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4、5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苏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4、5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苏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4、5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苏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4、5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苏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4、5单元集体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溱东镇学校集体备课定稿主备人 黄 莹 时间 10.11 周次 6 课 题12、姥姥的剪纸课时2备课组成员沈娟、王小红、陈庆祥、黄教材简析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

2、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

3、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2、姥姥是谁?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四、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 意思,可以合并起来。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三、指导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

4、、欣赏剪纸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

5、剪出肯食青草4、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二、认识姥姥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三、质疑问难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

6、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四、练习深化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个人微调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审核意见审核

7、人签名:溱东镇学校集体备课定稿主备人 黄 莹 时间 10.18 周次 7 课 题13、牛郎织女课时2备课组成员沈娟、王小红、陈庆祥、黄莹教材简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

8、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教学具准备1、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

9、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学生发言)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壮美而动人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师推荐课外去阅读)三、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四、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要求准确流利。五、初读

10、感知 1、学生默读思考,按照情节的发展,将故事分成几个相对清晰的部分,并概括内容。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段:(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第二段:(3-5)牛浪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第三段:(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四段:(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段:(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六、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完成钢笔描红。 2、展示评议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练习复

11、述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述课文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2、练习复述课文,师相应指导。(可按课文的段落层次进行,也可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照)3、根据学生的复述,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相机板书: 牵手 分离 相会4、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7小节,感受老牛、牛郎、织女的性格特点。交流:师小结。老牛-忠诚牛郎善良、勤劳。织女勤劳、善良、勇敢。相机出示课件-“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1)你读出了

12、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2)在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3)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4)练习说话,让同来的仙女们好好劝劝织女。(5)其实她们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她也担忧,她也害怕,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这是怎样的决心?(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13、,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2、出示课件-“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1)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毕竟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活的好美满。)(2)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分离王母(1)他们的美满生活并不长久,遭到了王母的破坏,自读课文8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跳、闯、推、拽、拔、划(2)让我们把王母的狠毒,牛郎的急,织女的痛统统放到文章中去读。(齐读810节)4、师过渡:“从此以后,牛

14、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课件出示“鹊桥相会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指导看图: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来相会。想想,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他们俩会说什么?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三、总结,布置作业1、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

15、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2、课后阅读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评述,200字以上。板书牛郎 老牛 牵手 相会王母 分离 织女 个人微调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审核意见审核人签名: 溱东镇学校集体备课定稿主备人 黄 莹 时间 10.18 周次 7 课 题14、安塞腰鼓课时2备课组成员沈娟、王小红、陈庆祥、黄莹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这篇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

16、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3、感知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通过朗读表达赞美之情。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投影:(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2)指

17、名读生字,及时纠正。(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3、解释词义。(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班级交流:三、指导朗读。1、重点指导:(1)自由读。注意语气。(2)指明范读。(3)再指名读。(4)自由读,同位指导。5)再指名读。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四、指导写字。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2、指导。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五、布置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书)。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领略它,去欣赏它。请看

18、2、视频播放“腰鼓表演”3、复习“舞蹈”部分(1)、出示6-7自然段师引读:看哪,“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生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引读:“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生齐读:“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恬静的阳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生齐读:“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变得亢奋了。” (2)、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发出了由衷

19、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3)、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课题上方板书“好一个”)二、过渡、归纳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还好在什么地方?2、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相机板书:响声后生舞姿)三、精读课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一)学习“响声”部分1、出示9-10自然段2、指名读。(师生评议)变换方式读,男生读第9小节,女生读第10小节,齐读“隆隆”以朗读促感悟,体会鼓声的力量与震撼。3、拓展: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

20、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也是4、比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样?如果不用“牛皮鼓面”来比喻,效果怎样?(“隆隆”增强了气势;比喻形象生动,把无形的声音变得有形了。)(板书:隆隆)5、小结:这“隆隆”的鼓声,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黄土地,震撼着观众,也震撼着我们,我们一定会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二)、学习“后生”部分过渡:安塞腰鼓的舞蹈无疑是魅力四射的,响声是震撼人心的,那么,这些击鼓的后生呢?我请两位“男子汉”分别读12、13小节。1、出示12-13自然段。2、指名朗读。(评议)3、这是怎样的后生?

