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汤用验金寿山_第1页
甘麦大枣汤用验金寿山_第2页
甘麦大枣汤用验金寿山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麦大枣汤用验金寿山金寿山运用甘麦大枣汤的经验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妇人脏躁”的方剂。后世医家扩大了其适应范围。 在叶天士医案中记载最多, 常用于烦、惊、悸、怯和痉厥等病。金寿山老师上承先贤,在临床治疗杂病时,常将此方施于失眠、焦虑、坐立不安、心悸、局部抽搐或全身痉厥以及诸证莫可名状的病人。金老认为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安心神、缓肝急、柔润滋养。方中的淮小麦伍大枣养心安神;甘、麦、大枣三药皆性味甘平。 内经说: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 故此方又可缓肝之急;且甘草、大枣健脾补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旺,心肝皆可得其滋养。金老常说:甘麦大枣汤的适应证,主要为“紧张”两字。其所谓“紧张”有

2、两种含义:一是心神不安,精神紧张忧虑,情绪急躁,或见失眠、心悸;二是肝苦急,有些病人可见局部抽搐或全身阵发痉厥等肌肉紧张的症状。金老多根据具体病情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现举医案五则于下。案 1梁某,男, 53 岁,干部。岳阳医院门诊号80/99460。1980 年 12 月 2 日初诊。失眠两年余,每夜仅入睡2 小时。心悸,耳鸣,口苦,大便干结,伴有肛裂出血、肛周湿疹。舌嫩红,苔中黄腻,脉弦细。心神不宁,湿热留恋。治拟养心安神,清化湿热。处方:甘草 5 克,淮小麦 30 克,白石英15 克,柏子仁(研)12 克,茯苓 12 克,生地榆 9 克,炒黄芩 9 克,丹参 12 克,朱灯芯 5 扎,大枣

3、 7 枚。 7 剂。12 月 9 日二诊:服上方后,睡眠改善,口苦减,大便调,然起头痛。脉细缓,苔薄腻。处方:前方加枣仁粉(吞) 6 克,川芎 9 克,知母 6 克, 7 剂。12 月19 日三诊:睡眠大为改善,每夜已可睡5 小时。头痛、口苦均减,肛裂未愈。脉细,舌胖。予12 月9 日方,地榆加至 12 克,加当归1O 克。案 2朱某,女,50 岁,干部。岳阳医院虚证专科门诊号00180。1980 年 10 月 17 日初诊。近三月来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夜不能寐;乏力,头晕,纳差;服氯丙嗪后减轻,但仍烦躁,悲观,大便干结。月经未净,经期紊乱。脉弦,苔白腻。治以化痰润燥。处方:炙甘草5 克,淮小

4、麦30 克,陈皮 10 克,姜半夏10克,竹茹 10 克,炙远志 5 克,石菖蒲 4.5 克,白金丸(分吞)4. 5 克,白芍15 克,大枣7 枚,指迷茯苓丸(包煎)30 克,7 剂。10 月 24 日二诊:服上方两剂后,矢气多。5 剂后,情绪能控制,精神较前好些,但仍不能看书用脑。昨起西药已全部停服。口干,纳差。腻苔已化,但舌红开裂,脉滑。月经已净,大便隔日一行。治予养阴润燥。处方:炙甘草 5 克,淮小麦 30 克,鲜生地 30 克,玄参 10 克,麦冬 10 克,枸杞子 12 克,石斛 12 克,生白芍 20 克,生麦芽 1 5 克,茯苓 12 克,白石英(先煎) 15 克,大枣 7 枚,

5、7剂。10 月 31 日三诊:躁动已控制,但时有心悸,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脉细滑数。治从原法。予10 月 24 日方去茯苓加谷芽 15 克,火麻仁(研)1O 克。 7 剂。1 1 月 7 日四诊:无躁动,但夜寐不安,口干,纳差,乏力。脉弦滑,舌红,开裂,苔干。治当滋阴和胃。处方:炙甘草5 克,淮小麦 30 克,鲜生地30 克,麦冬 10克,玉竹 10 克,石斛 12 克,生白芍10 克,火麻仁(研)10 克,丹参 12 克,谷麦芽各 10 克,陈皮 6 克,白石英(先煎) 15 克,大枣 7 枚, 14 剂。11 月 28 日五诊:精神爽朗,情绪稳定,唯夜眠梦多,纳欠佳,大便不畅。脉弦细,舌

