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科学 第一章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课前预习】1.图1-1、1-2、1-3、1-4、1-5、1-6描述的分别是什么现象?他们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图1-1:现象: 原因: 图1-2:现象: 原因: 图1-3:现象: 原因: 图1-4:现象: 原因: 图1-5:现象: 原因: 图1-6:现象: 原因: 由此可见,科学要研究各种 ,寻找它们 、 的原因和规律。2. 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中发现了电流的 。 简述瓦特是从什么现象中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蒸汽机。3.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2、,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你能解释这个想象吗?4.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 揭示事物的 或 。5.以生活中的电器为例,说说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自学检测】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2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阅读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植物生长 B. 经
3、济危机 C. 海底地震 D火山爆发4.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因此我们就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月球了 B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C现在我们有了航天器,人类也已经进入了太空,因此宇宙中的奥秘我们已经知道了 D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到来了好处,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5.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B. 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 C. 科学能改变我们的身活 D 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6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 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
4、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C. 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引进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7.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 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向阳处20不充足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8.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觉得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用眼睛看 用脑思考 用仪器和工具思考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都是9. 科学要研究 ,并寻找它们 、 的原因和规律。 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5、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FCBCBA. B. C. D. E. F. 2.下列标签贴在某些实验物品上,你知道是什么含义吗?3.实验室安全守则(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2)观察实验室 、 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记在心。(3)不能用 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 、 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4)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 或 任何化学试剂。(5)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得随意改变试验程序或所
6、用的 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6)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立即处理,并及时向 或 回报。(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或产品提示语, 、 、 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8)如果发生 、 、 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正确方法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9)不能将 或 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试验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3.在实验室如果皮肤烫伤、被化学试剂灼伤该如何处理? 如果实验室发生火灾,你该如何处理? 【自学检测】1.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测量温度的的仪器是 ;(2)用于夹持试
7、管的仪器是 ;(3)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用作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2.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再去吸取其它药品。(2)倾倒液体时,标签应 ,瓶
8、口要挨着试管口。(3)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 。7.请指出这些实验操作行为的错误之处。CA A 。 B 。C.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胶头滴管的主要作用: 胶头滴管使用方法 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注意事项:(1)使用滴管时,胶头在 ,管口在 。 (2)滴管口 伸入受滴容器。 (2)滴管用后应 ,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 。2)、应用 点燃酒精灯。熄灭时要用 盖灭。3)、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 。4)、给
9、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擦干仪器外壁的水珠。 3.放大镜的正确使用:1)、方法一:让放大镜 观察的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方法二:放大镜尽量 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如果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 ,直到获得的图像大而清晰。【自学检测】1.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使用不当时会引发安全事故。回答下列问题:(1)点燃酒精灯要用 ,酒精灯不用时要用 熄灭。(2)酒精失火时,用 扑盖。(3)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 、 和 三层,其中 部分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时,物体放在 处,温度升高得最快
10、。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3.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2秒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 ) A.外焰 B.内焰
11、160; C.焰芯 D.中上部4.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 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三节 科学观察【课前预习】1. 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2.说说伦琴是怎样发现X射线的,你从中可获得什么启示。3.观察指纹,填写下列空格。4.回答图中的两个问题,并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5. 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如用 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 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6. 在观察
