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7学年度秋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2016.9 一、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星期教学内容周次日期星期教学内容09.02 五开学第一课/集合概念9.03 六周清9.04 日休息 19.05一集合的表示610.10 一习题课9.06二集合的表示10.11二一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9.07三集合的关系10.12 三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最值问题9.08 四集合的关系10.13 四习题课9.09 五习题课/集合的运算一10.14 五函数的应用(一)/29.10 六周清10.15 六周清9.11 日休息10.16 日休息29.12 一集合的运算二710.17 一函数的零点习题课9.13 二集合的

2、运算三10.18 二二分法9.14 三集合的运算四(下午放假2班没有上)10.19 三小结与复习9.15 四中秋节放假10.20 四第二章总结训练9.16 五中秋节放假10.21 五习题课/下午放假9.17 六中秋节放假10.22 六周清9.18 日评讲假期作业10.23 日休息39.19 一变量与函数的概念810.24 一 习题课9.20 二映射与函数10.25 二10月月考9.21 三习题课10.26 三月考试卷解析9.22 四函数的表示方法10.27 四有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9.23 五函数的表示方法2/分段函数10.28 五指数函数/实数指数幂习题课 9.24 六学法指导课-关于作业10

3、.29 六周清9.25 日休息10.30 日休息49.26 一学法指导课-复习与预习910.31 一指数函数习题课9.27 二函数的单调性11.01 二对数及其运算9.28 三函数的单调性211.02 三对数及其运算29.29 四函数的奇偶性11.03 四对数及其运算39.30 五运动会 11.04 五习题课/ 下午放假10.01 六国庆放假11.05 六周清10.02 日国庆放假11.06 日休息510.03 一国庆放假1011.07 一习题课10.04 二国庆放假11.08 二习题课10.05 三国庆放假11.09 三对数函数10.06 四国庆放假11.10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10

4、.07 五国庆放假11.11 五习题课上英语10.08 六基本初等函数图像性质 11.12 六周清10.09 日习题课11.13日休息1111.14 一幂函数1712.26 一直线方程的一般式11.15 二期中测试习题课、期中考试12.27 二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与重合的条件/晚课11.16 三期中考试讲评12.28 三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11.17 四构成空间的基本元素函数的应用(二)(实习作业)12.29 四习题课11.18 五多面体,棱柱/放假12.30 五点到直线的距离/ 下午放假11.19 六周清12.31 六元旦放假11.20 日休息1.01 日元旦放假1211.21 一棱锥和棱台18

5、1.02 一元旦放假11.22 二习题1.03 二圆的标准方程/晚课11.23 三圆柱、圆锥、圆台1.04 三圆的一般方程11.24 四球1.05 四习题课11.25 五习题课/投影与直观图1.06 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1.26 六周清1.07 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1.27 日休息1.08 日休息1311.28 一三视图191.09 一全章复习11.29 二直棱柱和正棱锥的表面积/球的表面积1.10 二期末复习11.30 三习题课/柱锥台的体积1.11 三 期末复习12.01 四球的体积1.12 四期末复习12.02 五习题课/下午放假1.13 五期末考试12.03 六周清1.14 六期末考

6、试12.04 日休息1.15 日休息1412.05 一习题课201.16 一12.06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1.17 二12.07 三共线与异面/直线平行直线1.18 三12.08 四平行直线/习题课1.19 四12.09 五直线与平面平行/物理1.20 五12.10 六周清1.21 六12.11 日休息1.22 日1512.12 一平面与平面平行211.23 一12.13 二习题课1.24 二12.14 三直线与平面垂直三12.15 四平面与平面垂直四12.16 五物理/下午放假五12.17 六周清12.18日休息1612.19 一第一章测试12.20 二第二章 数轴的基本公式 12.21

7、 三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公式12.22 四习题课12.23五直线方程的概念及斜率12.24 六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12.25 日休息二、教学建议 1、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内容的顺序为:数学1、数学4,其中数学1与数学4中函数、向量能力要求较高,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是两大重要板块。高一教学内容均为基础,要打扎实,教学内容处理要根据各校具体情况来适度把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防止学生两极分化。2、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既涉及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建议每周安排一次小练习(45分钟)及一次综合练习,讲评

