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章 绪论(无习题)第 2 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习题解答习题 2.1 是非判断题(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 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5) 习题 2.1(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 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习题2.1(5)图成为习题2.1(6) (b)图, 故原体系是成为习题2.1

2、(6) (c)图, 故原体系是(6) 习题 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 后,几何可变体系。( )(7)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 后,几何可变体系。( )(a)(c)(b)习题2.1(6)图体系。习题 2.2(1)图习题 2.2 填空(1) 习题 2.2(1)图所示体系为(2) 习题 2.2(2)图所示体系为体系。习题2-2(2)图(3) 习 题 2.2(3)图所 示 4 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习题2.2(3)图(4)(5)(6) 习题 2.2(6)图所示体系为体系,有个多余约束。(7) 习题 2.2(7)图所示体系为习题2.2(6)图体系,有个多

3、余约束。习题2.2(7)图习题 2.3 对习题 2.3 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a)(b)习题 2.3 图6m第 3 章(g)静定梁与静定刚架习题解答(h)3.1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2) 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i)(j)()(3) 多跨静定梁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内力。()(4) 习题 3.1(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 和 EF 部分均为附属部分。()AB CDEF习题 3.1(4)图习题 3.2 填空(k)(l)(1)习题 3.2(1)图所示受

4、荷的多跨静定梁,其定向联系C 所传递的弯矩MC的大小为;B 的弯矩大小为, 侧受拉。习题3.2(1)图(2) 习题 3.2(2)图所示风载作用下的悬臂刚架,其梁端弯矩MAB=kN ·m, 侧受B 截面弯矩M B=kN ·m, 侧受拉。Cm/Nk4BAm/Nk6习题3.2(2)图习题 3.3 作习题 3.3图所示单跨静定梁的M 图和FQ图。20kN/m(b)(d)(e)第 4 章 静定拱习题解答习题 3.3图习题 3.4 作习题 3.4图所示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c)习题 3.4图习题 3.5 作习题 3.5图所示斜梁的内力图。5kN/m习题 3.6 作习题 3.6图所示多跨

5、梁的内力图。2m 3m 3m 3m(a)习题 3.6图习题 3.7 改正习题3.7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中的错误部分。习题 3.7图(a)习题 3.8 作习题 3.8图所示刚架的内力图。(a)习题 3.8图习题 4.1 是非判断题(1) 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个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2) 所谓合理拱轴线,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轴线。(3) 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形状也将发生改变。()习题 4.2 填空(1) 习题3.2(3)图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H等于习 题 4.3 求 习题 3.15 4f习题3.2(3)图所示 三铰 拱支 反力和指定截 面

6、 K 的内 力。已 知轴 线方 程l2 x(l x)。习题(1)根零杆。P第 5 章 静定平面桁架习题解答5.1 是非判断题 利用结点法求解桁架结构时,可从任意结点开始。习题 5.2 填空(1)习题 3.2(4)图所示桁架中有5.3试用结点法求习题3.10 图所示桁架杆件的轴力。习题3.2(4)图习题 3.10图第 6 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习题 3.11 图5.5 用截面法求解习题3.12 图所示桁架指定杆件的轴力。Fp(b)lll习题 6.1 是非判断题(1)变形体虚功原理仅适用于弹性体系,不适用于非弹性体系。(2)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3)功的互等定理仅适用于线弹

7、性体系,不适用于非线弹性体系。(4)反力互等定理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不适用于静定结构。(5)对于静定结构,有变形就一定有内力。(6)对于静定结构,有位移就一定有变形。(7)习题 4.1(7)图所示体系中各杆EA相同,则两图中C 点的水平位移相等。(8) MP图,M 图如习题4.1(8)图所示,EI=常数。下列图乘结果是正确的:E1I(23ql2 l) l84(9) MP图、M 图如习题4.1(9)图所示,下列图乘结果是正确的:1(A1 y01EI 11A2 y02 )A3 y03EI 2(10) 习题定理不成立。(4.1(10)图所示结构的两个平衡状态中,有一个为温度变化,此时功的互等)FpC

