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备 课记录课题:9桃花源记本课第1课时 本学期第 课时集体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学标 教目1. 朗读并背诵课文。2. 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虎词及古今异艾现象。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 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难点:理清本文脉络。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拓展法教学 过程相关知识衔接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而不仕的故事,你听过陶渊 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 了解作者。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
2、,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29岁开始 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后因深感直场污浊、仕 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 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2. 写作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式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 年),作者时年57岁。他目曙当时黑皓的社会但他又无法 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这篇文辛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 过程(含板书设 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狡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 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讨论,互助解答。2. 教师范读
3、课文,正音。豁然开朗(hud) 俨然(ydn)(ti do)诣太 守(y门阡陌交M (qi a n) 便要(y a o) 还家(hu a n) 刘子 賤(j 1)3. 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 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4. 教师点拨。(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古今异狡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艾: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古狡: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3) 词多义舍:A.便舍船(离开)B.屋舍俨然(房 子)(4)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的尽头)5. 学生翻译全文。目标导学三:找
4、出线索,梳理文章情节明确:发现桃花源T进入桃花源T访问桃花源T离开桃 花源T再寻桃花源。其中重点是第二、三两部分。描写了桃 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 自由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三、板书设计桃花源记1景尙美生醫美人訥美落英缤纷怡然自得便要还家1 1 1向往理'想社会作业 设计作业:1 抄写生字词2翻译全X教后反思和交流主备教师:张丹审核教师:八年级语文备课记录课题:9桃花源记本课第2课时 本学期第 课时集体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 目标1. 朗读并背诵课文。2. 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艾。教材重点
5、、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 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难点: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艾。教学方法设计讲校法;品读法:拓展法教学相关知识衔接过程目标导学一:深入桃源,感受桃源之美1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明确: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 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 源不得埋下伏笔。3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
6、桃源是一个似有而 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的世外 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邑优美,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 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教学 过程(含板书设 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4.作者在这篇文辛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 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明确: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 想。“桃花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成为美的象 征。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类追求幸福
7、和谐安宁生活的愿望 没有改变,这仍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目标导学二:感受文章的笔法简洁,內涵丰富前面我们讲到了文幸叙述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按道理, 叙述如此多的美,理当需要很长篇幅,但作者短短几百字不 仅叙述了其中的美还叙述了遇桃源的前因后果。这其中有 什么秘密呢明确:原因在于文本叙事简约。叙事简约的具体体现:(1)省略句子成分。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 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仓。(2)省略问答内容。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 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可见作者裁剪功夫。探究:说这是作者本人理想的写照,也许还不够准确, 我们可以
8、看见,作者笔下,太守欲往,离尚士刘子骥欲往, 这说明了什么而后大家撷未能寻到桃花源,这又说明了什么分析总结:桃花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 望,是时代背景下的整体愿望。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 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花源究在何 处,无处找寻。作业 设计作业:随堂作业本课后练习教后反思和交流八年级语文备课记录课题:10 小石潭记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课时集体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提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 描写的方法。学标 教目1. 朗读并背诵课文。2. 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翻译课文。难点;理
9、清游记线索,把握丈幸内容。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教学 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导入新课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这首诗名叫什么,谁写的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 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 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幸小石 潭记。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 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10、等留存。2. 背景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貶到 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到处搜奇觅胜, 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載,共写了八篇知 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 州八记中罠负感名的一篇。教学过程 (含板书设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计)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 字音字形。篁竹(hu a ng)为3氐(ch f ) 俞忽(x i ) 幽邃(su 1 ) 犬牙差互(c T)饴然(y T )悄怆(qi d o chu a ng) 2. 古今异狡词 乃记之而去(古狡:离开。今义:前往。)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艾:戏
11、曲角邑3. 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 动词作名词 如鸣城环(現环碰撞发出的声音)(3) 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 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 寒:使寒) 4. 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T “以全石为底”(宾语祈置)。翻 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布石上”前面省略 了主语“鱼” O三、板书设计发现石潭总览槪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气氛作业 设计作业:1 抄写生字词2翻译全文教后反思和交流八年级语文备