8、时间可不再另行安排;3、本教学计划每周按新授课5课时安排;由于高一内容的在高考的重要性,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可适当增加课时;4、交集、并集、补集与函数教学之间补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考虑到高一的进度与高一学生的特点,对含参数的不等式不宜补充,各校可根据学校情况自行安排,不应超过2课时。5、期中考试内容为集合、函数为主,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若将三角函数的部分内容在期中考试前上的,建议在期中考试中也要涉及。6、各校的教辅资料务必整合使用,切忌照本宣科;7、期末考试参照无锡市统考安排,另行通知。三、教学要求(一)集合1、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

9、,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2、学习集合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逐渐熟悉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能进行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并掌握集合语言。3、对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不要求证明,只要求能判断两个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4、本章学习要求中:“实例”指:实际生活的例子、已经学过的整数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等方面的例子。“简单集合”指:教科书中出现的同类型的集合。“给定集合”指:全集、子集的元素均为整数或字母(由列举法给出);或全集为实数集,子集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由描述法给

10、出)。(二)函数与基本的初等函数()1、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函数概念的引入应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非空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函数)。函数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2、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中,“简单函数”指下列函数:。求简单函数的值域中,简单函数指下列函数:。3、简单(情境)的分段函数指:在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函数为常数、一次、反比例、二次函数的分段函数。例如:出租车收费

11、、邮资、个人所得税等问题。4、教学中,要结合 等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对一般函数的奇偶性,不要做深入讨论)。5、在回顾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入有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以及实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其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机)进行实际操作,感受“逼近”的过程。6、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7、幂函数的教学中,只要求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函数

12、yx,yx2,yx3,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单调性和奇偶性。8、函数的最值问题,这里仅限于会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简单的分段函数,或易知单调性的简单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最大(小)值。9、方程实根分布问题,仅限于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根的个数; 借助图象了解:若 f(x)ax2+bx+c,且 f(p)f(q)0 (pq), 则方程f(x)0必有一根x0( p,q)。10、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关键是结合具体例子感受过程与方法。本方法限于用计算器判定三类方程:的解的范围(一般进行3-4次操作即可)。11、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利用计算器(机)画出指数函数、

13、对数函数等的图象,探索、比较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函数的性质,判定方程的解的范围等。12、在本章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应用。(三)三角函数1、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例如,通过单摆、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浪、潮汐、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2、借助单位圆,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函数的有

14、关性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弧度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概念,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可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逐步理解这一概念,在此不作深究。4、能借助计算器(机)画出函数y=Asin(x+)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Asin(x+)的图象。根据y=sin x的性质讨论y=Asin(x+)的性质要求不宜太高,掌握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即可。能由函数y=Asin(x+)的图象观察并计算得参数A,的值,对确定的值不作要求。(四)平面向量1、向量概念的教学应从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入手,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了解这些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对于学生

15、理解向量概念和运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2、引导学生运用向量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使物体沿某方向运动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对于用向量解决较为复杂的平面几何问题不作要求。3、向量的非正交分解、向量投影的概念只要求了解,不必展开。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应用不作要求。(五)三角恒等变换1、教学中,注意展示数学发现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

16、以此作为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训练。3、能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其中,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指三角函数变形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三次,整个解题过程中三角函数公式的使用一般不超过5个。20132014学年度秋学期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与建议 2013.9理 科一、教学进度表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1日/一9.1-2复习直线6一10.7国庆节放假二9.3两条直线的交点二10.8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三9.4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三10.9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四9.5点

17、到直线的距离(1)四10.10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五9.6点到直线的距离(2)五10.11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六9.7休息六10.12习题课日9.8休息日10.13休息2一9.9对称问题7一10.1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二9.10圆的标准方程二10.15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三9.11圆的一般方程三10.16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四9.1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四10.17空间直角坐标系五9.1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五10.18本章小结六-日9.14-15休息六-日10.19-20休息3一9.1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8一10.21四种命题二9.17习题课二10.2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三9

