层(组) ,其中 31煤层为本区主可采煤层。2 煤层(组) ,分层多而薄,不可采,1
11、 煤层(组) ,厚度虽局部达可采,但结构复杂,灰分高,煤质差,未作勘探对象。本组含植物化石有:Lobatannularia ensiforia (剑形瓣轮叶)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 (烟叶大羽羊齿)Pecopteris hemitioides (羽状栉羊齿)Taeniopteris taiyuanensis (太原带羊齿)Calamites cf. schutzeiformis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29Kisdton et jongmans (似许芝式芦木)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Abb) Zeiller (猫眼鳞木)(四
12、)第三系(?)1 老第三系()分布于井田东南外围,钻孔揭露厚度最大为 459.20m。岩性为陆相的紫红色砂砾岩和粉砂岩,半胶结不致密。大致可分三段。下段:厚约 30m。砂砾岩。砾石成份有石英岩、石灰岩、鲕状石灰岩等。分选不均,大者 10cm,小者 0.20.5cm。一般 35cm。圆度为次圆浑圆状。被紫红色砖红色砂泥质所半胶结、松散。与二迭系为不整合接触。中段:厚约 277m。粉砂岩为主。砖红色、紫红色、夹浅灰色斑块。分选不匀,粗细不均,含砂和砂砾。有的具水平层理。半胶结松散。上段:厚约 152m。粉砂质砂砾岩。砾石成份有石英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等。圆度次圆浑圆状。分选不匀,砾石大者 8cm,
13、小者为砂砾。胶结物为砖红色,紫红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半胶结,性松散。2 新第三系(N)厚约 134282m,始新统没有沉积,只发育中新统和上新统:(1) 中新统:不整合于上述老地层之上,厚约 95215m,岩性多为湖泊相的粘土、钙质粘土、泥灰岩、砂质粘土等,大致可以分成两段:下段:厚 570m,厚度变化较大,下部为含砾粘土、含砾粘土及细砂,可见多为洪积相的沉积,中、上部多为棕黄色、棕红色或桔黄色的砂质粘土或砂土,顶部含钙质结核及铁锰结核。上段:厚 90145m。以湖相沉积为主,多为灰绿色粘土、砂质粘土、钙质粘土、泥灰岩等,上部有时有少量薄层砂。(2)上新统:厚 3967m,假整合于中新统之一
14、。下部多为灰白色、棕红色中细砂,中部为砂绿色及棕红色的砂质粘土及粘土,少含钙质结核。上部为灰黄色细砂、顶部常有含钙质结核和铁锰质结核的砂质粘土或粘土。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0(五)第四系(Q)假整合于新第三系之上,厚约 88104m,上部多为浅黄色、褐黄色粉砂和砂土,含砂姜块,在垂深 20m 上下夹有黑色腐植质砂质粘土,中部多暗黄色粘土、砂土、富含砂姜块少含铁锰结核。下部多灰黄色细砂,粉砂与粘土及砂质粘土互层。图 3-1 任楼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1第二节 含煤地层本矿井含煤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厚 1166 m,现
15、分述如下: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整合于本溪组之上,揭露厚度 128.87130.46m。岩性为石灰岩夹薄层碎屑岩,泥岩和薄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石灰岩有 915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一灰十二灰。石灰岩总厚度 4871m。占全组岩层厚度 4860%。各层石灰岩中富含蜓蝌、珊瑚、海百合茎、腕足类等动物化石,本组砂岩较簿(13m) ,灰浅灰色,中粒至细粒:钙泥质胶结,性较疏松。分选均一,具泥质线理显示的水平或水平波状层理,含薄煤69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 12 煤18 煤、总厚 2.224.04m,平均总厚 3.36m。局部可采者 14 层,薄而不稳定,未予勘查,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段。下段
16、:十一灰以下岩层。厚度 2142m,由灰深灰色石灰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十二灰厚度 7.2015.55m。其上部普遍含燧石层或燧石结核。含煤二层,灰岩为其顶板,其中以十二灰下的 18 煤层层位稳定,局部可采、煤质不好。中段:十一灰以上至四灰。厚 4048m。由薄层石灰岩和碎屑岩、泥岩、煤组成,其中六灰、七灰、八灰有时合并或尖灭,五灰、六灰、十灰下泥岩中常含有铝土质和灰色鲕粒,含薄煤 47 层,不可采。上段:四灰至一灰,厚 4455m,石灰岩颜色较浅,灰浅灰色,富含动物化石,为碎一灰、二灰、三灰之下常有薄层砂岩。三灰最厚 12.16m,四灰最厚 21.89m,尤其四灰是本组最厚的石灰岩。四
