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立铭专栏丨生命的秘密(五):感觉一一与客观世界握手编者按: 那些探寻外星生命的好奇者们,你们是否 想过智慧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智慧又是如何与外部的客 观世界发生连接的呢?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智慧的秘密都蕴 藏于大脑,那也是我们真正感知周围世界的神奇之所。 撰文 | | 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责编 | | 徐可 很难想象人类未来接触到的外星生命会是什么样子,也很难 相信所有的外星生命都会千人一面、充满相似。但是可以 推测,第一个来到地球的外星生命,一定是智慧高度发达,而且其智慧水平应该远在地球人之上,这样他们才能够远渡 星海、从天而降。 但是智慧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我们 能根据
2、人类的智慧,大致推断外星文明的基本形态么?宇宙 间最高级别的智慧之间,一定可以相互理解、交流、表达情 感么? 尽管绝大多数科学家和稍具科学知识的公众都同意 人类智慧的秘密包括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这个世界 的所有认识、我们的回忆、我们的全部思考和自由意志 都来自我们那颗在地球生物圈里独一无二的脑袋,但是我们 并不十分清楚这颗论尺寸在自然界毫不惊人的脑袋是怎么 样决定我们的智慧。甚至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人类) 的大脑真的那么简单容易理解的话,这么一个简单到傻的大 脑根本就不可能做任何事! (If(Ifourour brainsbrains werewere simplesimple enou
3、ghenough forfor usus toto understandunderstand them,them, wedwedbebe soso simplesimple thatthat wewe couldnt.)couldnt.)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大脑如何工作一无 所知。实际上,过去百年以来,人类正在用惊人的速度理解 大脑的奥秘。在今天的故事里,我想尝试着用地球人类最重 要的感官能力视觉,来讲讲这里面有趣的科学故事。 0101 视觉:要有光! 视觉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互动最重要的通道:日常生活里我 们有超过 90%90% 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 但我们到底是怎么 看到东西的呢? 不
4、管是中国的墨子还是西方的毕达哥拉斯, 都不约而同提出眼睛可以发射某种光芒或者火焰, 这些火光 接触物体后才会被眼睛感知、从而产生视觉。但是眼睛主动 发射信号的理论立刻会遇到一个逻辑上的难题:既然眼睛能 主动发光,那么人为什么黑暗中什么都看不到?当然人们可 以继续修正这个理论来自圆其说,比如说一个可能是人眼发 射的信号必须和物体天然发射或者反射的信号同时出现,人 眼才能看到东西。但是这样的打满补丁的理论实在是太反直 觉了。到了古罗马时代,托勒密已经在集大成的光学一 书中正式放弃了这种探照灯式的眼睛模型,同时提出眼睛的 功能是被动接收光线。只有那些发光或者反射光的物体,才 能被人眼所捕捉到。 但是
5、人眼到底是怎么捕捉到光线的呢? 如果仅从光学的角度来看, 问题倒没有特别复杂。人们很早 就通过人体和动物解剖,知道眼睛的前方有一块圆圆的、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周围薄的透明物质,而放大镜能够聚焦光 线则是托勒密时代就已经知道的事情。那么眼睛模型就可以 很简单了: 外部世界的光线进入眼睛, 被放大镜聚焦和翻转, 投影到眼睛背后一块小小的荧幕上,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东西 了。人类视觉的放大镜 - - 小荧幕模型,来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16441644 年出版的哲学原理一书。在笛卡尔的想象里,物 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被放大镜(晶状体)折射 和聚焦后, 在小荧幕(视网膜) 上呈现一副倒立的、 缩小的
