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再思考_第1页
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再思考_第2页
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再思考_第3页
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再思考_第4页
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再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再思考临渭区教研室张文荣今年秋季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与实践等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将以新的面孔,新的内容,新的体系,新的理念进入我区小学课堂。品德与社会代替以前的思想品德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经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也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全新综合课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任重而道远。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为了顺利进入新课程实验,现在的思品课要求教师做好新旧教材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在教学中注重品德教

2、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教学越来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尤其在当前科学课教材即将取代自然教材,科学启蒙教育更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现行的自然教材进行大胆地解析和整合,以实现科学教育的实效性与实践探索性。未来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此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把教材提供的材料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才会适应面临的科学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以

3、期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组,使教材为我所用,从而摆脱教材的束缚,摆脱教案的束缚,摆脱教学任务的束缚,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新理念是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因而关注课程改革,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好现行教材,做好新旧课程的衔接与过渡的准备,设计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的当务之急。2002 2003 年是临渭区第二个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年,为了巩固第一个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年的工作成绩,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深

4、入基层学校,在新的一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此对当前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听课调研并作如下分析:一、关于调查问卷情况分析。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小学一线的思品、自然、社会学科的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有四部分:1 、你怎样看待这门课程?2、 你是怎样备课和上课的?3、 你如何布置和批改作业?4、 你认为上好这门课程还缺少什么条件?调查结果表明这三门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上讲教师对这些学科的基本理念还不清楚,对这些学科的内容、性质、作用、教材体系以及学科的发展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就这些学科的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只能作一些宽泛的表述。具体

5、到实际教学中设计什么样的课型,什么样的作业,如何促进孩子们完成作业,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仍然很模糊。比如思品课教师都能说出该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也知道培养学生要从实际中一点一滴去教育去感染。然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与实际生活的做法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我们何不从学生自身和周围的事例出发运用好教材的小栏目,注重实效让学生说真话,做实事,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有的教师提到的目前思品课存在问题:学生亲身经历少,思想教育不深入,不彻底。理论要求学生都懂,但实践的机会少甚至没有,又如何谈得上思品课的实效性呢?

6、客观上讲这些学科长期以来被视为所谓的副科而不被重视,加上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如教学仪器,实验器材的不全,教学挂图以及相关资料的短缺造成思品课缺乏实效性,自然课枯燥干瘪学生兴趣索然,社会课局限于课本的内容等诸多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的教学现状。但是客观困难是有的,而且有的在短时期内也很难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改善教学环境之外多从主观上想办法。首先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本学科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学科的性质、内容、作用以及教材体系和发展作到心中有数。其次是学会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把思品教育融入学生的各个层面;把小自然融入大自然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发挥群体力量搜集材料让社会课不再单调干瘪。最后就要求我们教

7、师努力探求符合学科目标适合学科内容性质的教学方法。二、关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力求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实现这一点,就应做到“五化”: 1、 教师备课系统化。应用系统论原理备课,从宏观上把握各册教材。把握一册教材中的各个单元把握一册教材中的各个单元。把握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2、教学方法灵活化。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年龄、智力、能力、基储兴趣、态度等各不相同的学生,因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既可以一课一法,又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3、师生关系民主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8、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还常常可以毫无顾忌地向教师质疑,陈述自己的理由。这是一种可贵的挑战精神,是未来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4、课堂结构立体化。构建“立体化”课堂结构,目的在于使课堂教学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以获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反馈信息,使师生双边活动得到迅速、不断的调整,并在教师控制效能的作用下,向着预定目标协调发展。5、训练方式多样化。运用知识的技巧,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掌握,可以这么说,训练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也就是素质内化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训练并不重视,只是把它当

9、做课堂教学的环节而已,不考虑训练的效果。因此,常用一成不变的训练方式, 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素质的内化,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这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相反,教师如能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就能灵活地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使知识升华,完成内化。对于思品、自然、社会这三门学科教师一般都是兼职,但不少教师能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阅作业我们的教师已经努力了,尤其在优化课堂评价方面教师注重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站敢说,乐学好学,体验成功很值得欣慰。可是主观上的模糊认识以及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又使许多教师对这些学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来说

