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_第1页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_第2页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_第3页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D )5A.曦月(x 1) 沿溯(sh。B.绝峨(y on)属引(zh可C.藻升(x ing) 缥碧(pi do) D.横柯(k 1 急湍(tu襄陵(xi mg) 采薇(w谷)飞漱(s u)萋萋(q i) 燕然(y cn)轩邈(mi ao) 戾天(l 1) 经纶(l un)导析:D A项,“溯”应读作SUB项,“漱”应读作sh 0;C项,“燕”应读作ycno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A.夏水襄陵(升到高处)B.属引凄异(连接)C.戾天(至、到达)D.负势竞上

2、(凭依)不见曦月(日光)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甚箭(超过)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导析:A “曦”在此处的意思应为“太阳”。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D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鸟鸣,这里指蝉鸣。C项,“反”同“返”,返导析:D A项,“阙”同“缺”,空隙、缺口 ;B项,“转”同“嘴” 回。4 .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D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庭下如/积水空明导析:D 正确停顿应为“庭下/如积水空明”。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

3、误的一项是(2分)(D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 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导析:D D项,“孟浩然”应改为欧阳修。6.默写填空。(8分)(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J 1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颍黄鹤楼)(3)蝉则千转不穷

4、,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 的情景。(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町彳某班级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7分)(1)根据示例补充本次活动方案。(2分)示例:分组收集资料组织歌咏自然的诗会自然风光图片展(2)在“歌咏四季”的环节中,同学们收集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请你也写出一句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进行赏析。(3分)诗句:(示例)绿树村边合

5、,青山郭外斜。赏析:这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斜立,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3) “亲近自然”活动归来,班上准备办一次自然风光图片展,请你为此展写一段前言。(2分)答案:(示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蓝天、小溪、古松、青山哪一样不令人陶醉,哪一样不使人留恋!停住你的脚步,聆听这大自然的天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吧!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6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家新燕啄

6、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绿杨阴里白沙堤。8 .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3分)答案:不好。“几处” “谁家”说明早莺、新燕少 “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9 .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表现早春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 ,改成“处处”,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3分)答案: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7、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根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略无网处(同“缺”,空隙、缺口)(2)虽乘可御风(飞奔的快马)11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B )口三峡七百里中A.昼非后夜命f 跳漏御风B. -I :L 

8、9;能察f 春冬之时C.,遨市芟二盛泥而不三不以疾也 d. m以秣汴1导析:B A项,“自”分别是“在” “如果”汜项,“虽”是“即使”,意思相同。C项,“之”分别是“的” “用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以”分别是“此、这” “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1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3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

9、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导析:B 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4.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4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

10、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1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1、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 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弹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 , 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12、注】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 :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泰:安适。忧 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f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 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15.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C )猛浪若奔(飞奔的马XA捱竹千家竿长的)负势竞上(向上)8. 在昼犹昏(还.仍然)C 尹手把+信)j秋谷忘反(同“返;返回)D.I 去我方里(眶离)导析:C“犹”在此处应解释为“如同 ,好像”;“信”在此处应解释为“随意”。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

13、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大抵若是,不能弹记。(2分) 译文: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17 .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5分)(1)文中组,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1分)(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 ,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 美景绝

14、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 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青色的藤萝 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 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 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 ,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 ,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 , 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 ,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 ,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 觉天快亮

15、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 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浪游记快(节选)清沈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颜其斋曰“不 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 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 ,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

16、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 “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 其地水净沙明,草多名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才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 ,始去其涩,余不知也。(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注】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土人:本地人。太华:指华山。1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17、分) 惜未及含葩(到/等到/到的时候)(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立即,就)内有陈希夷书.“福” “寿”字(写,书写)(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长,高)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译文:(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20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等特点。(2分)2Tli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答案:从全文来看

18、,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答对f#感,一点2分)参考译文:我住在园子南边,屋子形如小舟,庭院有土山,土山上有小亭,登亭可观览园子的概貌,绿荫四合,夏 日里都感觉不到暑气。琢堂为我的这间斋室题名“不系之舟”。这是我幕游生涯中排在第一的好居室啊。在土山 之间,有艺菊十多种,可惜还没等到菊花含苞待放 ,而琢堂就调任山东左廉访了。 眷属都移居在潼川书院,我也随着 前往书院居住。琢堂先去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闲来无事 ,就出外游玩。(有一回)骑马到华阴庙,过了华封里,就是“尧时 三祝”之处(相传尧游华州时,华州地方官祝他长寿、富有、多男 )。华阴庙内多有秦时槐树汉朝柏树 ,大的都三四 个人才能抱住,还有槐树中抱柏树而生的,有柏树中抱槐树而生的。殿廷中古碑很多 ,其中有陈希夷所写的“福”“寿”字。华山脚下有玉泉院,就是希夷先生神形脱胎化骨、羽化成仙的地方。有一间石洞大小如斗室,在石床上塑有希夷先生的卧像。这个地方水净沙明,草多呈绛色,泉流很急,修长的竹子环绕。洞外有一方亭,匾额上题着“无 忧亭"。旁边有三棵古树,树纹如同烧裂的木炭,树叶好像槐叶而颜色更深,不知道古机勺名字,当地人就称它为“无 忧树”。华山不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