12、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和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 和 7. 化学反应实验中会产生 、 、 、 等实验现象。【自学检测】1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2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A扩大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要有规范性 B使用工具可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C观察实验现象往往要借助仪器 D用显微镜可观察遥远的天体4进实验室做实验前,首先应明确的是( ) A实验的操作步骤 B
13、实验目的 C实验仪器 D实验观察和记录5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6实验时,若将酒精灯打翻,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冲洗 B. 用黄沙覆盖 C用湿抹布覆盖 D用嘴吹灭7前个星期我校隆重地举行了第6届运动会,七年级的小优同学在百米赛跑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打破了校运会的纪录。为了准确地记录运动员的成绩,裁判员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8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
14、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 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弯折了C澄清的水是白色的 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地消失9下列仪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试管是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B停表可以测量时间间隔 C酒精灯是实验室常见的热源 D药匙主要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10.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借助于工具和仪器的观察叫做 。由于局限性,_往往会存在较大的误差。11鸡蛋的形状是_ _ _。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_ _ (填“稍大”或“稍小”)的一端。将鸡蛋放人清水中,鸡蛋的浮沉状况是_ _;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
15、慢 。12显微镜在实验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_。第四节 科学测量 第1课时【课前预习】 1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_ _进行_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标准, 即,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测量的步骤:首先规定长度的标准_;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其他常用单位还有千米(_)、分米(dm)、_、毫米(mm)、_、_其中lm=_nm。 4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_。 1、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1
16、世网 1千米(km)= 米(m) 1米(m)= 分米(dm) 1分米(dm)= 厘米(cm) 1厘米(cm)= 毫米(mm) 1毫米(mm)= 微米(m) 1微米(m)= 纳米(nm) 500m=_m42cm=_nm32.5cm=_m活动2 感受长度大小 请你填入单位:a、某同学身高17.0 b、教室的长度约为8 、c、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三)长度测量工具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2、请你看下图填写刻度尺上的相关概念 :尺子上的起点刻度线 :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最小刻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长度.(即每一个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上面刻度尺测出的长度单位是: 3、观察并
17、正确使用刻度尺 一看:(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完整、量程大小 、分度值大小; 二放: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 (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刻度尺的刻度线要 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 ; 三读:A.读数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不可斜视;B.测量值估读到_的下一位; 在科学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比较精确,此时,就要进行估读,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就不可能绝对精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一些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采用“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可以减少误差。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 和 。 测量结果=准确值+
18、估计值+单位 第四节 科学测量作业 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清单位 A0.2m=0.2m×100cm=20cm B. 0.2m=0.2×100cm=20cm C0.2m=0.2×100=20cm D0.2m=0.2m×l00=20cm3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是300米。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公认标准量”指的是( ) A. 1米 B. 300米 C. 测量工具 D
19、操场4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5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_; (2)一枚硬币厚度为2.1_; (3)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6.0_; (4)小明的身高是l68_。6单位换算:(1) 25毫米=_分米=_米;(2)2.1米=_厘米=_纳米 7.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其中_同学的测量方法有错误,错误的地方有 提高题1在运动会掷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都有可能2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偏
20、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难确定3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认为其中最好的是( ) A. 分米刻度尺 B. 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无法确定4测得一本练习册的厚度是060厘米,共计80张纸,则这本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_。5如下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l7圈,总长度为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毫米。 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C因实验方法
21、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第四节 科学测量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体积表示物体_ _。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为_ _。2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 _和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 _ _和_ _。3体积的测量方法 (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米尺测量出物体的_ _,把具体的数值代入相应的公式便可计算出其体积。 (2)液体:一般用量筒测量,先看清量筒的_ _和_ _,再把量筒放在_ _;然后读数时视线要与_ _相平。4. 体积单位的换算: 米3分米3 1分米3 厘米3 升 分米3 毫升 厘米35. 量筒与量杯 请你观察右图的量筒和量杯,填写下列空格:量筒或量杯都用来测 的体积 量筒