10、:1、教材运用的局限性。教学中局限于教材内容,局限地理解教材内容,局限地运用教材内容是这些学科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忽视思品课的实效性,自然课的实践性,社会课材料搜集的广泛性是教材运用出现问题的关键。例如思品课我爱爸爸妈妈教师引导学生行为如何爱爸爸妈妈时仅局限于帮他们干什么?学生也就只从这一方面考虑,那么品德课“知情明理导行”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以及行为也同样受到了局限。再比如自然课教学强调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分析的能力例如风的观测一课实践性就特别强,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老师能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领会到风对于人们生活的利害关系,从实际操作中理解观测方法学

11、会观测方法,那么学生就不会出现风向、风力判断错误等基础问题。总之,要开放教材,以教材为线索,由点及面向课外延伸既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巩固学习方法;要开放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延伸和拓展。以思品课教材为例来讲,如何用好思想品德教材,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我认为,教师必须破其卷,取其神,做到忠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实施教学的灵活性。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存在“只唯书”的现象:读书中故事,记书中观点,课堂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缺少活气,缺乏实效。我们的教学应该从教育目标考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到

12、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教学,这才是对待教材的正确态度。这是因为:第一,教材具有普遍性,不可能完全反映各地学生的具体思想特点。教材编写者的理论联系实际代替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必须将教材具体化。第二,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的发展性的矛盾。第三,教材的发展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将教材与课程标准作综合研究,掌握其优缺点,在教学中扬长避短。第四,教学特点与教材特点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允许千篇一律地对待教材。第五,教材篇目的固定序列性,与教学时机的不吻合性,决定了使用教材时应根据所处条件,因时制宜。在准确把握思想品德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教材,讲究教学的灵

13、活性从根本上“破其卷、取其神”,灵活施教,从实际出发,通过适当的变更材料、变化序列、变换方法等途径,就能切切实实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2、缺少教学相关材料的搜集与整理的意识和习惯。我们的课堂不够生动,课堂活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了教师对教材运用的局限教学方法不对头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相关的大量生动有趣有说服力的资料,教学内容显得太单调。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学会整理资料,自己从中找到观点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才欢迎,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而不是我们讲观点讲理论。以社会课为例来说:由于小学社会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从社会纵向发展变迁与横向联系两方面,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社会常识等内

14、容有机构建起来,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对于知识面较为狭窄、生活阅历相对缺乏的小学生而言,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之社会不断进步,各类事物日新月异,而教材编写由于受条件限制,一部分内容略显单薄滞后。因此,为了给社会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教师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以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找寻、自己的脑辨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社会学科立足点是“社会性”,重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浩如烟海,信息瞬息万变,人们不再可能记住许多东西,而获取、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则成为认识、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教

15、师在教授社会课程的同时应着意培养学生借助各种工具书、信息媒体搜寻学习资源,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一、搜寻学习资源的过程和方法: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渠道和不甚熟悉的学习材料,起初很多学生对于课前搜寻学习资源感到无从下手。其实,从信息论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辨别、加工、传播三个方面把预先参与的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二、搜寻学习资源的渠道,小学社会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多种渠道,初步培养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以接触到很多信息,有些更为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孩童视角。 因此, 课前让其主动搜寻学习资源尤显重要。经过学生的调查归纳,通常有以下几种搜寻的渠道:( 一

16、 )查阅书刊(二 )翻找资料( 三 )上网浏览(四 )参观调查(五 ) 访问交谈。三、搜寻学习资源应注意的问题,自主教学中,不仅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同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从实践中看,学生搜寻学习资源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有焦点,辅之有方。实践证明,让学生搜寻学习资源,可以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教学目标!3、 课堂提问缺乏思维含量,忽视对学生置疑问难能力培养。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十分广泛,因此作为这次听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听

