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_长沙》说课稿_第1页
《沁园春_长沙》说课稿_第2页
《沁园春_长沙》说课稿_第3页
《沁园春_长沙》说课稿_第4页
《沁园春_长沙》说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 沁园春?长沙, 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我将从教学设计的凭据和教学设计及其理由两个方面来阐述。一、 教学设计的凭据(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课内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现当代诗歌为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学生感受品味诗歌语言“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中语文教材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承担起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本教材还具有以下两大优势: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 由易到难,

2、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情感教育优势。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 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把沁园春?长沙 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 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2) 学 情分析从心理发展方面来说,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从对诗词的学习来说,初中时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 但高一的学生总体来说阅读面不广、 语言积累较少,感悟能力

3、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因此,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现象和知识本身, 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要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 从而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教 学理念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启发诱导式教学。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 重视讨论交流及合作, 重视自主探究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同时, 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 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 教学设计及其理由(一) 总体设计及其理由1、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

4、准及教材的要求,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实际学情, 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A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进而背诵默写。( 2 )简单掌握作者及写作背景,品味这首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 )学习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B 、 过 程与方法目标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诵读指导法、 多媒体展示法、提问分析法等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理解、体会词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 2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语感要靠多读,才能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在于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理清作

5、者的思路,领会作者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教学难点:高一的学生要通过对凝练语言的揣摩和分析来领会主旨目前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本文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3、 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所以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师生互动中生成好的课堂效果。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 ) 朗读品味法:在课堂上将播放示范带朗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等方式穿插进行。 通过反复的品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词句的音乐美、 体验词中的节奏, 领悟词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词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 2

6、)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诗词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3 ) 提问分析法: 在本词分析过程中, 我围绕教学重点向学生提出有关意境意象的问题,这样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 “看”字所领的意象色彩鲜艳,景色开阔,生机勃勃,让学生体会词人不同于“悲秋”的主题,体现作者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通过意境意象分析从而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会到词人积极昂扬的乐观情怀。4、 教学用具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 更形象, 也能够接受更多的教学信息我采用的教学用具是多媒体。5、 教

7、学时数由于诗词篇幅比较简短, 学生以前也学过同一词牌的词比较容易把握, 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1、(二) 具体设计及其理由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 分钟)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第一册的第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对这首词产生兴趣, 以便于后面的学习, 因而我用学生在初中时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导入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 , 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 , 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 20 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

8、大诗人毛泽东。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表现了革命领袖高屋建领的宏大气魄。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同一词牌的展现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的壮志豪情 的词作沁园春长沙。(2) 解题(3 分钟)沁园春是词牌名,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沁园春雪,对这个词牌名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只作简单的介绍。同时由题名、 词尾的时间以及下面的小注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词人1925 年在长沙写下的,进而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词。( 3 ) 整体感知( 6 分钟) (此环节采用诵读指导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诗歌的美在朗

9、读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 我在课上放朗诵的示范带, 让学生对本词的感情基调、 节 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让学生朗诵,谈谈对全词的感受。( 4)具体赏析( 30 分钟) (此环节结合使用多媒体展示法和提问分析法,通过讲授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借助 PPT板书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A、 研读上阕:首先 , 让学生明确上阕是写景, 描绘了美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并且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为前三句,要求学生将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明确前三句的信息的的交代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和人物(诗人自己),勾勒出一幅 “独立寒秋图” 。 第二层是中间七句

10、, 第四句的 “看” 作为领字领起后面的景色,我重点从景物(山、林、江、舸、鹰、鱼等)及景物的修饰词入手分析。分析在写景中由远山层林到近江百舸,由仰视“鹰击长空”到俯察“鱼翔浅底”的全方位视角,描绘出一幅立体的湘江秋景图,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部分写景的特点,让他们学以致用。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鉴于此,我会带领学生体会某些重点字词,如: “遍、染、透、争、击、翔、竞”等,体现出蓬勃的生机,还利用换字法让学生领悟这些字词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及其重要作用。接着解决“看”字的领字作用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诵读。第三层为最后三句,词人

11、由写景转为抒情,词中的一“怅”一“问”就深刻的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的忧思,学生通过这里就能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抱负。B、 研读下阕:词的下阕主要是写词人对往事的回忆, 通过对往昔峥嵘岁月来形象概括青年学子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我把下阕仍然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前两句,写了一个概括的忆, 写出当年的生活是多么不平凡; 第二层为中间七句, 通过一些典型的事写了具体的忆, 展现出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 第三层为最后三句, 可概括为典型的忆, 突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写青年 学子击水湘江的情景,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这些才华、有抱负、有能力青年。由此让学生体会到词人的凌云壮志,由象入境,由景入情,突破重点完成 情感目标。(5) 小结新课(3分钟)在新课结束之前,我会让学生再一遍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带领学生回味诗情,体悟意境。然后对这首词的情感、主题作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 节让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6)布置作业(1分钟)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A、要求学生背诵全词,增强学生对这首词的感悟,体会诗词的美。B、预习本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试着体 会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