18、.18本章小结三10.23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四9.19中秋节放假四10.24简单的逻辑连结词(1)五9.20中秋节放假五10.25简单的逻辑连结词(2)六9.21中秋节放假六10.26休息日9.22棱柱、棱锥和棱台日10.27休息4一9.2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9一10.28习题课二9.24直观图画法二10.29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三9.25平面的基本性质(1)三10.30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四9.26平面的基本性质(2)四10.31本章小结五9.27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五11.1圆锥曲线六9.28休息六11.2休息日9.29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日11.3休息5一9

19、.30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0一11.4椭圆的标准方程二10.1国庆节放假二11.5椭圆的几何性质三10.2国庆节放假三11.6椭圆的应用四10.3国庆节放假四11.7椭圆的应用五10.4国庆节放假五11.8习题课六-日10.5-6国庆节放假六-日11.9-10休息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11一11.11期中复习16一12.16空间角的计算(1)二11.12期中复习二12.17空间角的计算(2)三11.13期中考试三12.18习题课四11.14期中考试四12.19平均变化率五11.15期中考试五12.20瞬时变化率-导数(1)六11.16休息六12.21休息日11.17休息日

20、12.22休息12一11.18试卷讲评17一12.23导数(2)二11.19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二12.24常见函数导数三11.20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三12.25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四11.21双曲线的应用四12.26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五11.2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五12.27函数的单调性六11.23休息六12.28休息日11.24休息日12.29休息13一11.25抛物线的几何性质18一12.30极值点二11.26抛物线的应用二12.31最大值与最小值三11.27习题课三1.1元旦放假四11.28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四1.2导数的应用五11.29曲线与方程(1)五1.3本章小结六11.30休息六1.4

21、休息日12.1休息日1.5休息14一12.2曲线与方程(2)19一1.6期末复习二12.3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二1.7期末复习三12.4共面向量定理三1.8期末复习四12.5共面向量基本定理四1.9期末复习五12.6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五1.10期末复习六12.7休息六1.11休息日12.8休息日1.12休息15一12.9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20一1.13期末复习二12.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2)二1.14期末复习三12.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三1.15期末复习四12.1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1)四1.16期末考试五12.13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2)五1.17期末考试六12.14休息

22、六1.18期末考试日12.15休息日1.19二、教学建议 高二年级理科教学内容的顺序为:数学2、数学选修2-1、数学选修2-2的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其中数学2中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要求高,高考考纲上达C级要求,需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立体几何难度不大,但书写规范要求较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数学选修中圆锥曲线与导数的内容较难,高考考纲虽然只要求达到B级目标,但在高考中所占分量比较重,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为附加题内容,主要考查一些角的计算,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高二教学内容均为基础,要打扎实,教学内容处理要根据各校具体情况来适度把握,要切实

23、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防止学生两极分化。1、本进度按每周5课时安排,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2、期中考试进度为必修2全部及常用逻辑用语,各学校视具体情况而定;3、建议每周安排一次小练习(45分钟)及一次综合练习(120分钟),讲评时间不再另行安排时间;4、立体几何应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书写规范;解析几何应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导数部分应注意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导数的应用;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简单介绍韦达定理的应用,但不宜挖深;5、考虑到小高考对数学教学的影响,12月份以前进度宜抓紧;6、有条件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教学进度情况,可把复数等提到本学期讲授;7、教辅资料的使用

24、应结合各校情况进行适当的整合,切忌照本宣科;8、请各校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教学进度,切忌因为未列入计划的考试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因为意外情况影响教学进度,请及时调整三、教学要求 (一)直线与方程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能根据直线的倾斜角求出直线的斜率。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的特点与适用范围;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直线的方程;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形结

25、合思想;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二)圆与方程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问题的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圆的方程;理解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化。2、能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其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能根据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感受“形”与“数”的对立和统一;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4、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

26、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了解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会简单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了解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判断空间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关于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能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平行于平面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上述角与距离的计算不作要求)。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会求直