17、课对课堂问题的统计与分析如下:1 、教师课堂提问问题的性质。按照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将这些问题分为三种类型:启发诱导性问题占课堂教学提问的50%左右。教师提这类问题的意图总是非常明显的,试图努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程序性问题约占课堂教学提问的20%,主要都面向全体学生,但有些问题发问时机不恰当;突出强调性问题约占课堂提问的30%左右,教师往往自问自答。2、课堂教学问题内容分析,教学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课堂中第一、二水平占全部问题的80%左右。与之相比的第五、六类问题微乎其微,而他们恰是最能启发诱导学生的关键点

18、。太多低水平的问题和太少高水平认知,尤其是创造性问题的问题结构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3、教师提问方式可以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其中90%属于封闭性问题,这种现象意味着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了解与理解,而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继而运用知识是不利的,无疑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教学提问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必须注重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首先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二是要讲究艺术掌握调控策略。对学生的反应作充分的估计,想好应对的策略同时要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论是今后的科学课还是现

19、在的自然教学,既要重视课内外的结合,又要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多向交往,利用激疑、解疑、质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愿望,调动他们认识科学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活动中用科学认识的方法探究、解疑,又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向学生再质疑,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4、 注重了开放性作业,忽视了作业的布置形式。这次听课发现教师现在布置作业很注重开放性作业的适量布置这一点值得提倡,问题是怎样布置以及布置怎样的作业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布置得好的作业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只要学生知道教师要他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通常他们都是愿意做作业的。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完

20、成作业,就必须保证作业是明确的、有意义的,而且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这是布置作业的基本原则。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是否恰当不妨参照以下标准:1) 它值得去做吗?2) 对学生来说,它值得做吗?换句话说,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学生了解做这个作业的真正原因吗?3) 它清晰吗?4) 它具体吗?5) 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的吗?6) 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 7) 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吗?方法和材料能被有效地利用吗?8) 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对于上面八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布置的作业就是好作业。此外,为了使作业更有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花费时间来考虑如

21、何布置它。即使较少的作业可能也会花费不少的时间来考虑怎样呈现。对于较多的作业,花费更长的时间是很常见的。事实上,安排一个恰当的长期作业或某个单元的作业是很难的,尤其当作业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的时候。如果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才匆忙布置作业,学生很少会认真对待,因为他们不可能在最后一分钟的忙碌中仔细听你在说什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不是理解作业,问问题,做笔记的好时间;对于教师来说,也不是给学生讲清楚做什么、怎样做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布置作业几乎总是失败。事实上,布置作业究竟应该在一堂课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并不是重要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布置作业,并确信作业是与所教内容吻合的。当课堂内容

22、是完成作业最合适的背景知识时,这是布置家庭作业最恰当的时候。还有,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还应注意通过作业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作业提供了一个教给学生学习技能的良好机会。它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思考问题、了解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相对优点、以及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机会。此外, 作业完成以后,通过讨论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不同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掌握诸多学习技能。总之,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之一。精心布置的作业使学生有完成它的愿望。这样的作业对于教学的成功常常产生很大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学习与接受,课堂教学成功经验的探索与积累都需要一段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

23、的:学校教育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群体协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术的顾问,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终身的学习者和现代文明的共享者。只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教材观、 教师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作者:张秀丽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56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崇明县教研室张秀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的话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县教育局近两年来积极倡导 “课堂教学评优达标”

24、 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力争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回顾几年来的教改历程,令人欣喜的是,新基础教育的成果推广似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活”了部分的课堂, 看到了师生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快活地成长;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这一强劲的东风,在许多沉睡着的课堂教学土壤中播下了充满“探究性“”体验性“的种子。课堂教学改革在给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让人体会到了路途遥远而又充满了艰辛。学校领导和老师也时常觉得茫然与困惑,有些力不从心,举步不前,本人也深有同感。随着新基础教育学习的不断深入及多次聆听叶澜教授的讲话,我逐步认清了“庐山真面目”,深深感到,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重视 “课堂教学设计”的

25、研究。 现就县级层面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情况的现状作一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一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就是老师们概念之中的“备课”。上课前一般都要备课,但“为什么要备课?怎样备课?”这些问题很少有老师去思考, “备课的有效性”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多或少的老师在“备课”这一常规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A.照搬型。有的老师对某一教材任教多年,感到没有必要再化时间去备,就年复一年重复使用老教案。尽管教材未变,但学生已换,教学的理念、要求都有改变,以自己的不变(教案)应万变(学生、理念、方法);也有老师图省力,对同事的、参考书上的教案实施“拿来主义”。 “他山之石”

