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1 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考纲点击1 群落的结构特征(I)2.群落的演替(I)3.实验:(1)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 1 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研析教材1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2)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a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 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 .种间关系(1)基本概念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_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寄生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
2、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种间关系实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连一连教材一站谨关(1)同一时间同一区域1所冇生物物 种 * 亩度、 种间瓷系、 空闾站构、 粋落演悸曙23A.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呈现捕食关系B. 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C. 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 履虫D.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3 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类型我现-镣嵌分布老响凶當地形的变化、土牌湿度和盐殛、光照
3、强度,生物百号生长待点及(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1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教材边角巳复互利共生/、/扎职和兔h.竞争、丿爲噪菌坤和大肠杆菌”匚槌斓菌利大豆丿一片貳原上的*和牛、E 一同-牛烧那中混合毎界的(必修 3 P72 资料分析改编)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战小檢*质里1001 1 1111 ! 1 1 11择严大帧虫大草空间结构.水平结枸种筒关慕样号实例K阜显虫和双小核取般山士1P100“200一150-图叩0 4 R 12 )6 20 24 天0
4、4 8 12 16 20天 图乙价层现象图屮图乙4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高考热E1解读如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一 200 m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 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 么?答案:(1)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2)b 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 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考向 1 群
5、落、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分析1. (2018 通化模拟)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解析:选 A。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 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及栖息场所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 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 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
6、,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集群 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2 . (2018 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 断出()荘原5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解析:选 Db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 正确;光照明显影响了不同枯落物层的生物种类,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到影响,B 正确;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
7、的增加而减少,C 正确;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有差别,但是不能推测种群密度 的大小,D错误。Q 考向 2 种间关系的判断及应用3. (2018 安徽舒城晓天中学月考)图 1 中所示的是生物间关系, A、B 代表两种生物,C 代表F 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 1 中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 图 1 的中 A 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 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 2 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 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 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解析:选 B。根据图 1 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表示的
8、是生物 A 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 正确;图 1 的中 A 与 B 是捕食关系,当 A 大量减少后,B 的数量不能一直增加,B 错误;图 2 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 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 1 中的、,C 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 正确。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 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6技法点拨丿7巧辨三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增同减)。(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
9、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 也可推出 B 捕食 A。(3)竞争曲线一一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电变式迁移变式 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
10、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 A。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项正确、B 项错误;植物病毒 V 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 因此病毒 V 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 水稻和病毒 V 是寄生关系,C D 项错误。变式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
11、仅剩下甲种群D. 丙和甲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乙种群解析:选 0 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乙是被捕食者(藻类),甲是捕食者(浮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 B 的,A。0时间8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关系应该是:藻类(乙浮游动物(甲)T鱼(丙)。投放某种鱼(丙)的初期,甲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9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 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 群肯定是藻类,即乙种群。考点2群落的演替研析教材1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
12、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 .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薛阶段教材边角巳描(必修 3 P82 基础题 T4 改编)一个湖泊生物群落经一系列演替后,演替过程中先有哪个阶段()A.沼泽B.湿地C.草原答案:A3 .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及差异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
13、,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大,稳定性越来越高。_教材一站運关森林阶段一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可以变成森林生物群落,D.森林105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咼考热圍解读如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1) 请完成图中填空。(2) 地震、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及火灾后草原恢复,分别属何类演替?与甲、乙哪条曲线吻合?答案:(1)不为“ 0”次生 快 相同 不同 初生(2)地震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属次生演替,与乙曲线吻合;火山爆发后群落的演替属初生演替 与甲曲线吻合。考能提升
14、(2017 高考天津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据图回答:(1) 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 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 火烧 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_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 。(3) 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 最好种植 _ ,以加快氮磷循环。(4) 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一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乙曲线物种多样性起点应履浪替+其演替速度较
15、示甲曲线物种参样性起点为,应属_ 演皆C. E 两点物种參样性程度._ ,耳中的物种种类一地物种峯样性O预昔际凤嚮名阔叶林甘阔迎交林忻叶林11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火灾后群落中迅速出现了多种草本植物和灌木,这说明大火后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 甚至还可能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所以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 是次生演替。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光能的充分利用。(2)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烧 15 年后草本和灌木丰富度下降,到40 年后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和灌木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得到的光逐渐减少。(3)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因为针叶树的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质循环速
16、度慢,而由题知乔木中除了针叶树就是阔叶树,因此应 该种植的是阔叶树。(4)从样方大小和物种数间的关系可判断,坐标曲线中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当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的物种数就达到最大,所以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阔叶树(4)S3技注点拨-“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从设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捌底消灭的 起点 J 环搅开始的录替是初生預挣標有群落环境只是先去了尿有植被的演.替是虫生演替广时间境历的时间吒.遽度發慢的是初生演菩历的时问短”速度较快的展坎生預替厘变式迁移变式 1 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