6、、 但却完整无缺的图像,从而被人脑感觉到。当然,就像我们 将要讨论的,这个模型尽管接近真实,但是完全逃避了回答 更基本的问题,也就是小荧幕上的那幅图像是怎么被人脑” 感知“到的。(图片来自 ) 但是这个简单的解释其实并没有真正回答”我们怎么看到东 西“的问题,它只不过是把这个棘手的问题从眼睛外挪到了脑 袋里而已。 首要的问题就是小荧幕自身是如何感知到光的。 我们现在知道,这块小荧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视网膜 和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也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那么 问题就变成这些组成视网膜的细胞是如何感知光线的,或者 说,当几个光子远
7、道而来,经过放大镜的聚焦、击中视网膜 上的某个细胞之后, 这个细胞是怎么知道的呢? 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视网膜上密布着感光的细胞,特别 是棒状的视杆细胞( RodsRods )和尖尖的视锥细胞( ConesCones )。 这些细胞上密布着能够吸收光的蛋白质,特别是下文中的视 紫红质,从而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生物体能够感知到的化 学信号和电信号。 (图片来自 www.chm.bris.ac.ukwww.chm.bris.ac.uk )最初的 提示来自 18771877 年,在罗马养病的德国科学家鲍尔 (FranzFranz BollBoll ) 发现,新鲜解剖出来的青蛙视网膜在日光下呈现出鲜
8、艳无匹 的红色,但是很快就会褪色、变黄、最终变得无色透明。起 初鲍尔认为,也许是解剖出的视网膜在培养皿里死亡变质了? 但是他很快发现,如果把青蛙在强光下饲养一段时间,那么 新鲜解剖出的视网膜从一开始就已经是无色透明的了,而如 果把已经褪色的视网膜在黑暗中放一段时间,它又能重新变 成红色。事情因此就清楚了:视网膜中肯定有一种红色的物质,能够吸收光从而褪色,也能够在黑暗中重新恢复颜色。 鲍尔因此大胆猜测, 也许视网膜就是靠这种红色 - - 无色的循环 来感受光的?体弱多病的鲍尔在做出了这个伟大猜测后不 久就因肺结核去世,死时刚满 3030 岁。 所幸, 他的发现和猜 测被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库恩尼(
9、WillyWillyKuhneKuhne )延续下去。从 18781878 年到 18821882 年,库恩尼马不停蹄地挖掘着鲍尔的发现, 他成功从大量的青蛙视网膜中提纯出了这种有颜色的物质, 并把它命名为视紫红质( rhodopsinrhodopsin )。不仅如此,库恩尼还 证明,就像鲍尔提示的那样,纯净的视紫红质分子也能够在 光照和黑暗下呈现有色 - -无色的循环。 库恩尼还发现, 当光照 射视网膜时,视网膜会产生微弱但清晰的电流变化。他于是 宣称,这种紫色的蛋白质就是视觉秘密的核心!他认为,该 物质通过自身的某种未知化学变化(褪色) ,将外在世界的 信号(光线)变成了一种能够被我们的大
10、脑感知的信号(电 流)。即便用今天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假说依然正确得不 可思议! 视紫红质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美国科学家沃德( GeorgeGeorge WaldWald )进一步深化了鲍尔和库恩尼的假说,他发现,视紫红 质能够和一个小小的名为视黄醛的色素分子结合从而呈现 妖艳的紫色。在光线照射下两者分离,失去颜色的视紫红质 随即在视网膜细胞中产生了电信号。尽管在进化史上眼睛反 复独立出现过很多次,但是所有动物的感光原件都是从同一 个视紫红质祖先那里变化而来。顺便说一句,视黄醛来源于 维生素 A A。因此当人体缺乏维生素 A A 时,感光能力就会急剧 下降产生夜盲症。 (图片来自英文维基百科)
11、 0202 光已经有了, 视觉还会远么?从鲍尔到库恩尼的发现揭示 了人眼感光的原理。 但是我们必须声明, 感受到“光”, 距离 真的”看见东西“还相差甚远。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也同 样具有感光能力,而如果仅能感知光,充其量能帮助生物确 定光源的位置和距离,这点信息量对于希望探索大千世界的智慧生命来说就差得太远了!我们不光需要看到光,我们还 需要看清猎物的多少、天敌的远近、前进的道路,和电脑屏 幕上的文字呢。 简单的光信号又是如何带给我们关于色彩、 形状、远近等复杂的视觉信息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意 义远远超过视觉本身,它的本质是,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将简 单的感觉刺激(例如是否有光、哪里有光)