26、可借鉴,把人家“最好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作取舍、调整,才是“最适合的”教案。B.拼凑型。有老师备课时不是先熟悉吃透教材,而是大致浏览了解教学内容,就拿出相关的参考内容,东拼西凑,缺少系统的周密的思考。课堂教学中不免产生许多 “生硬” 、不顺畅现象。C.救火型。 也有老师忙于批改作业,忙于应付其他事务工作,或是抓紧时间闲聊,上课前或简简单单在教本上写几个要点急急忙忙进课堂,或上课时边看教参边教,边想边教,四十分钟就在师生共同“摸索”中度过。这样的教学怎样能点燃学生渴求学习的火种,只能熄灭学生求知的火焰。D.应付型。也许还有老师认为备课是备给领导看的,为此,他们会认真地抄,抄目标、 抄过程,时

27、常不带教案进课堂,或上课很少看教案,课堂中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E.内容型。不少老师备课以备教学内容为主,各个环节中的问题、练习安排满满的, 较多考虑老师教什么,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以及为什么这样教。教学是师生双边共时的活动,教学设计中缺了“备学生”这一重要内容,课上势必产生应付不了局面,或学生“不动”等状态。查阅词典获悉, “设计”一词的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由此推出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 定教学的方案。一个老师在准备教学中,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8、),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一)增强目标意识。1 树立培养人的长远目标。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主动发展、健康发展”的新人。 要注重情意目标,让学生拥有乐观、自信、 独立、 坚毅的性格以及良好的态度和习惯。2学科教学的价值目标,要用学科的全面育人观,开发学科教育的潜力。例如: 语文学科,能让学生通过英雄故事的叙述、优美风景的介绍来陶冶情操,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自然、理化学科的教学可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自然,激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具体的课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应是“活”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在教学

29、进程中作适当的调整。在这目标中,除了一向重视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外,更多关注“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体验与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上述第1、2目标是隐性目标,第3个目标是显形目标,第 1、2目标体现在第 3 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要对目标有充分的认识,对育人目标有深入的理解,做到结论与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意统一。(2) 拓展新的教学视野。要确立全新的教学观,树立 “大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封闭的小课堂里走出来。 教师应使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教材变成开放的多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变为更多的是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由就课论课,转变为课前、课后相联系;学校与外界的生活世界、社会生活

30、相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生活、教学过程相融合;教师、学生积极有效 的多向交流。(3) 把握好设计的重点。教师要精心思考设计学生的活动,主要考虑怎样使活动有效高质量,而不是思考教什么内容、学生怎么回答;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不能只关注教的进程,不关注学生学的状态;要设计好主要问题,考虑什么情景下出示,如何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探索、走错路的机会;还要选择好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组织形式。教师要备基本问题以及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基本过程,和这些基本问题的基本结论。(四)考虑设计的弹性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作好相应的训练安排。例如在学生练习时,可设计基础题和提高题,以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学

31、生讨论时,可采用 “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的形式,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设计时要留下弹性的教学时间,给学生 以充分的思考、练习及产生新信息的余地。二活化和优化课堂教学。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然而, 由于长期传统教学的惯性作用、教学观念的限制、训练方法的不科学等因素,形成了老师们每天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我们时常能看到老师疲惫的身影、学生茫然的眼神;听到老师的埋怨、学生的苦恼;发现总有那些不尽人意的、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的教学情形。(A)完成任务型。有的老师的教案意识太强,上课就是按预定设计的教学内容一步步地推进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顾及极大部分学生是否搞懂,是否掌

