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2_第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2_第2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2_第3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2_第4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标签: 我的毕业论文你觉得成吗? 2008-12-02 08:07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函授站: 北京XX大学专业: 会计班级:0611学生姓名:万希希指导教师(含职称):张XX(讲师)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顺利度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学了很多专业知识。转眼临近毕业,为自己这三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和检验。通过撰写论文对会计信息失真有更清晰地了解,总结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通过研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基本内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分析,解决对策基本要求:(1)论文

2、要求与所学专业及社会实践结合并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2)力求使论文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3)要求至少查阅10篇以上与论文相关的中文文献资料;(4)严格按照学校所规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编写要求独立地进行撰写、打印和装订。3主要参考文献宋萍、贾静,高度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现代会计 2007.1 罗时华、夏汉生,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之我见,财会通讯 2007.5张岚峰,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各地传真 2006.5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 止 日 期1查找相关中文文献,确定论文题目及论文提纲2008.7.1-2008.9.32完成论文初稿2008.9.4-2008

3、.10.103完成论文修改稿及中期检查2008.10.11-2008.11.104完成论文定稿,打印并装订论文2008.11.11-2008.11.255准备答辩及答辩2008.11.26-2008.12.6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定主体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客观表现,是价值运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性的客观反映。会计信息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企业管理当局评价财务状况、防范和化解风险、做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

4、重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给国家和各企业事业单位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演变成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社会诚信程度,使联系和交易的成本增加,经济运行的效率下降,从而降低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性。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判断标准、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目 录前 言1第1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危害2第1.1节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3第1.2

5、节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4第2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5第2.1节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5第2.2节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6第2.3节 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8第2.4节 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8第2.5节 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10第2.6节 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益驱动11第2.7节 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处于依附尴尬地位11第3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12第3.1节 加快会计准则制定,减缓会计信息不对称12第3.2节 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12第3.3节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财务行为13第3.4节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6、,加大造假成本14第3.5节 推行诚信保险制度15第3.6节 加强法规建设,提高单位法人的会计责任意识 15第3.7节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5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前 言 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的精辟见解,警示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7、,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危害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并试图界定“真实性”标准的含义。尽管不同的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明确要求会计信息具有

8、“真实性”,但其各自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者总是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特性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我国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第1.1节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

9、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制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负债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3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

10、量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其中: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15.13;利润不实比例10%以上的企业82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有5户,其报表反映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亿元;虚亏实盈企业有6户,其报表反映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2005年财政部组织检查了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39户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2.22%,而实

11、际利润率高达26.79%。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偷漏税问题,少数企业甚至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从其失真的程度和性质上可以区分为:不合法的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不准确的会计信息和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会计资料失真,会计核算处理失真,会计报表失真。根据伪造的原始凭证,进行虚假的账务处理,编造不真实的会计报表,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经济业务失真。它是指会计对各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进行“合规”的会计处理,但信息仍然表现为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内容,张冠李戴。3、经营成果失真,财务评价失真。企业弄虚作假,随意调节或转移收入,

12、乱挤成本、潜亏挂帐,造成虚亏实盈,设立账外账,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而不能全面、公正、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单位的财务决策状况,也无法对经营成果进行合理分配,更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财务评价,从而导致企业财务评价失真。第1.2节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导致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失误。从宏观看,会计失真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微观市场经济主体看会计信息失真,会给企业和经营决策造成方向、目标和运作上的失误。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发育。公平竞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上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失实致使市场主体之间出现危机,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资源配置正常发挥,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13、健康发展。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会计信息失真,不但会造成国家税收跑、冒、滴、漏,侵吞国家或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还使企业丧失改善经营管理的机会,致使企业混乱破产、失业人员增加,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再就业压力,影响社会安定,对国家财税法规的权威性是一种挑战。第2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大环境的原因,具体小环境的因素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2.1节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指的是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

14、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

15、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会计陷入“囚徒困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二个都拒绝

16、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二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第2.2节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会计工作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上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

17、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

18、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给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

19、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第2.3节 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仍在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仍处于

20、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第2.4节 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

21、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经发生,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的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

22、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需要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的报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 “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

23、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此经济处罚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应付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第2.5节 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

24、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

25、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第2.6节 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益驱动会计信息失真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因素: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政绩,企业领导要政绩,企业要形象,导致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使违法犯罪有可乘之机等。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当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有效的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第2.7节 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处于依附尴尬地位我国目前拥有一支庞大的会计队伍,但其中很多人未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

26、,对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规理解不深、掌握不够。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转换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加强相关财务法规教育,对一些政策掌握不透,业务技术不精,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地位不高,利益得不到保障。在企业中经营者与会计人员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现实中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因坚持原则而受到打击迫害:有的被调离;有的被架空;有的被恐吓;甚至有的被炒鱿鱼。致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第3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治理:第3.1节 加快会计准则制定,减缓会计信息不对称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表的粉饰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

27、,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新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还是较薄弱的,从而应该相应地规范财务信息的披露,建立一套与新会计准则配套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新准则后,将在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下,提供更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第3.2节 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

28、度的制定环节。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即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第3.3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财务

29、行为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加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第四,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的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约

30、,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第五,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第六,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第3.4节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

31、、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同时导致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信誉和审计市场迅速下滑,不得不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这种退出机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行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因此,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只有这样的惩罚才是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第3.5节推行诚信保险制度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

32、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失去诚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就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第3.6节加强法规建设,提高单位法人会计责任意识加大对现行法律、法规上的宣传贯彻力度,树立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承担重要责任的意识,要让企业负责人真正明白,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他们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不愿、不敢、不能违规操作,使法律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对执法和违法的

33、界限,对违法处罚的定性、定量标准,都予以明确,尤其是对单位负责人、责任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严惩不待。第3.7节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强调从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是把好进人关,要求上岗人员必须是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会计职业资格,否则不得上岗;二是要求在岗人员加强日常学习,对其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地位,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针对目前会计人员地位的现状和会计人员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的事实,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并提高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按会计法规定应设立总会计师的单位,必须依法设立总会计师。为了使会计人员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展开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还可以避免低素质的人员进入会计队伍,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结 论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