21、4、抓住“元气淋漓”进行自读感悟。 (1)、“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重点讨论“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与“力量,激情,气势”对应起来理解。(见课件) (3)、你能读出这种味道来吗?(教师指导、示范)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6、面对这些后生,你会怎样赞美?为什么要赞美黄土高原?(见13小节)7、小结:面对如此“元气淋漓”的后生,我们怎么能不赞叹呢?“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三)、学习“舞姿”部分过渡:你们喜欢“舞姿”吗?喜欢的站起来,我们一起读!1、出示第15自然段。2、齐读。3、这是怎样的舞姿?(讨论,板书:

22、叹为观止)这里由4句话,每一句写了“舞姿”的一个特点,每句分别写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出它的气势?(指名读,齐读) 4、拓展,看插图,在你心中还会有哪些舞姿? 5、小结:好一个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啊!让我们一起大声赞叹吧:“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四)、体会反复的好处过渡:作者反复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节奏明快,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激情,让我们读出它的激情吧!1、朗读反复出现的句子。2、让我们再次欣赏激情四射的安塞腰鼓。(播放视频“腰鼓表演”)四、研读17自然段,突破难点1、范读17自然段。2、

23、学生大声读。3、交流感受。五、略读结尾,升华主题1、教师引入,学生轻读18-20自然段。2、“它”和“她”分别指什么?3、给你的感觉怎样?4、“一声渺远的鸡啼”是什么意思?5、这里的“静”和开头的“静”有何异同? (讨论以上问题,学生如有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六、总结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声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让我们记住安塞腰鼓,记住这黄土地上表演腰鼓的后生,记住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成章。七、拓展练习1、练习背诵12-16自然段。2、读一读刘成章其它有关黄土地的文章,如老黄风记、山峁等。板书设计: 舞蹈火烈狂野好一个 响声隆隆安塞腰鼓 后生元气淋漓舞姿叹为观止个人微调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审核意见

24、审核人签名:溱东镇学校集体备课定稿主备人 黄 莹 时间 10.18 周次 7课 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时2备课组成员沈娟、王小红、陈庆祥、黄莹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方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2、理解新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和身处逆境的伟大生命力,进而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

25、争的情感。5、感悟作者叙述、描写、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想象环境的恶劣。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自

26、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3)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

27、理解苍凉和悲壮。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

28、系上下文。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

29、感觉?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3、总结全文。板书设计: 生命伟力 青海高原一株柳 顽强精神(神奇) 人生哲理个人微调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审核意见审核人签名: 溱东镇学校集体备课定稿主备课人 沈娟 时间 10.28 课题16.草 原课时2备课组成员沈娟、王小红、黄莹、陈庆祥教材简析草原一课按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所见到的草原美景,感受到的草原上人民的热情,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好内容。课文中有九个生字,多数为学生已熟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不需要对生字进行专门的教学。文中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对于草原美丽的景色和给人带来的乐趣以及蒙古族

30、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款待,作者写得非常细腻,不能用讲解来替代学生深入的阅读。总之,对本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与情感的内化。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理解蒙汉两族兄弟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能谈自己独特感受。教学准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磁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哪里?