17、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演替的先后顺序:乙T丙T甲T丁B. 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 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 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选 D。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T甲T丙T乙。St &乱样方面积12变式 2 (2018 河北邯郸质检)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弃誹胶川杂卓丛生 f 涌木丛生一茂懵的弄木林*- - *-*- eab-图朮d时商厂/0时甸 图乙时间吋间 图丁A.图甲中,b 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 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
18、度与时间的关系C. 图丙可表示该地块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 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选 A。图甲中,b 点和 d 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 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 正确。考点 3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研析教材i.实验原理(1) 土壤
19、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2) 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 .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制订计划:包括准备及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四个操作环节实施计划教材一站通关131准备:制作啟样器;记录调査地点的地形和I环境情况取样:选择服样地点,用取样器脱土壤样本,并标叭取样地点 r 时间等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I观察与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I统计和分析;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得
20、出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丕回的。一般来说,环境 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_特别房酶 做好实验的五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 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 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 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1) 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 _(2) 利用甲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 _ 的习性。(3) 用乙装置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培养,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
21、湿润的棉花,原因是_;如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_ ,理由是_答案:(1)便于空气流通(2)避光、避高温、趋湿定,防止腐烂发散拓展如图表示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 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酒精 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14考能提升1 . (2018 安徽屯溪一中月考)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
22、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选 B。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 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 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 错误;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 样中的小动物,C 正确;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 物丰富度,D 正确。2 .(2018 湖北襄阳模拟)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样地类群
23、数个体数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第 1 层第 2 层第 3层人工绿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 05 cm ;第二层为距地表 510 cm ;第三层为距地表 1015 cm。A.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型解析:选 A。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A 正确;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B 错误;人类活动对土壤动
24、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 错误;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受季节、气候等影响,并非均为“S”型增长,还会出现下降、波动, D 错误。易错防范清零清一清15易错点 1 误认为捕食和竞争都是不利的点拨捕食、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有利于对环境资 源的更合理利用,并使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更充分的生活条件。易错点 2 错将海岸不同潮间带物种分布差异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点拨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垂直结构。易错点 3 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点拨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
25、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易错点 4 演替是“不可逆”的点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进行。易错点 5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点拨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易错点 6 混淆“研究方法”点拨(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2) 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3) 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4) 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
26、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判一判(1) 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2) 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3)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4) 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5) 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江苏,T5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海南,T29(4)()(8)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
27、的水平结构()(9)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10)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11)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12)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16(13)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1)V(2)V(3)X(4)X(5)V(6)V(7)V(8)X(9)X(10)V(11)V(12)X(13)X 随堂真题演练0(高考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
28、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 D。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具有竞争关系;根据“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可推出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A 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有变化,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有变化,B 正确;同一地方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 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
29、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 错误。& (2015 高考全国卷I)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选 D。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 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 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 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
30、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 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 项正确。& (2015 高考浙江卷)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 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17解析:选 B。在灌木的生
31、长进程中,其分布型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再到均匀分布,使群落 的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A 项正确。大灌木由于彼此竞争养料和水分而倾向于均匀分布,这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 项错误。大灌木均匀分布主要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即它们互相争夺 空间、水分、养料等,C 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集群分布主要是因种子落在母株附近,D 项正确。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 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
32、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这也是自然 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 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 “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岩石 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
33、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条件等仍然保留,因此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而从裸岩 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3) “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 化”,“50 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 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 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
34、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2018 合肥检测)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18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 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选 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