8、C FPll(a)l(b)lA2A1EI1EI2习题4.1(7)图1 ql2l8l/4(b)M 图(b)M 图(a) M P图(a) M P图1习题4.1(8)图习题 4.1(9)图(a)(b)习题 4.1(10)图t1t2习题 6.2 填空题(1) 习题4.2(1)图所示刚架,由于支座B 下沉 所引起 D 点的水平位移DH=位移的是(2) 虚功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即原理。原理和原理。其中,用于求(3) 用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时,虚拟状态中所加的荷载应是与所求广义位移相应的(4) 图乘法的应用条件是:且 M P 与 M 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5) 已知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M P 图如习

9、题4.2(5)图所示, 曲线为二次抛物线,横梁的抗弯刚度为2EI,竖杆为EI,则横梁中点K 的竖向位移为(6) 习题4.2(6)图所示拱中拉杆AB 比原设计长度短了1.5cm, 由此引起C 点的竖向位移为A 的水平反力为(7) 习题 4.2(7)图所示结构,当 C 点有FP=1( )作用时,D 点竖向位移等于( ), 当E 点有图示荷载作用时,C 点的竖向位移为(8) 习题4.2(8)图(a)所示连续梁支座B 的反力为FRB11 ( ),则该连续梁在支座16下沉B=1 时(如图(b)所示), D 点的竖向位移3m3m习题4.2(5)图C习题 4.2(6)图习题4.2(7)图(b)习题4.2(8

10、)图习题 6.3 分别用积分法和图乘法求习题4.3 图所示各指定位移CV。EI为常数。习题 4.3( 4)图1)求CVl/2l /2b) MP图习题4.3(1)图4lc) M 图14F P l1602)求 CVA2mCEI2mBACB xAC x( a)( b) M P图(kN· m)( c) M 图21020kN/m140习题 4.3(2)图3)求CVEIa)FP =ql /2CB EI Cl/2ql4)求A1x2q18ql2( b) MP图习题 4.3(3)图114 ql22EI2la)EI B( c) M 图ql 2/2b) MP图2 ql2 ql/81/3c) M 图CH。已

11、知EI=常数。Bl(b) M P图(c) M 图(a)习题 4.4 图习题 6.5 习题4.5(a)图所示桁架各杆截面均为A=2× 10 3m2, E=2.1× 108kN/m 2,F P=30kN , d=2m 。试求C 点的竖向位移CV 。(a)FPD2FP2FP3FPFPC 2FP(b) F NP 图D习题4.5图12/222/2A1 2d第 7章0.5 力法习题解答C 1 0.512d1d21 2d1dc) F N 图12dd) F N图习题 7.1 是非判断题1)习题5.1(1)图所示结构,当支座A发生转动时,各杆均产生内力。+t1+t1ABC习题 5.1(1)图

12、习题5.1(2)图2)习题5.1(2)图所示结构,当内外侧均升高t1时,两杆均只产生轴力。3)习题5.1(3)图 (a)和 (b)所示两结构的内力相同。习题 6.4 分别用积分法和图乘法求习题4.4(a)图所示刚架C 点的水平位移(a)(b)习题5.1(3)图4)习题5.1(3)图(a)和 (b)所示两结构的变形相同。习题 7.2 填空题1) 习题 5.2(1) 图 (a)所示超静定梁的支座A发生转角, 若选图 (b)所示力法基本结构,则力法方程为1c代表的位移条件是若 选 图 (c) 所 示 力 法 基 本 结 构 时 , 力 法 方 程 为_,其中1c=2lX1A X1(a)(c)(b)习

13、题 5.2(1)图2) 习 题 5.2(2)图 (a)所 示 超 静 定 结 构 , 当 基 本 体 系 为 图 (b)时 , 力 法 方 程 为EIEI(a)1P=1p=当基本体为 图 (c) 时 , 力 法 方 程 为qX1(b)(c)习题5.2(2)图3) 习题5.2(3)图(a)所示结构各杆刚度相同且为常数,AB 杆中点弯矩为侧受拉;图(b)所示结构MBC=a(a)侧受拉。(b)习题5.2(3)图4) 连续梁受荷载作用时,其弯矩图如习题5.2(4)图所示, 则 D 点的挠度为习题7.3试确定习题5.3 图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a)(c)(b)习题 5.3图习题7.4用力法计算习题5.