17、灰上部含燧石层。本段不含煤或偶有薄煤。顶部一灰厚1.403.54m,平均 2.68m,浅灰色微带棕色,质不纯,顶部含泥质,性脆,方解石结晶一般比较粗大。富含动物化石,为碎屑灰岩,厚度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辨认。是本区良好的标志层之一。以其顶板作为石炭系和二迭系的分界。本组常见动物化石有:Plicatifera sp. (具褶贝)Schuagerina sp. (希氏蜓)Lophophyllum? sp. (“朗福”珊瑚)从以上岩性及古生物分析,石灰纪晚期本井田所在区域处于滨海平原环境,在这一时期,发生多次海进海退现象,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当海退时,本区处于滨海潮滩和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
18、2泄湖环境,沉积了中细砂岩等碎屑岩,并且发育了多层煤线。而当海进时,本区处于浅海环境,沉积了碳酸盐岩,太原组总计沉积了 12 层灰岩。二、二迭系山西组(P1s)一灰至分界砂岩。厚度 110150m,平均 130m。由浅海相,过渡相和陆相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组成。含煤两组(11 煤层和 10 煤层) ,局部可采。以 10 煤层为界分上下二段。下段:厚度 4566m,平均 57m。11 煤层下为浅海相和过渡相的深灰灰黑色细粉砂岩,质细、均一、性脆,薄层状。具细砂岩线理显示的细水平层理,层面平坦,层面上具丝炭化植物化石碎片:常含褐色菱铁质结核。底部近石灰岩处,以泥岩为主,富含钙质和海相动物化石
19、碎片。11 煤层和 10 煤层之间以中细砂岩为主,间夹深灰色粉砂岩与灰白色细砂岩条带而显示互层状俗称“叶片状砂岩” , “叶片状砂岩”以黑白分明,具底栖动物通道,含炭质和白云母片,具波状不规则层理,层面上凹凸不平为其特征,是本区下部良好的标志层之一。含煤二层(组) ,仅在 F3断层在西,构成局部可采。F3断层以北,无煤或有煤也多不可采。上段:厚 6090m,平均 73m。由陆相的砂岩、泥岩、粉砂岩组成。砂岩为浅灰白浅灰色,上部微带绿色。中粒为主,含粗粒和小砾石。成分较杂。除石英长石外,有黑云母,暗色矿物,铝泥质岩屑等,近 10 煤层附近有时具灰色泥质包裹体。以钙质胶结为主,次为钙硅质或钙泥质胶
20、结。致密程度不大。F3断层以西,局部夹 34 层含铝泥岩。一般不含煤,仅在 F2断层以北个别孔 10 煤层上 2025m 可见到薄煤层。本组常见植物化石:Lepjdodendron oculus-felis (猫眼鳞木)Callipteridium Koraiense (朝鲜准美羊齿)Pecopteris arcuata Halla (弯脉栉羊齿)Alethopteris ascendens (上升真羊齿)在本组底部海相泥岩中,发现有动物化石:Lingula sp.Pseudomonotis sp. (假髻蛤?)从以上岩性及古生物分析,二叠纪早期本井田应为滨海三角洲环境,本期海水进退频繁,旋回
21、结构比较清楚。在煤层的顶底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远离煤煤层逐渐过渡为细砂岩,直至中砂岩,反映了一个海水进退的过程。山西组下部沉积特征表明属前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3三角洲泥质沉积,向上过渡为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互层的三角洲前缘远砂坝沉积,上部地层属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平原沉积物。三、下石盒子组(P1xs)分界砂岩至 K3砂岩,本井田为主要含煤段,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厚度为215280m,平均 236m。由过渡相,陆相的粉砂岩、砂岩、泥岩、煤层组成。具下述岩性特征。1、底部分界砂岩“骆驼钵子砂岩” 。浅灰灰绿色,上细下粗,含砾石。成分杂,有石英、长石、黑白云母,绿色黑色矿物,菱铁假
22、鲕粒,铝泥质岩屑等。钙泥质胶结,厚度变化较大,最厚者可达 15.44m(15孔) ,以其底板作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分界。2、铝质泥岩:乳灰白色夹紫色黄绿色花斑,富含铝土及较粗大菱铁鲕状、豆状结核,在 82煤下 1015m,分布稳定、岩性特殊,是本区的重要标志层之一。3、78 煤层间砂岩:浅灰白色、中细粒。成分有石英、长石、暗色矿物,少量绿色矿物,菱铁假鲕粒。钙质或钙泥质胶结,少硅质胶结,质不均,具菱铁假鲕粒和泥质线理,显示水平波状层理,具少量直线型微斜层理。在砂岩中常夹由粉砂岩泥岩浅理条带而显示砂岩粉砂岩或砂泥岩互层,层理平直,层面平坦,层面上含炭质。39线以北,厚度增大 。37 线以北,其间可
23、夹薄层泥岩。40 线以南砂岩变薄,010m。可由粗粉砂岩或砂粉砂岩互层代替。4、72煤层顶板砂岩:浅灰白色,以具黑褐色密集的菱铁假鲕粒而显示楔形交错层理为其特征。该层可作 7 煤标志层。5、51煤层上砂岩:白色、中粒。石英为主,含风化长石较多,硅质胶结,坚硬,最厚可 23.44m。 (487孔)6、粉砂岩、泥岩:灰色,深灰色,上部局部带浅绿色。岩性均一,性脆,富含保存完整的植物叶部化石。在 4 煤层(组)和 5 煤层(组)常含瘤状、姜状、鲕状菱铁质结核,或鲕粒集合体的团块。尤以 4 煤层(组)居多。7、紫色岩层:零星出现。常见者在 K3砂岩4 煤层之间,4 煤组下 3040m,51煤层上 10