32、握,采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走过常场。教学时,让几个学生与自己配合一下,说出期望的答案,常常认为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他们总以 “教学内容多、 时间紧” 、 “哪里有工夫让学生去练”作解释,光“举一”不“反三”,没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B ) 教师中心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即使有几个学生回答,也仅仅是为了教案的顺利推行。教师控制着 “教学内容权、 教学评价 权” ,学生的交流讨论,达不到老师心中的答案,老师就急于下结论,下结论时,也常伴有排斥有争议的意见,教师主宰了课堂,成了课堂的主体。(C)沉闷无效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一般比较沉闷,教师较多关注教学内容,心中

33、装着教案,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参与活动的状态。对课堂中学生 “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茫然无绪”等情况出现时,教师熟视无睹,而没有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在昏昏沉沉、糊里糊涂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四十分钟。( D ) 表面热闹型。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采用了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如四人小组讨论,课堂中学生时常不很清楚为什么要讨论、讨论什么内容、怎样讨论;情景表演时,缺少表演前的导向点拨、表演中的观察指导、表演后的评价分析;也有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其中不少问题缺乏思考性,教师一提出,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还有的老师组织集体交流,仅仅局限于你说

34、我说大家说,缺少点拨提升、综合归纳、拓展延伸。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师生共享愉悦的精神乐园,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运动场。 老师们也一定向往并追求这样理想的境界,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健全人格。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呢?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并为将来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具有多方面发展和发展可能的人,是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人,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

35、的接受者,为此,教师心中有了个性有差异、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思考和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使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真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师心中有学生呢?1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学生,要发现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例如:小学生在学习“物体长度单位名称”这一内容时,时不时出现“铅笔 20 米长” “操场 50 分米宽”等笑话,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不为此惊讶,因为他知道小学生对“米、分米、厘米”这些抽象的长度单位名称是缺乏生活感受的,只要让他们亲手量一量,亲自感受一下,就能解决看似很难的问题。2教师上课不要刻意要

36、求学生一定要如何回答,应体会学生为何这样回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发言作恰当的评价。有一个老师在教瀑布时, 读 “如烟、如雾、如尘” 一句,指导学生要读得舒缓一些,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有个孩子却认为只有读得快一些,才能表现出小水珠的欢快和可爱。这位老师感到这样理解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于是,就采纳了学生的意见。3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适合学生的实际,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学生的疑问。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提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去考考同学。老师要重视质疑方法的指导,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敢问、会问、乐问,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4教师应善于

37、倾听学生的发言,要敏锐地感觉到学生发言的意思、闪光点及问题。 不要一边听学生的发言一边想教案上的答案,被死的教案框死自己的手脚和活生生的孩子。学生活动时,教师要走下去,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点拨、纠正、提炼。5教师心中的学生是具体的、非抽象的;动态的、非静态的。考虑好的学生应给予什么?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老师要把改革的力度化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把时间、空间、 机会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二)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要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老师除了关注全体学生,

38、把自己置身于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外,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灵活的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去做呢?1教师应创设师生角色的多元化,开展积极有效地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教学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是同伴一起讨论、一起探究,是朋友共同分享、共同分担,是导演精心策划活动,是演员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是观众观赏评判学生的表现。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问题的提出者、研究者、解决者,还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学情况的评判者。教师的多种角色变化均是为提供、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

39、动学习服务的。现在提倡的师生关系既不是西方推崇的学生中心式,也不是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是一种可变的、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2采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可增加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等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而且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形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形式无所谓好坏,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式,尤其要认真组织好学生讨论活动,要让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力求有效、恰到好处,通过讨论、交流,融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3课堂安排要有一个弹性度。原先计划中没有的内容,

4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讨论引起的新变动、新信息,应作为新的资源组织教学。老师们不能有太强的教案意识,心中只想着预定的方案和内容,应灵活地作调整,或是时间上延长,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掌握这类的知识和方法;或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新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把问题搞清搞透。4教师要重视思维训练。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被激活,老师们要加强学生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去除简化的、类化的思维,进行求异、求同、逆向、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在表达和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加于纠正,然后反复练习。(三)教师要学会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无意识地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重复,逐渐产生固定的框子, 形成教学定势。如果教师不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那么很可能停止不前,教学也成了例行公事。如能经常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自我反思,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该反思些什么?运用什么方法反思呢?( 1)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