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克和千克编写意图(1)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在超市购物称重的情境,由此引出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明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从而理解质量单位在描述物品质量时的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由于日常生活中通常将“质量”称为“重量”,因此,“质量”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避免理解上的困难,教材尽量以日常生活的语言“有多重”替代“质量”,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质量”概念。(3)主题图是对本单位所学知识的总体概述。因此,除了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外,还呈现了得到物品质量的方法:可以通过看包装上的标示来获知;没有外包装的就得用秤来称量。同时,教材通过5个苹
2、果重1千克的称量,为例3用估量解决问题作了铺垫。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教学时,可用动画形式有层次地呈现主题图,以将教材的编排意图传达给学生。如,可先呈现超市水果区域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知道物品轻重,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进而通过问题“怎么知道物品的轻重呢?”引出称重的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最后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2)可通过课前活动丰富学生的认识,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为了给后面的教学提供合适而丰富的素材,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和质量有关的素材,如口服液瓶子、袋泡茶、盐袋、糖袋等。当然,也可由教师
3、通过实物或者图像的方式收集,以便在教学时呈现或使用。编写意图(1)例1认识质量单位 “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同时,教材给出了表示克的符号“g”,让学生了解。(2)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是用克进行测量的基础。为此,教材借助1个2分硬币的质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实际感受1克有多重,也为学生后面进行估计作好准备。(3)为了准确、方便地测量物品的轻重,人们发明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就是用来测量较轻的物品的工具。教材借助让学生称1克黄豆的活动,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介绍用天平称重的方法;二是通过1克黄豆的数量
4、及掂1克黄豆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4)“做一做”让学生以1克为标准,估量物品的轻重。以此使学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选定的标准去比较(或估“量”)。最后通过说出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1克的认识。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逐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认识克后,教师应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如,可先让学生借助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到底有多重,再借助用天平称出的1克的黄豆,通过其数量、掂重继续感知1克,进而可用不同质量的天平砝码让学生分别感知1克、几克的轻重,丰富学生的质量观念,将难于感知的质量直观化、数量化,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作好铺垫。当然教师
5、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称其他东西达到此目的。(2)使学生逐步掌握估量方法,培养估量能力。为了突出“标准”的作用,教师可先将“做一做”改造成让学生判断物品重多少克的形式,再呈现这个题目。并在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感受,或者就学生完成两题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突出估量时选定标准的好处,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标准进行估量。编写意图(1)例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例1编排思路相同,教材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同时,教材给出了表示千克的符号“kg”,结合具体实物给出了净含量的含义,让学生了解。(2)由于克和千克的关系是单位制内的一种规定,不需要学生进行探索,
6、教材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之后,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两袋盐,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掂一掂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二是深化学生对克和千克关系的理解。(3)认识千克之后,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用的3种以“千克”作单位的秤,以达到3个目的:一是体现千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二是了解秤的使用方法,知道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三是通过称量积累学生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建议(1)逐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例2教学思路和例1相似。教学时应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除教材上的素材和活动外,还可根据本地情况、本班实际选取素材、设计活动,如利用山区的石头
7、、水乡的水等,让学生判断是否有1千克,再称量出1千克的实物,利用直观的体积巩固1千克的质量观念。也可设计感受100克、500克的物品的质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千克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2)认秤重在读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度量意识。介绍生活中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时,应注意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秤的称量范围,即知道秤的适用情况;知道如何通过刻度读出物体的轻重。其教学可借鉴二年级上册尺子的教学,通过刻度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测量的本质。教学时也应注意要求不要过高,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编写意图(1)“做一做”编排了两道相互联系的习题。其中第1题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重1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8、,重在巩固学生所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2题通过让学生估重再称重的活动,达到如下教学目的:一是以第1题中形成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为标准估量,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二是通过称重对自己估计的结果进行调整,积累估量的经验;三是为学生进一步估量积累丰富的、可以作为估量标准的素材,以逐步使学生形成估量的策略,为例3的教学作准备。(2)“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生活中常用到的其他秤,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质量单位,教材还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了我国常用的两个质量单位“斤”和“两”,以及它们与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关
9、系,体现了教材编排“量的认识”时“学以致用”的编排思路。教学建议(1)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估量方法,落实估量能力的培养。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在估量时应选择一个标准去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第2题可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表述清楚自己估量的方法,同时通过对记录下来的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对自己的估量能力有一个清楚地认识,找到估得不准的原因,修正自己估量的策略,以提升估量的能力。(2)可结合“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借助“你知道吗?”的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文化的教育。如,除了教材上的素材外,还可以用有趣的形式简单介绍质量单位的历史发展,使学生进一步建立
10、度量意识,并感受到使用国际通用质量单位的好处。编写意图(1)例3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2)在呈现形式上,教材仍然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线索。其中,在“知道了什么?”环节,教材注意通过理解题意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在“怎样解答?”环节,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突出了估计的方法,即运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作标准估出结果。同时,教材通过答案的文字呈现突出了估计的标准。在“解答正确吗?”环节,通过实际确定所选标准是否合适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再次突出了估计的方法。(3)“做一做”的问题与例3类似,用于巩固学生通过估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建议(1)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例3题目要求比较简单,但越简单可能越觉得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把问题转化为“估计2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即转到对苹果个数的关注上,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称量的经验。(2)加强对学生估计方法的指导。在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点,即对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的确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没有那么全面,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服务单项合同范本
- 专业定制代理记账服务合同
- 银行贷款续借合同范例分析
- 幼儿园转让合同协议范本
- 五金配件供应商购销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的还款指南
- 珠宝首饰经销商合同
- 标准砂石材料购销合同
- 股权转让持股协议样本
- 大额借款合同范本
- 2024版年度树立正确就业观课件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GB/T 44111-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试验规程
- 买车挂别人名下协议书范本
- 初中历史七上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 01467-土木工程力学(本)-国开机考参考资料
- 2024年沧州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泌尿科一科一品汇报课件
- 西湖生死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传媒学院
-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第1课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