24、23m,72煤层上 12.0336m,以及 82煤层下 1015m 的铝质泥岩中。紫色岩层出现时,常为浅灰灰色泥岩夹紫斑,黄斑、绿斑、富含铝土质和粗大的菱铁质铁白云石质鲕状和豆状结核及其团块。尤其在 51上,72上、82下最常见。可作为对比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4煤组的辅助标志。8、本组含煤 8、7、6、5、4 五个煤层(组) ,其中 82、72、51为主可采煤层,73、52为可采煤层。本组富含植物化石,常见者有:Lobatannularia sinensis (中国瓣轮叶)Lobatannularia ensifolia (剑形瓣轮叶)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25、folia shenk (烟叶大羽羊齿)Pecopteris arcuata (弯脉栉羊齿)Plagiozamates oblongifolius (长椭圆扭羽叶)Sphenophyllum sp. (楔叶属)Neuropteridium polymorphum (多形似脉羊齿)Taeniopteris dinsisesma Halle (密脉带羊齿)Lepidodendron oculus-felles (猫眼鳞木)在 4 煤层附近,偶见动物化石:Lingula sp. (舌形贝)从以上岩性及古生物分析,下石盒子组下部地层由灰色泥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构成,夹 12 层细砂岩。岩性岩相特
26、征由下向上变细层序组成。层序底部多为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具大、中型交错层理,为分流河道、决口扇和间湾充填沉积物,砂岩之上为粉砂岩、泥岩及煤层,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分流间湾、泛滥盆地、泥炭沼泽等沉积,下石盒子组上部由泥岩、粉砂岩夹灰白色中、细砂岩组成,含数层炭质页岩和煤线,沉积特征表明为三角洲建设阶段形成的三角洲平原沉积,地层由 34 个旋回构成。四、上石盒子组(P2ss)K3砂岩至顶部平顶山砂岩,厚度大于 670m。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由一套厚层的陆相杂色粉砂岩,泥岩和砂岩,煤层组成。砂岩较少。泥岩粉砂岩为厚层状,杂色灰灰绿色,杂紫色、黄色花斑,质不均,含煤层 3 层(组) 。岩性特征为:
27、1、K3砂岩位于 3 煤层4 煤层间。岩性为白色浅灰白色,局部具浅绿色。上细下粗,中粒为主,底部含有砾石层。成份以石英为主,含较多乳白色斜长石,少量暗色矿物。硅质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5胶结,致密坚硬。表面具蜂窝状构造。有的可有小溶洞。局部具大型直线形斜层理,多由粒度韵律显示。滚园度较差,次棱角次圆状。厚度变化大致以 44 线为界,南北略有不同。北部为 545m。平均 20m,南部下段加厚,可延续到 4 煤层之顶,厚度664m,平均 24m,本层砂岩发育普遍,特征明显,易于辩认,是本区常用标志层之一,以其底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2、顶界(平顶山)砂岩:区内仅个别孔见到。岩性为灰白色、浅
28、粉红色、粗粒,含小砾石。成份有石英、肉红色正长石,乳白色斜长石、海绿石等。硅质胶结,性坚硬。3、杂色岩层:灰灰绿色,间夹紫色花斑。厚层状。质不均,粉砂岩,泥岩或粉砂岩、细砂岩、过渡相混,不易分层。紫色岩层自下而上逐渐减少,绿色增多。鲕状结构多在 3 煤组下,向上渐少。4、含三个煤层(组) 。其中 31煤层为本区主可采煤层。2 煤层(组) ,分层多而薄,不可采,1 煤层(组) ,厚度虽局部达可采,但结构复杂,灰分高,煤质差,未作勘探对象。本组含植物化石有:Lobatannularia ensiforia (剑形瓣轮叶)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 (烟叶大羽羊齿)P
29、ecopteris hemitioides (羽状栉羊齿)Taeniopteris taiyuanensis (太原带羊齿)Calamites cf. schutzeiformis Kisdton et jongmans (似许芝式芦木)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Abb) Zeiller (猫眼鳞木)从以上岩性及古生物分析,上石盒子组地层由 45 个向上变细层序组成,底部为中、粗粒石英砂岩,其底部含有砾石,并具冲刷充填构造。砂岩中发育有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为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沉积物。自早二叠世晚期开始,海水已基本退出本地区,古气候也逐渐转变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