12、组装成为人脑可 以识别和处理的复杂感觉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视 网膜细胞本质上就是千万个草履虫细胞,它们中的每一个都 有能力像草履虫一样检测光线是否存在。我们可以把这些细 胞的功能类比成数码相机的像素,每个像素有一个独一无二 的位置(多少行多少列) ,每个像素的唯一功能就是检测这 个位置有光或者没有光。当我们的大脑收获了来自无数只草 履虫或者无数个像素点的非黑即白的信息的时候,它是如何 从中总结归纳出一幅生动的图画的呢? 一个视错觉的经典例子: 在图中, 正方形的轮廓线并没有被 直接描画出来,但是人眼能够立刻从背景中识别出一个白色 的正方形形状。这个例子说明, 视觉信息的处理绝非简单的
13、感受物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光线”,而是存在复杂的后期信号 处理,从而产生了原本并不存在的视觉“信息”。 (图片来自 .uk) 时间快进到 19581958 年,两个三十出 头的科学家几乎是无意间得到了开启视觉大门的钥匙。那一年的年初,大卫休伯(DavidDavid HubeiHubei )和图斯坦威瑟 (TorstenTorstenWieselWiesel )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园里相识 了。在他俩共同的导师,视网膜研究的大师斯蒂芬库福勒 ( StephenStephen KufflerKuffler )
14、的建议下,两个年轻人跳过了视网膜, 直接把目光投向了视觉信号的最终输出地大脑。大卫休伯和图斯坦威瑟,1981,1981 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 也可能是整个生物学史上最成功的一对搭档。两人在 19581958 年开始合作,当年就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发现,并在此之后的 二十年里几乎是完全靠两人之力完成了人类对视觉系统的 开创性工作。当然,也有传言说,两人在 19581958 年就已经清 楚意识到了自己发现的意义,因此有意识的排除了所有合作 者, 单枪匹马工作, 以确保诺贝尔奖的两个席位。(图片来 自英文维基百科)他们的想法并不新奇,甚至有点“蠢”。老 师库福勒首创了用微型电极记录单个的视网膜细胞
15、对光线 的反应。因此他们希望如法炮制,用微型电极记录大脑细胞 的电信号,看看能否找到光刺激和大脑细胞电信号之间的联 系。但是要知道,视网膜细胞本来就是专司感光的,大批的 细胞能够在光照下产生电信号,要做电极记录几乎是一扎一 个准。大脑的细胞总数大了几个数量级,要在这么多细胞里 找出一个碰巧能对光信号有反应的细胞,如同大海捞针。可想而知,当他们有一天终于好运气爆棚,用电极在猫的大脑 里定位到了这么一个细胞的时候,两个人有多么兴奋。他们 变着法子给出各种各样的光刺激, 大的、小的,左边、右边,强的、弱的,一个、两个,开灯、关灯看看能否从这个 撞上枪口的细胞的反应中得到什么线索。必须说明,两个年轻人
16、调整光刺激的方法是很原始的。他们的实验系统很简 单,把可怜的猫麻醉固定,然后在猫的眼前放一台老式幻灯 机。休伯和威瑟轮换着更换各种幻灯片给猫猫看。每张黑色 的的幻灯片上用针挖出形状位置大小不同的小孔,于是穿过 黑色幻灯片,各种稀奇古怪形状的光斑就照射到了猫的眼睛 里。徒劳的尝试一直持续到直到午夜,两个机械地移动手 臂更换幻灯片的年轻人都快要睡着了。突然之间屏幕上的波 纹变得杂乱,这个细胞突然像机关枪一样开始乒乒乓乓地产 生电信号了! 两人一跃而起睡意全无,但是仔细一看幻灯 片,好像一点也不稀奇啊!仅仅是黑色背景下的一个小光斑, 刚才这样的刺激已经给了不知道多少次却一直没有如此剧 烈的反应。而且
17、,当他们把同一张幻灯片拔出来再插上,机 关枪一样的电信号居然消失了,就像刚才的一幕是他们做的 一个梦。 经过一番折腾,休伯和威瑟终于发现,原来那张 幻灯片没有很好地卡入卡槽里,造成幻灯片和卡槽的边缘,漏出了一条细细的光线,恰好投射到猫的眼睛上!他们推想,大脑其实并不是直接感受光点, 而是感受光点组成的“光 线”。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休伯和威瑟发现大量的大脑细胞的 确不会对光点光斑有特别反应,而是会对某种角度的长方形 光条反应强烈。有趣的是,有的细胞只会对水平放置的光条倾斜的。 休伯和威瑟记录到的大脑细胞。这个细胞仅仅会对一个垂直的光条敏感(左上) ,产生像机关枪一样密集的电信号(右 上),而对其