14、4图所示各超静定梁,并作出弯矩图和剪力图。4kN/mAB8kNFpCEI6mEI3m2EIEIEI3ml /2习题7.5用力法计算习题5.5图所示各超静定刚架,并作出内力图。(1)习题 5.4图(2)(3)q2EIEI EIlBA m/Nk8D(1)(2)(3)DqEI =常数Al习题 7.6 利用对称性,计算习题EBl(1)习题 7.7习题 8.1FCql画出习题5.17图所示各结构弯矩图的大致形状。已知各杆确定用位移法计算习题EA(a)习题 5.5图5.12 图所示各结构的内力,并绘弯矩图。(2)习题 5.12图(a)第 8章+EI 为常数。 (d)(b)EI =常数。(c)位移法习题解答

15、6.1 图所示结构的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f)(e)习题 8.2 是非判断(1)(2)(3) 结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个数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无关。位移法可用于求解静定结构的内力。用位移法计算结构由于支座移动引起的内力时,采用与荷载作用时相同的基本)(4)位移法只能用于求解连续梁和刚架,不能用于求解桁架。习题 8.3 用位移法计算习题6.6 图所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EI =常数。12kN/m15kN8kN· m32kNAB4m6mCD2m4mB4mCD2m 2m(1)(2)习题6.6图(1)(2)习题6.7 图习题 8.4第 9 章 渐近法习题解答习题 9.1 是

16、非判断题(1)力矩分配法可以计算任何超静定刚架的内力。(2)习题 7.1(2)图所示连续梁的弯曲刚度为EI , 杆长为l, 杆端弯矩M BC<0.5M。()习题7.1(2)图(3)习题 7.1(3)图所示连续梁的线刚度为MC习题7.1(3)图i ,欲使 A 端发生顺时针单位转角,需施加的力矩MA>3i。 ()习题 9.2 填空题(1) 习题7.2(1)图所示刚架EI=常数,各杆长为l,杆端弯矩MAB =。(2) 习题7.2(2)图所示刚架EI=常数,各杆长为l,杆端弯矩MAB=。(3) 习题 7.2(3)图所示刚架各杆的线刚度为i,欲使结点B 产生顺时针的单位转角,应在结点B 施加

17、的力矩M B =。20kN·mB3m14kN·m习题7.2(1)图习题7.2(2)图(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习题CBC =40kNC2EI3m7.2(4)图所示结构( EI=常数) 时, 传递系数CBA =习题7.2(4)图习题 9.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习题7.3 图所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1)习题 7.3 图4mDEBC2)习题 9.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习题7.4 图所示连续梁,作弯矩图。36kN40kN12kN/m24kN/m50kN· m2EI B2m1.5EI C EI D2EI B EI C EI DEI E6m6m4m2m4m4m习题 7

18、.4图2)习题 9.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习题7.5图所示刚架,作弯矩图。60kN 8kN/mEI B 2EI CEI4m20kN/mA44mm 3m3m 3m3m 2m 4m2m 2m 3m_,此二图照此修改 此二图照此修改2m 5m200kN· mDBEI =常数50kN· mEG5m 2m1)2)习题 7.5图第 11 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习题解答习题 11.1 是非判断题(1) 习题 8.1(1)图示结构BC杆轴力的影响线应画在BC 杆上。 ()FQC影响线 ()(b)习题8.1(2)图(2) 习题 8.1(2)图示梁的MC影响线、FQC影响线的形状如图(a) 、 (

19、b)所示。(3) 习题 8.1(3)图示结构,利用MC影响线求固定荷载FP1、 FP2、 FP3作用下MC的值,可用它们的合力FR 来代替,即MC= FP1y1 + FP2y2+ FP3y3=FR y 。 ()习题 8.1(3)图(4) 习题 8.1(4)图中的(a)所示主梁FQC左 的影响线如图(b)所示。(a)0.5C(b)习题 8.1(4)图(5) 习题 8.1(5)图示梁 FRA的影响线与FQA右 的影响线相同。FP=1CA习题 8.1(5)图(6) 简支梁的弯矩包络图为活载作用下各截面最大弯矩的连线。习题 11.2 填空题(1) 用静力法作影响线时,其影响线方程是 其形状为机构的(2