22、的刻度特点: , 量杯的刻度特点: ,两者都没有“ ”刻度.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a、使用前,看清 (量程)和 (分度值)上面左侧量筒的量程是 ,量杯的量程是 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量杯的最小刻度是 b、放 ,倒入液体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c、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 。 练习1:如图所示,量筒内水的体积是 厘米3;放入不溶于水物体后水面升到的刻度是 厘米3;物体的体积是 厘米3。6、不规则、不溶于水的浮水固体体积测量(1)“针压法”: (2)沉锤法”:第四节 科学测量作业 第2课时 1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 ) A量杯或量筒 B. 试管 C烧杯 D天平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
23、正确的是( ) A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3下列换算不正确的是( ) A. 5千米=5×103米 B. 4米2=4×102厘米2 C. 2纳米=2×10-9米 D3厘米3=3×10-6米34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l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
24、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好?( ) A. 甲 B. 乙 C. 丙 D三种都可以5单位换算: (1)900毫升=_升; (2)0.5立方米=_升; (3)0.0085立方分米=_毫升=_立方厘米=_升。 6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1)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l9_;(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00_;7测量液体体积一般用_ _,使用时,首先应将该仪器放在_ _,读数时,如果液面是凹形的,应将视线与_。 提高题1两个粗细不同、最小刻度都是l毫升的量筒,用它们测量液体体积时,较准确的是( ) A粗量筒 B细量筒 C. 都一样 D无法确定2一只量筒有50毫升水,里
25、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厘米3 B0.6分米3 C. 12分米3 D12厘米33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4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实验中,细高的量简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第四节 科学测量 第3课时【课前预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 _的物理量。温
26、度的常用单位是_ _。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把l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0和100之间分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_ _。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 _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_ _ ,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_ _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突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_ _,切勿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_ _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住温度计的上端,使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 _,但不能碰到 _;要等到
27、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且温度计_ _;读数时视线_ _;记录时一要写完整,记下 和 。1、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 : 2.温度计的原理: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等 的性质制成的。3、温度计的单位常用温度单位是 。用 表示。摄氏温度规定:把 的温度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6摄氏度记作 ,零下2摄氏度记作: 。 5读作 ,-23读作 。 1.4科学测量 第3课时作业1关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和生活中使用的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读
28、数 C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刻度范围一样2制作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使测量出的温度更准确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管的内径做得更粗些 B. 玻璃管的内径做得更细些 C. 玻璃泡的容积做得更大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得更小些3把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可能是( ) A75 B. 55 C. 15 D354下列有关体温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既可测量体温,又可测量冰和沸水的温度 B体温计一次使用后,应使上升的水银柱甩回到水银泡中 C. 体温计能精确到0.1 D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是允许的5O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A. 0的冰
29、比0的水冷 BO的水比0的冰冷 C. 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D以上说法都正确6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7物体的_ _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_ _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37,读作_ _,北方冬天最冷有-40.5摄氏度,记作_ 。 8人体正常体温约为_,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到_。9如图所示,甲和乙两个温度计所示的读数为:甲:_,读作_ _; 乙:_,读作_ _。10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A. 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 B. 取出温度计; C. 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30、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 第五节 科学探究 【课前预习】让我们进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室怎样探究的,教材导读: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探究的?阅读教材P26-29内容。读完天花和牛痘的探究过程以后归纳填空1、琴纳医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是: 。 2、琴纳医生建立的猜想和假设是: 。 3、琴纳医生制定的探究计划是: 。 4、琴纳医生收集到的事实和证据是: 。 5、琴纳医生的检验和评价(结论)是: 。 6、琴纳医生最后的合作与交流是:琴纳向全世界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黑盒里面是什么?1黑盒里面是什么?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2.A说可能是铁块、B说可能是木块。这是 。3.小明同学准备借助下列方法来进行判断,这属于 。 4.小明摇了摇知道了它的大小,掂了掂知道了它的重量,用磁铁吸了吸知道了它 能被磁铁吸引,翻了翻知道了它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平台运营合作协议
- 沥青路面摊铺施工合同
- 检修承包合同
-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二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 房屋NFT数字产权绑定协议
- 福建加强型贝雷片施工方案
- 地下石油库工程施工方案
- 14《小蜗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第12课《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商品房预制楼板施工方案
-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全册)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房地产标准踩盘表格模板
- 塑胶件承认书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学校校园安全巡逻情况登记表
- 中国-各省市地图可编辑课件
- (儿科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光缆线路工程段终版施工图
- 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