30、代之而为石千峰组的杂色碎屑岩沉积。沉积环境由河控三角洲转变为滨海冲积平原环境。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6第三节 地质构造一、区域构造本区处于淮北煤田内,位于中朝地台鲁西隆起的南端徐蚌隆起,东起于郯庐断裂,西抵丰涡断层与河南永城煤田相邻,北接丰沛隆起,南止板桥固镇断层与蚌埠隆起相接。煤田内北西西或近东西向的断裂对矿区划分起了重要的作用,由北而南有宿北断裂和板桥断裂,以此为界把区内划分出两个构造区,由北而南为宿北褶隆区和宿南褶断区。宿北褶隆区主要由一系列紧密褶皱组成。1 淮北煤田褶皱构造淮北煤田褶皱构造轴向总体上呈北北东南北向(见图 32) ,局部呈北西向甚至北西西向。这种褶皱轴向上的规律性
31、表明了印支燕山造山期几个阶段不同应力场引起的结果。淮北煤田的褶皱构造,自西向东有观堂一花沟背斜,夏邑一涡阳向斜,永城龙山复背斜,岳集百善五沟向斜,萧县童亭背斜,闸河南坪复向斜,蛮顶山双堆复背斜,支河芦岭西寺坡向斜等。这些北北东近南北排列的向背斜构造中,背斜核部一般是寒武、奥陶系地层,两翼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向斜轴部和翼部的地层与背斜正好相反。背斜两翼地层的产状往往受北北东一近南北向大断裂的影响而变陡。图 3-2 淮北地区地质构造图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7就向斜而言,一般东翼倾角大西翼相对比较平缓。2 淮北煤田断裂构造从区域性看淮北煤田的断裂构造可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北北东近南北向
32、四个展布方向。东西向断裂有宿北断裂、孟集断裂和板桥断裂。在观堂共沟背斜,闸河向斜,宿南向斜上也有发育。这些断裂属于基底断裂的后期活化,一般延伸长度大,断层落差亦大。北东向断裂中的北东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中的北西西向断裂,生成时间相对较早,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似乎是褶皱同期产物,只是随着当时造山运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由北东东向(北西西向)断裂,逐渐演变为北东向(北西向)及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后期生成的断裂的发育程度常沿袭前期构造线的方向。在区域范围内,北东向断裂的发育程度远远超过北西向断裂,且前者走向延伸较长,落差也较大。在淮北煤田的童亭背斜及其西侧袁店、青町一带,这种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的发育
33、情况几乎到了密集的程度。就不同构造部位来说,往往背斜上的这两组断裂要较向斜更为发育。北北东近南北向断裂,生成时间较上述为晚。此种断裂在永城背斜、萧县童亭背斜两侧及津浦路与闸河向斜之间的复式背斜地段十分发育,走向长、落差大。在煤田西部掩盖区多表现为大的正断层,在煤田东北部的下古生代露头区多表现为向西推复的逆断层。 淮北煤田的岩浆岩,从总体上看分布不广,多以岩床产出,且多为中基性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为主。濉萧矿区的丁里、张大屯及津浦路东侧有酸性花岗斑岩分布。这些岩浆岩均生成于燕山期,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值为 11.45 亿年。岩浆岩多产于煤田隆起褶皱断裂的后期,而且与东西向及北北东向大断裂密切
34、有关。就矿区而言,淮北煤田各矿区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岩浆岩侵入的影响;宿县矿区各井田的煤层影响较轻,临涣矿区次之,岩浆岩对濉萧矿区的影响最甚,其南部和北部各井田都受到了岩浆岩侵入的影响。二 井田地质构造任楼井田位于童亭背斜东南翼 (见图 3-3),F3断层以北地区为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F3断层以西地区走向转为北西西,其中 50 线4 线一段为童庄向斜北翼的东延部分,表现为不完整的向斜形态,1 线以西则为一个大致向东开口的童庄向斜。48 线深部,F23断层外侧,有一个北北西的王大庄背斜。F23断层内侧,显示一个向斜构造,为童亭背斜与王大庄背斜之间的鞍部构造(见图 3-4)区内地层产状比较平缓一般为
35、1320,尤其是 1 线以西童庄向斜部分地层倾角更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8缓,仅 815。在 5054 线间,中深部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可达 2530。现就本井田构造及其发育特点分述如下: 图 3-3 任楼井田构造纲要图(一)井田褶(一)井田褶皱皱构造构造任楼井田的褶皱构造主要有井田西南部的童庄向斜,48 线深部鞍状构造及井田外围的王大庄背斜,在 50 线54 线间煤系地层沿走向及倾向具波状起伏的特征。( (1)童庄向斜)童庄向斜轴向北西西北西,1 线60 线剖面控制,向斜内保留少量 5、7、8、10 及 11 煤层,58线以西仅保留 10、11 煤层。向斜沿轴向向西北有翘起的趋势。图