20、) 弯矩影响线竖标的量纲是(3) 习题8.2(3)图所示结构,FP=1 沿 AB 移动, MD的影响线在B 点的竖标为FQD的影响线在B 点的竖标为。(4) 习题8.2(4)图所示结构,FP =1 沿 ABC 移动, 则 MD影响线在B 点的竖标为习题 8.2(4)图(5) 习题 8.2(5)图所示结构,FP=1 沿 AC移动,截面B 的轴力FNB的影响线在C 点的竖标为。习题8.2(5)图习题 11.3 单项选择题(1) 习题 8.3(1)图所示结构中支座A右侧截面剪力影响线的形状为()。FP=1习题 8.3(1)图(2) 习题8.3(2)图所示梁在行列荷载作用下,反力FRA的最大值为()。

21、(a) 55kN (b) 50kN (c) 75kN (d) 90kN15kN 4m 30kN 4m 15kN 4m 30kN习题8.3(2)图31(d) FQC影响线(3) 习题 8.3(3)图所示结构FQC影响线( FP=1 在 BE 上移动 )BC、 CD 段竖标为( )(a) BC,CD 均不为零;(b) BC, CD 均为零;(c) BC 为零 , CD 不为零;(d) BC 不为零 , CD 为零。FP=1BCDEA习题8.3(3)图(4) 习题8.3(4)图所示结构中,支座B 左侧截面剪力影响线形状为( )FP=1ABC习题8.3(4)图(5) 习题(a)8.3(5)图所示梁在行

22、列荷载作用下,截面K 的最大弯矩为()。15kN· m (b) 35 kN ·m(c) 30 kN ·m(d) 42.5 kN ·m5kN 5kN 5kN4m 4mK12m4m习题8.3(5)图习题 11.4 作习题8.4(a)图所示悬臂梁FRA、 MC、 FQC的影响线。1m4m (a)FRA1 习题 8.4图习题 11.5 作习题 8.5(a)图所示结构中FNBC、 MD的影响线,(b)FRA影响线FP =1 在 AE 上移动。(c) M C 影响线C2m2m2mE2m(d) M B 影响线(e) FQB左 影响线习题 8.5 图325(b) FNB

23、C影响线F P =1A1(c) M 影响线4m(a)习题 8.6图(b)MA影响线(a)习题 11.6 作习题8.6(a)图所示伸臂梁的MA、 MC、 FQA左 、 FQA右 的影响线。M C 影响线Bd) FQA左 影响线11/3(a)习题 8.7 图FP=14/30.5AEB CD3m 2m0.56m(a)3m0.53m(c) FQC影响线2m11/8习题 19.15图习题 11.7 作习题8.7(a)2图所示结构中截面C 的 MC、 FQC的影响线。(e) (FbQ)A右M影响线 C 影响线习题 11.8 用机动法作习题8.13(a)图所示静定多跨梁的FRB、 ME、 FQB左 、 FQ

24、B右 、 FQC的影响线。0.5a(b) FR B影响线习题 11.9 利用影响线,3/8求习题8.11.54(a)图所示固定荷载作用下截面11/12K 的内力 MK和FQK左 。1/2150kN 150kN MKmax载荷布置 ME影响线(a)11/4(d) FQB左 影响线习题 8.14图(e) FQB右 影响线习题 11.10 用机动法作习题8.146/3(a)图所示连续梁1MK、 2M/3 B、FQB左 、 FQB右 影响线的形状。若梁上有随意布置的均布活荷载,请画出使截面K 产生最大弯矩的荷载布置。 1/3 (b(f) MF QKC影响线影响线E(a)1/12(c) FQK左 影响线

25、(b) M K影响线2/3BC K4/3 D1/32/31/3习题8.16图第 2 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习题解答习题 2.1 是非判断题(1)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1) 习题 2.2(1)图所示体系为体系。(2)(3)(4)(5)习题 2.1(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 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习题2.1(5)图(6) 习题 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 后,几何可变体系。( )成为习题2.1(6) (b)图, 故原体系是(7)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 后,几何可变