6、胖中心剥。治以原法。予11月 7日方去鲜生地,加制川军4.5 克,大腹皮10 克。 7 剂。案 3郭某,女,57 岁,退休工人。岳阳医院门诊号7613147。1978 年 5 月 9 日初诊。右腿阵发抽掣,面部肌肉膶动,全身阵发触电样感觉,反复发作已十年。发时心情焦急,大便偏干。脉弦细,舌淡中剥。此属血虚生风,筋脉失养。治以滋阴润燥,养血柔肝。处方:炙甘草4.5 克,淮小麦30 克,炒白芍15 克,紫石英先煎 12 克,枸杞子 9 克,石决明(先煎) 15 克,钩藤(后下) 12 克,桑寄生 15 克,鸡血藤 15 克,枳壳 4.5 克,童子益母草 15 克,大枣 5 枚, 7 剂。5 月 1

7、6 日二诊:服药后焦虑感已除,右下肢抽掣尚作, 胸闷,时有泛恶,口干欲饮,大便干结。脉弦细,舌淡中剥。治从原法。予 5 月 9 日方去枸杞子、石决明、童子益母草,加火麻仁(研) 9 克,丹参 9 克,女贞子 9 克,龙骨(先煎) 15 克,牡蛎(先煎) 30 克,炒白芍加至 30 克, 14 剂。5 月 30 日三诊: 诸症较减, 脉细,舌红中剥。 治从原方出人:淮小麦 30 克,炙甘草 4.5 克,大枣 5 枚,炒白芍 30 克,紫石英(先煎) 12 克,丹参 9 克,鸡血藤 15 克,钩藤(后下) 12 克,枳壳 9 克,佛手 9 克, 7 剂。6 月 6 刚囚诊:抽搐未止,脉细,舌红中剥

8、。再予原法出人:淮小麦 30 克,炙甘草6 克,大枣3 枚,炒白芍15 克,阿胶(烊冲) 9 克,丹参12 克,鸡血藤15 克、钩藤(后下) 12克,夏枯草 9 克,生牡蛎(先煎)30克,7剂。6 月 13 日五诊:服上方后大好,抽搐已止。脉细,舌红中剥已减。于 6 月 6 日方,大枣加至5 枚。 10 剂。案 4王某,男,42 岁,工人。岳阳医院门诊号80/98168。1981 年 4 月 17 日初诊。 1980 年 11 月 15 日一 12 月 25 日曾因“病毒性心肌炎”住院。诊前十天患感冒,初诊时感冒虽愈,但心悸明显,动则加重,伴胸闷、气急。经心电图检查:频发房性早搏10 次分以上

9、。脉弦细无力结代。治以养心复脉化痰。处方:炙甘草 6 克,淮小麦 30 克,大枣 5 枚,赤白芍各 1O 克,白石英 15 克,丹参 12 克,瓜蒌皮 12 克,朱茯苓 12 克,柏子仁 10 克,远志 5 克。 14 剂。5 月 8 日二诊:心悸、气急、胸闷减而未已,动则转甚,伴下肢酸痛。复查心电图:房性早搏,偶发0-1次分。脉细,偶有结代,苔薄。治从原法。予上方,加独活9 克,牛膝12克。 7剂。5 月 15 日三诊:平时已无心悸,劳累后气急、胸闷,偶见,早搏。大便畅,夜梦多。脉弦,苔薄滑。治从原法。予上方加枣仁粉(吞)6 克。 7 剂。案 5吴某,男, 20 岁,学生。岳阳医院门诊号 7

10、3/26723。 1980 年 9 月 9 日初诊。 1972 年开始阵发喉中痰鸣,出现眨眼等动作,逐渐手足抽动,日间发作,入夜消失。脑电图提示为癫痫。手足易出汗。脉弦,苔薄腻。治拟缓急镇摄。处方:淮小麦 30 克,炙甘草 6 克,大枣 7 枚,炒白芍 15 克,白石英(先煎) 12 克,太子参 1 5 克,女贞子 10 克,桂枝 6 克,龙骨(先煎) 1 5 克,生牡蛎(先煎) 30 克。 14 剂。9 月 23 日二诊:服药后未见发作, 咽中觉有物梗, 夜寐不安。脉弦,舌淡,苔薄腻。治以化痰缓急。处方:淮小麦 30 克,炙甘草 9 克,大枣 7 枚,炒白芍 15 克,白石英(先煎) 15