18、他方向的光条没有反应。 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 这个细胞能够同时接受来自数个视网膜细胞的信号(下) 。 这几个视网膜细胞恰好成垂直排列,因此一个垂直的光条能 够同时刺激到这几个细胞,因此产生了最强的信号。 (图片 来自 )这一发现标志着我们对人类感觉系统 的理解,从“要有光”正式迈进了“看见图案”的时代。 打个比 方,我们可以想象, 有一条毛毛虫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毛毛虫的身体分头、肚子、尾巴三节,每一节都亮闪闪地发 着光。 在休伯和威瑟的猜测中, 我们大脑是这样看见毛毛虫 的:首先,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有三个细胞,同时检测到了来 自毛毛虫
19、头肚子和尾巴的光我们姑且命名它们为视网 膜”头“细胞、视网膜”肚子“细胞、和视网膜”尾巴“细胞吧!这 一步早在鲍尔到库恩尼的工作里就已经揭示清楚了。 而之 后呢,这三个特殊的视网膜细胞,同时把电信号传递给了大 脑中的同一个细胞我们就叫他大脑“毛毛虫”细胞好了。 这个“毛毛虫”细胞藏在大脑深处,自己并不直接感光, 但有 一个神奇的特性: 当它同时接收到来自视网膜“头”细胞、“肚 子”细胞、“尾巴”细胞的信号时,它自身就会被激发起来,产生一个新的电信号。而这个电信号的含义,就是我们的大脑 意识到了毛毛虫的出现!有反应,有的细胞偏爱垂直的,有的细胞干脆喜欢4545 度角0303 从信号到信息, 从视
20、觉到全世界休伯和威瑟的发现, 次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从简单的光信号中整理出复杂 的、有意义的视觉信息的。而基于这个简单的原理,我们可 以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和推理:既然视网膜上的光点信号汇 合一次,就能产生关于方向的信息,那么方向的信息汇合一 次,应该就能产生形状的信息;形状再叠加色彩,就能形成 我们对五彩世界的基本感知;要是两个眼球看到的东西稍有 不同,叠加起来又能告诉我们物体的远近。这样的话,仅仅能够感受光点的视网膜细胞,最终可以在大脑中构造出充满 各种细节的丰富视觉世界来。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号处理其 实并不神秘,仅仅需要简单信息之间的叠加或者抑制就可以 了! 至少对于人类来说,各种感觉系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 方式也都使用了类似的逻辑。比如说吧,在嗅觉和味觉世界 里,我们的鼻子和舌头上有成百上千的化学感受蛋白,能够 结合和识别各种各样的化学分子,从而产生我们对化学世界 的第一层认知。这些信号在大脑中再不断地汇聚合流,最终 产生难以言说的复杂感受,从香醇的红酒在舌尖的回味、到 妈妈刚出锅的家乡菜的香气。 而在听觉和触觉世界里, 体最初感知的是声波震动空气、或者物体接触皮肤所带来的 机械能刺激。这些不同强度、不同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示范温室大棚安装协议
- 儿童玩具设计总监聘任合同
- 厂房水电施工合同:印刷业篇
- 演出器材租赁合同
- 生态农业园绿化施工合同
- 建筑公司项目经理聘请协议
- 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规范
- 图书馆资料储存分类方法
- 煤矿安全监查员工作规范
- 旅游景点设施管理
- 【培训课件】《统计法》宣传课件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数据质量
- 医院培训课件:《病室环境管理》
- 数学中的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 带电作业规程课件
- 建筑工程《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表》
- 2024年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传统文化的精髓
- 畜牧业的生态循环与资源节约
- 旅行社管理系统课件
- 汽轮机本体检修要点课件
- 手机厂商的战略选择及供应链结构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