31、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草原?2、今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去那美丽的草原,看看那天的蓝、草的绿、人的美。3、板书课题。4、简介作者。资源共享,交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组内交流,班级展示,相机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有关语句。2、找一找课文中描写草原、小河、迎接远客的人群、热情款待客人、饭后联欢的词语。教师出示以下一些词语:渲染 翠色欲流 迂回 玻璃 襟飘带舞 彩虹 羞涩 摔跤学生齐读,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间互相帮助完成对字词的理解)4、默读课文,相信同

32、学们一定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理清脉络,欣赏美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景美,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1、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呢?(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列出标题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展示)如:美丽草原 欢迎远客 真情相握 热情款待 饭后联欢2、欣赏美景。(1)课文写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你能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看出他是第一次来草原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2)作者第一次来草原感觉草原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如:可爱、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用“可爱”一词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草原的美景。是啊,作者第一次

33、来草原有了这样的新奇的感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草原到底可爱在哪里呢?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能从这些文字中读出什么?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能找到吗?能说说这两个比喻句的好处吗?(准确、鲜明地把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初入草原时所看到的美景?(4)如果是你,第一次来到这美丽的草原,你有什

34、么样的感受?作者呢?引导学生从“高歌一曲”“既又,既又”“静立不动”、“回味”、“无限乐趣”等词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四、情感内化,畅谈感受。草原如此美丽,能用一个词来说这是什么样的草原吗?这是(   )的草原。_(括号中填自己的感想,横线上填写自己发出此感想的书中的句子。)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蒙古族人民的好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回忆初入草原所感受到的风景之美。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师:说得很好,可是草原给你的印象仅仅是景美吗?还有什么?师:是啊,难怪老舍先生在即将离开草

35、原之时,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读了这句诗,你感受到了什么?(蒙古和汉族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是啊,同学们,草原的美景令我们陶醉,课文中有哪些内容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蒙汉情深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5小节。二、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生自读课文25节。(边读边划,找出描写蒙汉情深的语句,并在感触较深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2.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边读边思考,边想边写体会,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值得学习。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蒙汉情深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A、(出示课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草原

36、人民非常热情)哪些细节能让你感受到这份热情?重点理解(迎接热情)“各色的衣裳”:身着节日的盛装,热情招待“飞”:说明蒙古兄弟心情迫切,热情好客。“几十里外”:学生体会有多远,可以看出路途遥远阻止不了他们与汉族兄弟相见的热情。师点读,感受热情师:同学们,听,男女老少,欢呼雀跃,骏马驰骋,襟飘带舞,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请大家跟随这段独特的蒙古音乐,自由朗读这段话,感受浓浓热情,开始吧!(播放音乐)B、过渡:除了刚刚交流的迎接客人时,蒙古人表现的热情之外,课文还有什么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蒙汉情深呢?(出示课件)“见到我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重点理解(相见激情)

37、“飞”:汉族兄弟此刻也是心情迫切,深受感染C、(出示课件)“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学生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人很多,气氛热烈,人们情绪高涨,刚松开一双手,又有一双手来了,也许刚刚才握过,紧接着又握了)提升:这样热闹的场面,同学们想象的画面,老舍先生却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样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老舍先生语言的艺术魅力。好,同学们,还有哪些想说的?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师点拨:一般我们去别人家做客,寒暄的过程中,总是主问客答,怎么这里感觉乱糟糟的?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

38、见是怎样的情形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生:其实,这样描写可以看出人很多,场面热闹,主人热情。D、(款待盛情)过渡:刚刚我们感受到了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流露出的真情与激情,那么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蒙汉情深?交流:“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同学们,你们知道蒙古族兄弟迎接贵宾有哪些习俗?干部,七十岁,姑娘们,不同的人群都对汉族兄弟表示欢迎,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汉族兄弟的深情厚

39、意。E、(话别深情)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响起。师导: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回味无穷。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看着送别的场面,回味着蒙古兄弟的真诚热情,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依依不舍)难怪老舍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师: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那份依依惜别之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

40、款待、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蒙汉情深,希望这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四、作业1、请同学们课后听听描写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草原夜色美等,感受草原的独特气息。2、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述的画面,把它写下来。微调意见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名: 溱东镇学校集体备课定稿主备课人 沈娟 时间 10.28 课题17.草 原课时2备课组成员沈娟、王小红、黄莹、陈庆祥教材简析草原一课按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所见到的草原美景,感受到的草原上人民的热情,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好内容。课文中有九个生字,多数为学生已熟知的,因