12、课记录课题:11 核舟记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课时集体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 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 力。教学 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本语 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2. 学习本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 说明顺序。3. 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 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难点:学习本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和 空间说明顺序。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教学 过程相关知识衔接一、导入新课师:一颗桃核,能变成一件
13、艺术品吗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关于能否变成一件艺术品,下面这段视频会解答这 个疑问。配微雕欣赏图片师:多么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一颗平凡的桃核,竟在人 工的雕琢下变得如此生动精美。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核 舟记,去感受这艺术的魅力所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破除阅读障碍1.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罔(w d ng)贻(y f )有奇(you j T)筹篷 (ru d )髯(rdn)衣褶(zh d ) 袒胸(t d n)泰(sh u )矫首(j i d o)篆章(zhu a n) 壬戌(r e n x u ) 2.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整体感知大意。教学过程 (含
14、板书设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计)4.特殊文言词语归纳。(1)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2)一词多义 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为:A.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B.中轩敞者为舱(是) 而: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B. 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C.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3)词类活用筈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筹篷)中蛾冠而多拇者(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目标导学二:梳理思路,把握说明顺序1. 仔细研读课文,尝试绘制核舟示意图,然后复述课 文
15、内容。2. 讨论:本*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釆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雕 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 结构。最后(第6段)总结全文、3. 文中描写了核舟的哪几个部分并说说作者是按照什 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船舱一船头一範尾一船背。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介绍核舟的 体积,接若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船 背。作业 设计作业:1 抄写生字词2翻译全文教后反思和交流八年级语文备课记录课题:10 小石潭记本课第2课时本学期第课时集体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欣赏艺术品的巧
16、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 魅力。学标 教目1. 感受文本语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2. 学习本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 说明顺序。3. 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 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难点:学习本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和 空间说明顺序。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相关知识衔接教学 过程目标导学一:欣赏微雕艺术,品析语言特色(一)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 概括第一段的段意。明确:槪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2. 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 点的词语。明确:奇巧。3. 雕刻时“罔不因势象
17、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王叔远的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也只有因势象形,才能保证艺术品出于自然而又趨越自然。(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1. 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鬲可二黍许” 一句。明确: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 呈现空间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更写出了核舟 体积的准确性与形象性。2. 请同学领会“山离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抒发感悟。教学过程 (含板书设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计)(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1. 从“苏、黄共闻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右手指卷
18、,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 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明确: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 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邑的枪映之中,完 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酔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 印的形象则是苏、黃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 感觉。2.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明确: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 得细膩;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说 明与主題吻合。小结:在短短几百字中,能将这巧夺天工的核舟完美呈 现,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就这篇意境深邃、想象丰富、 对比巧妙的文幸.又足见文本本身的艺术之
19、美。板书设计总说:由奇巧人王叔远引出核舟体积核船舱?叫分说丿船头圍船尾I舟的顶部:题名和篆章I总说:总结核舟“容量”,再叹技艺高超精致观察、精心构思奇巧空间技艺 顺序精湛灵怪作业 设计作业:1 抄写生字词2翻译全文教后反思和交流八年级语文备课记录12诗经二首关雎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课时录 记 课 备 体 集2.3.点 &/ dp一教学 过程攻学教参借划 西卞指部 字发 /( «VT/ 丄八 :!; / 年E §直bi-攵这国小诗 ,联 llf丈 c<£g ,史 2 矣 几,纽:同 之 少称很収 腑触 国加为古钳林 歌 集川心俎刿 做以 7 d !/< > »utv-t 一 t< 八E" Ay lls >s TJ 二 I Z1 在的人>ht辿 脸 歌<风”幺 内他开 ”目古噺辭盼 札 诗F<“雅弭 之言阳 s> U_T4u- o4 无須的”犬" 诗¥篇个歌宗现 物丸或 诗皂文敦弃Z1少 解。国3” 民”种叙 也单节 学 艾柔咸詢雎 了莎我歌颂的颂三直。其简一 w?k n X aIacd? a>K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游泳救生员资格考试的变化及试题及答案
- DB36T-地理标志产品 宜春野茶油编制说明
-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75
- 2024年游泳救生员资格考试的特殊题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篮球裁判员等级考试精要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探索种子繁育员的工作环境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B50∕T 822-2017 既有居住建筑信息化改造规范
- 模具设计项目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新建半导体集成式磁传感芯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 群众性战伤救治技术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微风发电系统施工方案
- 机械设计说明书-精炼炉钢包车设计
- E+-H-Promass-80流量计基本操作步骤说明书
-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古代科技PPT
- 心力衰竭护理业务查房
- 粉尘防爆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 固定床列管式反应器设计说明书(曾礼菁)
- 焊接高级技师培训教材(电子束焊)
- 三进制计算机
- 色温-XY-UV色坐标换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