26、体系。( )成为习题2.1(6) (c)图, 故原体系是(c)(b)习题2.1(6)图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 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2)错误。3)错误。4)错误。只有当三个铰不共线时,该题的结论才是正确的。5)错误。6)错误。7)错误。解 】 ( 1 )正确。W 0 是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CEF 不是二元体。ABC 不是二元体。EDF 不是二元体。习题 2.2 填空习题 2.2(1)图体系。习题2-2(2)图(6)(7)(4)习题2.2(3)图(5)习题 2.2(6)图所示

27、体系为体系,有习题2.2(6)图个多余约束。习题 2.2(7)图所示体系为体系,有个多余约束。(2) 习题 2.2(2)图所示体系为(3) 习 题 2.2(3)图所 示 4 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习题2.2(7)图【 解 】 ( 1)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左右两边L 形杆及地面分别作为三个刚片。(2) 几何常变。中间三铰刚架与地面构成一个刚片,其与左边倒L 形刚片之间只有两根链杆相联,缺少一个约束。(3) 0、1、2、 3。最后一个封闭的圆环(或框)内部有3个多余约束。(4) 4。上层可看作二元体去掉,下层多余两个铰。(5) 3。下层(包括地面)几何不变,为一个刚片;与上层刚片之间用三个铰

28、相联,多余 3 个约束。(6)内部几何不变、0。将左上角水平杆、右上角铰接三角形和下部铰接三角形分别作为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分析。(7)内部几何不变、3。外围封闭的正方形框为有3 个多余约束的刚片;内部铰接四边形可选一对平行的对边看作两个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即可分析。习题 2.3 对习题 2.3 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a)(c)(e)(b)习题 2.3 图【 解 】 ( 1) 如习题解2.3(a)图所示,刚片 AB 与刚片 I 由铰 A和支杆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再与刚片BC 由铰 B 和支杆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习题解2.3(a)图( 2)刚片、由不共线三铰A、B、

29、 (,)两两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如习题解2.3(b)图所示。在此部分上添加二元体C-D-E,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i)(j)(l)(k)( , )习题解2.3(b)图(3)如习题解2.3(c)图所示,将左、右两端的折形刚片看成两根链杆,则刚片、(,)、 (, ) 、 (,)两两相联,故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 )( , )习题解 2.3(c)图(4)如习题解2.3(d)图所示,刚片、由不共线的三铰两两相联,形成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4 根支杆相连,有一个多余约束。故原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习题解 2.3(d)图( 5)如习题解2.3(e)图所示,刚片

30、、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为一个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平行的三根杆、相联,故原体系几何瞬变。习题解2.3(e)图6)如习题解2.3(f)图所示,由三刚片规则可知,刚片、及地基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设为扩大的地基。刚片 ABC 与扩大的地基由杆和铰C 相联; 刚片 CD与扩大的地基由杆和铰C 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CD2习题解2.3(f)图第 3 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习题解答3.1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2) 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3) 多跨静定梁

31、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内力。()(4) 习题 3.1(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 和 EF 部分均为附属部分。()ABCDEF习题3.1(4)图解 】 ( 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EF 为第二层次附属部分,CDE 为第一层次附属部分;习题 3.2 填空(1)习题3.2(1)图所示受荷的多跨静定梁,其定向联系C 所传递的弯矩MC的大小为;B 的弯矩大小为, 侧受拉。FpFP习题3.2(1)图(2) 习题 3.2(2)图所示风载作用下的悬臂刚架,其梁端弯矩MAB=kN ·m, 侧受B 截面弯矩M B=kN ·m, 侧受拉。m/Nk习题

32、3.2(2)图解 】 ( 1) MC = 0; MC = F Pl,上侧受拉。CDE 部分在该荷载作用下自平衡;2) MAB=288kN·m,左侧受拉;MB=32kN· m,右侧受拉;习题 3.3 作习题 3.3图所示单跨静定梁的M 图和FQ图。20kN/m2m 4m 2m(a)(d)(f)习题 3.3图M 图 (单位:kN· m)FQ图(单位:kN)FPaM图(a)M图FQ图(c)(f)习题 3.4 作习题 3.4图所示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c)习题 3.4图M 图 (单位:kN· m)(c)习题 3.5 作习题 3.5图所示斜梁的内力图。5kN/m习