36、34 童庄向斜构造示意图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39向斜两翼地层倾角 815,较平缓,北翼相对更缓。向斜北翼及南翼分别被北北西及北西西向张扭断层及断层所切,其中北翼还发育一组北西北西西张扭性断层及逆冲断层(见图 34)。( (2) )48 线线深部鞍状构造深部鞍状构造为 47 线及 48 线深部少数钻孔控制,物探资料证实,实际上是童亭背斜与王大庄背斜的过渡地带,南北两端地层向上翘起,东西两侧向下缓缓倾斜,地层平缓,倾角 815(见图 3-5) 。( (3)王大庄背斜)王大庄背斜该背斜隆起幅度不大。轴部 4812孔 51煤层标高在-600m 左右。北侧 4810孔 31煤层标高在-460m
37、左右。由于老第三纪在该处相对上升,遭到剥蚀,上部煤系保留很少。褶曲轴向北西沿 48 线剖面地层倾角小于 10。背斜东北侧有一近东西向压扭性断层,背斜西北侧有一南倾的张扭性断层,二者断距均为 025m。前者为 4810孔穿过,后者为物探控制(见图 3-6) 。(二)井田断裂构造任楼井田在资源勘探阶段,共发现断距大于 30m 的断层 22 条,在建井地质报告中,由于矿井设计及建井期间,对井田开采范围边界的重新认定,将 F8、F17、F18及 F19等四条断层划出矿井开采范围以外,开拓巷道否定了 F15断层,另据建井工程揭露和资料分析,新发现 FX1、FX2、FX3、FX4四条断层,确定落差大于 5
38、m 的各类断层 21条。在建井以来的补充勘探及井下巷道中发现大于 5m 的断层 16 条,包括F16、FX6、FX7、FX8、FX8-012345678NNENENEENNWNW近EW走向条数合计5H3030H100mH100m图图 321 不同走向大中型正断层分布直方图不同走向大中型正断层分布直方图图 3-7 断层统计直方图图 3-5 48 线深部鞍状构造示意图图 3-6 王大庄背斜构造形态示意图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01、F3、FX9、FX10、FX12、FX13、FD50、DF48、DF47 、DF10、DF5-2、F5-2等断层,而建井地质报告中的 F3-1断层实际揭露证实不存
39、在,FX2与 DF47断层为同一条断层,FX3断层也证实不存在,这样,截至到 2007 年 12 月任楼井田共发现落差大于 5m 的大中型断层 34 条,其中断距大于 100m 的断层 4 条,大于 30m 小于或等于 100m 断层 7 条,小于及等于 30m 断层 23 条(见表 3-2) 。在发现的大中型断层中逆断层为 7 条,且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的童庄向斜附近(见图 3-3) 。现将主要落差大于 30m 的大断层简述如下: 表 3-2 任楼井田大中型断层统计一览表落 差(m)5H3030H100H100m合计合计NNEFx1 、FX132NEF13 、F1、F23 、FX12 DF48
40、、DF47、DF10F2-1、 F14、 F11F211NEEFX7、FX6、FX8 、FX8-1界沟5NNWF16、F16、FX103NWF3、FX9F4、F7、F7-1F36正断层小计186327NNEF211NWWF5-1 、F22 、F5-2 、FD50DF5-2F56逆断层小计5117合 计237434(1)界沟断层:位于井田最北端,正断层,落差 270350m,倾向 NEE,倾角58,走向 NNW,断层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3650m,穿过钻孔有3210、3212、010、334、336、338等,有二维地震控制,为已查明断层。断层带内岩石具有挤压破碎现象,裂隙及滑面亦十分发育。井田范
41、围内有三条分支断层组成,断层面最大宽度可达 450470m。本断层为矿井边界断层,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分类名称走向性质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1(2)F2断层:位于 36-40 勘探线一带,张扭性正断层,落差 25125m,倾向NNWNWWNW,倾角 58,走向 NEENNENE,断层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5250m,平面上呈 S 形弯曲,在 3941 线间有三条分支断层组成,穿过钻孔有3710、3914、398、406等,在补充勘探中,有4022等钻孔通过,有三维地震控制,为查明断层。断层带内岩石破碎、杂乱,裂隙发育。本断层对中四、中六、2、6 等采区布置有较大影响。(3)F2-1断层断层
42、:为 F2断层的分支断层,走向 NEENNE,倾向 NNWNWW,倾角 5058,落差大于 3065m,断层延伸长度 3150m,平面上呈弧形。穿过钻孔有3710、3914、398、408等钻孔,在补充勘探中,有 4022、38-394等钻孔通过,有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控制。控制可靠,为查明断层(见图 3-9 ) 。本断层对中四、中六、2、6 等采区布置有较大影响。图 3-9 F2、F2-1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4)F14断层:位于 36 线深部,张扭性正断层,落差 050m,倾向 NW,倾角55,走向 NE,断层走向延伸长度大于550m,在井田深部有 3616钻孔穿过。有二维地震控制,为基本查明