41、此在课堂教学不需要对生字进行专门的教学。文中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对于草原美丽的景色和给人带来的乐趣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款待,作者写得非常细腻,不能用讲解来替代学生深入的阅读。总之,对本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与情感的内化。教学目标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5、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6、 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理解蒙汉两族

42、兄弟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能谈自己独特感受。教学准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磁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哪里?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草原?2、今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去那美丽的草原,看看那天的蓝、草的绿、人的美。3、板书课题。4、简介作者。资源共享,交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组内交流,班级展示,相机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有关语句。2、找一找课文中描写草原、小河、迎接远客的人群、热情款待客人、饭后联欢的词语。教师出示以下一些词语:渲染 翠色

43、欲流 迂回 玻璃 襟飘带舞 彩虹 羞涩 摔跤学生齐读,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间互相帮助完成对字词的理解)4、默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理清脉络,欣赏美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景美,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1、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呢?(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列出标题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展示)如:美丽草原 欢迎远客 真情相握 热情款待 饭后联欢2、欣赏美景。(1)课文写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你能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看出他是第一次来草原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44、。”)(2)作者第一次来草原感觉草原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如:可爱、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用“可爱”一词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草原的美景。是啊,作者第一次来草原有了这样的新奇的感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草原到底可爱在哪里呢?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能从这些文字中读出什么?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能找到吗?能说说

45、这两个比喻句的好处吗?(准确、鲜明地把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初入草原时所看到的美景?(4)如果是你,第一次来到这美丽的草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作者呢?引导学生从“高歌一曲”“既又,既又”“静立不动”、“回味”、“无限乐趣”等词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四、情感内化,畅谈感受。草原如此美丽,能用一个词来说这是什么样的草原吗?这是(   )的草原。_(括号中填自己的感想,横线上填写自己发出此感想的书中的句子。)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蒙古族人民的好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回忆初入草原所感受到

46、的风景之美。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师:说得很好,可是草原给你的印象仅仅是景美吗?还有什么?师:是啊,难怪老舍先生在即将离开草原之时,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读了这句诗,你感受到了什么?(蒙古和汉族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是啊,同学们,草原的美景令我们陶醉,课文中有哪些内容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蒙汉情深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5小节。二、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生自读课文25节。(边读边划,找出描写蒙汉情深的语句,并在感触较深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2.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边读边思考,边想边写体会,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值得学习。接

47、下来,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蒙汉情深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A、(出示课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草原人民非常热情)哪些细节能让你感受到这份热情?重点理解(迎接热情)“各色的衣裳”:身着节日的盛装,热情招待“飞”:说明蒙古兄弟心情迫切,热情好客。“几十里外”:学生体会有多远,可以看出路途遥远阻止不了他们与汉族兄弟相见的热情。师点读,感受热情师:同学们,听,男女老少,欢呼雀跃,骏马驰骋,襟飘带舞,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请大家跟随这段独特的蒙古音乐,自由朗读这段话,感受浓浓热情,开始吧!(播放音乐)B、过渡:除了刚

48、刚交流的迎接客人时,蒙古人表现的热情之外,课文还有什么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蒙汉情深呢?(出示课件)“见到我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重点理解(相见激情)“飞”:汉族兄弟此刻也是心情迫切,深受感染C、(出示课件)“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学生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人很多,气氛热烈,人们情绪高涨,刚松开一双手,又有一双手来了,也许刚刚才握过,紧接着又握了)提升:这样热闹的场面,同学们想象的画面,老舍先生却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样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老舍先生语言的艺术魅力。好,同学们,还有哪些想说的?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师点拨:一般我们去别人家做客,寒暄的过程中,总是主问客答,怎么这里感觉乱糟糟的?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生:其实,这样描写可以看出人很多,场面热闹,主人热情。D、(款待盛情)过渡:刚刚我们感受到了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流露出的真情与激情,那么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蒙汉情深?交流:“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