33、题 3.5图M 图 (单位:kN· m)FQ图(单位:kN)FN图(单位:kN)C习题 3.6 作习题 3.6图所示多跨梁的内力图。6kN2kN/mDABC2m 3m 3m 3m(a)习题 3.6图FQ图(单位:kN)习题 3.7 改正习题(a)3.7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中的错误部分。(a)(b)(c)4m3.8图所示刚架的内力图。B4mM 图 (单位:kN· m)习题 3.8图DB12F N图(单位:kN)FQ图(单位:kN)FQ图(单位:kN)(b)1.5第 4 章 静定拱习题解答习题 4.1 是非判断题(1) 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个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34、。(2) 所谓合理拱轴线,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轴线。(3) 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形状也将发生改变。()【解】1 )错误。从公式FHM C0 / f 可知,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与拱轴线的形状无关;2)错误。荷载发生改变时,合理拱轴线将发生变化;3)错误。合理拱轴线与荷载大小无关;习题 4.2 填空(1) 习题3.2(3)图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H等于习题3.2(3)图【 解 】 ( 1) F P/2;所示 三铰 拱支 反力和指定截 面 K 的内 力。已 知轴 线方 程习 题 4.3 求 习题 3.154fy l2 x(l x)。FHAFHB 16kN ; FV

35、AMK15kN m ; FQK8kN( );FVB 24kN( )1.9kN ; FNK 17.8kN第 5 章 静定平面桁架习题解答习题 5.1 是非判断题(1) 利用结点法求解桁架结构时,可从任意结点开始。()【解 】 (1)错误。一般从仅包含两个未知轴力的结点开始。习题 5.2 填空(1)习题3.2(4)图所示桁架中有根零杆。习题 3.2(4)图解 】 (1)11(仅竖向杆件中有轴力,其余均为零杆)习题 5.3试用结点法求习题3.10 图所示桁架杆件的轴力。习题 3.10图(1)提示:根据零杆判别法则有:后分别对结点30kN060460-30230330530kNFN13FN430; 根

36、据等力杆判别法则有:FN24FN46 。然2、 3、 5 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全部杆件的内力。FN17提示:根据零杆判别法则有:FN16FN27 FN36 FN450 ; 根据等力杆判别法则有:FN12 FN23FN34 ; FN78FN76FN65 。然后取结点4、 5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全部杆件的内力。习题 3.11 图(a)(b)(c)0提示: (c)题需先求出支座反力后,截取. 截面以右为隔离体,由M 30 , 可得FN120 ,然后再进行零杆判断。习题 5.5 用截面法求解习题3.12 图所示桁架指定杆件的轴力。FP(b)(1) FNa3 FP; F232Nb提示:截取.截面可得

37、到FNb、 FNc;根据零杆判断法则,杆26、杆36 为零杆,则通过截取.截面可得到FNa。FNc0(2) FNa0; FNb2FP提示:截取.截面可得到FN b ; 由结点1 可知FNa0 ;截取.截面,取圆圈以内为脱离体,对2 点取矩,则FN0。c第 6 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习题 6.1 是非判断题(1) 变形体虚功原理仅适用于弹性体系,不适用于非弹性体系。(2) 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3) 功的互等定理仅适用于线弹性体系,不适用于非线弹性体系。()(4) 反力互等定理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不适用于静定结构。()(5) 对于静定结构,有变形就一定有内力。()(6

38、) 对于静定结构,有位移就一定有变形。()(7) 习题4.1(7)图所示体系中各杆EA相同,则两图中C 点的水平位移相等。()(8) MP图, M 图如习题4.1(8)图所示,EI=常数。下列图乘结果是正确的:2E1I(32 q8ll) 4l(9) MP图、 M 图如习题4.1(9)图所示,下列图乘结果是正确的:1EI 1(A1 y011A2 y02 )A3 y03EI 2(10) 习题 4.1(10)图所示结构的两个平衡状态中,有一个为温度变化,此时功的互等定理不成立。()(a)(b)习题 4.1(7)图q(a) M P图(a) M P图l/4(b)M 图习题 4.1(9)图(b)M 图习题