43、断层。在 2-3煤间缺失 50m,断层带内岩芯挤压、破碎成角砾状。本断层对上组煤开采有一定图 3-10 40 线 F11断层钻孔控制示意图图 3-8 37 线 F2断层钻孔控制示意图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2影响。(5)F11断层:位于2 采区中部,张扭性正断层,落差 060m,倾向 NW,倾角55,走向 NE,断层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2100m,有 3818、4014钻孔穿过。在补勘中有40-415、3916等钻孔揭露,有三维地震控制,为一查明断层。在矿井的7222 工作面机巷等已揭露 F11断层,揭露情况表明,该断层在浅部断层带较宽,无明显断层面,并有分叉等现象。本断层对2 采区工作面
44、布置有较大影响。j38(-545.1T)26.5m(终孔)1号孔6.3m4.0m5.4m39.0m7222机巷探查剖面图(1:500)F4050-70H=0.8m82煤71煤72煤73煤82煤73煤72煤F29036-60H=25m 图 3-11 7222 工作面机巷 F11断层分叉素描图(6)F16断层:位于中二、中四采区深部,落差 030m,走向 NNW,倾角较大,局部直立,在不同的地段,甚至倾向相反,致使断层表现为在不同地段分别是正断层和逆断层性质,从整体上,本断层应是先拉后挤,并具有平移断层性质。本断层有钻孔和三维地震控制,并在井下已多处揭露,断层面光滑有擦痕、阶步,从擦痕和阶步方向分
45、析,该断层明显具有平移断层性质。本断层两盘,伴生构造发育,在其东盘发育有F16断层,受 F16、F16断层影响,附近煤层受揉皱明显,厚度变化很大,甚至发育穿刺现象,导致煤层对比混乱。在 F16西盘,煤层层滑现象明显,导致小断层发育,煤层厚度变化明显。本断层附近煤厚较大,对其附近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25560-65H=15.5 m剖面图 图 3-12 F16断层在中四上山实见剖面图(7)F3断层:位于中一、中三采区边界处,张性正断层,落差 20105m,倾向SW,倾角 67,走向 NW,断层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2500m,平面上呈弧形弯曲,有471、46-473、46-474钻孔穿过,并有三维地震
46、控制,为已查明断层。在中三底大巷、中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3三回风巷等巷道均已揭露该断层,从揭露情况看,该断层断层带较宽,带内岩性破碎,并有断层泥发育。在该断层的北盘,伴生有 F3断层。该断层对中一、中三采区工作面布置有一定影响 。F3215oF165o80oH=5m图 3-13 中三皮带巷 F3断层地质剖面图F375H=30mF367H=105m450.95375.88Q7282K211551.46599.94K282725251314321图 3-14 F3、F3断层钻孔控制示意图(8)F4断层:位于中三采区中部,张性正断层,落差 040m,倾向 SW,倾角75,走向 NW,断层走
47、向延伸长度大于 380m,平面上呈弧形弯曲,有多个钻孔穿过,并有三维地震控制,为已查明断层。在中三采区上山、中三回风巷等巷道均已揭露该断层,从揭露情况看,该断层断层面平滑,有断层泥发育,两盘牵引现象明显。该断层对中三采区煤层回采有较大影响。图 3-15 -315 总回风巷 F4断层地质剖面图F4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4图 3-16 中三回风上山 F4断层地质剖面图(9)F5断层:位于中三、中五采区边界,压扭性逆断层,落差 20130m,倾向SSWSSW,倾角 4050,平面上呈蛇形弯曲,断层走向延伸长度达 8000m,有多个钻孔穿过,其中 542孔 10 煤下砂泥岩互层重复 20 m,
48、477孔 3 煤组重复 130 m,中三、中五采区补勘中的 4816、47-483、47-484、47-485、47-486对该断层有较好控制,且有中三采区、中五采区的三维地震也对该断层有了较好控制,为已查明断层。在浅部,伴生有 F5-1断层,中部伴生有 F5-2断层,深部伴生有 D F5-2断层,并与该断层形成一个弧形构造。该断层及其伴生断层对中三、中五等采区工作面布置有较大影响。F525-35H=60 mQ563.48442.60345.20827372827372241图 3-17 F5断层钻孔控制示意图图 3-18 F5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显示(10)F5-1断层:位于中五区区内,压扭性逆