35、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 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 结构,C 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2 . (2015 高考海南卷)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选 Bo 碳等化学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36、之间循环往复,A 项正确;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项错误;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较高,生物之间具有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C 项正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需氧型的微生物呼吸利用,D 项正确。3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 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0248各曲塘中捕食者数 liV 只A. 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B.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C.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
37、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甲乙丙19D. 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解析:选 C。没有捕食者时,甲占优势,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 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A 正确。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20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 正确。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 8 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说明甲、乙、丙三种小鱼在竞争 的同时,乙虽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间竞争的优胜者,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 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C 错误。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38、,D 正确。4 .(2018 武汉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时间A.a 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 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B. 图中 C 点到 D 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 E 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 E 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解析:选 Co a 曲线的起点处生物多样性不为0,说明 a 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进行的次生演替,而b 曲线的起点处生物多样性为 0,说明 b 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所发生的初生 演替,A
39、 正确;图中 C 点到 D 点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正确;E 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大,C 错误;E 点后生物多样性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群落达到平衡状态,群落的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D 正确。5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小叶树肿阶段(桦树、山杨群蔣)杂草群藕阶段采忧后的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云杉林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 杨、桦轉混交群幕)21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T过程中, 云杉
40、逐渐成 为优势种D. 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选 Co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植物种子和土壤条件下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 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也属于群落的演替, B 错误;T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逐渐下降, 其中T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 正确;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 错误。6.(2018 江西赣州联考)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地衣阶段一一苔藓阶段一一草本阶段一一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A.
41、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C. 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D. 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解析:选 0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 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错误;草本植物可与地衣和苔藓争夺阳光等环境资源,从而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C 错误;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 正确。7.(2018 山东青岛质检)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 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 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选 C。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 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 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 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22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 错误。8. (2018 西安一模)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生态特征
43、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咼解析:选 C。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动植物类群丰富度不断增加,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总 量不断增多。9. (2018 湖南永州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研究时,绘制了A. 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B. 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C. 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解析:选 D。通过坐标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土壤的采集地点,纵坐标表示各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在三个
44、取样点中,5 年蔬菜地与 10 年蔬菜地相比,两个取样地的物种都为5 种,其中弹尾目都为优势种,但 10 年蔬菜地中动物的总数量远大于5 年蔬菜地,而大田中物种只有3种,不太适宜土壤动物生活。上述取样过程中有个体数的统计,应为等量取样,但并没有体 现是否分层取样,在图示中也无法判定农药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10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其群落变化顺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草丛群落T针叶林群落T针、阔叶混交林群落T常绿阔叶林群落(1)_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23类型为 _演替。草丛群落T针叶林
45、群落过程中,某些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属于 _ 水平研究的问题。针叶林逐渐取代了草丛,其主要原因是 _(2)_ 图中四种群落的命名是根据群落中的 命名的。 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 (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3)_ 欲调查草丛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 。解析:(1)常绿阔叶林遭到砍伐后, 原有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中各个种 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等都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针叶林比草丛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46、因而针叶林比草丛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在进化过程中能逐渐取代草丛。(2)群落的命名是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命名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导致动物也具有类似的分层现象。与草丛相 比,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故动物分层现象较复杂。(3)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答案:(1)次生 群落 针叶林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2)优势种群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3)样方随机取样11.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 年
47、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 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 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 _(填“S”或“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_ 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_ 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24_利用率。(3)_ 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 _ %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 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_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 _ 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 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解析:(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随机取样。结合图中文字信息可知应按照植被类型分类。 恢复群落的生物种类少, 营养结构相对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02化学实验基本技能-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 梦想作文演讲稿400字(8篇内容范文)
- 2024年腹部外科手术器械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新形势下白酒二批协议
- 2023年泌尿系统感染用药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3年油基型密封胶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幼儿园中班总结报告个人(5篇)
- 2024年携手共进:餐饮业合作伙伴协议
- 2024年搅拌站工程用混凝土及砂浆采购合同
- 2024年工程机械租赁全面协议
- 佛七精进念佛容易着魔请看祖师开示及个人感悟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 Yes-or-No-questions-一般疑问课件
-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培训专题培训课件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全套课件
- 腹壁的解剖课件
- 儿科常用药物与急救药物-换算方法课件
- 压花制作(观赏植物学)课件
- 《夏商周考古》第5章西周文化(4-6节)
- 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