11、克,女贞子 10 克,枳壳 10 克,陈皮 6 克,姜半夏: 10 克,茯苓10 克,白金丸(分吞)4.5 克。 14 剂。10 月 7 日三诊:病情稳定,未见发作。苔脉同前。再予原方14 剂。10 月 21 日四诊:癫痫已停,但夜寐不安、喉中似梗仍然。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治从原法:淮小麦 3O 克,炙甘草 9 克,大枣 7 枚,炒白芍 12 克,白石英(先煎) 12 克,生黄芪 18 克,太子参 15 克,远志 4.5 克,茯苓 10 克,石菖蒲 4.5 克,白金丸(吞) 4.5 克。从上述五案,可以初步看出金老用甘麦大枣汤的主要规律:1.病情各不相伺,但不离乎“紧张”二字。具体表现为“

12、心神不宁”与“肝苦急” ,皆由阴血不足所致。血虚则内脏失于滋养,阴虚则不足以为阳之守,故心肝之阳气浮动,而出现“不宁”与“苦急”等现象。 内经云: “燥者濡之,急者缓之 惊者平之。 ”故治选甘麦大枣汤用甘缓柔润之品。金老用本方时, 常仿叶天士法加芍药、 石英二味。 石英有白、紫两种,白者人气分,紫者入血分,性微温而质重,故能镇纳浮阳,以定惊悸、安心神。白芍酸苦微寒,与甘草配伍则酸甘化阴。仲景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足见缓急之功甚佳。甘麦大枣汤中加石英、白芍二味,增强了安神与缓急的作用。2本方治疗心神不安为主症的病人,常需配伍安神药。本文案 1 的失眠与案4 的心悸病人,金老认为多属心阴心血不

13、足,故经常选用养心安神药,如枣仁、柏子仁、远志、茯神、丹参、夜交藤等。龙骨、牡蛎、磁石等重镇安神药,则往往要在病人心悸怔忡,出现筋惕或惊厥等症状时出才用,即如案 5 痫证和案 3 筋惕。朱砂一味常拌灯芯、茯苓等,以强安神。3肝脏体柔而用刚。肝藏血,其体柔润;肝为风脏,其阳易动;又为将军之官,其性刚而急。肝主筋,若肝之阴血虚亏,不能配阳,肝阳偏亢,其动急,则见拘挛、膶动、抽搐。故治疗用甘麦大枣汤常配伍养阴柔肝、熄风舒筋的药物,重用白芍、甘草,并加阿胶、枸杞子、女贞子、丹参、鸡血藤、桑寄生、钩藤、石决明之类,以增强缓肝之力。本文案3 即用此法。4.本方治疗癫狂和梅核气等症时,常与化痰药配伍。本文案

14、2 和案 5 皆用此法。这些病人多由情志所伤、肝气不舒、气滞液聚而生痰,继则痰气交阻或痰迷心窍而发病。故金老常在甘麦大枣汤中加枳壳、陈皮、半夏、茯苓、远志、石菖蒲、指迷茯苓丸、白金丸等行气、化痰、开窍药。若见苔黄、口苦等症,而痰有化热之势,可酌加竹茹、黄连等品。5.案 5 癫痫证第一诊处方,为加味甘麦大枣汤与桂甘龙牡汤的合方。仲景伤寒论用桂甘龙牡汤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而未及治痫证。但金匮要略风引汤却用桂甘龙牡合紫石英治痫证, 其主治只说能 “除热瘫痫” 。而外台秘要则叙述较详,说: “疗大人风引,少小惊痫掣疭,日数十发, 医所不能疗, 除热镇心, 紫石汤(即风引汤) 方。”又载,“永

15、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倒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 合此散,所疗皆愈”。可以看出,风引汤所治是发热痉厥,且可能有传染性。方中大黄、石膏、滑石、寒水石除热,桂枝抑肝风,甘草缓筋急,龙骨、牡蛎、石英镇惊。据外台记载其疗效颇可。本文案 5 的痫证显非热病, 所以金老不用风引汤中的除热药,而只取镇惊宁心之品,与甘麦大枣汤配伍,再加白芍以配甘草。重镇、安神、甘缓三法同用,故收效颇佳。6视患者的正气盛衰而加味用药。案2 病人,精神失常,苔薄腻,服甘麦大枣汤合化痰开窍药后,情绪自制、舌苔化尽,但出现舌红开裂、口干等伤阴症状,即加生地、麦冬、玉竹、枸杞子、石斛、玄参等养阴之品。案5 病例,久病癫痫,而见舌淡、易汗等气虚征象,故于主方中加参、芪等补气之品。7.金老抓主症、定大法、选主方的同时,随时注意其兼症而用药加减,力求药证丝丝入扣。如头痛加川芎,便干加火麻仁,胸闷痛加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