49、断层,落差 0130m,倾向NWWNE,倾角 50,平面上呈弧形弯曲,断层走向延伸长度达 2000m,有多个钻孔穿过,为查明断层。该断层对中五等采区工作面布置有较大影响。T5F3T7T3F5T7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5(11)F7断层:为矿井西南边界断层,张扭性正断层,落差 080m,倾向SWWSSWSW,倾角 5258,断层在平面上呈 S 型分布,49-54 线一段由二条分支的断层组成,走向延伸长度约 6300m,有 8 个钻孔穿过,并有三维地震控制,为已查明断层。钻孔见断层处岩芯挤压破碎,裂隙发育,具滑面及擦痕。该断层中五等采区工作面布置有较大影响。(12)F7-1断层断层:位于本
50、区的西南部,正断层,走向近 NW,倾向SW,倾角 6575,落差2050,延展长度大于 5600m,深部与 F7正断层相交,属可靠断层(图3-20)。图 3-20 F7、F7-1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其它小断层在此不一一罗列,具体情况详见断层一览表F7F7-1T7T5QQ494495F752H=30mF2270H=10m5172823182725182725131图 3-19 F7、 F22断层钻孔控制示意图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6表 3-3 任楼井田主要断层一览表附断层产状规模断 层 确 定 依 据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 倾角落差(m)长度(m)穿过钻孔断层带(点)深度(m)地震控制
51、情况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现象断层平面特征控制程度3210546.0522.9624 煤间缺 85m,31煤层断失。岩芯受挤压、揉皱、上覆砂岩裂隙发育,泥浆消耗量大。3212384.17389.1112 煤间缺失50m。挤压,破碎明显,有的呈角砾状,滑面发育。010309313.30327.583883 煤下C312 灰上缺350m。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角砾状,有挤压现象。334252.9265388.4318.64 煤下82煤间缺75m,5 煤层断失裂隙及滑面十分发育,岩芯破碎甚剧,局部有明显错动现象,裂隙中充填钙泥物质。336336339.90411.60421.004 煤下82煤间缺75
52、m,5 煤层断失岩芯破碎较剧,岩性松散,滑面发育。界沟正NEENNW582703503650338284310.5359.6370464.3470303、302、366、367、368、369、351、352、353 共 9条物测线控制。25 煤间缺 80m,31煤层及 4 煤断失岩芯强烈破碎,挤压揉皱,岩性杂乱呈角砾状,裂隙发育,具滑面及擦痕。斜穿童亭背斜,呈舒缓波状展布,在本井田内由三条呈“S”型分支断层组成。断层组平面最大宽度可达4504 70 m,其中最靠本井田的一个分断层,在平面上断层带宽约 70 m.已经查明F13正NENNENW700251770构1327.33334.62330
53、、22、329、328、354 共 5 条物测线控制。8 煤与 10 煤层间断失 20 m 左右挤压破碎明显,破碎,杂乱。走向上呈弧形。基本查明F21逆 NNESEE50020840374401.22403327、328、329 线控制7 煤8 煤间重复 20 m岩芯破碎,层面上具扭压现象、矿物被拉长,呈定向排列、裂隙十分发育。.走向平直,两端迅速尖灭。基本查明F1正 NENW7002515003824391.20401.1223、327、328、329、51 等 5 条物测线控制。34 煤层间断失 20 m。岩芯破碎成角砾状。平面上稍呈弧形弯曲,断面平直。基本查明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
54、47表 3-3(续)任楼井田主要断层一览表表 3-3(续)任楼井田主要断层一览表附断层产状规模断 层 确 定 依 据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长度(m)穿过钻孔断层带(点)深度(m)地震控制情况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现象断层平面特征控制程度3710630.503-7 煤间缺失60m。钻探无芯3914472.90-481.844-7 煤间缺失 70m左右。岩芯破碎剧烈,杂乱、局部挤压、成粉状。398369.80-391.203-4 煤间缺失 70m左右。岩芯破碎,混乱。呈角砾状。406293.00319.80-338.26348.88-351.73岩芯挤压,破碎、裂隙发育,产状陡立。F2正
55、NEE-NNE-NENNW-NWW-NW5825-12552504022322.85356.85371.70385.30三维:A 级断点28 个,B 级断点22 个,C 级断点12 个。5-7 煤间及 810 煤间缺失 65m岩芯破碎挤压,拉裂、裂隙发育具尖棱角状断层角砾。走向长,平面上呈 S 形弯曲,切穿 34-41 剖面,在 39-41 线间 F2由三条分支断层组成。查明3710688.008-11 煤间缺失 30m左右。钻探无芯3914557.79-568.628-C3-灰缺失 30m。岩芯挤压,破碎剧烈,岩性杂,呈角砾状。398479.20-483.705-7 煤间缺失30m。岩芯挤压