39、 4.1(8)图(a)(b)习题 4.1(10)图【 解 】 ( 1)错误。变形体虚功原理适用于弹性和非弹性的所有体系。( 2)错误。只有一个状态是虚设的。( 3)正确。( 4)错误。反力互等定理适用于线弹性的静定和超静定结构。( 5)错误。譬如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作用下,有变形但没有内力。( 6)错误。譬如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作用下,有位移但没有变形。7)正确。由桁架的位移计算公式可知。8)错误。由于取y0的M 图为折线图,应分段图乘。( 9)正确。( 10)正确。习题 6.2 填空题(1) 习题4.2(1)图所示刚架,由于支座B 下沉 所引起 D 点的水平位移DH=。(2) 虚功原理有两种不同

40、的应用形式,即原理和 原理。其中,用于求位移的是原理。(3) 用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时,虚拟状态中所加的荷载应是与所求广义位移相应的(4) 图乘法的应用条件是:且 M P与 M 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5) 已知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M P 图如习题4.2(5)图所示, 曲线为二次抛物线,横梁的抗弯刚度为2EI,竖杆为EI,则横梁中点K 的竖向位移为。(6) 习题4.2(6)图所示拱中拉杆AB 比原设计长度短了1.5cm, 由此引起C 点的竖向位移为 ;引起支座A 的水平反力为。(7) 习题 4.2(7)图所示结构,当 C 点有FP=1( )作用时,D 点竖向位移等于( ), 当E 点有图示荷载

41、作用时,C 点的竖向位移为。(8) 习题4.2(8)图(a)所示连续梁支座B 的反力为F RB 11 ( ) ,则该连续梁在支座16下沉B=1 时(如图(b)所示), D 点的竖向位移3a2a3m3m习题 4.2(1)图习题4.2(5)图(a)(b)5)结构产生反力和内力。习题4.2(8)图解 】 ( 1)( ) 。根据公式 FRc计算。32)虚位移、虚力;虚力。3)广义单位力。4) EI 为常数的直线杆。48.875( ) 。先在 K 点加单位力并绘M 图,然后利用图乘法公式计算。EI( 6) 5cm ; 0。 C 点的竖向位移用公式FN l 计算;制造误差不会引起静定( 7) ( ) 。由

42、位移互等定理可知,C 点作用单位力时,E 点沿 M 方向的位移为a。则 E 点作用单位力M=1 时, C 点产生的位移为12。11( 8) ( ) 。对(a) 、 ( b)两个图示状态,应用功的互等定理可得结果。16习题 6.3 分别用积分法和图乘法求习题4.3 图所示各指定位移CV。 EI 为常数。【 解 】 1)求 CV( 1) 积分法绘 M P图,如习题4.3( 1) (b)图所示。在C 点加竖向单位力FP=1,并绘M 图如习题4.3( 1) (c)图所示。由于该两个弯矩图对称,可计算一半,再将结果乘以2。AC 段弯矩为1FPx 2PCVl/2 10 EI11xFPxdx22PFPl34

43、8EI2) 图乘法CV311FPll2lFPl 3()EI2423448EI2)求 CV2m2ma)20kN/mAC EI B1) 积分法绘 M P 图,如习题4.3( 2)(b)图所示。在C 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M 图,如习题4.32) (c)图所示。以C 点为坐标原点,x 轴向左为正,求得AC 段(0 x 2)弯矩为2M x, MP 10 (x 2)2CV21x0 EI10( x 2) 2 dx36E80I ()M x, M P2PCV112160 22EI 2311240 221021233680() 3EI3)求 CV1) 积分法F P =ql/2b) MP图18C EIl/2习题 4.

44、3(3)图绘 M P图,如习题4.3(3) (b)图所示。在C 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M 图,如习题4.33) (c)图所示。根据图中的坐标系,两杆的弯矩(按下侧受拉求)分别为AB 杆1 x,2MPql x 1 qx2 42CB 杆x,ql x 2CVEIql x41qx 2dxEIl/2x ql xdx2ql 424EI()2)图乘法CV1EIql24l 23l q8l2ql242l322q4lE4I()A4)求1)积分法绘 M P图,如习题4.3( 4) (b)图所示。在A点加单位力偶并绘M 图,如习题4.3( 4)(c)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x 轴向右为正,弯矩表达式(以下侧受拉为正)为CV2l1M 1 x,3l2l MM P Pdx0 2EI2EI11x3l3l MM PPdx2l EI3 qlx2122qx8EIql 3()MPdx2) 图乘法112EI 2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