27、棱柱、正棱锥、正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四)常见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能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对真值表不作要求)。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叙述简单的数学内容。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掌握椭圆的定义和几何图形;了解双曲线、抛

28、物线的定义和几何图形。2、椭圆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能运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运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3、双曲线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抛物线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了解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了解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六)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瞬时变化率的意义;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通过函数图象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了

29、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能利用导数公式表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了解函数的极大(小)值、最大(小)值与导数的关系;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小)值,以及在指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小)值。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导数方法求解有关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最优化问题;感受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七)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了解空间向量、共线向量、共面向量等概念;理解空间向

30、量共线、共面的充要条件;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意义;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的法向量。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能用向量方法判断一些简单的空间线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文 科一、教学进度表

31、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1日/一9.1-2复习直线6一10.7国庆节放假二9.3两条直线的交点二10.8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三9.4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三10.9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四9.5点到直线的距离(1)四10.10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五9.6点到直线的距离(2)五10.1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六9.7休息六10.1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日9.8休息日10.13休息2一9.9对称问题7一10.1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二9.10习题课二10.15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三9.11圆的标准方程三10.16习题课四9.12圆的标准方程四10.17空间

32、几何体的表面积五9.13圆的一般方程五10.18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六9.14休息六10.19休息日9.15休息日10.20休息3一9.1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8一10.21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二9.1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二10.22本章小结三9.18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三10.23空间直角坐标系四9.19中秋节放假四10.24四种命题五9.20中秋节放假五10.2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六9.21中秋节放假六10.26休息日9.22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日10.27休息4一9.23本章小结9一10.28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二9.24习题课二10.29简单的逻辑连结词(1)三9.25棱柱、棱锥

33、和棱台三10.30简单的逻辑连结词(2)四9.26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四10.31习题课五9.27直观图画法五11.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六9.28休息六11.2休息日9.29平面的基本性质(1)日11.3休息5一9.30平面的基本性质(2)10一1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二10.1国庆节放假二11.5本章小结三10.2国庆节放假三11.6期中复习四10.3国庆节放假四11.7期中复习五10.4国庆节放假五11.8期中复习六10.5国庆节放假六11.9休息日10.6国庆节放假日11.10休息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11一11.11期中复习16一12.16平均变化率二11.

34、12期中复习二12.17瞬时变化率-导数(1)三11.13期中考试三12.18导数(2)四11.14期中考试四12.19常见函数导数五11.15期中考试五12.20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六11.16休息六12.21休息日11.17休息日12.22休息12一11.18试卷讲评17一12.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二11.19圆锥曲线二12.24函数的单调性三11.20椭圆的标准方程三12.25函数的单调性四11.21椭圆的几何性质四12.26极大值与极小值五11.22椭圆的几何性质五12.27最大值与最小值六11.23休息六12.28休息日11.24休息日12.29休息13一11.25椭圆的应用18一

35、12.30最大值与最小值二11.26椭圆的应用二12.31导数的应用三11.27习题课三1.1元旦放假四11.28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四1.2导数的应用五11.29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五1.3本章小结六11.30休息六1.4休息日12.1休息日1.5休息14一12.2双曲线的应用19一1.6期末复习二12.3习题课二1.7期末复习三12.4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三1.8期末复习四12.5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四1.9期末复习五12.6抛物线的应用五1.10期末复习六12.7休息六1.11休息日12.8休息日1.12休息15一12.9习题课20一1.13期末复习二12.10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二1.14期末复习三12

36、.11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三1.15期末复习四12.12圆锥曲线综合应用四1.16期末考试五12.13圆锥曲线综合应用五1.17期末考试六12.14休息六1.18期末考试日12.15休息日1.19二、教学建议高二年级文科教学内容的顺序为:数学2、数学选修1-1,其中数学2中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要求高,高考考纲上达C级要求,需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立体几何难度不大,但书写规范要求较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数学选修1-1中圆锥曲线与导数的内容较为困难,高考考纲虽然只要求达到B级目标,但在高考中所占分量比较重,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高二教学内容均为基础,要打扎实