56、,成碎块状及粉状,岩性杂。4022322.85-356.85371.70-385.305-7 煤及 8-10 煤间缺失 65m。岩芯破碎挤压,拉裂、裂隙发育具尖棱角状断层角砾。408304.80-318.595 煤上-7 煤间缺失40m。岩芯挤压,揉皱、松软、裂隙及滑面十分发育,具钙质及泥质充填物。F2-1正NEE-NNENNW-NWW505830-65315038-394455.2457.25三维:A 级断点6 个,B 级断点13 个,C 级断点7 个。3 煤7 煤断失 30 m。岩芯挤压破碎,揉皱错动明显,具角砾状。平面上切过 37-41 剖面与F2平行,呈弧形延伸。查明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57、 矿井地质483-3(续)任楼井田主要断层一览表断层产状规 模断 层 确 定 依 据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长度(m)穿过钻孔断层带(点)深度(m)地震控制情况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 层 现 象断 层 平 面 特 征控制程度42-432464.70-475.605-7 煤间缺失30m。岩芯挤压,破碎、揉皱。42-433626.20-634.29654.00-670.528 煤-C3间缺失30m。岩芯破碎、裂隙、小错动十分发育,产状陡立,有断层角砾岩。F16平移NNW-NW北部NEE南部 SWW65900-301200巷道A 级断点 1个,B 级断点 5 个。7 煤层断失井下实见断层带宽
58、2.5m 左右,断层泥为灰白色红褐色,断层面光滑,有摩擦镜面及糜棱现象。平面上比较总体平直,中部稍有弯曲,倾向发生变换,切穿 38-40 三条剖面。查明F16正NNW-NWNEE-NE720-151080巷道井下实见断层带宽 1.4m 左右,带内含有钙泥质及破碎的风化方解石充填,近下盘为破碎的钙泥充填物,近上盘为炭泥,中间为破碎的粉细砂岩。位于 F16 断层东侧,北端与 F16 断层相交,南部与 F16 平行。查明FX9NNW-NWNEE-NE 4050 0-10550巷道断层面光滑平直,有薄层断层泥充填,无淋水,近断层面处上下盘煤岩性较破碎。平面上较平直。查明3818327.001 煤上岩层
59、缺60m。钻探无芯。4014471.60-487.302-3 煤间缺失45m。岩芯挤压,破碎。40-415620.8622.0岩芯挤压,破碎3916729.90738.60岩芯挤压,破碎F11正NENW550-602100巷道A 级断点 33个,B 级断点 12 个。煤层错乱,多处岩性破碎。平面上总体比较平直,局部呈 S 形,浅部分散成多条小断层,切穿 38-41 五条剖面。查明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49断层产状规 模断 层 确 定 依 据断层名称性质走向(m)倾向倾角落差(m)长度(m)穿过钻孔断层带(点)深度(m)地震控制情况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 层 现 象断 层 特 征控制程度DF1
60、0正NESE700109003820609617A 级断层点 2 个,B 级断层点 6 个,C级断点 5 个岩芯挤压、破碎。三维地震显示,平面呈“S”形展布基本查明F14正NENW550-50550361666185662.65671.17672.56329、22、D13 三条物测线控制23 煤层间缺失 50m。岩芯挤压、破碎,呈旬砾状走向稍呈弧形,断面平直基本查明41-424574.5576.2缺失 10m431459760313 煤层缺失10m4114655.08658.084218308.00325.00DF47正NENW500171250巷道A 级断层点 27 个 B 级断层点 7 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刃牙科学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医疗对健康服务的创新
- 经济环境对市场小自考试题及答案
- 商业分析师如何应对CPBA考试挑战试题及答案
- 九年化学试题及答案
- CPBA考试潜在试题及答案
- 【大庆】2025年上半年黑龙江大庆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4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小自考公共事业管理难点试题及答案
- 情侣特色餐饮行业创业
- 2024年汉语言文学自考复习效果跟踪及试题及答案
- 第6课《求助电话》课件
- 03计量器具内校作业指导书
- 《冠心病的中医防治》课件
- 2023年华侨、港澳、台联考高考数学试卷
- 口中有异味中医巧辨治
- 宫颈病变课件
-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研究及案例分析汇编
- 中国地理概况(疆域、行政区、人口、民族)课件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安全专项费用使用申请表
- 沥青路面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