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培训记录_第1页
模板培训记录_第2页
模板培训记录_第3页
模板培训记录_第4页
模板培训记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1.0 可编辑可修改培训记录表式: QSEG0223B04会议题目 模板安装质量通病及预防会议时间地点聊城项目部会议室主持人许永亮参加人员见会议签到表模板安装技术要求1、立杆间距、板面支撑的立杆间隙不大于 1 米,梁底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 60cm,梁截面大于 200 ×300cm的,必须每根立杆加设防滑扣。客厅部分必须加设纵横向剪刀撑,外围悬挑板或立杆斜支 的部分必须有可靠水平拉杆及扫地杆连接。2、楼梯部分等所有支撑系统严禁使用钢木混支。3、电梯井位置的支模必须有可靠立足点,无有效立足点的必须佩带安全带。4、所有梁板及外围处,不得使用水平探头杆作为受力支撑点。5、剪力墙加固必须使用

2、双钢管加固(起步 20cm以上加 40cm间距,其余间距 60cm),加固通过打 孔拉结穿螺栓。6、柱加固使用双钢管打包箍(起步 20cm,其余间距 60cm)标准层米不少于 4 道。7、模板拆除时不得一次性将立杆全部拆除不得悬空预留大面积模板,防止模板塌落伤人。8、大面积模板安装时(剪力墙)必须有可靠支撑,防止风荷载及其他原因导致倾覆伤人。9、模板拆除后,从钢平台吊料时,不得将长短不一的木方、模板一并吊运,防止短料在吊运过程 中坠落伤人, 不得一次性过多的吊运,所有材料不得堆放于外架上,在已支好的模板及刚浇筑的混 凝土上单位面积内不得堆放过多、过重的材料,防止坍塌伤人或破坏混凝土结构。10、

3、模板支撑系统严禁借助外架杆件作为支撑点和受力点,或与外架连接等。11、支撑过程中, 木工操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外架杆件及防护设施,如需拆除的部分必须经 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拆除,工序完成后必须及时恢复。12、模板封模前必须清理墙柱内垃圾,不得在已封堵的梁板柱内加工、刨、锯木料,钢筋绑扎前必 须清理干净模板上的垃圾。13、木工机械不得使用倒顺开关,皮带转动位置必须有防护罩,锯片有防护罩防止溅出木屑伤人。14、二次结构、拦水埂等位置的支模,不得使用外架做受力点或支撑,严禁擅自拆除连樯件。15、每层拆除后,必须将外架体、临边洞口处得模板,方料、钢管扣件随层清理干净,模板完成后 需将剩余材料码放到指定

4、地点,严禁将其放置外架和临边洞口处,手持电锯严禁使用双股铰链线, 不得用竹签把电源线插入插座内。16、泵送混凝土时,砼管道处必须加固稳定,防止模板坍塌,严禁将拆除和模板面上的材料向下乱 抛掷。17、高于 4米的模板支架, 其两端与中间每隔 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 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 撑,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后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2v1.0 可编辑可修改常见模板:木模板、组合胶模板、组合钢模板等,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整合篇 如下:一、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表面出现蜂窝、孔洞

5、、露筋单位 那个现象。2 、产生原因:(1) 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2)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 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4) 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5) 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6)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1) 翻样要正确,认真制作定型模板;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 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2) 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 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 (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 ) ,发生错位要校正好二、轴线

6、位移1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 轴线定位产生误差;(2)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3)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4)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5)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6)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 严格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 对进行技术交底;(2)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复核验收,确认无

7、误后才能支模;(3)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 位置准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4) 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5)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 23v1.0 可编辑可修改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三、标高偏差1 、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 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 有偏差2 、原因分析:(1) 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 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2)

8、预埋件、 预留孔洞未固定牢, 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 累计误差过 大;(3)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 、防治措施:(1) 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 严格按标记施工;(2)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 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 以防止累计误差, 当建筑高度超过 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 2 个,以便复核;(3)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 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 预埋件与模板;(4)

9、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四、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 、原因分析(1)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 模板刚度差; 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 螺栓规 格过小;(2) 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4) 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 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 下沉;(5) 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6) 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 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

10、局部爆模;(7) 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 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 长期露天而变 形。3 防治措施(1) 模板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34v1.0 可编辑可修改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 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 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 要求设置;(4)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 尺寸略小;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

11、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5)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 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6) 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 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7) 对跨度不小于 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1000 3/1000 。五、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 圾夹杂物。2、原因分析(1) 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力水清扫

1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2)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1) 钢筋绑扎完毕, 用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 净;(2)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 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 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六、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 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 造成混凝 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1) 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2) 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 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 又影响了混

13、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 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 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45v1.0 可编辑可修改(3) 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七、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 、现象由于模板支撑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 、原因分析(1) 支撑选配马虎,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 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 、防治措施(1) 模板支撑系统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

14、的验算和复核,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 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 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 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 工荷载;(4) 支撑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 等硬质材料;(5) 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 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八、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

15、由于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 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 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等现象2 、原因分析(1)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 土不实;(2) 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 到位,造成振捣不实。3 、防治措施(1) 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 土浇筑密实;(2) 高柱、高墙 ( 超过 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模板验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1、模板严格按照 460mm×460mm的标准进行开孔,以

16、保证纵横间距为 460mm,否则将严重影响 模板的周转使用。56v1.0 可编辑可修改2、竖向模板(柱、剪力墙)非常容易产生上下模板错缝,浇筑后必定会出现错台的现象,所 以在安装完成后,必须用模板条每隔 50cm在接缝处进行加固。3、剪力墙侧模上部距板底几十公分处的加固经常会被忽视。钢管长度不够时,导致上部出现 3050cm无钢管加固的现象。所以必须将钢管上移,或者用小模板在阴角处打斜撑。4、梁端侧模处,步步紧所夹的木方必须加固至端头(顶至柱侧模) ,否则将很容易导致胀模的 现象。5、梁底模必须按照每 2m设 4 道步步紧的方案严格执行。步步紧距柱侧模不能超过 20cm。特 别是梁端底模垫木距柱侧模超过 20cm必须用模板打斜撑进行加固。6、梁高大于等于 600mm时,梁侧模必须加对拉螺杆或者打斜撑进行加固。7、柱侧模,特别是阳角两侧钢管必须加固延伸至板底,才能使模板稳固,使柱角垂直、美观、 无质量缺陷。柱最底的一道水平钢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