37、,教学内容处理要根据各校具体情况来适度把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防止学生掉队。1、本进度按每周5课时安排,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2、期中考试进度为必修2全部及常用逻辑用语,各学校视具体情况而定;3、建议每周安排一次小练习(45分钟)及一次综合练习(120分钟),讲评时间可不再另行安排时间;4、立体几何应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书写规范;解析几何应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导数部分应兼顾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导数;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简单介绍韦达定理的应用,但不宜挖深;5、考虑到小高考对数学教学的影响,12月份以前进度宜抓紧;6、教辅资料的使用应结合各校情况进行适当整合

38、,切忌照本宣科;7、请各校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教学进度,切忌因为未列入计划的考试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因为意外情况影响教学进度,请及时调整。三、教学要求(一)直线与方程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能根据直线的倾斜角求出直线的斜率。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的特点与适用范围;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直线的方程;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

39、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二)圆与方程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问题的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圆的方程;理解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化。2、能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其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能根据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感受“形”与“数”的对立和统一;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4、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

40、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了解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会简单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判断空间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关于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能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平行于平面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上述角与距离的计算不作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会求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

41、表面积和体积。(四)常见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能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对真值表不作要求)。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叙述简单的数学内容。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掌握椭圆的定义和几何图形;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图形。2、椭圆掌握椭圆的标准

42、方程,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能运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运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3、双曲线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抛物线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了解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了解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六)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瞬时变化率的意义;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通过函数图象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导数的四则运算

43、法则;能利用导数公式表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了解函数的极大(小)值、最大(小)值与导数的关系;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小)值,以及在指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小)值。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导数方法求解有关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最优化问题;感受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0132014学年度秋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与建议 2013.9文科一、教学进度表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1日/一9.1-2数列概

44、念、等差数列(1)(1)6一10.7国庆节放假二9.3等差数列(2)二10.8线面平行、垂直(3)三9.4等比数列(1)三10.9面面平行、垂直(1)四9.5等比数列(2)四10.10面面平行、垂直(2)五9.6数列通项五10.11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1)六9.7休息六10.12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2)日9.8休息日10.13休息2一9.9数列求和(1)7一10.14习题课二9.10数列求和(2)二10.15直线的斜率与方程三9.11等差等比数列综合(1)三10.16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四9.12等差等比数列综合(2)四10.17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五9.13数列的综合运用五10.

45、18圆的方程六9.14休息六10.19休息日9.15休息日10.20休息3一9.16解不等式(1)8一10.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二9.17解不等式(2)二10.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三9.18线性规划三10.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四9.19中秋节放假四10.24圆的综合运用(1)五9.20中秋节放假五10.25圆的综合运用(2)六9.21中秋节放假六10.26休息日9.22基本不等式及应用(1)日10.27休息4一9.23基本不等式及应用(2)9一10.28椭圆(1)二9.24基本不等式及应用(3)二10.29椭圆(2)三9.25习题课三10.30椭圆(3)四9.26平面的性质四1

46、0.31双曲线(1)五9.27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五11.1双曲线(2)六9.28休息六11.2休息日9.29线面平行、垂直(1)日11.3休息5一9.30线面平行、垂直(2)10一11.4抛物线(1)二10.1国庆节放假二11.5抛物线(2)三10.2国庆节放假三11.6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1)四10.3国庆节放假四11.7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2)五10.4国庆节放假五11.8期中复习(1)六-日期10.5-6国庆节放假六-日11.9-10休息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周次星期日期内 容11一11.11期中复习(2)16一12.16三角与向量一轮小综合1二11.12期中复习(3)二12.17三角与向量一轮小综合2三11.13期中考试三12.18立体几何一轮小综合1四11.14期中考试四12.19立体几何一轮小综合2五11.15期中考试五12.20综合练习六11.16休息六12.21休息日11.17休息日12.22休息12一11.18期中试卷讲评17一12.23解析几何小综合1二11.19简单随机抽样二12.24解析几何小综合2三11.20总体分布的估计三12.25中档填空题专项1四11.21平均数与方差四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