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_第1页
「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_第2页
「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_第3页
「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什么要提出源头文化一直以来,人类对文化的定义始终莫衷一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一条关于文化的准确定义。包括 广义文化论和 狭义文化论”以及人们认为最具权威的英国学者泰勒爱德华的文化定义、美国学者克莱德克拉克洪的定义等。这是因为人们始终认为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漠视了文化的根本性质,将人类对文化的认识和解读局限在有了人类以后。这样, 就排除了事物发展的客观基础,把文化当成了完全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使文化定义失之偏颇。这类定义的直接后果就是“ 没人能把什么是文化说清楚,也没人听得懂什么是文化”。其更多的不利后果是,导致人类在以文化为基点推进社会进步时由于文化定义瓶颈的制约而陷入迷茫。以中国 2011 年

2、提出 文化强国“方针为例,在建立文化强国的方针下,举国上下刮了一阵”文化产业 “强国的风之后就再也无以为计了。显然, 人们知道靠文化产业是强不了国的。但是,怎样以 ”文化 “强国?由于连”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文化强国“?文化源头论的提出,为的是从源头开始,弄懂什么是文化,给出文化的准确定义,解开文化定义的郁结,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什么是源头文化只有找到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才能给文化做出准确的定义。迄今为止,所有的文化定义都把文化的源头定位在有了人类以后,最早也只是认定于史前文明,包括神话、传说中有关文化的起源。英国把文化起源与有了农耕以后联系起来,中国把文化定位于 5 0 00

3、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如仓颉造字。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就认定了”文化是人类创造的“, 沿着这一成见,任何学者都无法摆脱人的主观想象的桎梏,其探索空间自然就缩小了很多,也就无法找到文化的真的源头。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化 “的解释,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有关”本体论 “的著述与之相观照,就不难找到文化的源头。先看看我们的祖先对汉字的“文 ”和 “化 ”是如何解释的:文的本意,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词下: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出 文”的本意是交错的纹理。 化的本义是变化,造化,改变,置换的意思。如淮南子 原 道训:化干戈为玉帛;庄子逍遥游:化而

4、为鸟,其名曰鹏;列子 周穆王:千变万化; 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悻向题自作画册:食古不化;礼记 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战国末年在易经的解释中易贲卦 象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 , 天有日月阴阳, 刚柔交错,这是天文, 即自然;观察天象的变化, 就知道人世的变化;文明以止,观察人类社会的现象,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行止而生成文明,这就是人文。易 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 这和西方早期把农耕当成文化起源的观

5、点类似)。 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类文明的变化,模仿,再模仿,形成天下(社会)。以上两段话里的“文 ”即指纹理、符号,错乱的物象事理。日月刚柔相济,往来交错,文饰于天。 “文化 ”是从 “纹 ”“ 化 ”而来。以“化 ”的作用,将杂乱、错综的“纹 ”厘清,将人类的行止规范,使之达到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依照自然规律定义社会关系。天文和人文各自交错变化又相互交错变化而成天下。从中国文化对“太极 ”的基本阐释可知,一切均起源于宇宙天体从无到有的变化,易纬 乾凿度认为 有形生于无形”世界形成于气形质混然一体的浑沌状态。通过宇宙运动,方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 才有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

6、了有文化的人类社会。再看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有一种存在(源头文化),在天地还没有的时候就出现了。在寂寥的宇宙中,按自己的规律运行显现,周而复始没有止息。她是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母亲。我不知她的名称 , 就把她叫做“道 ”, 一定要给他一个名称,就叫她做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大道 ”吧。 这样的一个大道大得我们看不到她的边,无边无际中,她愈来愈远,冥冥之中她又回到我们的眼前。所

7、以 ,道是无边际的永恒,天是无边际的永恒,地是无限大的永恒,人也是无限的永生。这种存在中有四个永恒的存在,人是其中之一。人是效仿大地的,地是效仿天的,天是效仿道的,道是效仿永恒运行着的按自然规律的。“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道都是模仿自然而存在的。这里的“自然 ”应该就是指的“源头文化”而不是 “天地 ”之自然(“道 ”以下的自然应为“大自然 ”概念)。连 “道 ”都是蕴含在源头文化里的。法在这里是动词,内里也是名词,法 ,是一种规矩,次序,是平衡。 “法自然 ”就是按自然规律的效仿;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理解和顺应,是符合法理的。任何事物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顺

8、应了自然,法也就在其中了。也就是说,无论天地自然 , 无论人类社会, 无论是 “道 ”, 都要也只能顺应源头文化的运行规律才不会出乱子, 才能达到和谐。源头文化在“天 ”上,只有凿开(化)天门,文化才能来到地上人间。老子第十章说:“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老子看来,只有宇宙间的浑沌元气“一 ”不断分化而开辟出“天门 ”(玄牝门),宇宙万物才得以从中产生出来。“天门 ”的 “开阖 ”与万物的产生纯属自然,与人无关。也就是说文化不是人力而为。根据中国古人对“文 ”和 “化 ”的解读 ,在人类生存境地归纳出天文,地理 ,人伦以及

9、现代的新兴学科。世上万事万物原本错综复杂,只有通过“化 ”,才 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如自周朝以来的君臣父子关系:君为天,臣为地;父为天,子为地;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就是根据天上日月辰的运行关系而模仿而定下的人间的关系。乾凿度卷上说: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周礼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部影响百代的立国典制。在当时就有着对诸子百家学说极强的统御力。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持己见而不让分毫。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旨,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周礼中

10、透露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中心思想就是“人法天地”,将宇宙源头文化“搬 ”到了人间。周礼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6篇为间架。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周礼根据六合设六官即六卿,每卿统领6。官职。所以,六卿的职官总数为 360 ,正是效仿周天的度数。各朝各代的礼、法都都沿袭周礼,一直到清朝统制都是 人法天地 ”的文化表现。正是这种效法天地自然,尊崇宇宙源头文化运行法则,才有了中国一朝接一朝,一代传一代的延续。看似这一切都是人先有了“文化 ”才制定出周礼,而辩证法的明确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所以,是先有了宇宙间的文化存在,才会有人对源头文化的模仿而成周礼,才有了周礼这一人类的“文化 ”。无论是 “ 人类创造了文化”中的 “人 ”,还是人类社会的形成,都是天地宇宙运行的结果,都是 “文化 ”的产物。这种先天地人类而存在的“文化 ”, 就是本轮所指的源头文化“。关于 ”源头文化“可以给出这样的定义:宇宙物质能量有规律的释放过程称之为源头文化。可见 ,从源头而论,文化是一种行为,不是概念,是动词不是名词。源头文化不可能被人类创造,于是可以得出:”不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是文化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的结论。文字是人类模仿源头文化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